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2024/07/0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

《经营班级》这本书是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之一。这本书从认识学生、亲近学生、培养学生、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搞活班级、沟通同事等七个方面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进行了系统和富有深度的阐释。一个充满友爱、上进、责任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的培养和指导。一个好的班主任,对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规则建构能力、民主参与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习惯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从更广泛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地成长。班级是学生成长河发展的重要平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许并不亚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文化的缔造者和班集体的精神领袖。特别是在家校沟通与合作方面,班主任扮演着桥梁与纽带的角色。

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孩子什么呢?最主要是热情、温暖和尊重,没有尊重,爱就会表现出支配和控制,作为班主任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班主任老师用亲切自然的.态度迎接孩子,让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孩子慢慢就会亲近你,信赖你,把老师当作最亲近的人,对你无话不说。班集体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用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给学生以心理导向,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集体,自然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在管理时要给同学机会,改正了就不要批评了…….孩子们真了不起。

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却异常重要,一个充满友爱、上进、责任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班级,为学生展示自己、发现自己,从而发展自己提供舞台。在平时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向优秀班主任学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2

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须有一池水,我们不仅要用心的向老教师请教学经验,更要学习理论知识,多多阅读教育名著。在同事的推荐下,我品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本书,此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此书是本经典的教育专著,书中呈现出一个事实:根本不存在那种天生就学不会的孩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爱心地教育,每个孩子都将成为有用的人才!

书中有提到一个被人认为是名副其实的“痴呆生”因为她总是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其实年仅六岁的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孩子,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的第一天她是何等地激动,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却被认为是“痴呆生”。从此她总是接受着别人对她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接受着自己就是个“痴呆生”的“事实”,自暴自弃。其实,当初只要老师们肯用心的与她沟通,多关心多观察她,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班上有个智力较低的学生,她叫,曾经她跟我说过:“老师,别人都说我比较笨,因为我吃饭很慢,走路很慢,做作业也很慢!”听了她的话,猛然内心一震,多么残忍的话,怎么可以对一个幼小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了,随后我笑了笑摸了摸她的脑袋说:“你怎么会比别人笨了,老师就觉得你比别人都聪明,但就是懒了些,要是你努力了,肯定进步很快的,不信!那就试试看吧!”她听了,笑了。也因此,她开始学习最基本的计算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决不能把任何同学当做“差生”,更从不把“差生”这个信号输送到他们头脑当中,我想我应该尽我所能去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读了这本书,结合实际教学,让我感悟了很多,懂得了应该多关注“另类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并要坚信在爱的滋润下,“另类学生”终有一天都会成就自己,成为社会可用之材。无论进步、落后,都不要让我们的学生经常生活在否定中。一个学生如果很少得到表扬和激励,总是受到副面的评价,进而自暴自弃。关注缺点,只会让学生在充满挑剔的眼神下,变的越来越不自信、甚至绝望;关注优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取前进的动力,奔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3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了《魏书生文集》这本教育著作,从这本名著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通过阅读《魏书生文集》,我颇有感触,对魏书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的博大精深,仰之弥高。他的班级民主管理,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享受“快乐人生”。立体看人生是魏书生做人哲理之一。即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我欣赏魏书生的乐观,是在他对逆境的态度上。“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解读魏书生,更让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对生活的这份激情,永远对万事万物都保持一种好奇,永远都涌动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望。注意时时保鲜自己的激情,让自己的头脑能常常激荡起来,做快乐的人,享受教育的快乐,享受人生的快乐。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深知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将要不断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广博的知识,想象的空间才会不断拓展,大脑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才会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明白了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

总之,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魏书生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教书就要先育人”,这两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在所读的这些教育名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读教育名著,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用我们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只要教师都献出一份爱,我们一定能奏响一曲教育的新乐章。而教育名著的引领──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4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5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著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6

读了《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深深感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全天侯的,从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远没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准请假,不得偷懒,不能够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没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挣,然后往这儿花;这种职业,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从培养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开始,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往银行里存钱,随时都能够取出来用。有了一个好习惯,就好像在银行里存了一笔钱,有了两个好习惯,就存了两笔钱好的习惯很多,就等于在银行里存了很多钱,一辈子都能够取之不尽。《世上最划算的教育》一书,“童年需要培养的38种好习惯”,每一种好习惯都从故事引入,让我们思考学到了什么让人能够从中学到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书中在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习惯”里,引用了《宋庆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庆玲为了她之前答应教小珍叠花的事,而放弃了全家到一个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样,她等了一个午时,小珍也没有来,爸爸遗憾地说“早明白就一起出去,庆龄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庆龄却说,我们约好的,我本来就应当遵守自己的诺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们出去玩了,也不会高兴啊!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小庆龄是自己决定留下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她必须也是想去那个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终放弃了,是因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们从故事里不难猜到,信诺言,不仅仅让守诺的`庆龄欢乐、有尊严、也让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赖。

如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够怎样做呢?

(1)、凡向孩子许诺言,就要尽量兑现;

(2)事前提醒孩子诺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兑现诺言;

(3)发现孩子守信用,要及时表扬;

(4)不“逼”孩子许不可能兑现的诺言。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习惯实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许多良好的习惯的话,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很划算呀!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7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8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9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0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1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2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3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4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证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能够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好处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盼,她期盼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盼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盼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盼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齐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务必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务必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推荐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理解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但是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就应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就应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杯具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潜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因为,我当时做人的准则就是:无论是谁,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务必答应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难处,我要帮忙每一个有困难的人。那时,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节省,但是只要有同学跟我借钱,只要我兜里还有钱我就必须会借。渐渐地,我发现我眼中的世界似乎变了,每一天我都会有无穷的快乐,每当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日子。

再之后,我当了一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社会中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围的人都快乐的大我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忙,相互提高。学会帮忙他人,也就学会了关爱自己。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关爱与合作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狱去考察,发现天堂里的人同地狱里的人一样都是围着一口锅,拿着两米长的勺子喝着相同的肉汤。但是,天堂里的人却精神焕发,满面红光,地狱里的人却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先,地狱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着长勺子舀汤喝,勺柄太长,总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则相反,他们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长勺子舀汤第一口总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别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狱之分。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了,比我的世界更动人的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记中的潭水一样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记中的桃源一样的美丽;在那里像圣经里的天堂一样没有苦难只有关爱,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样没有憎恨只有善良。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

爱孩子们吧,即使他暂时不能理解你,终有一天,他会明白你的爱。爱是永恒的!为了你的学生总有一天如你爱他一样能去爱别人,为了这世上的人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关爱,请你爱你的学生吧!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代替的教育力量。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爱别人就等于爱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你培养出具有爱心的孩子,他就会对教师的爱很敏感,并以好心还好心;而教师的爱,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若是学生懂得了这些,自发向上,成绩自然就好,成绩好了,那作为老师的你不也会更加快乐了吗?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5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部书,就仿佛跟著作者进入到了教学中未知的“自我”领域进行一次旅行。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说服力且充满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这样说: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很多教师非常热爱教学,但他们却时常遇到很多困难,并因此感到无助和恐惧。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初上讲台时如履薄冰的紧张,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时的烦恼,满腔的热忱得不到理解时的苦闷,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面前的无奈。有时,那热爱教育的心会怀疑、会动摇、会退缩。

作为一个教师,该如何在热爱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勇气呢?这种勇气又来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实践经验给出了我们答案:他提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之外一个特殊的、不被人重视的领域——教师的内心。他指出了好老师与不好老师的区别:他认为,好老师有一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而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学科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也就是说,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即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这种联合能力的:“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那么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他进一步阐述,对热爱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很容易理解他的这种所谓的“联合力”,每一个教师,不论他优秀与否,肯定都过几节自己满意的.课,这些成功的课是他把自身、学科和学生结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认为: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问题比技巧更重要。

作为教师,想要成长,想要做个好教师,该怎样才能找到自身、学科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呢?以我对本书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勤学习。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学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谈到向学生学习,许多老师可能会皱起眉头感叹:我们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的学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当我们的学生坐在电脑前娴熟灵巧玩着游戏,嘴里唱着周杰伦的说唱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优于我们的能力。帕尔默的发现是:教师要让自己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之中。如果不学习,教师很快就会陷入不适应、不稳定、不平静的恐惧之中。正如《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过学习。

2)多钻研。

教师要钻研教材、教法、研究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正如那些名师所说:一堂精彩的课,功夫在课外。例如,听名师于漪老师的课,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是修身、好学,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课堂。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帕尔默就是以他的导师为榜样,在漫长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寻找到一种与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的。

3)保持心灵的开放。

帕尔默认为:对优秀教学而言,解决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成长,就必须作一些学术以外的事:交流内心生活。“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这种人格的完美与帕尔默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应该是一致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的心灵应该是开放的,他有勇气把他的一切展示给学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内心世界,他不仅在教学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帕克告诉我们,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的那种泰然自若的定力,来自教师的内心。当教师唤回了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时,也就是他的人格趋于完美时,就有机会在学生们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和共鸣。因此,教师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倾听来自心灵内部的声音,这样我们才有资格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工作,更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说:“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无论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情。我们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我们都能找到教学的勇气、保持教学的勇气——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6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二、对学生的希望,信任是教育的条件

“我不会放弃对你的希望的,我知道你可以造就你自己的生活”。希望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学生的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信任的希望激发了孩子,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了自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因为信任而改变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个学生偶而犯小错,老师对他说;”相信你会该好的,老师对你是信任的”,又是比严厉的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多年来的我深有体会:信任对师生是双向调节的,老师对学生信任,学生也会对老师信任。有据话说得好,信则灵,不信则无,所以说,给学生的希望,信任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希望和信任。总之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是一本大书。让我们用爱的实践来谱写教育职业生涯的亮丽乐章。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7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即教育论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让人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感叹陶老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标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一、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要贴切小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小学生实际发展的,才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二、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小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这些方面,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传身教。

一次我带一部分学生去爬山,我注意观察他们的各自表现,发现孩子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活动,我组织了“遇到困难了,怎么办?”的讨论,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攀爬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我真正体会到陶老生活即教育的伟大意义!

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 篇18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