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1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在高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学生评价——全面化

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

1.转变观念,努力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好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2.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坚持对学生有爱心、细心、耐心和一颗平常心。多想一想学生学习的处境、基础、压力,学生出现兴趣下滑和厌学情绪,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产生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其次,我们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美,把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多点趣味,把课变成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不要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实证明,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那么你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文课堂要提倡积累应用,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可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4.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

5. 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堂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喜欢阅读到能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其次,引导学生多读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会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适当进行阅读强化训练,尢其应针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设计一些提高性的练习,使学生学用结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倡“读--感--品—探”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读”即熟读课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读3-5遍,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不仅是理解欣赏的基础,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感”即是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构思(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意蕴;“品”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品味、理解、鉴赏。“探”是对课文所叙写的内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及其构思与表达,要进行评价、借鉴与探究。并根据实际开展一些语言实践的探究活动。

6.语文教师要自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师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现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书目和课外阅读量。所以,那些单纯地认为只要讲完课文、改完作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可以看作是一个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上驾驭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做到有读物、有时间、有场所、有指导,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教材当中都会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课程育人导向,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课程有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更加凸显出来。我又把眼光聚焦到了20xx版课标中新增的拓展型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课标中明确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之后,我就根据八年级教材,在教学中,运用教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们这学期学生阅读的课外名著。我要求学生阅读,为了阅读的细致些,我要求学生做摘抄,在学生熟悉内容后,让他们思考:作品主人公保尔在成长过程中多次冲破“铁环”,让学生叙述保尔冲破“铁环”的经历,概括出作品中的情节。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待学生说完之后,让他们归纳主人公保尔在他们心中形象,最后我补充总结。让保尔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植根在他们心中。不少学生在作文“书香,伴我成长”中提到保尔对自己的影响,要以保尔为榜样,其中陈伟翔同学这样写到: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主人公保尔受朱赫来的影响,加入革命队伍,他在成长过程中时常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为了重返战斗行列,他多次冲破“铁环”,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书中写道“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悔,他可以说:‘我已经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世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句话点醒了我,它让我明白,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并为此艰苦奋斗,不虚度光阴,不碌碌无为。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更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在教学中不仅古诗词要背,课本上的文言文都要背。我依据八年级文言教材,不仅教得细致,还做了一些拓展,比如:教韩愈的《马说》,我还让学生了解了韩愈的另一篇文章,《马说》的姊妹篇《龙说》,让学生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让学生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在短时间内了解新课标的变化,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主动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次的学习与以不同,以前学习时,我总是走马灯似的看一遍,便写下学习心得,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刻。今年,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先抄一遍,然后再写下心得体会,一万多字的《新课标》在抄的时候的确费了一些劲,但逐字逐句的抄写,让我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新课标》。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是儿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为主的教育。

一、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通过学习,我发现我在教学第一阶段时对学生在书写汉字的笔顺的要求上还不过关,我的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年级了,我要根据中年级的学段要求,完成语文在听,说,读,写上的要求,还要把之前落下的汉字书写要求也补上。《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二、提高语文教学的多样性。

要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课堂氛围,这种课堂氛围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的教学中,就像“维纳斯”、“比萨斜塔”这种残缺的美也会让世人为之倾倒一样,没有哪一堂课可谓堪称完美,但每位教师追求美的脚步却不曾停止。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孜孜不倦前行的教师引领着学生开辟语文的新天地,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新课标”对于我来说已不陌生,上学期教导处组织了多次学习活动,但我认为真正把它渗入教学中绝非几次学习那么简单。于是利用暑假,我再次认真研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想。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以生为本,注重人文性、自主性,注重“三维”目标。而不再是原先的由老师单方面的填鸭式式教学了,我近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本班有些学生的成绩一直平平,提升的很慢,经过一段的时间的观察发现,对于低年级而言,拼音、字词教学是关键,虽然课上我都细细地去讲,但是每次考试还是有很多同学写错,后来我经过思索调整了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字词训练,订正的时候不再是老师写在黑板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书、字典等,自己去订正,反馈下来效果比原先好了许多。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本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应不断总结反思,并和有经验的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积极探讨,总结经验。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关于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我只能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际简单谈一谈,如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在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多次出现了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考题,很惭愧一个假期的碌碌无为,趁这几天赶紧重拾起新课标,认真、细细查看,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任务。

对于这项要求,我想,从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抓起再合适不过了,借鉴二年级组去年的经验,坚持不懈的在自己班实施也是对我这学期工作的考验。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具有这样的“三分钟”特点,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积极阅读的习惯呢,我也从各方面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方法,收获颇多。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图书角的设置使我们学校的传统,老师从学生开学那天就要为他们讲解图书角的设置目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介绍适合的图书给他们看,如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正如在第十二册书中鲁迅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的一样:“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其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思想汇报范文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校内许多老师已经在这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大家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比如在六年级时:学了《最后一头战象》,学生们已经不用我提醒便开始搜寻沈石溪所写的其他动物小说去读,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与孩子们一起重温《安徒生童话》……在即将扬帆的新的班级中这也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写个性的读书笔记。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从阅读起点开始的孩子们如何做个性的读书笔记,在喜欢的地方夹上一张自制的树叶书签,在本子上描描画画书中所讲述的故事片段,一朵小花,一根小草,自己给阅读增添无限乐趣。

最后,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故事大王”“剪贴册”、“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的活动都可以用在阅读课上,既有效地检查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更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和热情。

正如新课标所示: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在高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三、教师角色——多重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学生评价——全面化

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

1.转变观念,努力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理念。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好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根据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2.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我们坚持对学生有爱心、细心、耐心和一颗平常心。多想一想学生学习的处境、基础、压力,学生出现兴趣下滑和厌学情绪,需要我们有耐心和平常心,不要产生急躁和厌烦的情绪。其次,我们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的味道和语文的美,把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多点趣味,把课变成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过程,不要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

事实证明,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学生就会主动学习,那么你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文课堂要提倡积累应用,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可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4.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常抓不懈,同时各种知识要学得准,理解得深,记得牢,用得活,不应该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举一反三,增强迁移能力。

5. 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语文课堂要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从喜欢阅读到能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其次,引导学生多读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会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课堂教学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适当进行阅读强化训练,尢其应针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设计一些提高性的练习,使学生学用结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提倡“读--感--品—探”的四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读”即熟读课文,每篇课文至少要读3-5遍,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不仅是理解欣赏的基础,也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感”即是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构思(结构)、表达方式和主旨意蕴;“品”是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进行品味、理解、鉴赏。“探”是对课文所叙写的内容(人、事、景、物、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及其构思与表达,要进行评价、借鉴与探究。并根据实际开展一些语言实践的探究活动。

6.语文教师要自觉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语文教师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现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书目和课外阅读量。所以,那些单纯地认为只要讲完课文、改完作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语文教师可以看作是一个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上驾驭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做到有读物、有时间、有场所、有指导,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新学期,通过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既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又突出创新精神的鼓励。学生要好质疑问难,喜欢探究问题,好问“为什么”,能言善辩,不管对、错,都要真实地吐出心里话,产生的心理,形成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既重视德、智、体、美诸育的整合,又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我们七所学校所有语文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省教科所专家__老师为我们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虽然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再次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教学如同做人,都是一门艺术,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理论指导实践,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学上能不断进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抱着学习和进步的心态。于是在教学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落实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也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上一次课标发布是在20_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与测试的原则与发展方向。

新旧课标对照,总体上来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显明。但是,课时量减少了,教学与学习的要求确变高了。20_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1600个,而20_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20xx个。多出来的这400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三级+”。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除了词汇量增多,阅读写作要求也增多了,具体来说,以前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即使读不懂文本意思,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纸面上显性的答案。以后这种套路化应试技巧会越来越失灵,只有深入读懂了文章结构、内容,在结合语境对比分析归纳等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参与后,才能真正拿到最难题目的分数。英语会逐渐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国内的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实践与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助力我们的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今天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总的来说,新课标培训让我更明确了今后教学实践中的改善方向,要基于课本,同时更要灵活演绎课本上的知识点,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课本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十分有幸参加了本次江苏省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师网络培训,本人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开阔了视野,有了全新的全面的体验。《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观察、重操作,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体验性经验。其次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地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学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本人就结合小学数学的日常教学进行浅淡。

例如,数轴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列排好,第一位同学举一个箭头代表方向,任意指定某位同学作为原点位置,把o写在大卡片上,挂在相应的同学的胸前。各人代表数轴上不同的整数点。由教师发出-3,1、大于2的数等指令,符合教师指令的同学要举手,比赛各个小组的正确性高低。学生通过扮演实数,合作成数轴这一游戏,既掌握了知识,对数轴的数和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又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再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课时,本人先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整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剪拼法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多让学生参与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远比我们老师口头说教的效果好得多,所以,我认为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这是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经历数学活动,就谈不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本次新课标培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全员培训的重要性。新课标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的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思维的元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强调教育观念的改变

新课标更加强调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重视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培养想象力;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让语文学习回到生活本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低 、 中、 高 年级等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方法,做到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二、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

教学中我们要因人施教,要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采用阶梯式的训练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的外延。

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新课标培训给了我一个相互学习和结识同行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一定会倍加努力,积极探索新课标理念,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我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近段时间,我校各个老师都在背诵《新课程标准》,并且也都在进行“基于标准的语文课堂”的尝试。我是第一年接触小学语文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要学习的东西还真是有太多太多,我知道要完成从初中英语到小学语文的蜕变很艰难,但我愿意挑战自己,作为一名“门外汉”,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我认为:

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那其实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你所设计的情境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我经常用一个“聪”字来告诉我班孩子如何学习,就是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必要的时候还用用嘴巴尽情的说,淡然做这些事的.前提都要用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非常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这可能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了。我班孩子这一点做的就很不好,总是老师话还没说完就开始行动了,可见我还要继续讲“倾听”的重要性。另外,老师也要认真的倾听孩子的话。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只有用心听别人的你才会学到更多知识!我就发现我班孩子在我范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听,指名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错误,可见孩子没有用心倾听!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样,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职责,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并要能够从中悟出些什么,为自己的课堂教学铺好路!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经过学习新课标我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从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经过新课标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讲授新课程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学科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资料,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提高。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供给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供给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进取探讨,总结经验。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体育新课标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舰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

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进一步尝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的效果。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美与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通过这次学习。我发觉这几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理解课标新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原来的三句变成了现在的两句。基本理念之二是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性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比未修改之前多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基本理念的转变,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更具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去做将来对社会有用之人的'重要教育方式。所以,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转变,而且也要熟读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让理论知识充实到我们的实践中去,从而更好的驾驭教材,灵活选择新的教法,去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熟读课程总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让我们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时代创新人才肩负起更神圣的使命。有人说过,一般的教师是教“知识”;好的教师是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是教“智慧”。新课程总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对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做卓越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时代的弄潮儿,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新课标把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基”、“四能”作为新课程总目标之一、之二,促进小学教育更全面的发展。

三、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看成绩,注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安排好一切。教师把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再讲解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生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变老师教为真正学生动手探究,不怕学生出错。走下讲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互相充当老师,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才是学习的环境。学生讲的可能不是很圆满,应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有一定难度的题进行点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根据学生情况,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知识。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以上是我实践新课改的点滴体会和看法。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对生物学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索,伴随着高中生物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会一路实践一路总结,在课改中成长,当然也会在课改中收获,我坚信新课改是振兴国家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继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自XX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有些能够成为名师,有些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关键还是在于这些教师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能够把握教学的核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那么怎样让自己拥有独特的思想,细读《课标》,我们就不难发现: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教师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学生的个体,而是群体。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情感因素又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它所强调的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动过程。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并使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要创设以人为本的情境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情境、活动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动力,活动是提高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精神设计教学活动,并使活动情境化。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有了情境,各种活动就有了依托,活动就会生活化、趣味化和真实化。

四、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传授英语的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文化、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展开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语言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及想象力;注重营造生动的理念,活泼的课堂

五、有灵活有效的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侧重语言的内容大于语言形式结构,它强调让学习者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设计的任务不仅要有交际性,而且还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经历和社会实际,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趣味性、情感性、宽容性和学科融合性。

六、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评价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检查英语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揭示英语教学过程的价值和效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倡导发展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在教学评价中的人文性、过程性、开放性、激励性和多元性。

七、教学模式与方法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不讲解语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这次参加新课标教材培训,使我有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教育专家精辟而幽默的专题报告、资深同行精彩的课标、教材培训、学员围绕专题、课例、案例进行的交流与感悟。这次培训让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巧的增长,对我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我想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勇于探索的强大的驱动力。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的原因:

1、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

3、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不在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我会认真学习有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