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2024/06/0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室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教室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认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主动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室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2

要做"四有"好教师。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经历,我认为,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好教师,首先,理想信念是核心。大凡在教育事业有所建树的,无一不是怀揣远大理想,并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一生钟爱的事业去经营、去呵护的人。有了理想信念,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行有了目标和航向,它使看似平淡的教书生涯变得充实而瑰丽。

其次,道德情操是底线。教师的职业注定是清贫的,如果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是不合适做教师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很难想象超越了道德情操这个底线,教师如何能站得稳三尺讲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所以,让我们始终坚守道德情操这条底线,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争做德艺双馨的师德标兵。

再次,扎实学识是根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教师的既有学识和业务基本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对我们来讲已不再陌生。常言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常流水。我们要不断夯实自己的业务知识,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引领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最后,仁爱之心是灵魂。古今中外,那些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把对学生的爱做到了极致。有句名言说得好: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有了仁爱之心,就如同一个人有了灵魂,他才会变得鲜活、灵动、丰富、细腻,而被学生所爱戴。爱是无私的,更是永恒的,愿仁爱之心永驻你我心间,让我们永葆教书育人的青春与激情。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3

爱学生,学生是老师工作的对象,不爱,如何全心投入,如何有效教育?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老师不会贬低学生、辱骂学生。我曾经在毕业实习的学校里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她指着学生的脑门说:“你这个猪头,这么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你爸爸很有钱,可是有什么用,你实在连猪都不如”我很惊讶,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出言不逊,后来我明白了,她压根不爱她的学生,她也许只是盯着学生的考分,凭此来评价学生、来决定要不要对他好一点。爱学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更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发展。在为人处世原则中有一条“将心比心”,我觉得在师生交往中,这一条很重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可以更少伤害学生。我曾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位老师说:“我今天后悔死了,我不该这样对他说话,如果我的老师也这么说,我也肯定会难过的”我断定这个年轻的老师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凭她的这一句充满懊悔的话。我们要去了解学生,有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时代的想法已经淡忘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我觉得很慌。于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和他们交谈、和他们玩,有空时读一些有关的书,我希望我能知道更多他们的想法,我也相信这样,我的教育会更有效率。关心学生的发展,就是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他的未来带去些什么。

我总希望我给他们的'是积极的、有用的东西。也许最直接的是我传授的知识,但是这远远不够,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第一条,是一种方法,它和知识是有区别的,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强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方法,一个热爱探索知识,会探索知识的孩子的将来才是快乐和前途无量的。第二条,是自信,老师首先要自信起来才能感染学生,另外,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的动力。我相信鼓励比惩罚更加有效,去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毫不吝啬地告诉他,这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呢!第三条,为人处世的原则,首先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世是学生模仿的依据之一,所以教师应该会“做人”,充满善和德的为人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另外学生在成长中,会有懵懂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指点,引领他们走过这一段青春迷惘期。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想做一个好老师,于是我也是决心做到以上说的那么多的。我相信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也许在其中我会遇到矛盾和冲突,但是我想我会坚定我的信念,在教师生涯中不断成长,做一个好老师!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4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一个好老师,共同的特质必不可少,这就是提出的四条标准。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的要求,不能只“授业”“解惑”而不“传道”,而是要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和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做一个好老师,就是要按照的要求,“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像于漪、李吉林、马芯兰、殷雪梅、孟二冬、霍懋征、叶志平、谭千秋、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那样,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美好的德行引导学生,以完美的人格影响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学生的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一个人离开学校有多久,老师的人格魅力都会永远铭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的人格力量都会成为激励我们追逐人生梦想的.强大动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对老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好老师首先应该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人生标杆,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好老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奋斗的志向,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古人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犹如所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潭水”。有了这“一潭水”,教育学生才不会捉襟见肘,才能游刃有余。

教育是一门科学,好的教育则是一门艺术。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有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努力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情、意的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在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的当今时代,做一个好老师,更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按照提出的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的要求,以锲而不舍的学习研究,以源源不断的进取创新,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知识清泉。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心中有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像要求的那样,“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用爱打开学生的知识之门,用爱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爱是责任和付出。爱学生,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爱是尊重、理解和宽容。爱学生,“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做一个好老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所有学生都健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5

去年的教师节,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的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广大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对广大教师的这一殷切希望,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丰富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内涵,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指明了重要方向。

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就此而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与教师的教学本职工作密切关联。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 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其中,修身是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修身立德,不仅包含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包含着对待自己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备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业务素质。一名理想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知识,扩大学识,做一个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并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于教师素质的要求,人们有种种说法。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长流不息的小溪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我们必须有的却是广博的学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甚至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作文中写着对我们的无限信赖时,我想,在那时,我们更能真正领会到“学高为师”对我们的要求。

“人才与国相始终,千古兴亡鉴青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精辟概括了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素质、素养的基本内容;凝聚着国家、社会对人民教师职业的崇尚和敬重;集中体现、反映和寄托着学生、家长乃至时代对人民教师的更高要求和期望。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充分理解学生。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也包括休息的需要、交友的需要等社会化的过程,特别要理解学生具有人格尊严的需要。教师充分的理解是师生间对话和沟通的导向,理解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探讨交流、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教师的仁爱之心体现为宽容地关怀学生。教师的宽容是一种无私的仁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的关怀不是妥协,是教师用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宽容的关怀不是迁就,是教师施展教育的艺术,在适当的情形下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宽容的关怀不是放纵,是教师自始至终把爱心融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关爱的心态分析学生的不足与过错,进而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与志趣,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6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室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教室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认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主动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室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7

近期,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心育人,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以他们的精神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8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9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0

自中国教育改革以来,一直在纠缠于一个问题——素质。许多的教育专家都把眼睛盯在如何的去搞素质教育,努力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工具等等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与设想。有的在国内各地考察学习,有的甚至到国外去学习取经,全盘照抄,走了以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的老路,结果是可想而知,效果甚微。正如古人云:欲给一杯水,必有一桶水。只有我们教师的“水”多了,质量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去实施或者叫做实践了“素质教育”。本文就如何来提高教师的素养发表自己的拙见。

一、“德”的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这里的“道”就是教师的“师德”。一个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这里的“意义”并非是活得有多么的精彩,多么的风光,多么的光彩耀眼,而是指人要对社会有何贡献。这个“意义”就是要靠他的“德”来支撑。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社会的高度进步,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渐渐的影响到了我们教师,一些教师看到了社会中的灯红酒绿,掩抑不住内心的躁动,“德”就慢慢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最近网络、报纸、电视等等新闻爆出的一些有违“师德”的报道,深深的伤害了家长和社会的心,这些固然是极个别的人的行为,也是这些个别的行为“教育”抹了黑,让社会认为教育不再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纯洁。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姑且不说职业如何神圣,如何的高尚,首先要正确的认清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一个自然人,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德”。努力的让自己的“德”高尚、伟大。用自己的“德”的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大家试想想,一个整天思考着如何去与校长主任搞好关系、整天想着如何去向学生家长要“礼”、整天想着如何去补课赚钱的自私无“德”的老师他能教育出怎样的优秀的学生?

“德”——师德,这是教师的灵魂。对学生来说最重要,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二、“识”的提升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教师的一个相当大的功用就是“解惑”。何为“解惑”?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课之后,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答他所碰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解惑”。现在有一些教师本身就有许多的“疑惑”,哪能谈的上去帮他人“解惑”?作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你到一些大学去“微服”一下,你会被你看到的现象所震惊,这就是未来的教师?这个问题绝对会在你的脑海中第一个显现出来,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教师”在我们的队伍的中大有人在。

现在教学资料的泛滥,参考资料的粗制滥造,再加上我们某些教师的识别能力的欠缺,懒惰成性,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搬运工”的角色,在他的课堂上听不到他对自己学科的理解、总结,听到的只是别人的观点。不读书、不查资料、不思考成了一些老师的通病。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就得课外下功夫,不断的促进自己“识”的提升,多读、多思、多总结,只有这样,你才能去解学生的“惑”。

三、“教”的创新

对于“教”的创新,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机械的去“搬”,而是灵活的去“学”。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真正的实现了素质教育了吗?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机械的模仿别人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遗笑柄与他人。有的地区统一学某某地区的“圆桌教学法”(笔者自己这样称呼),让学生围成一圈,让学生写学案,美名其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个地区的教育官员们还在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编制的肥皂泡中。“圆桌教学法”确实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不是达到它的要求,学生能否发现问题、组织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拥有的知识量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学校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地区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机械的照搬照抄只能是贻误众“生”。

一位教师的“教”的创新首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而不是传统的“灌”“填”,而是兼顾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就是“教”的创新。

四、“志”的支撑

这里的“志”指的是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业的奉献精神,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有的,也是必须要有的。一位合格的老师在他踏上自己的岗位之前,应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意义,要从心底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要有奉献自己一生的“志”。当一位大学毕业生,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走上工作岗位,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吗?当一个老师带着“做教师只是过度”的.态度从事教学,他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吗?他自己都没有一个远大的、坚强的“志”,他的学生以后一定也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会随着社会中的种种“诱因”不时地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位有远大的、坚强的“志”支撑的老师,他在教学中会全身心的投入,会爱生如子,爱岗敬业。

五、“思”的活跃

有一个名人说:“改变人一生的不是他拥有多少钱,也不是他丰富的经历,而是他的思维模式”。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活跃的“思维”。首先不能思维定势,固步自封。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高妙,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其次大量吸收外界信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了解国内外信息,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各个动向,了解古今中外大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再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相长,带着虚心的心态,和学生共同进步。

六、“品”的谆谆

“品”字三个口,意思是说,品尝,在教育这个领域,品,就是谆谆的教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恒心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如智商、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只用一个“口”,必须多用有、几个“口”。甚至是多“口”齐下,让学生体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爱心。

教育不是万能,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人,我们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要要恒心,相信“滴水穿石”、坚信学生的可塑性,而不能用简单和粗暴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七、“引”的到位

这里的“引”指的是外部力量——学校。学校要给每一位教师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更如此,世间的每一个物都是由弱小到壮大,在整个的过程中,环境的因素不可忽视,学校的领导要给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建立公平和谐的发展平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而不是给他们增添“压力”。

常言说: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我认为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不简单。单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做到自律、自强、自压、勤学、勤思、勤练这“三自三勤”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一定能让自己做个合格的老师,做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做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8月17日上午,阜康市“四好教师”培训第三批学员与新疆师范大学孙秀玲教授分享了《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精神。

通过孙教授的解读,我们了解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往往有多个不同民族的孩子一同学习。

生活方式、语言环境、风俗习惯等不尽相同,孩子们思维习惯、文化心理也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善于运用好不同的“钥匙”去“开锁”。教师具有三重身份:是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现代文化、启蒙基层群众特殊使命的知识分子;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务群众、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国家公职人员;更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感恩党中央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要珍惜当前的良好教育环境,要做有历史责任感的好老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全民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2

一、热爱工作,像孺子牛般任劳任怨

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须用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示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从而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准人生奋斗的正确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教一知百”。因此,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二、热爱教学教研,像螺丝钉般地钻研业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要经常学习教研理论,研究教育理论书籍,向优秀教师学习,积极向优秀教师取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法。要培养自己拓展学科的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力求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堂课后都认真思考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三、热爱学生,像母亲般温柔又像父亲般严格

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到班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深入班级,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思想状况做工作。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尊重家长,经常跟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表现如实反映给家长,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家长交流教育对策,共商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与认可。让家长放心、满意,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楷模。

敬业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做到专心致志,积极奋进,潜下心来做教育,静下心来育人,这样才能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3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4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5

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党员教师师德形象,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有晚,有先有后,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琐碎小事也会变得富有诗意,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艺术。

三、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四、常怀仁爱之心,培育有为新人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所有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成长为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常说的:爱在细节,德在无人处。

我觉得我们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贯彻到所有课程中去,教师要处处体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风范,因为教师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最终身难忘的。我的课堂教学氛围不错,但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要多学习,多探究,我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无论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要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来提高我们的上课技巧,使我们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最后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精英和骨干。"

做四好老师心得体会 篇16

自中国教育改革以来,一直在纠缠于一个问题——素质。许多的教育专家都把眼睛盯在如何的去搞素质教育,努力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工具等等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与设想。有的在国内各地考察学习,有的甚至到国外去学习取经,全盘照抄,走了以往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的老路,结果是可想而知,效果甚微。正如古人云:欲给一杯水,必有一桶水。只有我们教师的“水”多了,质量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去实施或者叫做实践了“素质教育”。本文就如何来提高教师的素养发表自己的拙见。

一、“德”的提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这里的“道”就是教师的“师德”。一个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这里的“意义”并非是活得有多么的精彩,多么的风光,多么的光彩耀眼,而是指人要对社会有何贡献。这个“意义”就是要靠他的“德”来支撑。在当今的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社会的高度进步,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渐渐的影响到了我们教师,一些教师看到了社会中的灯红酒绿,掩抑不住内心的躁动,“德”就慢慢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最近网络、报纸、电视等等新闻爆出的一些有违“师德”的报道,深深的伤害了家长和社会的心,这些固然是极个别的人的行为,也是这些个别的行为“教育”抹了黑,让社会认为教育不再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纯洁。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姑且不说职业如何神圣,如何的高尚,首先要正确的认清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作人来看待,当作一个自然人,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德”。努力的让自己的“德”高尚、伟大。用自己的“德”的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大家试想想,一个整天思考着如何去与校长主任搞好关系、整天想着如何去向学生家长要“礼”、整天想着如何去补课赚钱的自私无“德”的老师他能教育出怎样的优秀的学生?

“德”——师德,这是教师的灵魂。对学生来说最重要,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二、“识”的提升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教师的一个相当大的功用就是“解惑”。何为“解惑”?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课之后,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答他所碰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解惑”。现在有一些教师本身就有许多的“疑惑”,哪能谈的上去帮他人“解惑”?作为一个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你到一些大学去“微服”一下,你会被你看到的现象所震惊,这就是未来的教师?这个问题绝对会在你的脑海中第一个显现出来,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教师”在我们的队伍的中大有人在。

现在教学资料的泛滥,参考资料的粗制滥造,再加上我们某些教师的识别能力的欠缺,懒惰成性,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搬运工”的角色,在他的课堂上听不到他对自己学科的理解、总结,听到的只是别人的观点。不读书、不查资料、不思考成了一些老师的通病。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就得课外下功夫,不断的促进自己“识”的提升,多读、多思、多总结,只有这样,你才能去解学生的“惑”。

三、“教”的.创新

对于“教”的创新,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机械的去“搬”,而是灵活的去“学”。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真正的实现了素质教育了吗?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机械的模仿别人的做法,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遗笑柄与他人。有的地区统一学某某地区的“圆桌教学法”(笔者自己这样称呼),让学生围成一圈,让学生写学案,美名其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个地区的教育官员们还在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编制的肥皂泡中。“圆桌教学法”确实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不是达到它的要求,学生能否发现问题、组织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拥有的知识量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个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学校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更不是某个地区的全体学生能达到的。机械的照搬照抄只能是贻误众“生”。

一位教师的“教”的创新首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而不是传统的“灌”“填”,而是兼顾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就是“教”的创新。

四、“志”的支撑

这里的“志”指的是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个事业的奉献精神,这是每位老师都应该有的,也是必须要有的。一位合格的老师在他踏上自己的岗位之前,应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意义,要从心底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要有奉献自己一生的“志”。当一位大学毕业生,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走上工作岗位,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吗?当一个老师带着“做教师只是过度”的态度从事教学,他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吗?他自己都没有一个远大的、坚强的“志”,他的学生以后一定也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会随着社会中的种种“诱因”不时地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位有远大的、坚强的“志”支撑的老师,他在教学中会全身心的投入,会爱生如子,爱岗敬业。

五、“思”的活跃

有一个名人说:“改变人一生的不是他拥有多少钱,也不是他丰富的经历,而是他的思维模式”。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活跃的“思维”。首先不能思维定势,固步自封。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很高妙,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其次大量吸收外界信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了解国内外信息,及时了解教育领域的各个动向,了解古今中外大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再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相长,带着虚心的心态,和学生共同进步。

六、“品”的谆谆

“品”字三个口,意思是说,品尝,在教育这个领域,品,就是谆谆的教诲。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耐心、恒心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如智商、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环境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只用一个“口”,必须多用有、几个“口”。甚至是多“口”齐下,让学生体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爱心。

教育不是万能,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的人,我们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要要恒心,相信“滴水穿石”、坚信学生的可塑性,而不能用简单和粗暴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七、“引”的到位

这里的“引”指的是外部力量——学校。学校要给每一位教师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一个人如此,一个集体更如此,世间的每一个物都是由弱小到壮大,在整个的过程中,环境的因素不可忽视,学校的领导要给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建立公平和谐的发展平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而不是给他们增添“压力”。

常言说: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我认为做老师难,做个好老师不简单。单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做到自律、自强、自压、勤学、勤思、勤练这“三自三勤”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一定能让自己做个合格的老师,做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做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