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2024/08/0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生德育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

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2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3

同样是谈能力提升与德育的关系,这是本人四年中写出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终完成版。的主题仍然没有变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沉淀。

对于德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体”,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后一版,我希望谈谈“观念”。

一、德育不能离开个人发展的土壤

德育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社会之现实。同一行为,在某些时期天经地义,而在另一时期却离经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会回乡丁忧三载,今人守孝至出殡已然完成任务。因此,德育决不能抛开我们所处的时代空谈。

下面就简单谈下我们生活的时代。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身边有两条主线。第一,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极多的维度,如互联网、微博这样的新媒体,也或者是各种交通工具。科技进步增加的高维度空间带来的好处,主要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种种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的高维度空间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高维度的空间里,由于高维空间更大,人们更容易被分的更开,变得更加无助,变得更加不相信友情,进而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基于这两点模糊的判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获得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应该对别人感恩;相反,被别人苛责、刁难,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必要对此大动肝火,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这是我做人的一条准则,在此基础上,与人为善,哪怕只是在细节上这样做,对于其他人同样这么认为的人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温暖。其次,关于做事,务求亲历亲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是在全力帮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为别人好心也会办错事,任何事情都必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处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在高考之前只有分数一个维度,在大学中是分数为主、辅以科研工作这样的少数几个维度的话,进入社会后,我们将会被信息爆炸的气浪卷着,飘向不同的方向,进入不同的维度,其中会有几次决定方向的机会,也许抓住了会改变一生,也许错过后抱憾终身。

以上几条,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后的一年里,陆续悟出的为人处世之准则。基于这几条,才有了我这一年多以来观念上的诸多改变。

二、观念的改变与本人的发展

大一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良乡的空气。经常一个人自习到十点多,从北校区的综教回宿舍,呼吸着带着一丝凉意的空气。良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气,每次呼吸都会感到一阵寒意,体会着一个人的孤独。良乡时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市里玩,没有合群的必要。那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非常单纯,我也从来没有像那时候一样关注过自己的学习,或者说,分数。

我常常想当时为什么没有继续那样单纯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时的实验室经历改变了我。我惊讶地发现,一直以来,我都错误的理解了生物这门学科。我惊讶地发现,生命科学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琐碎问题”纠缠,并且面对着无数的失败可能,以及失败后的无从下手。相比而言,两小时写写画画的考试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个“发现”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对课堂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在大二大三的阶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语、物理、计算机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也尝试着去实验室学习。这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的个人发展。大二时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学生拿了物理竞赛的一等奖,托福考了90分,大三时开始进实验室做实验,学了“化工网络虚拟实验”“生物信息学实验”这样的计算机相关课程。这些杂七杂八的经历帮助我在大三暑期顺利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录取直博,虽然我成绩并不突出,同时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奖项,无疑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时的“发现”改变了我的观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论文最奇怪的地方在于,第一版里我没有发现德育存在什么问题,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则发现似乎有很多问题没回答,于是就糊弄说到“三论”时就能回答。然后到了“三论”时,却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发现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为准则,都开始被新的观念牵着走,而我新观念的核心,则比以前浅薄的多。以往被各种高调、教条建立的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十分简单、短时的观点——“有没有用?”。在“二论”那篇中,这种观点已经开始影响了我的生活,从那时的文字来看,我当时还算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现在,我已经开始感觉到这种观点的不良后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总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标牵着走,反而会偏离最后的方向。这一点随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维化,变得愈加明显,不断袭来的短期的收益,常常会把我们从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的道路上一步步带走,把我们的个性一步步消磨,于是浑然不觉中,我们也就从“自然人”变成了“社会人”。

回顾本山大叔二十多年来的小品,这种感觉也愈发强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百姓们内心的声音,早期作品类似“领导来了,村里鸡也不听喝了,猪也不让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里的王八也吓休克了,都怕轮到自己上桌了”这样辛辣的讽刺再也没有出现过,刘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胡作非为的“胡科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却没有意义的包袱取代了。类似的,第四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创作都止步于九十年代初,此后再也没有超越过自己之前的作品……艺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赵、张、陈三人现在无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无疑他们最好的作品诞生于那个时代。至于他们喜欢的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之前的自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他们自己能品尝出来。

对我自己而言,这种感觉同样存在。去研究生单位实习时,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坐下来,钻进一个问题里,看很多书,然后一步一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的。脱离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吗?又被带到了“有没有用”的问题上。

有时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这种明明无解的问题,给自己徒增烦恼。而实际上,一切荣誉与烦恼,最终都会成为过去。暂时成功的结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短期失败的结果同样也可能是为成功积累了充分的势能。一切烦恼的,其实都来自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因此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案也无非两条,要么拼命的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要么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后想谈的一点,是关于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随着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同时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也为我开启了一扇智慧的大门。

同样是书中一句话,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看,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初中时期看,多半是结合其他人的生活体验,而现在则或多或少的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认为极为关键的东西,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比如高考“中奖”来了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当初如果去了其他学校,也许会有不同的体验,但成长路线总归会差别不大。相反,以往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反而会左右个人的发展,比如我受高中学到的皮毛的影响,就认为自己以后必须弄生物,于是就这么一路走了下来。又比如我们班的同学们,特别是阿曼、董之威、李雷这几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没有人上大学前会转码考虑室友问题,因为这确实是完全看运气,而我则凭借着比进入北京理工大学还要好的运气遇见了你们。阿曼的母语不是汉语,却在他矫正发音时顺便把我多年难改的错误发音也给矫正了,不仅如此,阿曼在谈论事情时的直率,发现自己不对就批评自己,发现别人不对时同样批评别人,让很多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简单。在自己遇到困难时,董之威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总能抓住要害,同时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继续回来谈智慧。固然有我们通过规划、努力做到的东西,但同时也有许多偶然事件,并且这些偶然事件带来的收益未必低于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同时偶然也是摧毁我们梦想的一大元凶,这就回到了第二版论文说的“命”的问题了。当时我说,面对天命我们毫无办法。而当我们的生活逐步走进高维度空间时,我们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们的可以到达的维度,很多困难,都可以解决,可以绕过去,这些技巧,是为小聪明。而想清楚以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则需要真正的智慧。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乐”,“上研究生没意思”,“还是要考研,不然没出路”。事实上,以上三条放在目前的社会现实中,对一般人而言,哪条都是真理,而打破这一矛盾,关键就是打破观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乐”,进而“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甘愿牺牲”,那“读研没意思”就没意思了。或者是认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乐”,抑或是“考研干嘛出路多的是”。这三条哪一条都和客观实际有所差别,但这种错误的认识最终却可以带来快乐,所谓大智慧,就是不去计较某一细节的得失,将错就错,理清楚最基本的逻辑关系,然后顺利的走下去。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4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因此,这里我结合自己实习的经验,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 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5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6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始,从行为习惯进手,贴近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道德教育。我以为:应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上风,化抽象的说教为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小学生在玩中明理,乐中学做,从而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曾经有一个母亲,每次晚餐后吃水果,她都让自己幼小的儿子来分配,而儿子每次都是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人分一个,忽然有一天,儿子发现只有两个橘子了,就问:“你们都要吃吗?”“当然!”尽管心中不情愿,孩子还是把两个橘子递给了父母,而父母则坦然接受了。之后母亲非常痛苦地说:“我觉得这橘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但是这位母亲做得对,一定要让孩子心中想到别人,并能正确处理“你”“我”“他中小学生作文大全网”之间的关系,养成有孝心的习惯。由于行为是偶然的,当某种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程度的时候,就成为道德习惯了,假如德育能够让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稳固的链接,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引导未成年人如何做人:

中华民族历来最讲究做人。人们常说成才先成人,这就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要把我们的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能担负跨世纪伟业之重任的一代新人,就必须重视和坚持道德教育。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差,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而对他们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件难事,高深的理论听不懂,传统的说教又太枯燥。所以,我就捉住小学生酷爱动画片这一特点,针对思品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动画,把深奥的道理变成行政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节目的同时明白道理,学会做人。如:有一次我发现本班有两名学生把家里的几十元钱偷出来买零食吃,于是,我在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的同时,把听说练习《小猴子过生日》一文提前进行教学,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猴子过生日了,很多小动物都来向它表示祝贺。蚕姑娘送来了漂亮的丝绸裙子;小蜜蜂送来它亲手酿的蜜。小猴子一边收礼物一边道谢。这时候,小老鼠也来了,它给小猴子送来了一篮子香甜的桃子,可小猴子说什么也不要。这时我忽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子为什么不要小老鼠的桃子啊?这可是小猴子最爱吃的东西啊!”于是同学们就各抒已见,有人说:“小老鼠自己不会种桃子,是偷来的。”有的说:小猴子不能要别人偷的礼物。”有人说:“收下别人偷来的礼物就即是和小偷同流合污。”教师顺势问:“做小偷有什么危害呢?”学生便知道这是不道德的,害人害已,扰乱社会秩序,这是违法的行为,偷大了就要判刑,严重的还要枪毙。接下来我又播放了一组有针对性的教育动画片。内容主要反映一些少年由于屡教不改终极走上违法的道路。看后同学们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今后要老实守纪,决不做有损于国家和人们的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自食其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事后两位从家里拿钱的同学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今后决不再犯。

同学们也初步懂得了自怎样做人的道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劳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目前的未成年人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都是“小天子”、“小太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热爱劳动人民,不懂得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我一方面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或实练;另一方面,与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服务,主动参与家务劳动,从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如:我教学《别说我小》一文时,就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教师说:“丁丁确实是个能干的孩子,他做那么多的事。那么我想我们班的同学也很能干,肯定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有的说我能帮妈妈做来料加工;有的说我能帮奶奶穿针;有的说我会帮妈妈做生意……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予表扬。接着,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又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题目是:章鱼当考官。在内容没有出现之前让学生猜一猜,章鱼考官是笑脸还是哭脸。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同学们就拼命的猜:“笑脸!”“哭脸!”在同学们迫切想了解答案时,再请一个同学上往点击鼠标,当章鱼出现的是笑脸时,猜笑脸的同学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叫一声:“耶!”脸上露出自得的神情。原来是冬冬在帮妈妈洗碗,章鱼对冬冬的表现表示满足,所以露出了笑脸。接下来同学们又会使劲的猜:“笑脸!”“哭脸!”这次章鱼是哭脸,同样,这次猜哭脸的同学也会大叫一声:“耶!”由于,小红坐在床上大叫:“爸爸,快来帮我穿衣服!”章鱼对他的表现表示不满。实在,这是将一些自理内容编成判定题,让学生进行辨别,以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最后一个环节是穿衣、叠被比赛,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比赛结束后,进行评选,评出今天的劳动之星,教师及时给予奖励。评上劳动之星的同学特别感到自豪。没评上的同学便会向他们投往羡慕的目光,并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努力争取。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希看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期结束后,教师将要向家上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学生在猜猜做做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了自理。

四、增强未成年人孝敬意识:

孝敬父母、爱国忧民、敬亲睦邻、乐善好施、敬老爱幼、勤劳节俭、敬业乐业、见义勇为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气节,在如今仍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美德在中华大地上得到炎黄子孙的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宝贵财富。对未成年人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竞赛活动。如:我在教学《奶奶病了》之后,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上风设计了很多的具体情节,有小孩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也有上学路上遇盲人的;有家里来客的……等等,让学生进行擂台比赛。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反应。看谁处理得最恰当、公道。其中有必答题、自选题和抢答题,每题20分,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抢答题由教师确定,自选题由学生上台确定。请观众判定,教师裁决,到时候看谁的累计分数最多,谁就是本次比赛的擂主。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未成年人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懂得了在各种情况下如何往尊重、理解、孝敬长辈的,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捉住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积极性,启动未成年人的情感,把未成年人培养成健康、活泼向上的一代高素质的人材。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7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8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自我与超我。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9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0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很大,它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可以毫不顾忌地说,不文明的行为也因为年幼无知而轻易地被大人原谅,有的孩子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作业本上写错的字都是家长代劳擦了,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文具盒放在书包里的事都是家长代劳的。等等,等等,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做事没有方向,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自理能力极差。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新生,入学后,他们首先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开学前几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伙伴、新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异常兴奋。原来幼儿园一直窝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课的他们,仿佛终于尝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课,他们就冲出教室,如同出笼的小野兽在操场狂奔,结果可想而知,重则头破血流,轻则大哭小叫。下课是这般模样,那上课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声交谈,有的嘴里吸着果冻条,有的才坐下又像弹簧一样跳起来冲了出去,原来他刚想起来要上厕所了,他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铃声,从外面走进来上课的老师,他们全都没有看见没有注意,或者说看见了还是继续他们的事。等等事例举不胜举。真庆幸校长的开明,发了一个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贝的音量才能让他们听见我说话,让他们知道上课了,要安静了。开学的几周,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老太太,每天唠叨着:听见铃声进教室,坐神气等老师,下课要及时上厕所,要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说话要举手,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能随便扔垃圾,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来,校园内里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不要迟到,服装穿戴整齐,有病有事要请假……总之,什么事情都要细细关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导。

二、养成教育要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这些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学会了,还不等于他们会按要求去这样做。要想让他们养成习惯,必须经过长时期的坚持才能形成,还要经常检查,经常指导,力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作为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我们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们需要经常在孩子们耳边耐心唠叨,并且以身示范,让孩子们耳听目染,学会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无辄。要知道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就好似一个漫长的较量的过程。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有的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学生握笔姿势错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坐立不稳,东张西望……这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过来,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刚提醒,转身之间他又那样了。又比如扫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扫帚满地乱划拉。我就告诉孩子们,扫地要弯下腰去,用扫帚的整个斜面接触地面,按顺序从后向前扫。小角落就把扫把竖起来扫。抹灰时,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门上、讲台上留下一道道脏水印。我就教孩子们,抹布拧干再擦。排课桌要横里竖里一起看。劳动的程序讲得越清楚,指导越具体,孩子学会、学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机会越多,就越能激发孩子的劳动热情。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在平时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一定能看见成效和回报。

三、养成教育要方法多样。

如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对故事感兴趣。一味的唠叨会使孩子厌烦,耳朵也会起老茧。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们班主任可以多讲讲故事,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学生时,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经典的世界童话,可以中间篡改章节,也可以根据需要即兴编个。虽然没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们自编或篡改的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改正行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导了他们的'品行方向,为他们树立的榜样。孩子们也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

开学以来,我这班的孩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都好动好斗,经常大事没有,小事不断,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盖裂了嘴。常常这事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有孩子哭开了。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动,把毛力克塑造成一个遵守纪律,团结伙伴,乐于助人的孩子,动物都有规则,孩子们也要遵守规则啊。慢慢的,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规则,懂得做了错事要道歉要弥补,尽量不错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脑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2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3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4

也许有人认为,和其他人相比,我的演讲不太严肃,并且实质性的内容并不多。特别是我的“昨天”那个部分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这其中有我自身的考虑,阅读过《老人与海》之后,我被老人的品格所折服。老人从来不向他人讲述自己的过去,同时,当大家收获很多而自己一无所获时,老人也不为所动。同时,老人也忌讳讨论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梦想一旦说出来,就不会实现。”然而谈论自己德育提升,相比于谈论自己过去和将来实在是沉重了不少。因此我决定在展示时说说理想,深层次的想法,还是写在这篇论文里面吧。

一、德育答辩

我在德育答辩中一个的困惑是我做的演讲和所有人都不一样。德育是什么,我有我自己的理解,这里做些解释。

首先,回忆过去时,很多同学的线索是时间或者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情。我演讲时,并没有用事件作为线索,而是用了三个自我评价。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而言,这三个评价恰恰对应了我的本我(ID,普通青年)、自我(Eg,文艺青年)与超我(Supereg,二13青年)。并且我找的例子确实生动,并没有泛泛而谈。

其次,展望将来时,我提出“命”也没有跑题,因为“命”简单说就是客观因素。虽然周院长说“共产党员不信命”,但那个“命”是封建迷信,并且显然共产党员决策时还是会考虑客观因素的,换句话说,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演讲中也说了,就是“英语不好想出国”,如果把这些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将会远远快于投入英语上。但我终究还是想获得全面提升,实现自己的理想,就不得不去做这件我不擅长的事情。

二、德育再理解

我的另一大困惑是德育答辩中真正讨论道德的人并不多,而仅有的几个却着实感人肺腑,比如我们班团支书的。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就是首先,德育是在讨论道德问题,因此直入主题的人恰能切入要害。其次,德育并不仅仅体现在道德上,或者说道德在我们汇报的日常学习中无处不在,否则这一次得到老师、院领导高度评价的答辩就是一次跑题的答辩。

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元素,道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德育中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令自己骄傲或者懊恼的事情,因为我们很难承认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并非将成功与道德划等号,只是说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道德。我们谈论自己的朋友,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像复旦登山队的队员,在救援人员失去生命后却在盘算着“注意危机公关,登山队就是你的了”,尽管有人辩解他们非常优秀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很有爱心,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的谴责、声讨。我们谈论自己的未来打算,因为一个不关注自己的人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

道德来自于反思。我的答辩中,有一本书我没有提到,因为我只读了一半,然后在杨凌——就是我中秋去的地方,交给了我未来的另一半,让她读。那本书叫《公正》,就是目前网上最火公开课ustice的演讲稿。书中关于灾后重建、舍己为人等辩题的辩论,简单命题的背后,公共道德对抗经济利益的影子却无处不在。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国家、社会缺乏这种声音。我们并非没有反思,只是这种反思由于失去了冷静与理性而毫无意义。从我个人而言,这两年做了太多错事,无论是狂妄、懒惰、还是欠缺思考。错误无法挽回,我能做的,就是弄清前因后果,不断提示自己一个错误决策影响有多么恶劣。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对德育的理解,已经不是两年前开题论文“文化+身体=综合发展”那么简单了。

三、收获

我觉得这两年最大的收获仍然是内心的收获——“一生俯首拜阳明”,心学。当然,我对心学的理解仅仅是入门级,自身很多地方并不完善。

上次德育论文,充满激情,却空洞无物。这正如大一时的我,在所有事情上都疯狂投入,却鲜有成效。事情的转机是大二我决定全力投入物理竞赛复习(这是非常不沾边的东西,但确实如此),结束后由于对物理的想法确实很多,物理论文我写的非常认真投入,并且我从中发现了乐趣——做到完美的乐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说,要做最好自己。

然而我一如既往的并不是好学生,我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只在上学期得过“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则一次没拿过。进入大学后我想做改变,提出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状况看,实在是积重难返,这并不适合我。于是我提出,利用我过于发达、过于二13的supereg,做有特色的自己。在全面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勇于突破创新。不求“全面发展”,什么都可以让步,但认定要做好并且“命中注定”可以做好的事情,就必须做第一。

但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生命中顺风顺水只是过眼烟云,最起码,对我而言德育答辩就不在其列。面对这种情形,就去做出与众不同而符合大纲的东西,彰显个性,出奇制胜。

心学给我的启发,就是找出出奇制胜、杠杆撬动地球的支点——人的内心。举例而言,我预料到中期答辩的气氛肯定很沉重——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梦想都是沉重的——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幽默细胞多的优势,调节气氛;而如果是一个课堂文献汇报我是不会这么做的,生物化学的ppt展示,我的演讲更加强调了逻辑关系,以体现科学的严密性。

心学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杜绝空洞无物。这一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我的德育中期ppt展示,还是这篇论文,任何一个论述都跟着一个例子,并且这些例子都力求自然、简单。

当然,心学并不主张投机取巧。当我策划“出奇制胜”时,我会确保我的奇谋中融入了真的智慧真的努力,是否合适。比如询问舍友我这么做对不对,如果强烈反对的话我就会老老实实的做。

最后,可以把我这篇“二论”和我的“一论”对照下。“二论”的成长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我还是那时候的我,我肯定会写出我这两年拿的所有奖学金、参加的所有社会实践、取得的所有奖状来证明自己德育可以得高分,而不去关注内心的收获。相信“三论”时,我的论文将会伴随着我的人生观完全成熟。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5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人们常常把我们教师比做蜡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每到教师节,总可以看见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学生德育心得体会 篇16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难度,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形势迎接挑战,有效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一面镜子,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要有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环境,好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言行,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作用。

二、开展形式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互助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指出他们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表现,介绍学校教育计划和对学生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意义以及正确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作用。教育是长期,持久,因此,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持久。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