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2024/07/2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2

开学前夕,参加了安阳幼儿师范学校培训中心岳素萍老师讲授的《快乐每一天,我的心情我做主》心理健康培训,岳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扫去了我心头的烦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几度迷惘徘徊的心灵;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使我豁然开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它让我建立了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对待,而是想办法解决,学会了情绪调节,使我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

当面对消极的生活事件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时,我学会了换个角度说服自己;当工作受到挫折时,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和压力的主人。并学会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哪些方面是不可改变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说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对于可以改变的地方,尽自己能力做出改变,乐观对待发生的心理冲突,做到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如果我们是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要善于调控情绪,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特别是在幼儿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幼儿身上。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我来说,永远受益,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我的生活,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人生……它会让我更为自信,更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战!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3

讲座围绕“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主题,讲座开始,李教授与大家互动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活跃了全场的气氛。讲座中,李教授围绕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调控情绪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文、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导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双方互动良好,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的处理。

学会调控情绪很重要,其实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怎么做情绪的主人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坏的情绪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声来;或者是让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听一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多交点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话,应该多和他们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简单的一起出门逛逛,还是别的,多谈谈心。脾气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

另外要让生活丰富起来,可以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个人神采也就不一样了。还有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时期,要放宽心,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我们都会走出那段时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4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5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6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7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几次家长学校的学习,收获很多。虽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但我从家长学校中也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体会:

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一期家长学校聘请的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所做的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辅导的讲座,对如何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辅导中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孩子数学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听了之后,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听了张和珠老师的讲座,对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何入手,有好多收获。

比如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找机会让孩子讲书中精彩的内容,讲他的感想,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

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在阅读过程中好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识字。正确的引导,孩子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再阅读的愿望,抓住时机,对良好阅读行为进行强化。

最后,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张和珠老师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的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对孩子读书的干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三、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真让我们为未来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们家长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数,只抓分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脾气古怪、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个真正完整的人。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11月24-26日,20xx年江西省中学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和观摩活动在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举行,我有幸参加此次观摩活动。本次评比活动分农村组、城市组、中年组三个大组,共有41位老师参加比赛。其中萍乡有3位老师参加比赛。比赛中,人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教材的课都有展示。我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接触了全省各地市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让我自己在知识技能及专业素养上收获不少、见识不小。我感觉到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幸福。下面谈几点收获:

一、课前准备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这次比赛的一大特点是学生的类型有很大的变化,教材的版本没有限制,要参加比赛的老师首先要熟悉几种教材,了解自己所要面对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怎样的。因此相对以前我听过的优质课有很大的区别,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反比例函数》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完了反比函数,而组委会要求选手要按新授课来讲,也没有限制讲哪个版本。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南昌第二十八中学的李巧莉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与众不同的概念课,整堂课从情境引出数的特征,其实数学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从哪里来,概念如何学,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让学过了学生们对反比例函数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我想李老师能上出这么新颖,正是因为她课前准备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课件新颖、有特色、有亮点、贴切

本次比赛参赛教师的课件做的有新颖、有特色、有亮点且贴近于学生平时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宜春实验中学王宇新老师讲的尺规作图,整堂课从三个生活中的情境剧引出要学的内容。情境剧一:生活中贝贝过生日,四个同学为庆祝生日怎么切成4块一样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将圆四等份;情境剧二:如何加工一面尽可能大的境子给贝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情境剧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镜重圆,引出如何作一个圆。他由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数学问题得到升华。还有很多参赛教师的课件美观大方实用,内含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听课的老师不觉得累。

三、语言精炼准确,肢体语言艺术性强,课堂形象好

这次讲课的教师语言都非常准确,提问的意图指向明确。对学生的引导自然、评价中肯,言语中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鼓励。我们都喜欢听鼓励的话,学生更是如此,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健康发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实验中学的赖大吉老师作为中年组的一位参赛教师,他一身笔挺的西装,大方得体,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课上语言精炼,简单,南昌的刘冰老师,她的语言亲切,让人有美的享受。他们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肢体语言配合的恰到好处,及时的纠正、引导,不管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对学生都能够给予的适时评价,促进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四、善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次比赛中各位参赛教师都准备了导学稿,章源中学许萍老师讲《从月历到数陈初步》综合与实践课,引导学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五、注重团队意识

每一个参赛教师不是单打独斗,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他们分工明确,对于比赛课的要求进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每一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通过观摩,我的感触很深,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有数学的味道。,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既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使我也能够达到这些精英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0

听了株洲市心理咨询教育专家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三位教授主讲的这次讲座,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在日常的生活我们往只关注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需要耗费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试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教师应为“人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对自己要求不要过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学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师,但一定要做最快乐的老师。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我修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就是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有了渊博的知识,才不会与学生产生代沟,才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才不会太辛苦,无趣。

四、培养经积极的、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应该有“啊Q”精神,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

五、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事和睦相处,互学互助、尊重领导,彼此理解,与学生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对学生要求不过高也就是对自己不苛刻。

总之,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不要过分苛刻,对他人要能宽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1

前不久,学校组织教师观摩聆听名师讲座,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堂中,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她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她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她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语文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让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将学习的收获与体会跟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用好教学资源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量的可学习资源,使我们的备课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名校名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细致深刻的教材解读和精巧的教学设计,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丰盈的源头活水,让我们的头脑拥有了丰富的教学智慧。

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与唤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于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

无论名师大家,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学友,观摹课堂或多或少给予我们教益。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

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

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了,那么你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二、要体现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

1、要有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烈意识。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也确实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新景象,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也面临了很大的困惑,到底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精彩的优秀语文课呢?感觉到讲得太多,会被认为是牵引太多,限制了学生,由学生发挥,又会脚踩西瓜皮,一堂课不知会滑向何处,而教材、教参也不像过去那样有明确的要求,因此课堂上把握的度很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出,让老师们重新反思我们的课堂该给孩子哪些有价值的指引,该怎样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真的学习、真的成长。

2、要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恰当的目标,并通过一堂课师生的共同努力,使目标最大限度地达成。目前,我们在设计目标时比较薄弱的是对学生特点的把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如设计提问、指导朗读、训练说话、阅读理解等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进行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效地发展,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低估、高估学生,设定过深、过浅的教学目标,都会使学生的收获打上折扣。

3、要抓住要点,取舍得当。一堂语文课仅45分钟,一篇课文中要圈要点的地方可能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而是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点,这个要点或是一个核心问题,或是一个重点段落,或是一个训练项目,总之,应该是这节课中最有教学价值的内容,然后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完成这个要点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要懂得课堂上的有舍有取,舍得才能取得。

4、要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我们在课堂上做到了“几味”呢?在语文课中,古诗文的教学,更应体现浓浓的语文味来。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都有自己的优点,但都有浓浓的语文味。像如何让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如何培养学生初步的诗词鉴赏能力,使他们热爱古诗词?教师的教学语言如何更有诗意和文味?文言文的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吗?学生要不要体会一下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何在?诗词或文言文、现代文的朗读指导上该如何体现某种语言的特点?

语文课是海,很认同这个比喻,因为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难把握的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信有不少语文老师体会过为上好一节课所经历的磨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相信,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体会到语文课的“真味”。

三、要敬业、乐业

从李三改老师和严文山老师的教学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因此,敬业和乐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要素,也是教育事业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听心理讲座的心得体会 篇12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