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国学心得体会

2024/06/1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国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一、学习国学提高了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二、学习国学丰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了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2

面对信息时代,现在的学生既聪明又成熟。特别是现在的初中生上网聊天、交友、出走、短信、早恋,打架,对生命的漠视,心灵的扭曲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可能发生,与以前相比,其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都增强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让学生围着老师的指挥棒去转,势必会压抑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反感并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如何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当好一个新时期的教师,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人所共知。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也是自上而下,不争的事实。如何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切实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使我们培养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时下,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学校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更具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认识、认同,国学发展开始复兴。社会和谐需要校园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国学教育。中小学加强国学教育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为此,玉田三中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制寄宿制的特点,考察了省内外的先进做法,提出了“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的德育教育新理念。它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全新载体,创建三中特色德育教育。

一国学教育能增强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称号,不是现代人争来的,而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文明换来的,这一点,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印象。但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正在败坏这一称号,许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人的印象是低素质,没教养!这是何其可悲的事。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却在下降——见义勇为少了,看热闹的多了。失信现象比比皆是,人与人之间人为地罩起了一道心灵阻隔的“安全屏障”。

现在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父母不惯着,也往往自己惯自己,再加上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几乎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都围着自己转;要求于人甚多,要求于己甚少;无宽容心,不饶恕人;精神空虚,没有支柱;行为随意,任意妄为;不讲公德,满身痞子气等等。这些方面,几乎每位老师都有感触,常常摇头叹息,牢骚满腹。这样的学生,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难处。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国学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形式。

在德育方面,我校引入了传统国学教育,以期尽最大可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我校前阶段组织学生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内容,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都是讲述做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言行要得体、要讲信用等方面的内容。平时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光讲尊重父母、热爱人民,他(她)不会有明确的概念。但你告诉他(她),父母叫你时要赶快回应,出门时要给家人打招呼,孩子很快就能掌握。等到有一定理解力了,他(她)会知道,这就是尊重父母。学习了《弟子规》及《新三字经》之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行为与入学前有了很大区别,比以前更懂事。以前,在做了错事,受到父母批评时,很多孩子总有打断父母说话,大声为自己辩解的习惯,而现在他们学会了先听父母说完,再发表不同的看法。

所以,国学传统教育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到做一个“孝父母、尊师长、爱朋友、知礼仪、懂孝道、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礼仪修养。

二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催其奋发

国学内容中不乏出现叙述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及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对学生了解国情国史,增强爱国情感有很大帮助。

三国学教育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

经过观察和了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到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在一些小学、初中陆陆续续地已经开展了好几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直接参加文化经典诵读的少年儿童已达200多万人,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700万人。而且也召开了三次全球性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据报道,在开展国学教育的.地方,有的重新开起了体现古典精髓的《弟子规》、《新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的启蒙教育;我们要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结晶——经典书籍的研习,开展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构建。近年来,我校都在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利用班会、级会、讲座、印发书面内容等形式进行,一些班级在每天的早读都安排十分钟读国学内容。这既能活跃校园气氛,又能促进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

四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手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形式多样,但国学教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教育很多都是重才轻德,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做人的思想言行却得不到认同,为什么呢?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成为了每所学校不可回避的课题。我们发现《弟子规》当中的道德规范与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有很多方面都不谋而合,而且三字一句,易于记忆,贴近生活,对德育工作很多枯燥的说教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之,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形式来进行,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3

对于从前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似乎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在大师们口中笔下舞蹈,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互联网,手机,汽车等现代工具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现代化提高了国人的生活节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带给人们快乐,反而带给人们更大的压力。是高科技的错吗?我想不是,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必定要进入现代化。当人们的心灵面对这烦躁的社会,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在。当大家只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是我们该静下心来,研读下我们圣贤的教诲时候了。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业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看到社会上的人可以越来越多的读国学,了解国学,这是社会的进步,让我们一起为弘扬国学而努力。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到底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呢?这在以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因为自己是学中医的,大学期间也学了很多国学相关的知识,因此内心总是有种情结: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非常好的,比起当今主流的西方现代科学才几百年的小儿科来讲,我中华泱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怎么会是落后的呢?里面的宝贝只是没有多少人能看得懂和运用了。这种情结也只是暗藏于心底,却没有任何的行动去努力挖掘,于自身心去体悟过。这次参加了《国学修心·五步到心》的培训课程,才唤起自己内心的力量来,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而认真体悟古圣先贤们所要传递的信息能量!

经过总论的“研究方法”和“文化根源”的学习后,我们进入了“易道精华探秘”,马老师将我们带到了8000年前伏羲如何一画开天、象天法地的场景中。易道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睹目和赞誉,其精华绝非仅仅是目前人们所看到的易术的运用方面,引用课堂上所学:“《易经》的确具有占卜的功能;但是,它的价值却又不仅仅在于占卜。《易经》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象,提供了一个整体和谐发展的宇宙观,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把握未来。作为大道至简的“易”,它所揭示的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的最普遍、最简约的规律。”这就为我们现在学习易道指引了方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联系到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禅修,不就是想通过禅定的方式达到认识宇宙万物本源,回归自性光明中去吗?那想必“易”产生时,伏羲所处的'状态一定不是通过对外在环境的认识后画出那个“—”,他一定是在向内看向内求的过程中放下一切的思维活动后,保持高度的灵觉,在灵光乍现之时,观到了一种“象”,于是乎他用这个“—”表达了那个象的意境而已。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想要传递的信息正是宇宙的大道之象!那么学习易道的目的就更为清晰了,是用来洗心的!孔子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用易道来将我们生生世世染著的那个妄心洗干净了,最终是为了识得常住真心本性清净。于是易道就又是老祖宗给我们传下来的一把屠龙刀了!所以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占。”一切都需向内求,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除此,都不会令人最终满意!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先天易”所揭示的那种前语言、前逻辑的状态,正是我们在禅修时希望到达的止观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才能进入古圣先贤的境界,才能真正与他们对话,感受他们希望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能量!

“易”字本身就是在显现日月更替的现象,是一种不断的变化状态,这不正是一种无常的表现吗?一切无常,为何执著?放下也便由此处下手了!放下什么?在这里,姑且说放下我们之前的认识吧,截断每天杂乱的思维之流,用象思维去体悟易道的精气神,为自己所用!

感恩老师为我们开启了国学修心之路!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5

今晚又是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时刻到了,我又带着我的记录本早早的坐在培训室等待 ,这已经是第八次的培训了,今晚的培训师,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叫燕子老师!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泼灵巧。

一口齿伶俐的标准普通话,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气质,已经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给我们讲解的是《国学经典》,这对于我真的是很有帮助了,因为我就是教小朋友这门课程的,可见是雪中送炭呐。

她整个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稳,她的思路也清晰明了,从最基本的给我们做讲解,课程的流程,时间的把握,该注意的细节,幼儿的感受。古诗词要求:读 诵 吟 唱 舞,常规活动的经典问候,还有简单风趣的小律动,真是所谓为幼儿园小朋友,量身打造 (边做动作边念):国学经典 大声的读 国学经典 有感情的诵 国学经典 放声的唱 国学经典 翩翩的舞 ,别看小小的一个律动,可以活跃小孩子的气氛,从而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脚步,学习今天的国学经典内容,这也是作为一个良好的导入工作。

讲了上课的常规活动,她又细细的与我们分享图画阅读,引导幼儿完整的观察图画内容 (以上到下 从左到右)切记不要指着图画说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那是最没有教学意义的做法,小朋友只会说 太阳 月亮 海…… 这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例如:我看到了海 我看到了大海 老师指导:在这副图画中,我看到拍打着沙滩的美丽壮观的大海,就是加修饰词,让是句子变的更完整,生动,这就是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对于上课的几点要求,也做了较详细的解说有七个:

1.语言清晰

2.减少无效性的手势

3.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4.注重细节的引导

5.图画内容总结

6.整体欣赏

7.文字阅读。

还给我们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很多老师呢,讲了图片,下面准备导入主题,这个时候孩子们有点闹哄哄的,他们有点坐不住的感觉,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衔接语,所以一定要保证句子的连惯性,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那样不能够给孩子吸引了,才从而容易造成那种情况。

先后又给我们介绍了 识字游戏, 诵的基础 形式 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我都记在了脑海里,这样子的经典讲座我真的很想多听几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兴自己学到了这么有益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我告诉自己,不单单总是照着别人打好的例子来做,那样永远得不到进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话可说,有自己的话可谈,有自己的见解。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学年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正确的运用国学中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结合当今社会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努力工作,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7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的'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自己的心同样是温暖的。而作为被爱的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的便是抚育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的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的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我才开始明白,别人没有错,所有的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的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的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坚持改过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从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该予的年纪时,还是一事无成。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的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爱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的污垢,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的感觉。如果把这几天的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系努力的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的家庭,成全我们的幸福,谁能说,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呢?你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的教诲,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去成就他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你们今日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的种子,他日定能开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善果。

学习经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回校以后,我要积极地向全校师生、推广力行经典的理念,让全校师生都来接受经典教育,并通过青年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使全校师生受益一生,来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学子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国学经典的道义、情义那厚重的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经把父母伤得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的爱。我是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父母来说,我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的污染,从来都没有诱惑、动摇过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的啊!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8

9月20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第x届xx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解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9

7月25日至27日,我参加了明德国学中心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学经典培训。主要内容以以《弟子规》为主,方法是诵读。另外,老师还针对学者都是成年人以及都是教师的原因,专门针对夫妻相处、长幼相处以如何在学校中贯彻学习〈弟子规〉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时间很短,并不能学得太深,但是其中的感悟却是很深远的。

首先明德培训中心是一个受教育局许可的民办短期非盈利性学堂,地方是一个很幽雅的华侨老家,办学资金主要由店铺租金和民间热心人士所提供,这些华侨和热心人士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提高国民素养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爱心、善行让人深深感动。第二,培训班虽然学习时间不长,却免费给大家发了好几本有关修身养性教子之书,让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势。第三,从上学以来,学了不少知识,上了不少课,也看了不少书,却比较少这样专门教大家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的.书,而这些知识却又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现在及时补上也不晚,而且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母亲,这次学习必将对我教育学生教育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记得课堂上,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谁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孩子教好的请举手,我想了想举了,据说现场七十多人听课,只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两个人举了手。老师说了句你们都是老师啊!?其实,我举手后也问自己,是否真的那么有把握,想后也彷徨了。因为,我举手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能在孩子学习及各项技能方面有把握教好,但是涉及到孩子的性情却深感愧疚,因为在外头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却常常不听我指挥,时常让我生气,这点让我觉得很吃力,我也再三反思,是否是自己平时做出了太多不好的榜样,或是大家庭氛围有不适合孩子成长的东西,一直在尽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看到,不过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一直很想找个突破口解决这个问题。

学了国学后,我突然明白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像〈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家庭伦理学〉等书能从小规范孩子的言行,为孩子的做人打下良好的生命底色。从此,我决定每晚睡前和孩子一起读背这些经典,一边背一般理解其中的意思,同时注意复习背诵和与平常的表现品行联系起来,及时总结表扬奖励,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很适合我的孩子。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补上传统文化这些课程,让自己也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另外,因为学习我也变得更注意礼仪礼节,包括更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也越爱听我的话,形成良性循环。

觉得不管什么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习怎样做人特别重要,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是每个教师尤其是一个山区教师的渴望。带着对新学校、新的教育环境的向往,我参观了新学校的校容、校貌,听了我有生以来的几节国学课,下面就国学课做一个肤浅的评价。

10月16日上午我们在xx实验学校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黄茜老师所教的识课,首先老师教学生学习汉金、木、水、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变成部首后汉笔画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几个形声,这样教有利于学生了解汉音形义的联系,对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汉的书写时该老师也为我们作除了榜样她先让学生观察汉每一笔在田格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描红,再到书写,老师指导到位学生练习到位。1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徐素蓉老师所教的《房子》课。该老师首先复习朗读了《四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感受深的是该老师很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生如合共同学习,如何握笔及时纠正学生写时不正确的姿势。在回答问题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该老师甚至示范和别人交谈时彬彬有礼的姿势。在朗读课文中学生注意了节奏、重音和语调,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学校,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印的义教版教材,我们从事的是大众化的教育,我看了xx实验学校的.学习目标及教材,感觉教学内容针对我们农村来说太难,坡度太大,学生是否会不容易掌握。

黄老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从街道、商店的标识上或其他书籍、资料中找一些同偏旁的积累下来,在教室的一角建一个展示台。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徐老师的课女性化太重(不知是否与教学的内容有关我的错误想法),我们生活中需要沉静、温温柔尔的护士、心平气和的心理学教授,但更需要果毅勇敢的警察、解放军战士,教风‘“硬朗”的老师风格在徐老师身上体现有点太少。

时间太短,我对xx只是高山仰望,尽管我们是农村,可用xx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我会不断学习。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1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2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国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国学精粹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同学,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

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弟子规》里面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了这几句话,我懂得了父母呼唤我时必须得回应;父母叫我做什么事也不能懒惰,得马上去行动;父母对我教诲时,得虚心、安静地听,并好好接受;父母给我订下的规则,是有道理的,得听从。以前妈妈叫我做什么事,我总是拖拖拉拉,有时还不肯做。现在我知道这样是很不对的。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妈妈叫我做什么我就马上去做。

"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中教我们怎样读好书的方法,在读书的时侯,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光看着书本,但却心不在焉的话,那么就白读了。如果眼睛不看好书而却左看看右看看,也是白看了。口也要配合着念,把精神集中在书本上,几遍后,便会背了。 《三字经》"幼不学,老何为"呢?启发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要不耻下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玉不琢,不成器,"同样警示着我们一个人不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过生活的磨练,长大后就难以成为大器,只有发奋,才能图强。"亲师友,习礼仪"是教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3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4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5

经过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是感觉良多,使我感觉到我学习几十年的知识还不如古人几叶书,古人的几叶书写尽了统治国家的方略和治国之道,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办学校与治国

认真地兴办学校,反复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开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限制人民不必用国家的疆界,保护国家不必靠山川的险阻,威行天下不必凭兵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

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主管教育,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行为准则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二《论语》治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用四项内容教授学生:文献,实践,忠诚、信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发现好的向他看齐,发现不好的就对照改正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知道一个角,他不能以此推知其它三个角,也不再教他了。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智力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智力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过了又定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君子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又不断吸取新知识,这样的人就能做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茫而不明事理;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陷于虚妄而危害身心。”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哩。”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

“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即要有“德”。二要有“使亲族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即要有“才”。君子德才兼备,以德为主。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三《学记》治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有佳美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经过学习不知道它的奥妙。因此,通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超越)等也。教师时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而不轻易开口解说,使学生的疑问存在心里(激励他独立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而自己不发问,这是因为学习(应当循序渐进)而不能超越越等级。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因此君子对于学习,心怀学习之志,不断地进修学业,休息时,游观时(也不忘学习),能够这样,才能巩固学习而又亲爱教师,喜欢学友而笃信所学的道理,因此即使离开师友也不违反师道。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叫做预防;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叫做顺序;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叫做观摩。这四点,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四师德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做国君的要处于仁的境界;做人臣子的,要处于敬的境界;做子女的要处于孝的境界;做父亲的要处于慈的境界;与国人交往,要处于信的境界。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因此君子自己具备的,而后才要求他人做到;自己不沾染的,而后才能禁止他人。,伦理道德既是政治的核心,又是教育的根本。从教育过程来说,伦理道德教育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既是教育的依据,又是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既是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的目的。从“格物”的实际教育着手,到理想境界的“天下平”的实现的过程,在前后连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即“八条目”)里,实际存在着教育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五教育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儒道,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6

本学期我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国学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深刻了解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自于平凡的.道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知道德行天下的道理,“俗云: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德才兼无,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德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要怎样才能得人心,就是以他人之心为心。以儿女之心为心,就是“父慈”,以父母之心为心就是“子孝”,以弟妹之心为心,就是“兄友”,以哥姐之心为心,就是“弟恭”,以妻子之心为心,就是“夫和”,以丈夫之心为心,就是“妇顺”,以人民之心为心,就是“君仁”,以领导之心为心,就是“臣忠”,以

朋友之心为心,就是讲信任;以学生之心为心,就是讲师德。以他人之心为心,就是道心,就是天理,就是德。修德的功夫深入一分,爱世人的情感就诚恳一分,心心相印的境界就升华一分。唯德能感动人,能得人心。感动一家而家齐,感动一国而国治,感动天下而天下平。中国圣贤经典究天地自然之道,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启发人的道心,匡正人的欲念。所谓正心诚意慎独修己,归根结底,就是造就优秀的个人品质,至善的品德。以德率人,则好的精神产品和好的物质产品也就不劳督促,自然产生了。

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深入开展“学国学、思先贤、树正气、扬美德”活动是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以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五千多年的方化内涵为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所担负的责任,我会尽可能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道理传播给孩子们。

学国学心得体会 篇17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

“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

最后得出结论: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

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

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