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2024/06/2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习以为常的陋习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2

一学期的学习工作就要结束了,总结一学期来,对于知识的积累,对于人生观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一、学习上。

通过日常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还报考了会计证,为本专业的学习增添了色彩,为以后参加工作做了铺垫。

二、工作、生活上。

可以对一些社会现象、公司案例等进行一些也行的分析、理解,比以前的盲目猜测有了很大的进步。利用假期时间,找份工作,进行对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温习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了日常生活。

三、在人生观、价值观上。

以前,感觉学习就是为了赚钱,现在明白了,学习最重要的是为了自我提高,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性目标,实现更大的人生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了人生目标。我希望我以后会更加知理、知情,使人生观、价值观能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3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几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4

本人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深知要真正做好德育工作,难度很大。德育工作难,难在其长期性和隐性,难在其常常不被重视,难在其方法陈旧无创意,难在其能否真的让孩子们入脑入心铭记终生。当然,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之一,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大道理要讲,小道理更要谈。但是,如果认为向孩子们讲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肯定未免天真了一些。解决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主要靠不断的实践,靠养成教育,靠引导进而内化为孩子们的品格和素质。德育应与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融合,在各个管理层面体现并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细节,即从微小处着眼着手着力。实践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经验,德育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开始,而德育教育的力量又是在交叉整合、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并生效。比如作文育人方面,先从"我和爸爸或妈妈"开始,然后再"我与老师"、"我与学校",最后"我与社会"、"我与祖国"、"我与世界";再如环保教育方面,先从不起眼的小事,从自我开始,再从改变习以为常的陋习做起,从班级、校园再扩至社会、国家、地球家园等。

只有实践才能育人,在德育实践中让孩子们去内化显得非常非常重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有对孩子终生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花架子,形同虚设或做做样子搞搞形式应付差事,有这样一句真话:德育为先,"先成人后成才"!很有道理。有才而无德为坏才,是可怕的!德育工作者应专业化,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理论支撑,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盲人摸象,效果想必也不会太理想。搞德育活动,必须要精心设计,系统研究,锁定目标,有可行的预案,让孩子们从"生物人到社会人"(马克思语)。记得曾有位大教育家说过:"儿童是感情的王子",所以德育教育要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服人,形成难忘的教育,收到让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效果。细微之处见精神。我想,影响孩子的除了知识,更有道德与文化。在人的一生中,到最后能想起来的才是最珍贵的!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必须使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要注重孩子们的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以增强其吸引力感染力。德育工作者应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掌握规律,使孩子们从感情的变化引发行为习惯的转化,促使他们既成人又成才。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做孩子们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5

一、增强德育教学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德育教学更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高雅活动。由此,教师不仅需要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教学工作,还要以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力求以最佳的教学状态完成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德育理论教学,习惯于知识的灌输,而且教师本人把德育教育看得过于严肃,在教导学生时也是保持古板、单调的方式,难免不被学生喜欢。面对这一现状的最佳解决方式就是从教师入手,一方面注意完善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德育教学当作艺术,不断地用渊博的理论知识去充实教学内容;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去完善教学方式;用最能震撼心灵的方式去正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德育教师首先感受到德育以及德育教学所包含的艺术特性。首先,教师自身要能真正地理解中职德育课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理解哪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最适合应用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二、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

对一门学科而言,学生缺乏积极性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德育教育从本身特质上看比其他学科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德育教师习惯性地采用教条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对德育课产生抵触、厌恶的不良情绪。教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德育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将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方式。如将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重视德育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上课时先以案例观察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实情感和思维角度让学生“动之以情”,并且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融入德育理论和德育常识,以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的地位

新课改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未达到以学生为主、双向互动的标准。目前中职德育课上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所以还要继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

3.提高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对自己重视的学科学习积极性更高,然而作为以技能性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专业课和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和教师这种对德育课相对轻视的态度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不再重视德育课,也对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了积极性。针对这种态度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解决问题,第一层次是从轻视态度产生的根源出发,转变学校和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并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们重视德育课的态度。第二层次是从学生方面,通过直截了当的课堂教学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让学生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并了解到德育课的重要性。

三、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是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措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研究的基础较薄弱,德育教师本身既缺乏教学指导,还缺少德育教学经验,在探索和实施符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方式方面阻力很大。这样的问题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如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经常性观摩和学习比较优秀的德育教学示范;能多方面收集德育教学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内容了然于心;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会设计教案、分析教学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品德素养。即教师本身要明理,言语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同时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德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深刻体会,能主动承担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职责和教学任务。

四、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已充分应用。但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方面,信息化教学力量还较薄弱,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差、德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互不干涉或两者有机结合不完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点出发:

(1)完善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让中职学生有条件接受信息化德育教学。

(2)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或学科旁听学习,借鉴经验。

(3)加大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力度,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总结经验,摸索出最合适的信息化德育教学办法。同时也能让学生习惯信息化德育教学,缩短磨合期,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当前中职学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职学校教育要求中对德育教育的考核标准更高。作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力量,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有必要时刻谨记以上措施,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以及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6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改革开放起到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一直是精英阶层,然而随着大学扩招以及社会的整体变革,大学生群体已经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代名词。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20年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1、 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1 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 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1.2 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2、 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2.1 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2 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 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2.3 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平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习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3、 结语

踩着校园的落叶,走过四年的青春。用大学四年时光,交换无悔的青春。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险,我们都应该昂起头阔步前进,因为,年轻是我们的资本。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7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优秀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将来才能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校中专学生由于生源层次问题,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如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理论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实习成绩就可找到工作。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脏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学校周边住户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及网络的影响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俗话说,人必自尊而人尊之,德育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

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班主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总结的主要工作有这几方面:

1、加强日常规范,进行德育渗透

日常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日常规范是准绳,学生必须遵照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仅仅强行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日常规范必然形同虚设。教师在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都以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学生就会照做,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中的德育,进行德育普及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强。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又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们可以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在活动中学生锻炼、表现了自己,教师在这时进行教育,形式比平时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生动的多,效果自然也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多了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师和教育的闸门,学生有心理话就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开展。

3、放开班委权力,培养自制能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实践证明:实行班委轮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轮职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轮流执勤,让每名学生知道了班委工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自制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德育始于课堂,最终融于生活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习意愿所决定的,而这些都属于我们德育工作的范畴。

另外德育工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德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他掌握的技术越高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言传身教,做到有的放矢,并持之以恒。以上只是我当班主任以来的一些体会,希望随着班级工作经验的积累,今后能胜任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8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几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9

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少先队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红领巾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了迎接“区域现代化”迎检工作,使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中午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茅山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坚持每天十分钟的养成序列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队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4、开展了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一次主题中队活动,出一期“我与小康同成长”黑板报,学校还利用“小灵通”广播站进行了宣传,真正做到了小康知识“进课堂”。同时,少先队组织队员开展了“我与父辈手拉手,小康知识我来教”活动,要求队员把自己在校学习的小康知识带回家,让他们的家长对小康知识也有所了解,让小康知识“进家庭”。通过开展普及小康知识学习宣传活动,让全校教师切实增强了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学生也了解了小康,更体验感悟到祖国、家乡、家庭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的理想。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奥运精神伴我成长”等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3、继续抓好班主任“老青帮带”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体教师能共同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严要求、高标准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

4、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德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0

同学们,想必你们肯定知道今年2020年发生的严重病情。所以,我们不得不在家里用“钉钉”这个软件来上课。我从中体会到,学习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学习。当然啦!我们在使用学习软件过程中,不但我们可以见到我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的老师们,听到老师们那熟悉的声音,看到他们有趣的ppt,还有不枯燥的`教学过程……我突然觉得“钉钉”软件是我们的救星。不然真的要在家里无聊死了。

所以,让我说什么好呢?自从遇到“钉钉”软件开启了网课教学,我并没有感到厌倦这个软件,而是非常喜欢这个软件。还有在每次上完网课以后做的练习题,自己做完给老师发送过去感到自己每一天都收获满满。因此我以自己为荣,同时也见证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我对这次的网课感受到了我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喜欢网课,网课使我快乐”。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1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2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优秀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将来才能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校中专学生由于生源层次问题,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如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理论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实习成绩就可找到工作。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脏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学校周边住户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及网络的影响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俗话说,人必自尊而人尊之,德育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

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班主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总结的主要工作有这几方面:

1、加强日常规范,进行德育渗透

日常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日常规范是准绳,学生必须遵照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仅仅强行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日常规范必然形同虚设。教师在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都以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学生就会照做,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中的德育,进行德育普及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强。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又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们可以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在活动中学生锻炼、表现了自己,教师在这时进行教育,形式比平时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生动的多,效果自然也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多了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师和教育的闸门,学生有心理话就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开展。

3、放开班委权力,培养自制能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实践证明:实行班委轮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轮职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轮流执勤,让每名学生知道了班委工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自制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德育始于课堂,最终融于生活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习意愿所决定的,而这些都属于我们德育工作的范畴。

另外德育工作不像理论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德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他掌握的技术越高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言传身教,做到有的放矢,并持之以恒。以上只是我当班主任以来的一些体会,希望随着班级工作经验的积累,今后能胜任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3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中,我组织本班同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符合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评比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纪录片,还有关于国防、自然、科技题材的优秀影像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以及国防教育和环境教育。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几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我班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心直口快,自尊心特强,经不起批评,却有调皮爱捣蛋,上课时大声说话不懂的尊重他人。经过多次谈话教育仍未转变,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分析该生的情况,共同探索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4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们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们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们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们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们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们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们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们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们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们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英语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当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教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们,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们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们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们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们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们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们生活,了解学生们,亲近学生们,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们教育学生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们生活中了解学生们,关心学生们,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八年级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们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们,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教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们。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们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们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们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们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们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5

我今天读了杨红樱阿姨的《淘气包马小跳》后,感觉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激动。

特别是主人公马小跳,虽然他性格顽皮,但是有时能干出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其中,在分部《暑假趣事》中,干了些让人意外之事,最能代表的是他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被盗猎者提取熊胆汁,弄得生不如死。后来,马小跳报了警,才是黑熊逃离了残酷的盗猎者,重回了大自然的`拥抱。

在书中马小跳是一个被老师、同学和家长厌烦,认为他只是个调皮捣蛋的人,可在我眼里马小跳虽然顽皮、贪玩,但是却浑身有着一股在平常人身上没有的仗义精神,让我深深感触到:不管这个人是好是坏,都有他闪光一面,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就一定能感受到别人好的那一面。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16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