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1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历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进入中学时代,一门新鲜的课程——历史,在我心里逐渐扎下了美好而快乐的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幸福。

开学后的第一节历史课,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师走到我们眼前,他的那双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两盏探照灯,又仿佛是两个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像是能把我们心中的干柴点着的火炬,他问我们说:“为什么不把元谋人称为元谋猿呢?北京人为什么不单独生活呢?”老师请我们自己阅读、思考,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北京人的食物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对贡献大的人公平吗?”老师请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示我们用反证法,假设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结果会怎么样?大家开始思索、讨论,最终,发现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奥秘——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挨饿,时间长了,北京人的人数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灭绝。

历史课真有意思,我的大脑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课也使我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来越爱问“为什么”。比如:“郑州为什么被称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吗?秦始皇姓什么?为什么武则天能够成为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飞是民族英雄吗?有没有穆桂英这位女英雄?”

曾经听他人说,历史课就是“贝多芬(背得分)”,我反对这种观点,我觉得,历史是需要动脑筋思索的。我产生的各种疑问,有的请教老师,更多是自己寻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资料;也去查找专业书籍。找到了材料,我进行阅读与筛选,之后,经过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与同伴交换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灵感。

如果大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师就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辩论,比如:我班先后进行了“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秦始皇与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吗?”等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剑、短兵相接、高潮迭起。我们通过辩论,完善了自己的观点,明白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初步掌握了“史论结合”的论证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怎么能放过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呢?当我想知道战国编钟的知识时,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亲眼看一看战国编钟的结构,听到一听编钟的演奏。当我亲耳听到用编钟演奏出的美妙音乐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我们的先人,高冠长袖,在舒缓地起舞。我们还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考察了郑州商城。我们沿着商城遗址走一遭,亲手抚摸一下商城遗址宽厚的土墙,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简陋的工具,比如箩筐、小推车、青铜铲、石夯等,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墙的土层,不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记,也记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历史课最终的目的是引领我们去发现的。这个学期,我参加了河南省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活动。老师先为我们讲了一些相关常识,引导我们阅读了一些范例,指导我们分析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接着,我就开始了第一个步——选题。我生活在郑州,每逢汛期,郑州的街头就变成河流,大小车辆泡在水里,我想知道,中国古代是怎么解决城市内涝的,我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江西赣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内涝的城市,原因是宋代建设的“福寿沟”。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题目,我开始查找资料,走访专业人士,我计划利用假期,亲自去赣州进行实地考察,我还有到法国巴黎考察学习的心愿,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师,让“郑州、郑州,天天挖沟”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

好奇、思索与发现,就是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前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我深刻认识到,对于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而现实中,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仍很普遍,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进课堂,对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不能熟练运用,甚至干脆不用。所以,今年我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高中技术能力研修是非常及时和有必要的。对我来说,这既是一次提升自己技术与能力的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历史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历史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历史思维方法,获得广泛的历史活动经验。

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十黑板十一张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片断,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又能实现因材施教、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已经是多学科融合的教育,历史学科也不仅局限于单一的历史问题,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许多政治、哲学、地理、文学、艺术问题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而各学科的老师又是不可能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的,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及各种教育新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搞好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工作。

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在此次高中技术能力研修活动中,我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提升自己应用现代教学设备的技术和能力,借助平台,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悟表达出来,与指导老师及各位同仁进行充分的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以便实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新课标,这不仅是学校的安排,也是作为教师,时刻要关注和研读的,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熟悉的知道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更得心应手的去落实教学。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题目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欲望,培养学生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作为世界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先,新课标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思考历史的习惯,为健全的人格、多样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取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为实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在重读一遍后,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课程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想学和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俗话说: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重视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2、要建立学生全面的历史素养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要教会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3、要建立大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会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以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文明成果,塑造自身的素养,理解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发展关系。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题目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末,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尤其是思路清晰的讲述基本史实,具体而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的了解历史状况,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5、要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是主动、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是能提出题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成。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教而不教,学而不学,逐渐成为习惯”。

二、教学标准设计告知我们教学中应留意的'题目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主体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进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题目的探究,对进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进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其自然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显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题目,也应当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阔别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当是有益对课内题目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构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适的。总之,为了到达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公道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

1、作为学校教学,教科书是必备且是核心的教育资源,但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是难以更好的落实教学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希望学校和班级都能自我建立起的图书馆(角)有部分史学读物,以便学生闲暇之时能够补充一些内容。

2、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滞后,学生缺少对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参观和走访。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此类资源本身不足,但是仅有的一些资源,还未充分利用,由于客观的许多原因,不仅学校少有组织,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即是我对重读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看法,重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合理、真实的帮助。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4

历史第二期集体培训结束了,我们历史组三个人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谈论着自己的感受。说句实在话,这两天的培训使我收获很大。

魏礼堂老师为了促使全县的历史老师在校全面的钻研、分析教材,在第二期的培训中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即让展示成果的老师展示完成果以后,再抽取一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当即回答,我原以为教材教了好几遍了,对教材内容也比较熟悉了,没想到听到提出的问题,面对实验中学老师和锦秋中学老师的回答,尤其是听到魏老师的点评分析,我才感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是多么肤浅,几位老师的分析也使我受益匪浅,如对“戊戌变法的影响”认识加深了,对辛亥革命的作用“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的理解透彻了,由魏老师一句“谁再当皇帝谁就不得人心”使我茅塞顿开。

这期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教学方法。听了寨郝中学杜金英老师的'亮点展示和魏老师的精彩点评,我很受启发,历史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要精心设计问题,善于把复杂的知识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杜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师范,如“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通过设计“如果你是吐蕃人你最喜欢文成公主入藏的什么嫁妆”并说出理由。再如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设计了“当时的农民以什么单位承包”“向谁承包”“承包什么”,在此基础上总结责任制的含义。类似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深入浅出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这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总之,这期培训使我认识到不仅“学无止境”,教学也是无止境。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当今的教师来说既是教学所需,更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发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发明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 ,聚成恒星。原子裼 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我学习,我快乐。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疫情当前,为防止开学形成学生聚集,学校延期开学,但学习不能落下。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成为当前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学校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观看省实验的老师录制的直播网课。我们本校老师要认真观看并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后的作业读记等反馈的工作。

我们九年级历史课主要是复习课。由省实验优秀的历史老师录制,九年级师生共同学习。我每次认真学习记录历史复习课的.时候,都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收获(特别是赵胜男老师),对比优秀老师结合我校实际学情我觉得有许多地方是我要努力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导入复习单元课之后,赵老师他们运用年代尺和知识框架清晰明确本单元的事件,知识框架的建立能清晰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中外历史情况,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复习的主题板块和线索,这个环节用时不多,但非常行之有效。之后基础知识的精讲,赵老师简洁的语言或列表呈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能力提升环节,赵老师他们运用大量的材料,引导出事件的原因影响,既补充了课外材料又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并通过部分点击中考真题来加以理解运用,提升学生的做题方 法。

综合探究(整合联系)也是省实验历史老师常用的复习手段。大量的材料、图片、图表能更好理解本单元的事件的原因、比较、影响及前后时间之间的联系。最后用简图直观表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这有利于学生在写短文时候思路清晰。这方面也是我在日后复习教学中要多学习多借鉴来提升自己的重要方面。另外在本次听课学习中复习的是中国史知识,除了像年代尺这样进行纵向比较,省实验老师通常会把中国史和同时期世界史重要事件加以对比。这种横向的对比也是我需要强化的一个方向。

总之,在这次听课学习中,我感受到了省实验历史老师系统、渊博、扎实的历史知识,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加深了我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是学到了优秀复习课的一些教学方法,真的受益匪浅,感谢!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根据教育局陈xx主任的要求,按照学校领导的安排,9月29日我赴xxxx中学参加了xx市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同去的还有我校程xx老师及兄弟学校8位教师。时间不长,感觉收获颇丰,下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总的感受

一是听了两堂精彩的历史课。一节是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节是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这两课分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事件,教材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两课内容较多,所以上好这两课有一定难度,但两位老师的课既轻松愉快又有较好效果,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我受益匪浅。例如,贾荣艳老师把洋务运动这节课整合为:诊病因"即洋务运动的背景",开药方"洋务运动的内容",看疗效"洋务运动的结果",既形象生动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轻松愉快实现高效。

二是名家点评。宋雪梅老师的点评,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一针见血,一语中的,高屋建瓴,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为广大历史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三是实地参观。严格规范的管理,清洁优雅的校园,内涵丰富的文化,都彰显出了xx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真不愧是全市教育的标杆。

二、具体做法

通过学习自己倍受鼓舞、倍感压力、倍增信心,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主要是:

(一)抓好精心备课这个前提。我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深挖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整合资源,起到举一反三,窥斑见豹的作用。

(二)落实精讲多练这个重点。主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讲已混点,三不讲:学生一看就会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偏离教学重点的不讲。积极推行堂堂清,周周清的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这个核心。抛弃假民主实现真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把当前我校推行的师友互助,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利用好,注重思维训练量,实现真正的探究。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加强学习,向走在教学改革前沿的教师虚心请教,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改革。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新课标,这不仅是学校的安排,也是作为教师,时刻要关注和研读的,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熟悉的知道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更得心应手的去落实教学。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题目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欲望,培养学生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作为世界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先,新课标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思考历史的习惯,为健全的人格、多样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取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为实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在重读一遍后,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课程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想学和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俗话说: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重视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2、要建立学生全面的历史素养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要教会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3、要建立大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会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以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文明成果,塑造自身的素养,理解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发展关系。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题目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末,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尤其是思路清晰的讲述基本史实,具体而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的了解历史状况,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5、要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是主动、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是能提出题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成。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教而不教,学而不学,逐渐成为习惯”。

二、教学标准设计告知我们教学中应留意的题目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主体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进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题目的探究,对进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进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其自然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显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题目,也应当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阔别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当是有益对课内题目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构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适的。总之,为了到达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公道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

1、作为学校教学,教科书是必备且是核心的教育资源,但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是难以更好的落实教学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希望学校和班级都能自我建立起的图书馆(角)有部分史学读物,以便学生闲暇之时能够补充一些内容。

2、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滞后,学生缺少对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参观和走访。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此类资源本身不足,但是仅有的一些资源,还未充分利用,由于客观的许多原因,不仅学校少有组织,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即是我对重读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看法,重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合理、真实的帮助。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其实历史与理科不同,数理化可能在临考之前是很难突击的,但是像史地政这样的文科在考试前抱一下佛脚然后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下面一点点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课上尽量保证听课的效率(当然对于想学文科以及历史想拿高分的同学是肯定的啦)。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应该做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至少对老师说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不要连这节课讲的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不知道,这样在最后总复习时才不至于一头雾水。

练习题也要跟上进度,选择题最好要自己全部认真地做,因为选择题是对书上一些细碎的知识的归纳总结,我们看书的时候可能会很容易忽略的东西。三新上的大题我个人认为复习时可一带而过,主要以复习提纲上的为主。

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上是我学习及复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

历史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通过这次培训对我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业务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培训我觉得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在讲课时应当避免抽象讲解。如教授《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也有许多教师针对历史中考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有效教学对策,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中考复习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通过教学思想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一、对历史学习要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学生感觉自己天生就不喜欢历史,或者因为不喜欢某个历史老师从此不喜欢历史。如果这样可以多看一些课外历史的书籍,没有人会对历史上的人都不喜欢,古代的现代的,你喜欢谁就先看谁,看人物故事时必然会涉及到人物所在时代的方方面面。再说“历史是万精油,到哪都能学一点”,语文课本里,英语的阅读理解等,我不相信有人会一点也不喜欢历史,说不喜欢历史的学生只是认为不喜欢学历史的死记硬背罢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方法问题了。

二、方法为主

1、记忆问题记忆分机械记忆(事实),理解记忆(原因,影响)同学们不要把二者搞混,历史课本大量属理解记忆,只有极少的如时间地点等基本事实需机械记忆。(这才是大家感觉到的记忆负担部分)

2、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再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3、提高上课效率首先,上课一定要精神好,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列宁曾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古人们提倡的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可佳,效果最差。我们同学晚上学习不宜太晚;中午睡眠半个小时为准,这是澳大利亚科学家经过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太短也不行。太久了反而精神不佳;课间一定要休息,它不是上课的延伸,人不是机器,人是有生命的个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最后才能精神焕发。其次,上课专心听讲。老师讲解课本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感受历史,老师会引领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历史,该做的笔记得记,但不宜太多。所谓学会如何学习历史,也就是在课堂上学会的。不要认为历史只要课后看看课本,抄抄同学的笔记就万事大吉,那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和角度是你无法从课本和笔记里体现出来的,还有就是思维的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提升,现在历史高考更主要的就是能力的考察。

4、“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5、 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6、解题的思考。进入高中,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要认真审“问”,即要明确试题所发诸问之指向、时空界定和程度等。此审至为重要,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同时在审“问”的时候,要依其“问”构思答案要点。构思答案时,要体现出“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如果答案与材料毫无联系,或者不是从材料中引申、抽象、概括出来的,那么往往就是答非所问;二是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答案不一定是课本中的原文原话,但其精神、其结论、其说明是符合历史课本主导思想和历史事实的,如过去有的历史命题专家所言:“你学的我不一定考,但我考的一定与你学的有关”。不管高考答案如何出乎意料,它总是与我们所学知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定不要认为它是虚幻的任意的不可捉摸的,要建立起自己的答题信心;三是要结合自己的个体感受与独立思考,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不妨答出,不要犹豫不决。这些个人的分析和观点答案,往往成为显示区分度的所在。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四、心态为辅,保持阳光心态和平常心。

首先快乐学习。古云:好知之者不如乐而知之者也,我们学历史务必跳出死记硬背的陷井,华南师大博导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感悟教学法是完全能够帮助同学们解决学新课程的困难,即大家尽情去感受历史,感受后自会悟出真理,这也就是史学界所流行的“神入”历史,由此领略历史学科无穷快乐,正由于如此,新课程提供了很多真实的各式各样的材料,目的是让我们去感受,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我们进入高中学历史要学会感受材料,分析材料,充分获取有效信息,应用好材料。现在历史考试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学生感悟历史,要学会收集资料,鉴别资料,分类归类资料,分析综合应用资料,有人提出历史学就是材料学,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次保持平常心。平常学习历史时,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根据自己的规律去学习,到最后让我们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使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特别是面对即将高考的学生,放下精神负担,不要把平时考试成绩排名排队与高考对比,平时考试作为查漏补缺,作为心理体验过程,作为知识的强化,要做的是考后认真纠错,纠正一个错误为高考成功增加了一份希望。考试分数越低,说明考试诊断效果越强,对自己的提高越有利。把考试作为享受,重在过程,重在体验,重在完善与提高,显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江西省历史学科带头人宜春中学黄洲祥老师给高考前的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做好每天该做的事。”高考就是这么简单。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进入中学时代,一门新鲜的课程——历史,在我心里逐渐扎下了美好而快乐的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幸福。

开学后的第一节历史课,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师走到我们眼前,他的那双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两盏探照灯,又仿佛是两个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像是能把我们心中的干柴点着的火炬,他问我们说:“为什么不把元谋人称为元谋猿呢?北京人为什么不单独生活呢?”老师请我们自己阅读、思考,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北京人的食物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对贡献大的人公平吗?”老师请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示我们用反证法,假设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结果会怎么样?大家开始思索、讨论,最终,发现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奥秘——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挨饿,时间长了,北京人的人数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灭绝。

历史课真有意思,我的大脑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课也使我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来越爱问“为什么”。比如:“郑州为什么被称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吗?秦始皇姓什么?为什么武则天能够成为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飞是民族英雄吗?有没有穆桂英这位女英雄?”

曾经听他人说,历史课就是“贝多芬(背得分)”,我反对这种观点,我觉得,历史是需要动脑筋思索的。我产生的各种疑问,有的请教老师,更多是自己寻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资料;也去查找专业书籍。找到了材料,我进行阅读与筛选,之后,经过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与同伴交换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灵感。

如果大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师就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辩论,比如:我班先后进行了“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秦始皇与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吗?”等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剑、短兵相接、高潮迭起。我们通过辩论,完善了自己的观点,明白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初步掌握了“史论结合”的论证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怎么能放过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呢?当我想知道战国编钟的知识时,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亲眼看一看战国编钟的结构,听到一听编钟的演奏。当我亲耳听到用编钟演奏出的美妙音乐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我们的先人,高冠长袖,在舒缓地起舞。我们还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考察了郑州商城。我们沿着商城遗址走一遭,亲手抚摸一下商城遗址宽厚的土墙,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简陋的工具,比如箩筐、小推车、青铜铲、石夯等,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墙的土层,不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记,也记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历史课最终的目的是引领我们去发现的。这个学期,我参加了河南省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活动。老师先为我们讲了一些相关常识,引导我们阅读了一些范例,指导我们分析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接着,我就开始了第一个步——选题。我生活在郑州,每逢汛期,郑州的街头就变成河流,大小车辆泡在水里,我想知道,中国古代是怎么解决城市内涝的,我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江西赣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内涝的城市,原因是宋代建设的“福寿沟”。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题目,我开始查找资料,走访专业人士,我计划利用假期,亲自去赣州进行实地考察,我还有到法国巴黎考察学习的心愿,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师,让“郑州、郑州,天天挖沟”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

好奇、思索与发现,就是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发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发明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聚成恒星。原子裼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我学习,我快乐。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发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发明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 ,聚成恒星。原子裼 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我学习,我快乐。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则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发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发明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聚成恒星。原子裼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

我学习,我快乐。我在历史考试之前的大约两个星期就已经开始复习了,第一遍的复习要特别仔细的看书,要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不是正文的内容也要看,如“历史纵横”,边看边记,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架构和知识的轮廓。当然,看一遍书就把所有的点都记下来几乎不大可能,所以我一般还会进行第二遍的阅读,巩固记忆。

以上的任务在考试前两天就应该完成,那么考试前几个小时复习什么呢?应侧重在对大题的梳理上,每一个问题的条理都要很清晰明了,能一二三四地列出来,在答题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3月12号我县九年级历史研讨会在卧龙北校召开,全县各学校九年级历史教师全部参加,会上有两位教师举行了公开课,有九名教师做了典型发言,最后,高明主任针对今年中考考点做了总结,通过这次会议,我学习了很多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卧龙学校来陆老师讲的是一堂复习课,(新民主主义的兴起)这一单元知识多,涉及的面广,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虽然,这节课也有不妥的地方,,但陆老师通过多媒体,利用小组合作手段,从不同的侧面把这节课上的那么精彩,值得我学习,同时,陆老师注重中考考试的热点,重点以及新闻等内容,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接近中考,提前接近中考题,使学生对中考不会产生紧张。

二、郭老师讲述的是一堂新授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堂享受的课,从老师的语言、肢体的使用都是那么的完美,特别是郭老师的过渡词,真的是无可挑剔,从课件的使用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讲解知识到学生的巩固,郭老师那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可能有点紧张,有些词语说的还是不够熟练,视屏有点多,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不够,没有练习板块,但这些都不能影响郭老师的这堂课的精彩。

三、张安宝老师做了典型发言,他从几个方面介绍了九年级历史的复习方法。

1、做足功课,认真备课,就是教师在课下从考点、共建知识框架、热点、周年做好备课。

2、删除81个不考的知识点。

3、分层教学,就是抓差生。

4、自信,通过不同的手段让学生相信老师,老师说的内容就是重点。

5、答题方法,针对选择题和材料题给入学生不同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做答题时少走弯路。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四、高明主任针对20xx年中考情况,结合以前出现的问题,从考试的内容到教师的思想变化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现在的形式以及热点,从思想上加强了教室的改变。

总之,通过这次县历史研讨会,我学到很多知识,如何通过复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知识,如何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如何关注热点、重点等等,受益匪浅。今后,我一定改变我以前的做法,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课下认真备课,课上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争取使自己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进入中学时代,一门新鲜的课程——历史,在我心里逐渐扎下了美好而快乐的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幸福。

开学后的第一节历史课,一位身材不高的中年老师走到我们眼前,他的那双有些凹陷的大眼睛像是两盏探照灯,又仿佛是两个深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像是能把我们心中的干柴点着的火炬,他问我们说:“为什么不把元谋人称为元谋猿呢?北京人为什么不单独生活呢?”老师请我们自己阅读、思考,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并推选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北京人的食物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对贡献大的人公平吗?”老师请大家进行了讨论,并提示我们用反证法,假设北京人不平均分配食物,结果会怎么样?大家开始思索、讨论,最终,发现了北京人平均分配食物的奥秘——如果不平均分配食物,每天都可能有人挨饿,时间长了,北京人的人数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灭绝。

历史课真有意思,我的大脑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历史课也使我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我的好奇心逐日俱增。我越来越爱问“为什么”。比如:“郑州为什么被称为商都?真的有姜子牙这个人吗?秦始皇姓什么?为什么武则天能够成为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岳飞是民族英雄吗?有没有穆桂英这位女英雄?”

曾经听他人说,历史课就是“贝多芬(背得分)”,我反对这种观点,我觉得,历史是需要动脑筋思索的。我产生的各种疑问,有的请教老师,更多是自己寻找或者合作探究出答案。我常常用百度搜索引擎找资料;也去查找专业书籍。找到了材料,我进行阅读与筛选,之后,经过思索,我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利用课堂讨论的机会,与同伴交换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灵感。

如果大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师就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辩论,比如:我班先后进行了“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秦始皇与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唐太宗是暴君吗?”等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剑、短兵相接、高潮迭起。我们通过辩论,完善了自己的观点,明白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初步掌握了“史论结合”的论证方法。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怎么能放过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呢?当我想知道战国编钟的知识时,我就去了河南省博物院,亲眼看一看战国编钟的结构,听到一听编钟的演奏。当我亲耳听到用编钟演奏出的美妙音乐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我们的先人,高冠长袖,在舒缓地起舞。我们还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假期考察了郑州商城。我们沿着商城遗址走一遭,亲手抚摸一下商城遗址宽厚的土墙,想象着我们的祖先,在3600年前,用简陋的工具,比如箩筐、小推车、青铜铲、石夯等,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墙的土层,不仅留下了祖先夯土的印记,也记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

历史课最终的目的是引领我们去发现的。这个学期,我参加了河南省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活动。老师先为我们讲了一些相关常识,引导我们阅读了一些范例,指导我们分析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接着,我就开始了第一个步——选题。我生活在郑州,每逢汛期,郑州的街头就变成河流,大小车辆泡在水里,我想知道,中国古代是怎么解决城市内涝的,我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江西赣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内涝的城市,原因是宋代建设的“福寿沟”。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我选择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题目,我开始查找资料,走访专业人士,我计划利用假期,亲自去赣州进行实地考察,我还有到法国巴黎考察学习的心愿,我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师,让“郑州、郑州,天天挖沟”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

好奇、思索与发现,就是我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假设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

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升级”。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林那么徐、晚清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末的开展、20世纪初的短暂的春天……要想得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思维转动起来了,学什么都开心,不是吗?又如,当老师说到清政府统治黑暗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黑洞”。黑洞并不黑,这我也知道,可是仍在联系,想起了“黑洞”一词的'最早创造才,美科约翰?惠勒,想到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两种光理论,脑海中呈现宇宙、大量的气体紧紧地吸引到,聚成恒星。原子裼猛烈碰撞,气体升温,……我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了,这么小的脑袋怎么会能装下“宇宙”呢?真是“智慧是无穷的,宇宙万物悉在此也。

在历史改革中,我觉得我学会了总结(只是皮毛而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部完整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完美的总结。牛顿也曾说过:“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实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虽然吾资不聪也,但是只要我留心地总结,那么道路虽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我觉得“学习”的学问很深,它是由一个锁链环环相扣,然后向四面八方辐射,四周的向中间聚拢,环环相辅,好比“天网恢恢”中的“天网”,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牵一动全,仰望茫茫大地,我乃如此渺小也。吾欲强,必学也。

分组合作,同学们相互沟通,团结一致,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觉得自己地幸福的,同学们精彩的讲解,流利的辩答,不觉发现自己身边有如此多的人才。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八十双眼睛望着自己,心开始慌了,但随着讲课的投入,又慢慢沉着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胜利了,自己进步了,“人应该学会战胜自我”,敢于超越,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