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2024/07/10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来势汹汹,党员干部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挺身而出,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战“疫”的“先锋军”。

吹响“冲锋号”,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当好标杆。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斗争,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各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的一次综合检验。党员干部在这个关键时刻更运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党员干部要带头站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才能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带领群众。“将不畏死,卒不惜命”。党员干部唯有带头顾全大局,坚守岗位,才能以用实际行动当好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吹响“冲锋号”,各级党员要以高度责任感开展总动员。疫情来势凶猛,各级各部门党员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发挥联动作用。医疗卫生战线的基层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各级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党组织要带领群众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只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才能发挥出群众的力量,坚决打赢同新型冠状病毒斗争这场硬仗。

吹响“冲锋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面对疫情,党员干部就更要积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医疗救治、通信、电力、建设、交通运输等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的各条战线上,都有党员干部作为先锋队、突击手努力奋战的身影。打赢战“疫”需要一场人民战争,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在抗击疫情一线守初心、担使命,才能带领群众筑牢战“疫”的长城,切实保卫好人民群众健康,最终赢得胜利。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3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发热门诊”、迅速隔离感染者、鼓励在线医疗、关闭学校、为隔离在家的`人们配送医药和食物等。科学技术成防疫急先锋,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防疫。“在与新冠病毒抗击的战斗中,中国部署了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一些外卖平台利用机器人将食物从餐厅送到外卖配送员和顾客手上。

中国的学校停课不停学,数百万学生每天通过直播软件上课。疫情下的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繁荣,包括健身、厨艺和音乐等线上课堂。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在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4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6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7

在2020年1月初,伴随着病人的阵阵咳咳嗽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对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人来说,这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白衣天使的背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中夺回生命。我知道,你们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妻子,丈夫,有的夫妻甚至是在同一幢楼工作,但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着,一连几天未曾碰面,有的是年轻妈妈,为了慰籍自己的思念之情,只能带上儿子的玩具和照片踏上疫区的路,我们似乎看见了你们这些白衣天使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是你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努力得救治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前线报道的记者的背影,我看到你一次次出现在镜头前,奔波在医院的施工现场,奔波在医院的走廊,我听见了你因为工作而沙哑的声音,听见了你在报道中急促的喘息声,听见了你报道时沉着冷静的声音:“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好起来”。是你们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现状。

在报道中,我看见了你——研制对抗病毒特效药的科研人员,白天里你们在实验室戴着手套拿着试剂瓶探索着对抗病毒的良药,阳光洒在你们身上,专注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深夜里,明亮的日光灯映照着你们疲惫的背影,你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定能早日研制出特效药。

正是“白衣天使”,“新闻天使”,“科研天使”;是你们负重前行,你们忙碌而又坚持的背影,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安全,给全国人民力量和信心。

我相信,中国必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同时带领世界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节,中国强则世界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油中国!!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9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横空出世,让人们谈“毒”色变,它打破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医生等“逆行者”一马当先,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和大明星!

白衣天使的可爱,并不是外表,更在于善良纯洁的内心。他们本应该在家快快乐乐地过春节,但他们却选择离开亲人来到抗疫的第一线,冒着极高的风险去救助那些感染的患者,真可谓舍己为人。

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夜以继日地施工,再一次创造了“中国奇迹”。希望“火”与“雷”能荡涤病毒,带给人间平安。

我身边的`人多多少少都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我的表妹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村庄守护神”们买了一箱泡面,爸爸也送去了水果、面包和矿泉水,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身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展翅翱翔的雏鹰。我一定会在家自觉学习,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

疫情当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抗病毒。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1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2

在2020年1月初,伴随着病人的阵阵咳咳嗽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对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人来说,这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白衣天使的背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中夺回生命。我知道,你们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妻子,丈夫,有的夫妻甚至是在同一幢楼工作,但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着,一连几天未曾碰面,有的是年轻妈妈,为了慰籍自己的'思念之情,只能带上儿子的玩具和照片踏上疫区的路,我们似乎看见了你们这些白衣天使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是你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努力得救治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前线报道的记者的背影,我看到你一次次出现在镜头前,奔波在医院的施工现场,奔波在医院的走廊,我听见了你因为工作而沙哑的声音,听见了你在报道中急促的喘息声,听见了你报道时沉着冷静的声音:“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好起来”。是你们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现状。

在报道中,我看见了你——研制对抗病毒特效药的科研人员,白天里你们在实验室戴着手套拿着试剂瓶探索着对抗病毒的良药,阳光洒在你们身上,专注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深夜里,明亮的日光灯映照着你们疲惫的背影,你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定能早日研制出特效药。

正是“白衣天使”,“新闻天使”,“科研天使”;是你们负重前行,你们忙碌而又坚持的背影,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安全,给全国人民力量和信心。

我相信,中国必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同时带领世界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节,中国强则世界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油中国!!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3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手术刀,身披白大褂,为了更好的抗击疾病,女性舍了青丝,他们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一天坚持20多个小时戴口罩,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了,即使满脸血印,他们也无怨无悔,这就是白衣天使,中国的医护人员。他们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但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奋战一线。这就是中国医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说得便是这般吧。

“停课不停学”也扎实进行,为人师者,早已为学子做好榜样:网课进行的井井有条,更有甚者,老师亲自走上七尺讲台。他们蜡烛般的奉献,只为照亮学子前行。这就是中国教师。

一鲸落,万物生。一头鲸将死时,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死去,同时,它的尸体将供养这片海域的生命长达百年,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作鲸落。而今无数鲸一般的人涌出“水面”,他们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致敬,同时,我们更该像他们那般,拥有无私奉献,勇于奉献的精神。

这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愿春早来,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严寒,每一次,也都迎来了春天。我相信这次也一定会。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4

“疫”场如战场,专家、医护人员、党员干部都是这次战役的主力军。“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战“疫”正酣,党员干部绝不能“掉链子”,否则夺取疫情防控胜利将会遥遥无期。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的战争中组工干部要发挥自身作用,彻底铲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激励和督促党员干部奋战在抗疫最前沿。

以“抛砖引玉”之策破“隔岸观火”之计。“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疫”至今,全国各地无数一线故事牵动人心,不管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还是“火线”之上的“入党申请书”,“疫”场上的战士们冲锋的姿态践行使命,演绎担当,鼓舞人心。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干部的干部、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人才的人才”,更要强化政治担当,在这群众最需要的时刻,视疫情如命令,敢于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表率,让“隔岸观火”的党员干部们主动出击,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战“疫”一线。

以“暗度陈仓”之策破“瞒天过海”之计。“球来香袖依稀暖,酒凸觥心泛艳光”,在疫情面前,也仍然有少许干部一拖二欺三推诿,沉浸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鼓响花传,群众的安全便没了保障。靠开会抗击,靠填表防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毛病,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必须杜绝。组工干部要积极主动做好或配合好督查等工作,不发通知、不打招呼对基层防疫工作落实情况把脉问诊,并大刀阔斧的整治战“疫”一线干部庸懒散拖,肃清不担当不作为的风气,形成强大震慑,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战“疫”一线。

以“釜底抽薪”之策破“浑水摸鱼”之计。“能不能做到靠前指挥、守土有责,是当前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但是,仍然有少许干部将“疫”场当成“秀”场,以拍照等形式作为对上的交差,有少许干部心存顾虑、畏手畏脚,逢场作戏。组工干部要认真落实好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要求,沉到一线去、听群众的声音,考准考实干部表现情况,了解党员干部困难,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最真实的参考,为落实关心关爱措施提供最详实的信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斗战“疫”一线。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组织部门、组工干部面对“疫”场之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优良作风,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彻底将不良风气打垮。

相信风暴总会过去,天终究会晴,凛冬散尽,春风依旧明媚。在所有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下,所有的担惊受怕都会是虚惊一场,所有的磨难都会有劫后余生,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仍将携手踏步青空之下。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5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 篇16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