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2024/08/2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

最近,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中华诵·国学经典》。老师说,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特别是我们炎黄子孙都应当精读的。书中主要收集编排了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灿烂篇章。它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老师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读了起来。

这本书上面都有注音我们没有阅读障碍,书中有一小部分古诗我们曾经学习过,读起来很亲切也更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很多没有读过的古今贤文和古诗我们也能结合注释和赏析较好的理解内容,更能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经典”。那真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和感召力的字眼,这经典是我们民族的印记。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禁裙,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诗的意思是:积蓄很多黄金不如多买些书留给后代使之明白事理。有田不去耕种,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去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空虚生活就没有了保障。与博学之人畅谈一次,受益胜过读书。一个人如果不博古通今,就想马牛穿上衣。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呢?酿成美酒只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笔。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经典诗句多么深刻啊,读了这首诗我们谁都明白,留给子孙的.最好财富是书,告诉我们最简单深刻的道理是人要学习。这一句句经典话语让我们感受着我们中华民族昨天的文明,想象着这我们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主人,让我们鉴往知来,传承我们的中华文明!创造文明的新中华!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3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书包里斯本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个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

比如,什么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它却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季文子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仲孙它对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让仲孙它闭门思过七在,最后勤工作仲孙它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榜样,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它被升为大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爱虚荣,或是炫耀自己还有就是去奢侈,反而相互一点他的为人更高尚。

再教育比如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可只选了十九人,这时毛遂走了出来,他告诉平原君,他也愿意去,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如果是贤能之士他自己就会在口袋里发现锥子一样快,而毛遂却认为平原君不有将他放进口袋里,于是平原君很是惊奇,便带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这本书讲的虽然都是些小故事,可是它们告诉我们的却是大道理,我不仅会读书避的故事,还会试着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文,因为古人真的很聪明!

传统的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 。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体恤士卒,视如爱子,“视卒如婴儿”、“视卒如赤子”,云云 。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卒不过是牛羊而已,“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能够“置之死地然后生,投之亡地然后存”,不存丝毫怜悯之心,只有赤裸裸的敲骨吸髓,还美其名曰“慈不掌兵”。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5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6

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7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8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9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0

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

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国学,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国学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头牛,你会如何回报,是谁说的“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东汉人黄香几岁时就知道替父亲暖被窝。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和朱熹),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均出自论语),这就表明,“仁爱”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品质?因此,儒家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种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出自《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与道义是合理存在的,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对道义的追求要高于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时,要舍生取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道德的哲学,教育的哲学,生活的哲学,也是政治的哲学。重要的体现就是“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等。众所周知,“和”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文化的精髓,“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儒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建设和谐社会很有相似之处。对于当今以美国为首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德治”主张和“礼治”的秩序思想,都对当今政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稳固屹立了数千年,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诸多大国崛起又毁灭,更有数百个帝国无声无息地诞生和消亡。毋庸置疑,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功不可没。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国学典籍作为国之瑰宝,理应摆放在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案边、枕边。阅读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朗诵那一首首优秀的诗篇,就是在和历代先贤对话,就是在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少年唯有学好国学,方能拥有“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抱负,拥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大智慧。

国学,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渠道。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天干”和“地支”都有什么,“五谷”和“六畜”指的是什么,国学中的“八卦”是什么意思,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头牛,你会如何回报,是谁说的“治理大国就像煎烹小鱼一样”,东汉人黄香几岁时就知道替父亲暖被窝。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篇14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其次知识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学生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