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日记500字
老地方整理的老街日记500字(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老街日记500字 篇1
记忆中有这样一条老街,我踮起小脚,张望着,却看不到街的尽头,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却赶不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大声喊叫着,却听不见街的那头传来的回音。
老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各种各样的小摊,每逢寒暑假,我总是借着去看望爷爷奶奶的名义,让他们带着我上街。奶奶负责做菜烧饭,爷爷负责上街买菜,每次奶奶把菜篮子递给爷爷,我就知道爷爷要上街了,便嚷着要和爷爷一起去。奶奶总笑着说,“你这机灵鬼,你哪里是去买菜,是去买吃的吧。”我总会笑得很大声,自己的心思没一眼看穿后也只能笑一笑了,奶奶真像我肚子里的蛔虫,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她。
牵着爷爷的手,与其说是他带着我上街,不如说是我拉着他,朝我喜欢的摊位走去,我最喜欢的那家油鼓小摊,每天这个点都会摆摊,我也算好了时间,果然当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是第一个客人,老板每次都会热情慢慢地招呼我们。我把一块钱的油鼓捧在手心里,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一样,那样满足,那样幸福。油鼓散发的阵阵热情,和我哈出的一股暖气在空中交汇消失在一起。
爷爷的买菜方式和特别,不像妈妈那样讨价还价,老板说什么他就是什么,我问爷爷怎么不跟老板砍个价,他总是说“都是生意人,不容易啊”,然后摸摸我的鼻梁,虽然那时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我会笑一笑,假装自己听懂了一样。反正我有油鼓吃,别的是也就不管了。
傍晚时候的老街是一天中最安静的老街,所有的摊位都越好了一般消失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人知道他们躲进了哪里,我只知道,那时的夜空比现在亮得多。
老街日记500字 篇2
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了“天下第一街”---王屋老街游玩。
来这里游玩的人非常多,我们等了很长的时间才进去。走过令人心惊胆战的吊桥就正式进入老街,我们就看到街道两旁有许多小店,卖着各种小吃和新奇的玩意儿。
其中有一个店,名字叫“八卦炉烤羊肉串”。我想:“八卦炉”不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吗?怎么成了烤羊肉串的炉子呢?一看才知道,原来它不过是一台造型像八卦炉的羊肉串电烤炉呀。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他在洒调料的时候我发现装调料的容器是一个大葫芦,真是太有创意了。爸爸给我买了一串,羊肉串吃起来香酥可口、外焦里嫩,真过瘾。
再往前走,我看见一个老头,坐在那儿,摆了一张桌子,上面写着“糖稀”二字。我就问爸爸什么叫“糖稀”,爸爸说:“糖稀是由几种粮食熬制而成,是我们小时候爱吃的一种小零食。”听到“零食”两个字我连忙说:“给我买一个,让我尝一尝。”只见老爷爷拿着两根小棍在里面搅了一下就取出了一小块,并且告诉我说吃的时候要时不时的搅动一下,这样就才不会掉下来,又好吃又好玩。
这里还有玩魔术的,滑稽的表演看的让人捧腹大笑。
天色渐晚,妈妈提议说去看“水上灯光秀”。这里的灯光特别漂亮,犹如一条巨龙,在灯光山色的掩映中不停摆动着。我看着山上的灯光,就像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山下也是星星点点,像萤火虫似的,美丽极了。
小朋友们,看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心动了呢!也来玩一玩吧。
猜你喜欢1:老街的日记
晨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密集的高楼缝隙中穿了过来,洒在我家门前的柏油马路上,泛着黯淡的光。我透过还不太明亮的窗子,看见几辆匆匆驶过的汽车。早已厌倦这样压抑蒙尘的早晨。城市里的许多人,就跟他们坐的所谓豪华轿车一样,因为日夜奔忙在名利圈,发出从里到外的恶心味道。他们势利的目光令我畏惧而厌恶,只想着赶快远离。
阳光渐渐盛了起来,我眯起眼睛,思绪飘飞到六年前,这条街还未翻修的时候。
六年前,这里是一条老得不能再老的街道。两旁的水泥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爬山虎硕大的叶子遮住了斑驳的房檐。更为老旧的泥墙角上,挺立着一些坚韧的不知名植物。有一年在李爷爷家围墙底下还长了小小的草莓,我好奇地尝了尝,却立即嫌弃地吐了出来,野生的根本比不上我家买的甜啊。老街是用一块块颜色已分辨不清的石砖铺成的。听一些老人们说,在路面的某个地方还刻有旧时期爱国运动的口号,为这事,我和伙伴们兴致勃勃地趴在每块石砖上仔细搜索过。结果,弄得满身泥的.我遭到家人的一顿责骂。
街口有一棵特别粗的老槐树,它是我的最爱。我常常独自在黄昏跑到槐树下,轻轻摸摸它深褐色的裂纹,对着树干上的“耳朵”,悄悄问一些我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因为爷爷说,年纪越大越有经验,那这棵好几百岁的槐树一定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我满怀期望地等待答案,槐树却只是随风轻轻摇着稠密的树叶,什么都不说。我纳闷地想,它究竟是不知道呢还是故意不告诉我。在我的认知里,前一种原因是不可能了,那槐树也太小气了吧。我不满地走回家,向母亲抱怨,母亲听后,居然笑了起来。我扁起嘴,瞪着母亲,觉得大人真莫名其妙。
那时候每到星期天,我都要跑去刘奶奶家串门。刘奶奶总有一脸亲切的笑容,她很喜欢我,见到我都招手叫道:“婷婷,来奶奶这里坐会吧。”刘奶奶家开了一个饺子店,星期天不营业,我就到刘奶奶家去学做饺子。刘奶奶的手艺是最好的,她做的饺子个个饱满,香气四溢,有时我只顾吃不顾学,刘奶奶还笑我呢,
想到我那时的馋猫样,我不由轻笑出声,这才恍然发觉我仍立于窗前,而眼中不知何时已有了些湿意。我仰起头,灰色的楼层挡住了视线,我仿佛看到老街长长的石砖路,街口的老槐树在夕阳余晖下渐渐模糊,刘奶奶的温暖笑容晕染开来,成为一幅已褪色的美丽图画。
老街已不复存在,时光永铭记在心。
猜你喜欢2:老街的日记600字
古色古香的安昌,一直是一个令我向往的地方,因为那儿有香气扑鼻的自制腊肠,有越扯越白的扯白糖,有十分别致的乌毡帽,还有小巧玲珑的乌篷船。
记得那个细雨迷梦的午后,我初次见到了它——古朴的安昌。车还未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跑进镇上。老街枕河,粉墙黛瓦,商铺林立,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路一眼望不到尽头。寂静的驳岸旁,轻轻摇曳的柳枝下,停泊着一艘艘乌篷船。
“坐着乌篷船,喝着绍兴酒”,曾是多少文人雅士的向往。只见船夫坐在船尾,约莫60来岁,背靠着椅背,身着蓝褂子,头戴一顶乌毡帽,皮肤黝黑,但一脸的爽朗和朴实。他右腿支在船上,左腿抬起向前弯曲、踩动着船右边的橹,双手又各拿一橹,在船的另一边划动着,水波渐渐向两边泛漾开来。就这样,如雾的细雨中,乌篷船渐渐驶过了我们,渐渐消失在了这淡淡的雾气中。它似乎让我看到了安昌古镇的过去……
“扯白糖!扯白糖喽!”突然,一阵阵吆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在烧沸的水中倒入了白糖。雪白的砂糖慢慢地在水里融化,老师傅不断地用筷子搅拌,糖水慢慢地粘稠起来了。随后,老师傅将糖浆倒入早已准备好的铁锅,用冷水冷却,糖浆变成了黄色。老师傅麻利地用手揉着糖浆,揉着揉着,忽然一下子用手抓了起来,将糖浆挂在柱子上,熟练自如地来回反复拉扯。糖浆越扯越长,粗大的糖条在老师傅手里上下翻飞,糖条就在师傅那熟练的一拉一扯中慢慢开始变色,橙黄色、奶黄、奶白,最后完全纯白。“哦,大功告成!”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我连忙按下快门,把这一刻定格在我的画面中,也定格在我的心中。原来,这就是百吃不厌的扯白糖啊!这传统工艺的传承真让人骄傲!
天色渐晚,我只能带着喜悦与留恋离开了这儿,但安昌古镇,它犹如一首古老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