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好想
老地方整理的好想,好想(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好想,好想 篇1
小时候,看到别人在风中飘舞的长发,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好生羡慕,羡慕那种或飘逸或洒脱或靓丽的感觉,也真的好想留一次长发,蓄一头秀美而飘逸的长发。
蓝色海波中踏浪而来的美人鱼、歌曲中美丽的麻花辫……于是,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成了我最大的心愿:在冬天,放下一头美丽的长发为洁白的冬增添一抹色彩;在春天,穿着一身美丽的裙子,成为百花齐放季节中的小精灵;在夏天,把美丽的长发扎起两条又长又粗的麻花辫,随意的甩在身后;在秋天,让微风吹拂着美丽的长发,伴我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啊,美丽的长发,柔软的瀑布,竟能这样引出我如此美丽的遐想!
每逢剪头时,我也不是那么顺从,总要和妈大辩上个三百回合,实在拗不过,便捂着头躲进屋里,妈就说我:“像护头上的疮疤一样。”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终于只得由着这受之于父母的东西在母亲的“喀嚓”声中飘落。小学生剪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每天都有留着美丽长发的女孩变成“郎平”。她们逢人惋惜地叹说剪了怪可惜的。原想有“出头之日”了,留副长发好潇洒,谁知学习,锻炼,采访……连轴转的生活让人透不过气来,拙于打扮的我只好作罢。
现在,我时常会瞧着镜子里的自己和那一头已经不是很秀美的发丝时,心中就油然升起一种渴望,一种渴望能和那满街的靓女们一样,再做一回长发飘飘的女人。
有人说那种把头发扎起来可使头发长得快的做法简直是拔苗助长。可是在镜前,我还是很细致地把那短短的头发扎成一个小把把。想着来年那长发飘飘的模样,我不由地窃笑了——笑声中仿佛听见头发拔节的声响。
好想,好想 篇2
我好想回到以前那个家。
我以前那个家是在乡村里,那里有蔚蓝的天空,有像棉花糖般的白云,还有褐色的大地里种着金黄的小麦、大豆、玉米……还有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春天,那里的花儿、草儿都是你争我抢地想绽放出自己的美丽。杨树在春天也发出了自己嫩嫩的绿芽,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也已得知春天到来了,也都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夏天的乡村是非常有趣味的。我们的房子后面有几棵大杨树,也就是因此,那几棵大杨树成为了蝉的皇宫,他们统治着他们的家,无论怎么样,他们都是不安静的,每天早上都能被他们的歌声给吵醒,晚上也是听着他们的歌声入睡的。不单只有蝉能发出叫声,还有一种名叫蝈蝈的小虫,他也能唱出清脆的歌声,这两种虫像是在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
我们家旁边还有一条小河,但水不深,我们几个孩子就喜欢在里面玩,因为里面有小鱼儿,小虾等。在两棵树之间用绳子绑住它们然后挂个摇篮,有时候,摇着摇着就在里的睡着了。傍晚的时候,大人们在杨树底下玩玩牌,说说话,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树下玩跳皮筋、丢沙包。
秋天的乡村是金黄的,玉米、大豆都成熟了。秋天也是忙碌的,在地里看到农民伯伯在收割庄稼。
冬天,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树上都是光秃秃的,河水也都结了层厚厚的冰,可以在河面上溜冰,看见屋顶上的烟囱冒着烟,就赶紧跑回家去,因为知道该吃饭了。
而我现在的家是在市区中,那里的大地没有金黄的小麦,也所不到蝉和蝈蝈唱歌,只能听到马路上来来回回汽车的喇叭声,乐趣很少。
我好想,好像回到以前那个充满快乐的家。
猜你喜欢1:初二的我的日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百听不厌的一首歌”。
最喜欢的一首歌是久石让的“GoingOut”.一首不太为人所知的轻音乐,它不同于有人唱的歌曲,没有歌词,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随着它轻快的节奏,轻声哼起......
简单,平凡,心境平和,与世无争。最初听到,还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吧,记得那时刚开始学习二胡,每周都要去学校上课,楼里的学生没几个,教室的墙还不是隔音的,旁边的班说什么这边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一次,我比以往提前了半小时来到教室,听到隔壁班传来了练琴声,就是这首“GoingOut”了,这种轻快的,让人身心愉悦的声音一下将我感染了,后来我每次都提前三四十分钟,躲在班里听隔壁弹钢琴。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钢琴响起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十天半月才能听到一次,于是我抓住每次能够听歌的机会,后来老师到家里上课,我也不去学校了。在一些商场,超市,还有电视的配音里,总能听到“GoingOut”,我开始用各种方法来找这首歌,几年前,有一个手机软件叫“猎曲奇兵”,功能就和听歌识曲一样,一听到旋律响起,我就拿手机来搜,但每次不是时间太短就是周围环境太乱,都与它失之交臂。
知道小学六年级时,一个宣传片上又响起了这个熟悉的旋律,迅速拿出手机,手指轻轻舞动“菊次郎的夏天,GoingOut”这几个字差点让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从那之后,我开始没日没夜的听这首歌,坐车上听,睡觉前听,甚至想练琴时听,我就这样一直沉醉其中。
其实,有时不需要多么知名的音乐人,只是想用“简单平凡”来满足这双耳的小小贪婪。
猜你喜欢2:小时候的故事日记
今天是寒假的第一天,我小时候的故事。我走进东港的农贸市场感到那么熟悉。我幼稚的步伐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里每一个摊位都是我戏嬉、长知识的地方,我出名的笨也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我从零岁到三岁是泗洪的奶奶在乡下把我带大的。我会说的第一句话是“阿奶”!在三年中,我看见上了年龄的女人都叫“阿奶!”她们都说我好聪明,好懂事。
三岁后到了苏州,我的.活动环境是农贸市场。在市场看见收钱的阿婆我也亲热地叫她们为“阿奶”。她们说:“不行”,“得叫阿婆。”她们教了我“阿婆”这两个字的发音,还让我学了两遍才放我离去。
第二天,上市场我又看到那些收钱的阿婆又叫成了“阿奶”。阿婆们又纠正了我。第三天,还是没有改正“阿婆”的叫法……一直经过了一个星期的纠正,我终于学会了用“阿婆”来称呼上了年纪的女人。我学“阿婆”这两个字太慢太慢了,所以在菜场里就传出了我的笨名。
指导教师:何明珠
简评:情节写实,成功的描述出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不避开学生自己“不聪明”这个事实。总观全文,这篇作文正是学生努力学习改变自己“不聪明”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