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0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学习“湿地”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的资料;上“板块运动”前提前让学生复习初中课本,让学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关位置关系。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尽量使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如果发现部分同学疲惫了,宁可歇一歇,讲个笑话,或者跟某个学生开个玩笑,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复习第一部分时,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类型的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我经常运用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偶尔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

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次做题能力大赛中,我的得分比较低,感觉比较惭愧。其实考题并不难,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好多题里面的世界地理知识没有记住。以后除了加强做高考题外,还要多看世界地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帮助自己掌握课程改革方向和高考方向。

随时阅读最新新闻,尤其是有关地理课堂方面的内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本校文科班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

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7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学习“湿地”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的资料;上“板块运动”前提前让学生复习初中课本,让学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关位置关系。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尽量使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如果发现部分同学疲惫了,宁可歇一歇,讲个笑话,或者跟某个学生开个玩笑,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复习第一部分时,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类型的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我经常运用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偶尔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

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次做题能力大赛中,我的得分比较低,感觉比较惭愧。其实考题并不难,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好多题里面的世界地理知识没有记住。以后除了加强做高考题外,还要多看世界地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帮助自己掌握课程改革方向和高考方向。

随时阅读最新新闻,尤其是有关地理课堂方面的内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本校文科班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具体思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向着素质教育为主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制度变化不大,导致现在“分”还是学生的命根没有突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____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从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二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经过二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带活地图”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中考科目,但由于采用开阅考试,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懒于记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