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2024/07/2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娱乐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2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8月19日,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新课标”“新课堂”暑期培训。由阎晓馨老师主讲。

阎老师以“以史育人,培根铸魂”为题,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的详细解读。

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这是新课标出台以来第一次的系统培训,培训将新课标的理念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仅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也以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标指导日常教学。其中,有三个板块尤为重要。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叙写,我校的课改中学习目标叙写理念,与之不谋而合。其次是真实情景的创设。“无情景不成课,无情景不成题。”以具体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最后是作业设计,要推陈出新,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话题。

历史学科独有的德育功能尤为重要,要在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天职。

这场培训,对我今后的教研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对突破教学难点和纠正教学误区也有很大的启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认真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注重在时空观念下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教材前后历史知识的横纵联系,注重在充分分析学情下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培根铸魂,做好新时代的新教师,打造新课标、新理念下的新课堂,继续提高教学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4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认为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更重要。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培养。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开放性。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音乐和影片作为激趣的切入点就是不错的选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音乐和影片段恰当地引入历史课堂,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激发持久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历史课堂效率。

历史新课改教学要合理教学程序中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应该在学生预习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独立阅读思考。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历史意义”“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

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5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娱乐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6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7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娱乐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8

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这次对新课标的学习,更加认识到历史应该是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一门学科。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9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1

在我们学校教研组活动中布置了要我们学习《上海市新课程标准》,我花了好长时间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经过这次学习,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

知识意识: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唯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学生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生命意识:认为教学是一种生命现象,是生命的流动、展示、生成。批判意识:批判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怀疑意识、拒绝意识和提倡“不一样”。问题意识:知识不是智慧,提出问题是智慧,思维从问题开始,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创造。过程意识:过程关注的不是知识(结论)的本身,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即如何(方法)得出结论。方法是过程的核心。研究意识:任何学习都包含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成份,它们并行不悖,形成互补效应。开放意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以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开放意识。民主意识: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性的活动,通过民主教学培养学生民主意识。

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我们作为当代教师,应该不断的与时俱进,在有效的知识与在不断的发展中,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要吸收其精华。在新教学理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效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2

虽然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已有段的时间,但在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更不用说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缺乏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和方法的指导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本节课我希望能够解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线索,来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发觉不少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是琐碎和没有条理,更不用说有完整的历史线索,历史思维很是薄弱。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庞杂包含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以及世界古代和近现代史,内容上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学生经常会出现事件内容的张冠李戴,并且前后的事件顺序也常常混淆不清。本课在课堂设计方面力求做到既能掌握本课知识点,同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日本的重要历史发展线索,我感到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进行自主整理线索,他们的参与使历史线索的脉搏跳动起来了。

本节课希望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学生由于有了要竞争的目标,所以可以全组团结协作,甚至连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很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可以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同时许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发挥出乎了我和孩子的预料,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我们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要学生配合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了,要是在希望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有所表现那就更是奢望了。但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只有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入手,改变他们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不愿意参与课堂到自己要争取机会去参加。常言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而刺激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爱的,只有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能够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课堂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我们新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在学习新课中可以做到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将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融入到历史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题目的方面,希望提高学生自己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问的学生会选择相对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实际上也让课堂参与的面进一步扩大,被提问的学生为了本组的荣誉,一般都会在课前认真将本课的知识进行消化,怕因为自己而为本组丢分。

本节课的设计和完成中还有不少遗憾的地方,在设计每个小组活动时,应把握好时间,不然会出现课程任务完成比较仓促。在学生准备了较多相关材料的情况下,既要控制每个组的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找到的资料,如果在课堂上不能够应用的话,准备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我计划在班级创立个“历史小天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时间运用的资料,可以在放在这儿,既可以拓展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这个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参与、积极创新的空间,通过亲身的探寻,让他们去发现、感悟历史的无限魅力。课程设计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灵活性的历史课程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思维空间、延伸和发展获得知识的能力。本节课虽然得到了不少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细节方面设计的还有欠缺,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索和挖掘,还给学生一个真正快乐自由的学习历史的环境,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和愉快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做到课堂和课后的互动,不再将上历史课作为一种负担和累赘,而是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娱乐和享受,让学生在让游戏的竞争和快乐中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竞争中去自主整理历史线索,而不是机械的等待老师,这样能够优化历史学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鲜活的历史线索脉搏跳动起来,让灵动的历史知识印在孩子们的心。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3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对教学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认识

由“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师和教科书,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现实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应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自觉愿意学历史,真正做到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觉得肩负重任,要深刻贯彻新课改理念,并尽量应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历史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4

对于一个定岗实习的学生来说,要很好的完成教育实习和把课程标准吃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新课标和更好的完成历史的教育实习,在来实习之初,我便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阅读》通过学习,使我受益良多。

一、对历史新课标的认识,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一直是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维目标情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新课标历史教材确实把”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新教材和旧教材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课文设计独具特色,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特色,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术”。

(2)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法。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续性,在注意课程内容的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意图表的有效应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续性。适合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历史知识的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七年级的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就是本单元朝代的典型特点;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新教材的课标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收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也都随之发生变化。

(1)教师的变化从准备情况讲,教师现在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了新的教学。从引导新课导入看,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问题引入,故事引入,图片引入,甚至有视频引入等。从教学方法和方式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利用上多媒体教学。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的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个: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经过了这三个月的学习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如上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们也变得敢于提问题,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也愿意学历史了。这是新课标改革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新课标改革对老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要求都很高,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边使自己适应新课标改革下对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