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2024/07/0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 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 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 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 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 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2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

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

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而近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所

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_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_,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

用美学构图对摄影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

从创作角度来说,构图本身不能成为目的,摄影构图应最大可能的阐述艺术家的原始构思,更好的表现照片的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视觉冲击力。一副杰出构图的产生和摄影者不畏艰险、冷静果敢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摄影师,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即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无论是人是树、是建筑还是花卉,往往需要撇开他们的一般性的属性,而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各类形态的组合,即点、线、面、肌理、明暗、色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体。这有助于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通过对纯形式的分析,冷静的组织和安排画面,竭力使之契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口味。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对于摄影来说用光绝对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

首要的是你要提高户外对光线的敏锐感觉,凭经验能预见到照片出来的效果。当你培养起这种敏锐感觉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的光线是你想要的,什么时候应该收起相机去吃午饭。你拍摄的主题越小就越容易用光。肖像,昆虫和花卉摄影基本上都要布置光线;拍风景的时候就只能等合适的光线来拍。在山岳摄影中要等到合适的光线往往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日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

用艺术构思完成摄影创作。

所谓艺术构思,即以艺术的视角表现主题思想,这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或是在拍摄期间就要做好构思,如何使画面表现的更加完美。审美能力是摄影师或者说出色的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在眼前的摄影过程中找到美,这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摄影人而言,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更加可贵。我认为这和爱好或者说对摄影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创作要能吃苦,要经常出去采风,就像画家要经常出去写生一样。坐在家里是不能进行摄影创作的,更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4

1、实践的目的。

通过摄影实践考察自己对人像摄影课程的学习的实际掌握。运用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寻找并揣摩如何拍摄好人像的方法。通过实践的锻炼,体会到拍摄人像是容易的,但拍摄好的人像作品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是需要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并大量的观摩前人优秀的作品。同时,还要对自己使用的器材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练的运用,所以,我认识到再认真的系统的全面的学习一遍老师的课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的学习,使自己平时在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啦。比如,对光线的处理,尤其是室外对自然光线的运用,姿态的处理和一些小道具的辅衬的运用以及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好多的知识让我在今后的人像拍摄中受益匪浅。

2、实践的准备工作及拍摄计划。

为了拍摄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够使自己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成果的体现,我使用了Nikon d300相机,百诺的三脚架,以及必要的快门线,反光板,等等器材。照片中的模特儿是我好友的同学小沫,一位美丽的外企白领,同时也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当我告诉她需要做我的模特儿时,她欣然同意,使我能顺利的完成我的作业,其中我选取了其中四张作为我的作业,不过遗憾的是我拍摄的小沫的全景照片我并不满意,只好选取了一张我去年夏天拍摄的一张我表妹的照片,我觉得她做出的怪怪的姿势更符合我对这个作品的理解。

3、我对拍摄过程的阐述。

第一幅特写人像作品是在家中完成的,为了体现出光线的作用,我采用了逆光拍摄,由于模特儿身后的阳台杂乱无章,我选择了大光圈,和100mm焦距,虚化背景,同时提高了感光度至400,使用了三角架。

第二幅近景人像,第三幅半身人像和第五幅造型人像,都是在青龙湖拍摄的,大约时间使在下午三四点钟,这个时候的光线柔和并不刺眼,光比不大,更能反映出模特儿光滑的肤色,同时,为了能够在拍摄中体现模特的职业性,我要求她换上一套职业装,和一套黑色的绒衣配上红色的围巾,透出模特儿的气质来。为了虚化背景,突出人物,都使用了180mm的焦距和3。5的光圈,使用了三脚架为了得到更清晰的画面。同时,使用了金色反光板对面部进行了补光。

第四幅全身人像是我去年拍摄的,在宣武公园里。下午三点左右,为了体现表妹活泼的个性,我让她随意做动作,这张作品中的姿势是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一张。因为觉得前期拍摄的曝光有点过度,后期选择了PS处理,加了滤镜效果,可以看出表妹白皙的'肤色不至于太刺眼。同时,用80mm焦距拍摄,稍稍的虚化背景,同时也能分辨出环境地点。

4、摄影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摄影的实践拍摄,发现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拍摄中还是会使自己在技术方面和对人像摄影的空间分配等等,有了新的提高和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光线的运用及布光的处理,不再盲目了,但毕竟学海无涯,通过学习比较以及对自己拍摄的作品的不断理解和揣摩,也发现很多缺陷,比如,在特写作品的构图上,感觉到画面比例有点紧,模特的头上部被镜头卡掉了,其他几幅作品光的运用还可以更胆大些,或加大光比,勾勒出模特的脸部曲线,这也符合该模特的气质,同时在色彩和画面的整体分配上还应多选择鲜艳的色彩,使画面饱满些,明暗比例搭配更合理些,当然,拍摄出好的作品还需要我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得自己拍摄出更好的作品来。

对于拍摄短片的感受,可以罗列出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拍摄短片的类型和题材的问题。没有明确自己是拍摄哪一种类型,到底是纪录片还是实验影像?其实这个问题也跟自己没有去仔细斟酌选择好的题材有关,到底自己做的《民族题材》是要表达积极的还是批判的?没有清晰的意识,对于自己的短片的根本思想模糊不清,单单只考虑到呈现给观众的画面,而没有考虑到更深层的意义,而往往一个好的作品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全是画面和一些浮华的东西。

其次是关于撰写剧本的问题。从这次拍摄来看,剧本写很混乱,只有自己能看懂,因为剧本的问题,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麻烦。总结了几个方面原因:其一是没有仔细去研究规范化的剧本,并且去躬心实践。其二是知识结构不够广,选择了《民族题材》创作,但是对民族这个词的概念研究不够深,挖掘不出更深的东西来写。其三是思想结构不稳,过多的考虑画面导致根本思想飘忽不定,出现了为了表达镜头画面而改变中心思想的重大错误。其四是文学写作水平不够高,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文化水平,包括其中问少数民族的问题水平也很底,问出来的问题无关紧要,没有群体性和针对性。虽然是学艺术的,但是艺术与文学是相关的,文学水平对片子是有很高的提升的。

再次是实施拍摄的问题。从拍摄《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能力

来看,首先是没有一个不干扰被摄对象的概念,总是希望被摄者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表演,这其实是纪录片最忌讳的问题。其次是没有与被摄对象沟通的能力,使被摄者面对镜头变的拘谨而不自然。再次是没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知道跟被摄者周围的人物接触和沟通,比如老师讲课的时候,不知道和老师交涉等。

最后是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就退缩,就像老师说的,没有湖南人的精神,要吃得苦、耐的烦、不怕死、霸的蛮。从拍摄的技术上来看也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对于器材的选择不熟练,这关键是对各种器材的性能不了解,没有花心思去研究,甚至有些机器不会用,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对焦的问题,跟焦的时候不太精确,有时候出现跑焦的问题,这也是跟器材的熟练程度有关。有时候在太暗的情况下光圈开的太大,导致对焦很困难,不会处理这样的问题等。

再次是机器端的不够稳,这是跟拍摄的太少有关,因为纪录片大部分是手持拍摄的,并且被摄对象的动向没有预见性,是随机性的,随时有变动,所以对于手持拍摄的姿势要求很高。总之实施拍摄是拍摄短片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出现的问题最多的环节,有待以后慢慢学习和实践。

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习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习。

总之这次拍摄的问题非常的多,究其原因,还是心思不在学习上面,没有进取心和上进心。白白浪费了一学期。在最后的大学一年里面要加倍努力,时刻勉励自己。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5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三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杂交棉杂交技术》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平在水平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平,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操作步骤,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习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习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习。

通过这次微电影制作,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制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制作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6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习,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平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平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习,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7

在这次微电影中我负责的是演员和制片。对于一个几乎一点摄影经验的没有的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努力的学习,跌跌撞撞中,我坚持了过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进入状态,完成了拍摄。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确定下来了主题。我们几个男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们这次剧本讲述的主要是大学生活的堕落和改变,制定好了剧本,接着就是定演员,根据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性格情况,盟友们统一分配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台词与酝酿角色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加快了作品拍摄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都有一点点青涩,但随着一次次的经验,也都越来越熟悉,并且越来越好。一幕幕的场景拍摄接连完成,总的感觉还不错。

通过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一点点体验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劳,确实感受到了,认真付出的'价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时的快乐与辛酸

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 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 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专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 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 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 一部难忘的影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8

在这次微电影中我负责的是演员和制片。对于一个几乎一点摄影经验的没有的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努力的学习,跌跌撞撞中,我坚持了过来,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进入状态,完成了拍摄。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确定下来了主题。我们几个男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们这次剧本讲述的主要是大学生活的堕落和改变,制定好了剧本,接着就是定演员,根据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性格情况,盟友们统一分配了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台词与酝酿角色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加快了作品拍摄的进度。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都有一点点青涩,但随着一次次的经验,也都越来越熟悉,并且越来越好。一幕幕的场景拍摄接连完成,总的感觉还不错。

通过这次微电影的拍摄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一点点体验到了,每一部作品之后的辛劳,确实感受到了,认真付出的价值,以及和大家一起完成作业时的快乐与辛酸

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 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 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专业,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 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 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 一部难忘的影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寒假的小学期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实践课,经过小组的讨论,最终选择微电影系列,我们选择的主题是《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与我们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据调查,77%的人每天开手机12小时以上,34%的人24小时开机。94%的`人使用手机在5年以上。

而近几年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更是成为随身必备之务,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微信、QQ、微博之类的社交通信工具。过度依赖手机等科技设备,对身边人的忽视程度就越严重。在网络上活跃的人,现实中反而更孤独。建议晚餐时少用手机,多和家人交谈。外出社交时,也避免过多使用手机,以免冷落他人,这正是我们拍这部微电影的原因。

经过我们小组的努力准备,写剧本,终于成功开拍。小组活动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分配到个人,而我就荣幸地担任了摄影师兼演员。犹豫缺乏拍摄经验,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些拍微视频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认真负责的。由此我总结了三点经验。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全面,比如,提前准备好拍摄时需要的道具,检查摄像机是否充满电,内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认真负责。拍摄完成后及时把视频保存到电脑里,处理好以后再做一个备份,以免发意外。尽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

第三,要学会随机应变。要听取他人的建议,与团队做好配合,尽力让视频的效果达到。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希望这部电影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同学们可以放下手机,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一些心灵的沟通,告别手机依赖症。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1

微电影制作方法有新点子新手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是很关键的。被人们用滥的手法很容易过时,有一点新鲜的手法可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微电影制作方法的新点子新手法清单忘记新点子是轻而易举的,把你疯狂的鬼点子新点子记下来。这样当你在拍摄时你只需要看看清单就可以。

摄像机角度当你要运用新的表现手法时,结合摄相机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如特写,广角,移动等)。想想你怎样用2-3个镜头完成这个想法,并把这几个镜头串连成一个流畅的整体。确保当你移动镜头时保持目标物在屏幕上的足够大小,不要害怕太近,很多时候目标物都太远太小。当你拍摄移动镜头时,从上下前后左右多个角度混合拍摄。把你的思想融进你的镜头中。当你拍摄时思考你想要传达什么,要抓住你的想法,什么样的镜头才是最好的。不要害怕反复尝试同一个镜头。要知道多样性是生活的调味品。这个方法技巧很重要。

录像长度拖沓的录相从来都不好。确保你的录相长度与你片子中的.新东西相配。如果你没有许多新的想法1分钟长镜头的比拖沓的4分钟强。

拍摄场地找到一个好的拍摄场地可能很难,尤其当你很年轻又没有车时。当你发现新的好地点,把它们记下来,并确保能去那里拍摄。

拍摄用轨道车当你拍摄时确保你所乘坐的轨道车舒适并且适合场地。仅仅有一个好的带硬轮子的轨道车是不够的,你得确保它滚动时平滑,这样拍出来的镜头才能保持一致。

音乐在拍摄之前就选择好音乐是再好不过了,这样的话你可以边听音乐边想象你的镜头。

剪辑剪辑赋于你的视频生命。剪掉死时间。很多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剪辑片段没有必要地拖沓数秒。一毫秒都很关键。最好是边拍摄边剪辑,因为拍摄一部分然后剪辑帮助你看清这个片子的方向,它带给你更多的想法,让你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的更好。在全片都剪辑好了后,发行之前,等一天,然后带着全新思想再看一遍,看看有什么新的印象。不要把开篇字幕弄得太长。保持开篇字幕的新鲜,简洁,扼要。选择好的颜色,远离劣等的开篇动画。

调色FinalCut程序有一个叫做3向调色的效果。用这个功能可以赋于镜头更多的对照和饱和度。合理运用这些程序中的调色效果可以使画面更生动。这些方法都是从比较细节中捕捉。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2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三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杂交棉杂交技术》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平在水平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平,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操作步骤,这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习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习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习。

通过这次微电影制作,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制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制作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3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

用美学构图对摄影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

从创作角度来说,构图本身不能成为目的,摄影构图应最大可能的阐述艺术家的原始构思,更好的表现照片的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视觉冲击力。一副杰出构图的产生和摄影者不畏艰险、冷静果敢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摄影师,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即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无论是人是树、是建筑还是花卉,往往需要撇开他们的一般性的属性,而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各类形态的组合,即点、线、面、肌理、明暗、色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体。这有助于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通过对纯形式的分析,冷静的组织和安排画面,竭力使之契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口味。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对于摄影来说用光绝对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

首要的是你要提高户外对光线的敏锐感觉,凭经验能预见到照片出来的效果。当你培养起这种敏锐感觉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的光线是你想要的,什么时候应该收起相机去吃午饭。你拍摄的主题越小就越容易用光。肖像,昆虫和花卉摄影基本上都要布置光线;拍风景的时候就只能等合适的光线来拍。在山岳摄影中要等到合适的光线往往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日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

用艺术构思完成摄影创作。

所谓艺术构思,即以艺术的视角表现主题思想,这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或是在拍摄期间就要做好构思,如何使画面表现的更加完美。审美能力是摄影师或者说出色的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在眼前的摄影过程中找到美,这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摄影人而言,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更加可贵。我认为这和爱好或者说对摄影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创作要能吃苦,要经常出去采风,就像画家要经常出去写生一样。坐在家里是不能进行摄影创作的,更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 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

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1、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 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2、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 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3、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4、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 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5、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 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5

这次摄像拍摄是我第一次拍摄。虽然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三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三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的一些基本操作,以及剧本的分镜头脚本创作。对于这次摄像,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在拍摄前一定要选好主题,有一定创意,否则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我们这次在选材上特意选择《杂交棉杂交技术》主题,虽然我们的的操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主题的选择上较别的主题有了很大的突破。

2、关于拍摄时使用摄像机的技巧。托住摄像机的姿势要正确,拍摄时尽量让摄像机放平在水平状态。那样,画面才会端正。如果机没有放平,画面可能会左右倾斜,这样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给观众头晕眼花的感觉,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摄像机的把握,要保持镜头的稳定,不要频繁移动镜头。如果拍摄时没托稳机或是频繁的移动镜头,都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3、换拍摄镜头前要停留数秒。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转拍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但是,如果拍摄同一主体时间太长的话,录象也会流于呆滞和沉闷。所以,不要拍时间太长和太短的镜头,5秒钟或者10秒钟是拍摄每个镜头的.理想长度。

4、开始拍摄第一个镜头时应用全镜方式。这样画面影像比较稳定,更容易让观众了解画面的整体环境。接下来再拍摄操作步骤,这

样会更容易突出主体,也符合观众的视角习惯。

5、最后是关于剪辑和编辑的问题,在剪辑的过程中对于软件的熟悉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心思的研究和学习上面,关键还是拍摄的过程中出问题,导致对剪辑的信心不是很大,没有很大的兴趣。在剪辑的问题上以后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虚心学习。

通过这次微电影制作,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操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还未敢操作运用摇、跟和甩,对技巧的综合运用也还很生疏。

不过,我对这次制作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制作效果。以后再有机会摄像,我相信我会努力。

拍摄微电影心得体会 篇16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习,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平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平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习,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