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2024/07/14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6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在整个网络培训学习过程中,见识很多,惊喜很多,感悟很多,一些新课标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在短短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课程的解读,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四、总结

经过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矗。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矗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这次网络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现总结如下几点:

一、要彻底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必须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公民,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同时,要树立向学生学习的观念,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二、要树立现代学习观。

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天性,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要多样化,从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看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有限的,而情感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重要的,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我们的学生,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天性。

三、要树立现代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当的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个宽容、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情境和条件,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观察、了解和解决。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要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把自己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5、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开发具有本土化、乡土化、样本化的课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使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使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形成知识的框架,掌握知识的结构,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促进、引导、参与的作用,认真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分析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不断建设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培训。“国培”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理论结合实例,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让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内容的特征;为我深入文本探究,科学“备课”,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专家们分别从备课基本功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教材与课例分析在岗实践指导课等几大板块来细化了我们的学习内容。通过专家的理论讲解和名师的课堂实录让我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我的视野开阔、信息灵通,变得"耳聪目明",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了自己教学业务水平,了解到很多与新课程发展现状相关的知识,吸取了一些大家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在三个多月的培训中,自己能与小学美术教育界的同行一起学习交流我感到很快乐。所以在培训中,我总是准时收看专家讲座,踊跃参与交流讨论,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书写教学感悟,并向同行学习,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共亨教学资源。在结束每天的学习后,我先认真整理笔记,对照专家的观点仔细分析,反思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认真撰写研修日志。刚开始我也曾迷茫过,不知从何写起。慢慢的我发现必须找到在实际教学中和专家理论的锲入点,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使自己的研修日志充实起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完成作业时,我先明确作业要求,认真准备,把国培中学到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结合自己平时对教学课堂的反思进行整合设计,力争保质保量的完成每次作业。我完成的部分作业也得到专家和辅导老师的认可。

通过三个多月的培训我认识到: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是美术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学习方式。一堂高效的美术课就在于上课的老师自身的素养,语言的功底,思想的修养,文化的积淀,心态的调整,课堂的掌控,提问的技巧,意外的处理,均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是否对学生是真正的.关注和尊重,及对美术真正的热爱和投入。因此,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美术。

1、从学生学习方法上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要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感知美术、体验美术、表现美术,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需要老师细心的发现和巧妙的挖掘。美术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使用肯定,使用赞扬,使用引导,使用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和灵感激发。并根据美术的感知特点、美术标准不确定性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2、从教师教学方法上看。美术教师要大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

3、从教师角色上看。美术教师要构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

通过三个多月的培训我的收获:

1、师德水准得到提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从教授专家的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网络学习班的全体学员几乎都来自小学美术教学第一线。通过网络评论交流,让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这些专家们深刻独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的讲解,使我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对如何作一个合格的教师充满了自信心。

3、教育教学理论更为系统

这次学习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近三个月的学习,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4、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学员之间互动评论、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会互通信息,保持联系,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争取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知识。

这次培训,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理念上的革新。通过这次培训,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心尽力、踏踏实实地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炎炎夏日,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而“新课程网络培训”则给了我们一次“充电”的机会。一杯清茶,一台电脑,让我的心在这高温天里沉静下来。学习是可以带来快乐的,课程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教学及评价这一环节,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其中谈到“根据阅读是对话的认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如何定位”这一话题,我不由得与自己平日的教学工作相联系。

自我校开展生本学习以来,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期间,我充分意识到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并不能“大甩手”,想要提高学习能力则离不开有效的引导,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新课标也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新的体验,就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当好主角。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这不仅逐步形成阅读的能力,而且能体味文章的喜怒哀乐,感悟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受到教育和启迪。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我没有一味地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以充分前置性学习为前提,通过合作,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通过感悟地读,读后再感悟,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关注,以及学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和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导”带学,有效合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提高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那么“会问”则是“学”的大前提,因此,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时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当他们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留给学生发问解疑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问”,学生在不断地感悟中,学会问有价值的问题,如:“黄山松‘奇’在哪里”,显然学生已经把握住学的重点,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此时就不能忘“导”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透彻地理解文本。

◇合作中引导感悟

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松之奇。抓住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联系上下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黄山松奇在哪儿。首先做到有序,谈一谈(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发言。一人谈时,三人倾听,并给予别人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评一评(结合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其次做到引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交流,并给予指导;在大组交流时,仔细倾听,并给予引导。在汇报时,学生能够将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奇在它顽强的生命力把握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学会合作,懂得怎么交流,合作才能逐渐有效,走向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应是有任务的,指向性也应明确,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及调整,旨在让学生合作的过程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包括学生合作的任务,合作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应全面关注。

◇合作的效能高

初读课文的过程,教师往往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读的形式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而,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生本课堂”中,我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读,和学生自读相比,花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效果却不一样。学生自读,遇到不会的字,他得借助工具书,花时间解决,而有时,即便读错了一些字也不知道。小组合作读,不会读的字大家会提醒,读错的字,大家会纠正,同样的时间,效果上看,合作读明显优于自读。

◇合作中不失语文味

教师应时刻谨记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让学生以提高语文素养和积累美妙的语言文字为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前,看过很多教学设计中将三松图片或视频在课堂初始就出示给学生,这样却忽视了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去把握松的特点这一关键,先出现过于直观的图片势必限制住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理解,课堂便失了语文味。因此我将出示图片的时间放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合作分辨三松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是否把握好三松各自特点的有效考察,同时进一步感受松之奇,深化了课堂。而这个过程是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智慧地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情感支配下完成课文段落学习的阶段性小结。

◇导“内”延“外”

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对课堂所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本节课重点的学习已经在学生的自主合作中完成,这时,我把三棵松的学习拓展到黄山无处不在的松海,配合课文中出现的“屹立”“斜出”“弯曲”“仰”“卧”“俯”“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词语对照相应的图片情景朗读,深化主题,加深对黄山松的理解。在学生从理解黄山三大名松神奇到感受黄山松海神奇魅力同时,学生再次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借助给喜欢的松写档案卡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着去写其它松。这一环节既沟通了课堂内外,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对话”环境,合作无疑是营造这一环境的有效“秘籍”,而有效的合作也的确离不开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合作是有任务的,指向性很明确,在让学生合作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说,在备课时,也要备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从而实现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