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又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了一点儿眉目: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这四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二、三、四部分依次是“课前预习”、“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习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初步感知等方面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尽可能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研讨奠定良好基础。“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课前预习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最初,我们采取的是分单元轮流主备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主备教师工作量过重,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日常工作的运行。经商量后,我们采取分课轮流主备的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备课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并能关注到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主备教师拟定导学案后,其他教师逐字逐句审核,认定无问题后方交付印刷,以备师生共同使用。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习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上学期,我在中心学校上的展示课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本学期,在这方面也有一点儿小小的变化,比如说采用“预习检测”代替预习展示,对于自读课文,一般小组只作一次展示。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习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习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摸索中也寻求到一些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们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教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两大页,自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一页半。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这个问题,王主任在去年调研时就提到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习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习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习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加封面用钉书机装订一单元导学案,封面可由自己手绘设计,亦可打印。为鼓励学生整理装订导学案,还进行过专门的评比。这样一学期下来,6个单元导学案整整齐齐,保存完整,延长了导学案的使用寿命,为平时复习和初三复习提供了条件。另外,本学期我们在月考中大量使用导学案中的原题,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导学案。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习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情境教学是一种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而许多年来,体育活动中教师们已习惯于把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直接地灌注给幼儿,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场地器材的单调与枯燥使得体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要需要,更难达到素质教育对幼儿提出的要求。
一、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活动乐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易兴奋且形象思维活跃,对某一新鲜事物易产生强烈的兴趣,很爱听故事,并想象故事情节中人物的经历、命运、结果,时时把自己幻想于情节之中,但意志较薄弱、单调,持久复杂的动作技能会使他们易于疲劳、注意力分散、产生消极意识。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小班体育活动《运萝卜》,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夹球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兔子来设计情境: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拔萝卜、运萝卜,妈妈要看看哪只兔宝宝的本领最最大,当然是要达到体育活动的要求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情境,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编故事,让幼儿在想象中体验活动乐趣。
在情境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境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在游戏“勇敢的消防队员”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扑灭森林大火,救出被围困的小动物而体验到完成某一事物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利用儿歌,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活动乐趣。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幼儿,把课堂“还给”幼儿,以激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首先就要给幼儿创造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空间,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上,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一方面抓好课堂的个体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想想、说说、练练;另一方面抓好小组讨论,人人又说又练,在和谐的民主参与中,做到所有的'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享受探究的乐趣。就“立定跳远”动作:我们创设了相应的情境,画出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河岸根据宽窄不同放大小不一的萝卜,开始教师只强调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让幼儿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结合口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斜上用力臂前摆,双脚蹬地腿高抬”与教师的示范,幼儿能够较好的掌握动作。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动作,积极性极高。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三,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近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8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学运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平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1、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4、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达标训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领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出能覆盖本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我们全面使用学案教学已经一学期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课堂知识对应练习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案的全部,以前一直使用的配套练习,如《科学作业本》、《同步练习》和《科学报》等很少改版,已不太配合考试动态和目标要求,所以我们都不再让学生订了,这些资料由备课组老师们分工合作来编写的学案和练习取代。全面使用学案教学的好处是明显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其它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和练习,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学生只使用学案辅助就能完成学习,不用像以前那样翻这本翻那本,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以及学习资料的整理。
一、学案的分类
我把新课教学时使用的、练习巩固用的、测验题、考试题、周周清提纲及试题等,所有发给学生的有关学习的资料都认为是学案。这些学案不按功能来分类,而是按照章节顺序分块整理。
二、学案的结构及功能
这里主要说说新课教学使用的学案结构及其功能。我认为学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只要学案是以想得到的最有效措施,围绕着知识目标要求设计就好。我编写的新课教学学案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1)目标要求
要根据考纲、课标等列出目标要求,让学生清晰知道要做到些什么,方向明确,少做不做无用功。
(2)教学过程
学案教学过程的编写一般配合课本,结合教师的思路来设计过程,逐一落实知识点,最好能做到学生在课外能够通过学案来自学,达到目标要求。如何达到目标要求,落实知识点呢?认真细致稳扎稳打,关键是学习每一点新知识时要有对应的练习,学一点马上就练一练,加强理解和运用,及时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3)知识小结
学习完一节的全部知识点后要有知识小结,一般设计成简明扼要的结构图,配合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填空,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4)基础练习和能力提高
对应目标知识点,根据课标、考纲和其它信息等,各途径收集资料,精编精选分层次的练习题,及时巩固和提高。
(5)后记
让学生总结、体会和反馈信息,有利于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其它类型的学案也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和调整,形式不一,但都是围绕着目标要求展开的。
三、学案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1)学案的质量保证
学案教学中,学案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料,如何保证学案有高质量呢?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如何合理分工呢?我们是尽量安排对应专业的老师有责任心地编写学案,然后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审稿和交印。
(2)学案的使用方法
我按照以下步骤抓住学案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提前一天发下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上课前收上来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要求和适当的批注。
课堂使用时,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认真做好记录,尤其是自学时不会做的和做错的地方一定要用红笔做好显眼的标注。
上完课,马上收上学案,检查学生有无按照要求做好记录,确保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使用学案做到力所能及的。检查完后发回给学生保管。
(3)学生对学案的管理
对比以前的一本本的配套练习,我们印发的一张张学案管理不好就会容易丢,不丢也凌乱,以后使用起来就要浪费很多时间找,效率就低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管理好学案呢?我发的每一张学案都要求学生在学案正面的左、右两个下角写上我安排的编码,学案不能折成小小张的,只对折一下,正面朝外,然后学生就把学案按照编码的顺序排好夹起来保管。这样管理,要找哪一张学案,只要说上编号,然后像翻书那样翻到对应的编码就好了。这样找起来速度快,而且缺了哪张都很清楚,能及时补回。
一学期学案很多,整理成一叠会太大,使用不方便。我不要求学生使用传统的分类管理,而要求按章节分块管理,这样符合我们学案编码和知识学习的顺序,更方便使用。
复习时,学案集成了重要的复习资料,学生看回学案上的重点和红笔标注的疑难错题和详解,有针对性地修补漏洞,巩固知识,温故知新。
我认为学案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下定决心努力探索,将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磨刀不误砍柴功”,相信坚决走下去,教学质量一定会有飞跃。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1、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3、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4、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平又有了一定的提升。达标训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领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出能覆盖本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我园进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研究已进行了一年多,作为教研组长在面临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时时刻刻感受到园本教研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现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教研组长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新《纲要》以新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研究空间,它使我们每一位教研员与教师共处同一起跑线,共同经历着观念转变和思想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冲击着我们关于教研指导工作的传统认识,刷新着我们关于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方式的原有观念,促使我们以研究的眼光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身的教研过程。
一、从我们亲身经历的小故事而引发的思考说起:
故事一:“如果不是非看不可的话还是不要看了。”
--引发我们对教研关注点的反思
我们到实践中应该关注什么?是单纯地关注“问题”,还是应关注教师的心理感受、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新《纲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们来说就应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如何为教师创设一种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和开放的心态?这是教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故事二:“你们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我们该听谁的?”
--引发我们对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的反思
我们应该调整我们的教师观、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关注教师的研究经历,真正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变评价者为共同经历者,以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需要和困惑,尊重教师的原有经验和他们自身的学习方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其自主思考、体验和研究的空间,从而使教研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所以,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教研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从改变自身角色和教研工作方式做起
(一)反思过去的教研工作方式
过去的教研工作中,教研的主体是教研员,教师只是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研究程序的操作者。形成了以“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为主的教研工作方式。这种教研工作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尝试新型的教研员角色和教研支持方式通过两个案例来对比我们过去和现在在教研工作方式上的变化,然后再进一步提炼出我们现在在教研支持方式上的新尝试。
1变讲授者为倾听者--(1)倾听教师的教育目标和设计思路;(2)倾听教师的自我评价;(3)倾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困惑。
2变检查者为挖掘者--(1)挖掘教师的原有经验;(2)帮助教师挖掘行为中的闪光点;(3)与教师共同挖掘行为背后的原因。
3变评价者为质疑者--(1)在质疑中促进教师学会自我反思;(2)以质疑引发教师认识上的冲突;(3)以质疑减少我们的主观评价。
4变要求者为建议者--(1)以建议的方式,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2)依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建议;(3)以建议的方式,提供专业化的导向综上所述,我们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尝试着由过去“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指导方式,向“你说我听”、“我置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方式转变。
三、我的体会和感悟
1、开展探究式学习,共享专业经验
教研组是教师学习新理念、分享新经验的合作共同体,使极具个性色彩的教师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对《纲要》与《指南》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开展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师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建构。
2.注重行为反思,提升专业技能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研组活动的另一重要要目标。二期课改对教师在换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包括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等。我们认为,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教师通过质疑法、微格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以典型案例和问题为主题的开展研讨活动,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与客观,从中学会分析质疑、学会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3.开拓信息途径,丰富专业内涵
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开拓信息途径,建立和谐、民主的非正式的对话系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非正式对话是指教师因自身需求而自发与同伴产生的对话,幼儿园积极倡导教师的非正式对话,有效整合非正式对话信息,推进正式与非正式对话的转换,不断地充实了幼儿园的研究氛围,丰富了研究内容,提升了研究质量。
在课改新理念引领下的教研活动,营造的是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搭建的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提高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诚然,我们对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只是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小台阶,我们相信教研方式的变革也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对此我们将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