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2024/07/20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xxx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3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5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 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 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久而久之,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教师要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6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习习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习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习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习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7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 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 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久而久之,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教师要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8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会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育阶段,诸多方面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因此对于刚步入校门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的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9

要说起教育孩子,我觉得谈不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尤其是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的人民教师,再加上他爸爸常年在外跑业务,我们作为父母的有太多失职之处。但是,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一个了略懂人事的孩子,这个过程中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好习惯培养

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父母都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一般隔代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溺爱”、“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我家培养孩子的宗旨是“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们对孩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以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例如为了让她养成尊老的好习惯,我们教育她从小吃东西先给爷爷奶奶拿,到现在她也忘不了。

二、培养独立意识,凡事少依赖别人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

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洗自己的内衣袜子等,开始不妨采取经济奖励法,实践证明效果不错,她连她爸爸和我的内衣也抢着洗。

三、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一家人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所以我们夫妻从不掩饰我们之间的亲昵,甚至有时故意在她面前秀恩爱,给她绝对的安全感。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女儿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今年暑假我女儿除了全年班的书画学习未上任何辅导班,这是争取她自己意见与她沟通的结果,然后烟台、蓬莱、济南千佛山,再加上夏令营,走亲访友,她玩的是不亦乐乎,即增长了见识又玩得开心,我们看着也开心。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只能拜托父母接送孩子时多向老师了解她在校表现,家长会也时常因为全县同时召开家长会而无法参加,但我都要求父母能用笔记得就记下来,记不下来的用脑子记。家长会能自己参加的尽量参加。五、尊重、信任孩子,多鼓励少批评。

要尊重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每当遇到困难,多鼓励安慰,帮他找回自信。以恰当的方式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

以上简单地谈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不成熟的做法和个人的几点体会。培养孩子的体验远不止这些。每个家庭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孩子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教育的方法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愿我们的家长多一份耐心、童心,与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了一个新的一年级。刚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小朋友们行为习惯都不适合小学生的要求。好动,好说,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倾听好像是他们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抓好,决不可有半点的马虎。万事开头难,面对三十九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不知从何抓起。与孩子们这几天的接触了解中我感受到:我应该从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讲究卫生等点点滴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多评比,多给学生做示范,树立榜样,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爱护校园环境卫生,在公共场所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桌凳等的洁净,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保护眼睛如此多的该与不该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这些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这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对刚进学校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卫生,根本就不懂。为此,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耐心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光靠平时的讲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自觉性。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形象及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平时我比较注意以身示范,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教育。如学生个人卫生里有一条:勤洗手、剪手甲。平时我不但要求学生做到,我自己也首先做到勤洗手、剪指甲。又比如:当地上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当下楼梯时,我总是靠右边走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就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如地上有纸屑时,会有学生去打扫干净等。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久而久之,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时时讲、天天讲,做到百讲不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教师要家长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毕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责,培养良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坚持示范诱导,抓好起始训练,坚持用一颗爱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包容他们的不足,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步骤地进行养成教育,从点滴做起,潜移默化,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一起坚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让学生将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

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 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xxx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 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