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2024/06/1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教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地。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2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教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寓于各学科教学中。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地。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3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4

在省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开班的第一天很巧正好是教师节,我们开班的第一课很有幸得听到了国家二级咨询师,韩雪荣老师的教师心理健康讲座。韩老师通过多年对教师心理的调查研究,总结整理了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不同类型的案例,并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进行分析和讲解,她从教师的压力和挫折、情感、性格、健康、认知等方面来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哪些健康的心理。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教师始终要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教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教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此教师学会心理调控很重要,要“知足长乐”,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要“心理换位”,要“合理宣泄”。借用韩老师的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显示自己的微笑;我们无法样样顺利,但可以无怨无悔”。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这都是将 成为我更加努力的动力,我将会学习中得到的体会实践于我的教学工作中。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深体会到了“健康”的真正含义。现在说说我的两点体会:

一、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注。

直到现在,家长更多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而言,只要孩子吃、穿、住、行都好就行了。所以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都一律满足。而孩子有什么想法,什么行为,他们都不了解,也不关注。

二、教师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到现在为止,教师关心的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只要学生成绩好,教师就很满意。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只要不打架,不闹事,教师也很满足。至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关注的仍然很少。特别是那些表现差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表现差,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就不清楚了,也不关心了。很多时候还对这些事情很厌烦更别说关注了。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多关心关心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生表现差的时候,我应该更多的分析内在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们。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6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7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有:智力健全,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对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人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然而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维护;学校层面的维护;家庭层面的维护和教师自身的调适。

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6

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也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关于这次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因此,我一直对心理健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这学期分别对健康自我意识重要性,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带给我的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恋爱能力培养带给我的心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带给我的心理展开了具体的学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而如何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以上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呢?如下是我总结的一些途径与观点: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5、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6、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近来,发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学生毕业生坠楼事件,令人深思,其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调查,其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这与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弱而不稳定和强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他们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从而长时间自我封闭,产生无助感和无望感。

当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就会导致自杀。可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7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8

学习教师心理健康,是我到邢台学院第一天上的课,而这天恰巧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有幸得听到了国家二级咨询师,韩雪荣老师的报告会。

韩老师引用了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各种案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分析和讲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是心理健康。

给我印象深的是讲到针对教师压力,她做了详细地讲解:因为我深有感触,现时工作中,我作为一名教师确实有压力,尤其,讲道了我们做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且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内容,教师更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和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学校里会有许多的坏习惯显露出来,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批评教育,尽量不动手打,有时打了学生反而起反作用,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有过这样的错误。

我们的学生生性好动,他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当他们在成绩上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时,也无法取得自我表现和成功,就可能寻找其他的途径来完成自我的心理需要。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这是韩老师问我们的话,确实有,当然也包括我,尤其是排座位,学习好的总是在前排,不管他的个子高矮,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永远在后排。

听了韩老师的课,回来以后我把班里的座位马上调整,当然不按成绩的好坏,根据个子的大小,有的学上他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听了韩老师的课,使我明白了许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这些错误的做法。

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9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

是能者——什么都会;

是圣者——不会犯错;

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

学习之后,结合我的实践经历和周边情况,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的转变期,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来自升学、就业、竞争等方面的压力,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回顾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历,过去与现在虽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尤其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存在种种不足也是明显的。为何不足?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

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类各级学校和社会、家庭都要把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内容重视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并在机制上、师资上落实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0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1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2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3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

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而积极的适应状态,意味着当事人不仅能获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与环境的基本协调。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个体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状况。教师心理健康的特质有:智力健全,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健全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控制;有效地面对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较高,绝大多数人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然而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我国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过分乐观。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八种表现,其中职业心理倦怠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中表现。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和职业方面的原因。维护和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纬度和不同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较为可行的对策主要有四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维护;学校层面的维护;家庭层面的维护和教师自身的调适。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技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心理自我调试策略把自己从各类压力下及时解脱出来;采用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及时重建心理平衡;争取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等。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8月26日,我们在艺术中心听取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心理健康”的精彩讲座,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陈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陈教授对“教师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专题讲座。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实施的做法、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她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心为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感受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若一位教师从早到晚都忙于教学工作,乃至于抽不出一点时间,或舍不得抽出一点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那么,“以人为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班主任、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是:累并快乐着;教师班主任的工作是科学,又是艺术。

班级是一个小团体,班主任是核心、领导者,做班主任工作要用心、动情。班级气氛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每一个人,班级气氛会塑造人格;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每个教师都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人人要争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同事佩服、自我欣赏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生存、成长、发展最重要;德育与心育的关系是:德育解决“方向、灵魂”问题,心理解决“成长、需要”问题。教育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成长客观规律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学校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和保障。

最后,陈教授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们:忙是营养,不忙是营养不良;要有平常心,更要有上进心;我们来到世界上是争气的,不是生气的;有事做、认真做、赶快做;用心说话、用心做事、用心做人;幸福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能力;基本底线是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教师,永远的学习者;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人生从来是现场直播,从来无彩排,要自我定位:在为谁工作、为什么要努力工作、究竟怎样努力工作;对每一个人来说,做不愿做的事叫改变,做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做不能做的事叫成长;工作是用生命去做的事情,教育工作是要用良心、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和能力去做的事业;教师的勤奋、关爱、信任、鼓励,学生都会用心中的天平给予衡量。

陈教授一天的讲座让我们丝毫没感到疲倦与懈怠,她的讲演风趣而不是严肃,还时常与全场互动,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是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5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 篇16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