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过元宵节日记

2024/07/12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过元宵节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过元宵节日记 篇1

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吃着元宵,自己家也不例外,可这次自己们不是买元宵,而是自己们自己亲手做元宵,自己觉得非常快乐。

元宵节那天,姑姑从超市里买回来了许多巧克力。姑姑告诉自己们今天要自己动手做元宵,自己听了很高兴,欢蹦乱跳。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了,开始做了,自己和姐姐妹妹都把手洗的干干净净的,洗完后自己们开始吧巧克力的袋子撕开,然后姑姑就给自己们做了个示范做好的元宵就像包包子一样,自己看了后,觉得很简单就学着姑姑的样子做了起来,开始自己做的很顺利,可是到合拢的时候,巧克力开始不合作了,不是这漏出头,就是那伸出了腰,一个元宵包了半天,却包得一塌糊涂,那凹凸不平的身板上还有斑斑点点——巧克力,真是让自己大失所望。自己生气的说:“不信做不好,再试试,再试试。”可是自己又试了很多次还是不行,于是自己急了说:“不做了”姐姐和妹妹看了后鼓励自己说:“你能行,你一定可以的,你要相信自己!”自己听了后,心里想起了一句名言“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于是心里又充满了信心,又做了起来。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颗“珍珠”诞生了。白白的圆滚滚的身子真是诱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自己信心十足,做得更起劲了,于是一颗颗“珍珠”呈现在自己眼前。元宵煮熟了,自己吃着自己做得元宵,觉得自己吃到了快乐的味道,心里是说不出开了的滋味。

从这件事中自己品尝到了快乐,但努力后的成功是快乐的,这份快乐是无与伦比的,而在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坚持与执着。

过元宵节日记 篇2

看到那些关于元宵节的宣传,方惊觉明日就是元宵了。

不禁失笑,这样的节日我又有何要庆祝。铺天盖地节庆的宣传总归于我无关。

时间流逝,有些人事在变换,有些事情却仿佛成为永久的梦魇。东南风吹来满眼的春色,季节变换,不变的依旧是生命冰冷的底色像天边铅灰色的浓积云。季节性的忧郁会被阳光驱散,而我仿佛都没有这样的资格,因为生命里早就没有了春天。

记得高中的时候学鲁迅的《祝福》,老师谈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时总结了一句,祥林嫂的一生中没有春天。是啊,文章中关于她的描写永远都是寒冷的冬天,是永远没有温暖的压抑日子,被流言蜚语包围也好被冷漠苛责针对也罢,能带来生机和希望的春天早就离她远去了。

她的`四季都是寒冬,而她不是路化冰河的勇者。那些流出的血泪,若不拭去,就会成为终年不化的坚冰——将一颗尚存温热的心也埋葬进深渊的谷底。所以她走了,走在一个大家欢欢喜喜“祝福”的时间里,热闹和祈福都不属于她。

安静或是孤独,都不过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状态,而真正的悲伤,又怎么会只是这样的表浅虚象。生命仿佛被抽离了能量,看不到前方,也不知道去向。

2月25日,一个灰色的日子。

猜你喜欢1:五年级元宵节的日记

元宵,就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就是一个人们最爱的节日;元宵,就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团圆的时候。总之,元宵就是个代表着祥和,充满欢笑和温馨的节日。当黑夜临时,我、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齐坐在餐桌前,吃着那白白的、软软的、甜甜的汤圆时,有如沉浸在人间仙境一般,又仿佛在仙池边,那汤圆散发出热气难道不像一阵仙气吗?吃完汤圆,提着灯笼走在那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的大街上难道不就是一种享受吗?看着别人的金鱼灯笼吐泡泡,走马灯里猫捉鼠,各种各样的灯笼让我大饱眼福,一盏灯笼接一盏,令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抬头望望那明月,那月光照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真就是月光如水啊!难怪古人对它那么心驰神往,还编出了“明月别枝惊雀、月出惊山鸟、明月松间照,”等各种美妙诗句来赞美月亮。忽然,一朵云飘来,似乎想把那美丽的月亮遮住,但月亮好似看透了它的想法,便奋力地向前爬去,云却像一只跟屁虫一样,月亮向哪儿,它也向哪儿。最后,功夫不费有心人,顿时,月亮被那像棉花似的云遮住了半张脸,顿时,月亮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变成了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忽然,星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星星,顿时,出现了众星捧月的景象,这些小星星好拟就是在表演舞蹈,一闪一闪美丽极了。天色更暗了,街上那如流水般的游人也各自散了,我也困了,便回家睡觉了,但我在睡梦中也梦见了那美丽的月亮。

猜你喜欢2:元宵节小学生日记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谓上元节,因为这节日的活动主要在月圆的夜间,通称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动最主要的是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热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不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好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当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脚”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脚,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热闹非常,有几个地方特别热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都是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钱鼓灯、薄饼灯,应有尽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大方,民众多爱观赏。另外还有一种真的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只是一些有钱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观赏,后来更多设在寺庙、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热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观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答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庙札制,节后收入庙中.来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不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发猜谜者。

猜灯谜,以前多在私人离宅或某一街巷举行,后来多集中于公共娱乐场所,福州在白塔寺,泉州在开元寺,厦门在中山公园内或工人文化宫,漳州在公园内的文化馆,那些地方多是既有猜灯谜,也有大规模的花灯展览。

灯节原是群众喜爱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至今福建各地仍年年举行灯节,不过灯内蜡烛以电灯代替,彩灯闪烁,展现一片迷人的夜景。

在福建元宵节期间也有不闹灯的,那就是永定姓李的客家人。他们在正月十五日另有活动,每家每户忙于扫墓祭祖敬神,是谓“春祭”。永定李姓人家元宵不闹灯有其原因:传说唐朝高宗李治于公元6684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看灯看得正高兴时,得知薛刚闹事踢死太于李奇,一下给吓坏了,从栏杆上摔下来致死。正月十五日成了李家悲惨的日子。为了让姓李的都记住这悲惨的日子,后来唐王朝统治者下令,每年正月十五日,李家不准闹花灯,违者不承认其为李家子孙,永定客家人系从中原迁来的,一直保持着元宵不闹花灯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