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1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2

2022年7月11日-7月19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22年南昌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暑假专题培训,在这2天半的培训活动中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和实验管理员,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次科学学科课程培训过程中经授课专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让我对科学课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认识,授课专家丰富的知识经验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并且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老师知识面要广,才能实现跨学科和各科知识的融合。

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

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的最大感受。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7月11日-7月19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南昌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暑假专题培训,在这2天半的培训活动中收获很多,获益匪浅。回首培训的足迹,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许多疑问得到了启发解决………

作为一位科学老师和实验管理员,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使我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我以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次科学学科课程培训过程中经授课专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让我对科学课的特点、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认识,授课专家丰富的知识经验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并且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老师知识面要广,才能实现跨学科和各科知识的融合。

通过培训使我感受到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有创造精神、有个性的人,那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其次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观察思考。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认知活动。它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到知识形式的过程中去,使他们不仅仅看到了结论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

还有要让学生勤动手,发挥主体作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总想理明白,做什么都想亲自试试的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因此科学课中一些实验和观察材料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发现,同时教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点拔、引导和鼓励,就会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求异。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这是我本次新课标培训学习的最大感受。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次新课标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就本次培训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原先我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更新,为我开辟了新视野,使我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把握好以下点: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清晰、有价值,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总之,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2月11日和12日,在工作室柳青霞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观看了2022年全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新教材远程培训的直播课程。专家们精彩的论述,深刻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一节好的科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上一节好的科学课,教师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科学的本质,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经历科学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并能乐学、爱学科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潜心钻研教材,积极参与研讨,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习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今天单位组织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一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本人感触颇深。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立德树人正是《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2022年版)》中提到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标既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理念,也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新方向。现就新课标与旧课标中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应学段不同。

旧课标内容只包括一年级至六年级内容,新课标内容包括了一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也就是说,科学《新课标》打通了小初科学课程,强调了科学课程学习的整体性和学习进阶观念。不仅要考虑小学或者义务教育阶段,而且要考虑从小学到高中到底学生的学习需要怎样的进阶。

二、更新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课程性质强调除了科学知识,还应重视认知过程和研究方法以及立德树人。课程理念更聚焦核心素养、学习进阶。

三、更新课程目标,首次提出“核心素养”导向。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增了“科学思维”。

科学里面包含很多的.思维方式,比如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归纳、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等等。为了和科学领域结合的比较紧密一点,科学思维我认为可以总结为四点: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创新。创新是一个高阶思维,“创新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无论如何都是非常核心的。

四、更新课程内容。

由四个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更新为四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其中四个跨学科概念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思维,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旧课标18个主要概念的整合、补充、提升。

13个科学核心概念将关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三个领域合在一起,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整合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设计教学,首先从学科核心概念的角度出发设计,同时要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跨学科的核心概念。跨学科的核心概念不是一个单纯的学科,而是对不同的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整合。

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应不断学习以应对学生成长和学习阶段中不同的变化,以及社会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的宗旨和信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动力,发挥科学学科特质,培养学生成为科技创新、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单位组织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一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本人感触颇深。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近期,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

一、培养核心素养

科学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明确的要求,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提出课程要求。科学学科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时候可以明白自然奥秘,领略科技力量。通过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聚焦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学生应掌握的核心内容,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新课标设置十三个学科核心概念,四个跨学科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元认知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科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我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因此,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内容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四、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因此,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