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2024/09/0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时间简史》读书心得(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我带着疑问,随着霍金的《时间简史》,畅游知识海洋,感受科学魅力,探寻科技之光!

一 对于霍金大师的力量与榜样

霍金,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是科学时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轮椅上挑战命运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许很小很小,因为他不能说,不能写,只能坐着思考。他的世界却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学,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时空遨游,解开宇宙之谜。

在我眼里,霍金的《时间简史》并不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怀的文学著作。我会记得:书中霍金将自旋为2的粒子比作是扑克牌中的Q,解释了自旋粒子旋转一周两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纷繁复杂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真正的大师,真正的伟人,就是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科学的奥秘,投身科技事业。而这也正是,大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 对于译本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我阅读的《时间简史》是译文版,感觉文字叙述流畅简明,避开了生硬干涩的直译,选择了生动形象的意译。我对于译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阅了编者的资料,才认识这位冠绝中华的科技人才吴忠超。

吴忠超,中学时代的奥赛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学生,霍金的亲门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吴忠超与霍金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也正是他,将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译为中文,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霍金的绚丽思想世界。

我想,在中国,像吴忠超这样,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的科技人员有很多,他们身系祖国,奋战一线,奉献青春。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升天与嫦娥登月,无不凝结着中国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拥有充满希望的中国科技。

三 对于著作思考中回味,回味后思考

歌德曾说过:读书使人明智。而《时间简史》也正是这样一本书,通过对宇宙的探寻,层层推进,引发我们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发现广义相对论以后,曾经竭力寻找一个理论,以使得令人讨厌量子论不再这么随意。我虽对量子学没有深入了解,但却讨厌那种基于统计学的偶然性。世界本是一部完美并且严格的机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是无神论者,但也并不是没有信仰,就像我不喜欢孤注一掷地相信万能上帝操纵命运。却很喜欢时间这个概念。时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在数学意义上我们把时间看作是一个坐标轴。那我们走过的时间显然是无限个点连起的连续直线,但我们却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确标出的点上。换句话说,那些被我们抛弃的点是时间的渣滓。每个人的坐标点不尽相同,但有些历史事件却显著地成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凭籍。那被茨威格形容为聚集在避雷针尖的电荷。在霍金看来,时间作为一个活动的直线轴与看上去沉静的空间是相异,但却实实在在有着因果关系。这种宽容宿命论不禁让我联想翩翩。

空间与时间的相异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赖时间,不论是一维、二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生物。

对于宇宙的有限无界的概念,爱因斯坦早就构想过。他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说法:能量应该守恒。如果宇宙是无限的话,能量会源源不断地流失,于是熵必然减少--这在他看来是不可能的,尽管热力学第二定理是一个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够保证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无界的。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是先哲对宇宙作出的精准描述。

这样说来,时间和空间是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形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这一切,无限,无界,无尽

霍金曾说过: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我想,科学也正是这样,一个个的猜测,一个个的推演,一个个的证实。

我读罢《时间简史》,脑海中的疑问有的豁然开朗,有的仍是一知半解,雾里看花。但我却依旧很满足,这样不断的探索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时间永远不会停止,宇宙也在每时每刻地变化着。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2

《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 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着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沉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刀小试,有幸于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中,悉心运气以观。 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着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 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

全为此书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对霍金——终为大师也 自幼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敏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着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

二、对内容——回味中带着思考,思考后更是回味 读书使人明智,此言非虚。《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我们在与作者一同思索中,堕入了科学的迷幻之,似乎时而看见一丝亮光,也许那就是未来的可以认识的世界。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3

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观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确定了,那么结果一定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原来是一种‘宿命论’。天哪,该怎么办?我本来还坚信人的思维也因为过往环境的确定性而属于定数呢。先姑且不去考虑思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在基于纯物质的理论基础搞清晰前去强迫自己想这个问题,可能无异于思想上的自杀吧。

既然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都随时做好了被推翻的准备,那么,人为定义的一些概念所支持的理论就更不长久了……我深信不疑的数学,也是否有一天被自己的悖论所推翻呢?

我感觉自己已经处于半混乱状态了。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精彩或恶心,总有一天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会坍塌成黑洞里的一个极小的点而已……想到这里我不自觉的伸出手来,要去感受一下这周围的空气此刻是否还真实的存在着。而这个‘此刻’又意味着什么?也是宇宙永恒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们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称为奇点,奇点之前就不负责任的不追究了?怎么能这样呢?人类的目标,仍然是不断去认识和改造自己周围的世界——无论这种认识会带来多么悲观的结果。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实终于可怕到再没有人敢于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会的,要不人类怎么会走到今天——在上帝的关怀下生活不是很温暖的么。

我一想到那些为了科学而放弃生活乐趣的人——他们才真正在推动人类的前进——我就不由得要鄙视自己,同时鄙视了其他象我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当同学把我的书寄过来的时候,虽然少了好些,可是也发现多了几本原本不属于我的书。很让我感兴趣的是有一本侦探小说,可是翻了翻后意味索然,又无意识的拿起了这本《时间简史》。但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应该是纯兴趣的选择吧,我仍然热爱科学的。第一次见它的时候好像是大一还是大二吧,不过它的出现并没有转移我们当时打双扣还是电脑游戏的任何注意力。我记得高二的时候看因斯坦传的时候也是抱着浓烈的兴趣在了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东西的。当然因为高考的原因,这种兴趣很快给中断了。可是为什么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呢?这里面当然有个人特性,但是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也着实很有问题。

当爱因斯坦在无聊的专利局里花在总结狭义相对论上的时间,被我们的教授们用来考虑做什么了呢?难道当今的科学研究真的就昂贵到那种程度使得连理论物理学家都完全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如果有人鄙视我们所有的教授和所谓的专家,我至少不会去谴责这个人。

什么叫做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什么是人道?完美的人道只会让社会退步。必然有些人要牺牲自己的幸福,但是他们终将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专注于科学的科学家是受我敬重的,即便如霍金这样身形难堪,这难堪也只会在我的敬重中增加震惊而已。

那么夫子提倡的仁德又居于何位呢?想到这里,又想打击一下人为神话了的先古圣贤。都同样是人,为什么先古的就能做到大圣大贤?再更广泛的打击一下那些人为夸张臆想以至于捏造的行为。不论我的思想触动有多大,神,还是我最讨厌的东西。

那么感情和艺术的地位呢?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里边有些是很崇高甚至伟大的,可是它们毕竟都盘旋在思想体系之内。要通过它们去创新到思想本身的起源以及意义,是不太可能了吧?而这些东西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必需的。可见我们这个世界为了发展,所需的额外的代价是多么的巨大!

所有的理论,都是总结共性的基础上具有预见性。所以不要在乎理论是否从字面上看起来是否肤浅,更应该注意它是否有效——在此刻或者以后更长一点的时间。

正如书中处处注意处理科学与神学的关系一样,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应该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哲学理念上的冲击吧。容我整理一下,让我思想重新有序,才能够再次平和的看待这世界。

有必要补充以下摘录:

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至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4

《时间简史》中,伟大的科学家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从而不断地推动科学的发展。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才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迈进。马尔滕曾经说过:水不流动,必至污浊。同样,一切事业,假使使当事者不常留意改进,改良,努力着创新,最终是准会落伍,失败的,所以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历史,这辆时空之车,在时光中不知疲倦地穿梭,并将继续向前方行进,创新便是它前进的车轮。因为创新,历史才不断地发展。回首望去,在农业的发展史上有这样一段足迹,黄帝发明农耕器具,到后来人们使用水车,到如今的喷灌技术和农业土地多利用,这是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这个创新,使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可以养育着世界上1/5的人口,再想想,政治上无论是北孝文帝通过改革创新使国家兴旺,还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都使国家走向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巅峰;再想想,数学上无论笛卡儿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还是祖冲之将“π”算到小数点后9位,都使数字变得美轮美奂;再想想,科技上无论是我们国人为骄傲的四大发明,还是虎克发明了显微镜,都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再想想,教育上无论是孔子的因材施教,还是当前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都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不管在哪一行,无不都充分体现着创新的力量,揭示着,创新推动者整个社会的发展。

有的朋友说:那都是伟人所做的大事,跟我没有关系呀。那你就错啦。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创新。当有的同学发现擦黑板时有灰尘,于是发明了一个新种新的黑板擦。当有的同学发现考试时铅笔容易坏,于是发明了自动铅笔。这些例子无一不证明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离不开创新。

不仅个人需要创新能力,而且整个国家也需要创新意识。因为只有创进才可以发展,只有发展,才可以屹立世界民族之巅。

创新是后车轮,发展是前车轮,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国家不断的发展。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5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人人都拥有。只是,有些人习惯于把时刻收缩,收缩到一辈子就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却能够将时刻无限膨胀,膨胀到令宇宙万物臣服于他的脚下。《时刻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时刻的巨人。他以坚强不屈的意志,在天体物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仅告诉了咱们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的?更让咱们认识到,时刻竟能够这样书写!

书中告诉咱们,此刻生活的宇宙有自我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刻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刻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构成。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刻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构成星系,空间继续扩大,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构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构成。正因地球,才有了人类,有了创造新世界的咱们!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论,宇宙持续地在膨胀,也许在膨胀到必须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刻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此刻还说不定。

固然时刻将会结束,但对咱们而言,那只是科学的某个概念,存在在未来的某个结点,也许那时又会有新的爆炸产生,新的宇宙产生,新新人类产生。周而往复。然而,咱们即已幸运地存在于当下的空间内,就就应成为一个对得起“时刻”的人,决不能辜负了那50亿年前的爆炸。

比较霍金教授,咱们是何等地愉悦。21岁时,霍金患上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这种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是,应对死亡,他没有低头。他对自我说:“时刻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发奋做些有好处的事,让性命留下一点辉煌。”最终,他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超越了时刻与空间,与死神散跑。他的著作《时刻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书中,解释了宇宙、空间、时刻以及黑洞的概念以及一些其它的资料,比如不确定性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在测量一个天体的位置与速度时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只能取其一。作者语言生动搞笑而不乏深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智慧与幽默。也许,这就是为何一本科学类的著作能风靡全球的原因所在吧!

透过阅读《时刻简史》,普及天体物理的知识,让我对宇宙的神秘产生了浓厚发兴趣,更惊讶于那是多少次的必然与偶然,才有了太阳系,才有了地球,才有了孕育人类性命的场所。月朗星希的夜晚,我便会摆上天文望远镜,透过自我的观测,去感受天体的无限,去感知那遥远的夜空。同时,这样的夜色下,也总是令我的思考走向深远,但是,就如同无法洞穿那无穷的宇宙一样,我无法想象,霍金教授,是运用了怎能样的力量才能完成这“时刻”的书写!他的书中的资料令我神往,他的精神更令我敬佩!

咱们都只是时空间中,那微小的尘埃,但是,我愿意让这尘埃能在时刻的爆炸中,现出耀眼的光芒!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6

时间旅行,似乎一直深得科幻作家们的喜爱。一次跨越时间的旅行包含了道德问题、人性问题以及任何可能的,能够想象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可以假设人们从未来旅行到同一宇宙的过去,也可以假设人们从未来旅行到一个平行宇宙的过去。任何一点小小的改变都会使得这次时空旅行产生不同的结果,也会塑造无数的可能的未来,似乎现实又证明时空旅行无法实现。

如果时空旅行可以实现的话,那么在有人类存在的未来为何没有人穿越回来?是已经穿越回来没有显现还是说没有穿越回这个时代?不管怎样,现实似乎显示在人类存在的未来是无法进行自由的时空旅行的。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绝望的事。这似乎说明着人类的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的区域,很少或者基本上不能再作出类似于从前的贡献:古人幻想飞行,于是我们有了飞机;古人幻想攻城利器,于是我们造出了毁灭世界的原子弹;古人幻想思想融汇交流,于是我们发明了电话和网络。

而现在呢,我们幻想时空旅行,我们幻想黑洞时间,我们幻想大爆炸之前与反宇宙,这些又有多少能够实现呢?所以说啊,可怕的不是未来,可怕的是没有希望的未来。若是接下来20xx年,20xx年,或者120xx年都无法在时间研究上再进一步,那么思维的停滞,对于未来的绝望将会怎样制约着人们?这一切都无法预料。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7

宇宙经过无数次的爆炸走向灭亡;又通过无数次爆炸,留下残核而重生。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说到宇宙的最初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短片视频。短片中讲述我们人类所看、所听、所触、所感的都是不复存在的。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此言论是语出惊人,喧哗取宠,但实则不然。

我们都知道人的所有感官系统都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组织,然后再由我们大脑组织显像出我们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听到的景象或者声音。试想一下把一个人的大脑组织拿出来,然后把它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电脑连接在一起。电脑中的画面出现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个大脑的视觉系统中显现出相同的画面?我们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在电脑中播放,这时候的大脑听觉系统是不是也会同时听到一样的音乐呢?这一切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继续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与电脑连接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切断,此时此刻大脑中还能显现出画面、听到音乐吗?答案非常清楚,不能。而这些清晰的画面和声音的形成正是借助于微量元素的作用。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现在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占有者和使用者,等到那个时候人类将会成为另一个星球的统治者、甚至整个宇宙的统治者。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赶超时间和超越空间,能做的就是珍惜爱护我们现在共同的家园,珍惜拥有的时光和生活,把每天都当成末日来过。那样即使明天就如电影《2012》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也一样能泰然处之。

最后,联想到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又有怎么样的理由在一点点的挫折面前萎靡不振,有怎样的理由在宝贵的时间面前虚度我们的青春?霍金身残志不残,不仅与残疾斗争20年,而且把他高超的智慧奉献于科学研究,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高难度的科学研究。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我不能不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他给科学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人所付出的。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尽管上帝是公平的,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凭借着依旧热忱的心全力以赴。这些霍金都做到了!而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打破局限,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求知问道。不耻下问,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高度。同时逐步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让人获得最新知识,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奇迹———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8

《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 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史蒂芬·霍金所着的《时间简史》,虽早想一窥究竟,但终究功力浅薄而没有为难自己。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三四岁的时候,至今还记得,夜晚美丽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对自然发出了质问与感慨。 如今,历经十年数理化的修炼,功力激增,虽尚无浑厚殷实之沉淀,却已能了解少许,但有力余,便欲牛刀小试,有幸于书店中觅得此珍贵之书,便买诸家中,悉心运气以观。 此书虽销量达1000万册,创科普着作之奇迹,引无数观者摘镜立目,但仍因其内容之艰深,专业知识之涉域甚广,使文人墨客欲其书者尽折腰而视之为“天书”。 霍金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史以及当代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宙不守恒,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反物质理论,黑洞引力论等等,皆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内容,常人想以此书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用具,实非明智之举。

全为此书而费尽心思,虽尚不可彻悟其内之深涵,却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于此,便欲粗评一二,倾我心之领悟,流我思之感慨。 一、对霍金——终为大师也 自幼患异症,身不由己,却意志刚毅,才思敏捷,为此浩瀚之文,足可见其气之深广而奥绝也。此书绝非仅以理科专着自居,更溢人文情怀并与机智修辞。此举,实深刻记于我心,令我无能忘之。

二、对内容——回味中带着思考,思考后更是回味 读书使人明智,此言非虚。《时间简史》一书就是把读者引向宇宙的起点和万物的本源,从而引发我们对个人、对同伴、对事件、对社会、对生命、对世界、对意识等等的思考,进而使我们在自身寻找本质。无意中便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此书从宇宙图像说起,系统地介绍了时间、空间、量子、自然力、黑洞、虫洞等内容。我们在与作者一同思索中,堕入了科学的迷幻之,似乎时而看见一丝亮光,也许那就是未来的可以认识的世界。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9

史蒂芬霍金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他在统一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一本《时间简史》就是他的智慧结晶之一。

《时间简史》这本书主要围绕我们从何而来?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等等几个深奥的宇宙秘密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他讲解黑洞的那部分,也就是书中的第六章。主要说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的特性,以及它带来的能源——引力波有什么用途。在这些分支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我从书上了解到黑洞的形成过程:先有一个质量为10个太阳以上的恒星在核心中燃烧氢元素,接着当氢元素燃料被耗尽的时候,一个气体的外层开始膨胀,成为超巨星,这是一个质量从10超过30个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最后具有30个太阳质量以上的恒星引力坍缩成一个黑洞(具有1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变成中子星)。其次,我感兴趣的就是黑洞对于光的影响。在没有发现黑洞这个天体前,我们认为光的速度是无限的,只要有缝隙,它都能穿过,可认识了黑洞以后,我们又认识到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否则它怎么穿不过黑洞呢?黑洞的引力对光的限制实在是太强大了,它不是慢慢的吸收光线,而是吞噬光线。

《时间简史》这本书还写了许许多多有关宇宙的问题,快去读读看吧!可不要辜负了这位跨过时间与空间来讲学的大师的一番心血啊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0

现代杰出的物理学家,被誉为“宇宙之王”、“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理理物理学家之一。”1942年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剑桥大学,并获得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1岁的他,患上了渐冻人症,被禁锢在轮椅上20年,他的贡献正是在轮椅上做出来的,他,就是身残志坚的霍金先生。

《时间简史》是一本优秀的天文科普作品,它使我认识到——在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多么神奇和美妙。《时间简史》清晰地解读了宇宙的很多问题,将高深的理论物理学通俗化,增配大量图片,让读者更加理解霍金的思路。

读了这本《时间简史》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许多天文科普知识,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禁锢在轮椅上20年的成功人士——霍金。

霍金虽然是一位残疾人士,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向外发出告示,只能靠助理和家人的帮助下生活,只能靠轮椅到世界各地演讲,只能靠三根手指去控制轮椅,虽然他的身体残疾了,但他的脑子和心灵都没有残疾,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人,身体有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我也要学习霍金的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低头,勇敢去面对现实,在生活上,微笑地面对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正是我以后奋斗的目标。

霍金一生的坚强,一生的志气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意志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现在我还没有完全读懂这本《时间简史》,我想,在多年以后,我会重新拿起这本书,细细地品味,书中的宇宙论,书中的霍金意志。

世上永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世界上永远都不会再次拥有霍金,但是,霍金的智慧和《时间简史》永远留在世界上,保留着。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1

《时间简史》是一部畅销世界的惊世之作,他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在书中讨论了深奥而令人生畏的主题:空间和时间的本质和联系,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要完全读懂《时间简史》还是有些困难的,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弦理论,量子引力力学和黑洞理论等。

《时间简史》所阐述的大部分内容都会牵动你的每一根神经,让你为之动容,为之感叹。茫茫宇宙在她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有那么多的故事,让你有读不完的精彩,读不完的快乐,更有读不完的追求。回首往日,生活让我辈容颜尽失,俨然失去了生活的无穷空间,在被填充满满的生活中,我还能找到什么呢?对,也许那是对的,当一个空间束缚你时,你需要做的不是逃离这个空间,而是在另一个高度去享受它。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不是一本书的阅读,而是对一本书的感悟。

人类一直在为空间和时间的大统一而不懈努力,而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每一时间都可又成为“时间”的一个数,以唯一的方式来标记,而且所有好的时钟在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上都是一致的。然而科学发现,光速对于无论在怎么运动的观察者都显得相同,这个发现导致了相对性理论——人各有各的时间尺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而且是和空间紧密关联的,这正是时间和空间的神奇之处,也是最神秘而引人入胜的地方。

《时间简史》一部科学著作折射出不同的人生理论史,没想到此心里不易乐乎!跳出生活来观察生活,多静下来回头看看,不会累坏了,也不会没有方向。会生活的人就会驾驭生活,而不会让生活牵着鼻子走。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2

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迷团。它们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十分渴望却难以探索这些迷团。就这样出现了一位思想巨人,他就是史蒂芬。霍金。这个假期我幸拜读了他的著作《时间简史》。

当我翻开书时,它果然立刻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作者在描述“相对论”、“弯曲空间”这些理论时,措词精确、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丝毫没有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

更加精彩的是书中还有很多精美插图能够帮忙我们读懂它。并且还附有作者对未来宇宙的大胆猜测和推想。优美的.词仿佛又使我们置身于宇宙之中,目睹宇宙大爆炸,恒星的生辰与毁灭……俗话说“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可我发此刻看完《时间简史》后,书中的知识与精髓更是胜读“十年书”。

再谈谈本书的作者斯帝芬。霍金,《轮椅上的巨人》就是说霍金的。他因患“渐冻症”被襟固在一把轮椅上40多年之久,但他身残志坚克服了身体的缺陷而成为了国际之“超星”,他不能写字,甚至不能说话,但他超越了“大爆炸”、“相对论”、“量子学”等论理,迈入了浩大的宇宙中。尽管他那么无助的坐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越过了地球飞向了宇宙。

约翰。弥乐顿讲得没错:头脑是他自我的住处,他在其中制造天堂的地狱。让我们记住《时间简史》,它对我们终身有莫大帮忙,我们将受益匪浅。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3

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观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确定了,那么结果一定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原来是一种‘宿命论’。天哪,该怎么办?我本来还坚信人的思维也因为过往环境的确定性而属于定数呢。先姑且不去考虑思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在基于纯物质的理论基础搞清晰前去强迫自己想这个问题,可能无异于思想上的自杀吧。

既然物理理论都是临时性的,都随时做好了被推翻的准备,那么,人为定义的一些概念所支持的理论就更不长久了……我深信不疑的数学,也是否有一天被自己的悖论所推翻呢?

我感觉自己已经处于半混乱状态了。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精彩或恶心,总有一天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过会坍塌成黑洞里的一个极小的点而已……想到这里我不自觉的伸出手来,要去感受一下这周围的空气此刻是否还真实的存在着。而这个‘此刻’又意味着什么?也是宇宙永恒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们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称为奇点,奇点之前就不负责任的不追究了?怎么能这样呢?人类的目标,仍然是不断去认识和改造自己周围的世界——无论这种认识会带来多么悲观的结果。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实终于可怕到再没有人敢于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会的,要不人类怎么会走到今天——在上帝的关怀下生活不是很温暖的么。

我一想到那些为了科学而放弃生活乐趣的人——他们才真正在推动人类的前进——我就不由得要鄙视自己,同时鄙视了其他象我一样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当同学把我的书寄过来的时候,虽然少了好些,可是也发现多了几本原本不属于我的书。很让我感兴趣的是有一本侦探小说,可是翻了翻后意味索然,又无意识的拿起了这本《时间简史》。但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应该是纯兴趣的选择吧,我仍然热爱科学的。第一次见它的时候好像是大一还是大二吧,不过它的出现并没有转移我们当时打双扣还是电脑游戏的任何注意力。我记得高二的时候看因斯坦传的时候也是抱着浓烈的兴趣在了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东西的。当然因为高考的原因,这种兴趣很快给中断了。可是为什么进入大学后反而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呢?这里面当然有个人特性,但是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也着实很有问题。

当爱因斯坦在无聊的专利局里花在总结狭义相对论上的时间,被我们的教授们用来考虑做什么了呢?难道当今的科学研究真的就昂贵到那种程度使得连理论物理学家都完全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如果有人鄙视我们所有的教授和所谓的专家,我至少不会去谴责这个人。

什么叫做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什么是人道?完美的人道只会让社会退步。必然有些人要牺牲自己的幸福,但是他们终将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专注于科学的科学家是受我敬重的,即便如霍金这样身形难堪,这难堪也只会在我的敬重中增加震惊而已。

那么夫子提倡的仁德又居于何位呢?想到这里,又想打击一下人为神话了的先古圣贤。都同样是人,为什么先古的就能做到大圣大贤?再更广泛的打击一下那些人为夸张臆想以至于捏造的行为。不论我的思想触动有多大,神,还是我最讨厌的东西。

那么感情和艺术的地位呢?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里边有些是很崇高甚至伟大的,可是它们毕竟都盘旋在思想体系之内。要通过它们去创新到思想本身的起源以及意义,是不太可能了吧?而这些东西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必需的。可见我们这个世界为了发展,所需的额外的代价是多么的巨大!

所有的理论,都是总结共性的基础上具有预见性。所以不要在乎理论是否从字面上看起来是否肤浅,更应该注意它是否有效——在此刻或者以后更长一点的时间。

正如书中处处注意处理科学与神学的关系一样,这本书给我带来更多的应该不是科学知识,而是哲学理念上的冲击吧。容我整理一下,让我思想重新有序,才能够再次平和的看待这世界。

有必要补充以下摘录:

迄今为止,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至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4

近两周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晚上“河南教师读书会”安阳的校长进行了领读分享,转发她的感言:

快乐的生存,时间给予的价值!

白马过隙,百年瞬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苍生为刍狗!

我当尘蚁,飘落一世。上帝造我,我当快乐虔诚,自然法则,我当珍视快乐。我无改天换地之能,那是上帝的事。我亦无洞悉自然法则之才,那是霍金之要务。

珍惜时间付与我思维之技能,在此人为之天地,活的好奇是本心,学会尊重为本分,快乐生存是唯一方向。

《时间简史》让我永有好奇之心。

《时间简史》让我深知自己的浅薄,让我深知永保尊重之心以对待万物,乃是人之本分。

曾经的自己,经常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徒增许多尘世烦恼;如今,总觉得自己很渺小,有些幽怨便烟消云散。不是我成熟了,不是我豁达了,而是跟随《时间简史》,没入了浩淼宇宙,触摸恒星黑洞,感受光速光秒,便不见了自己。

学会尊重,好奇不失,快乐一生。

时间赋予我思维的能力,运用思维让我拥有好奇,在好奇中学习,在学习中知己不足,在不足中学会谦卑,在谦卑时学习尊重,在尊重万物时得到自由,自由获得心灵宁静,快乐,足矣!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笑着演完,便是我唯一的权力!

《时间简史》值得用一生去感悟!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5

其实关注和阅读《时间简史》这本书,是一种从众心理的推动。该书自出版始,一直都在中文图书的畅销榜上。特别是去年霍金去世,人们又一次热议了《时间简史》。前些时候,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于世,轰动一时,仿佛当下追逐科宙的科学奥秘是一种潮流。在这股潮流之下,自己也跟着在京东上拍下了这本《时间简史》,不然OUT了。但实际上,谁真正关心时间或其简史呢?可是人们总要致以关心,否则显得太落伍了。于是我们能够在各大书店的排行榜上看到《时间简史》总是排在畅销书的前几名,还是一些大众必读书单里的常客。如果《时间简史》的阅读率确实如此之高,那么量子力学或者广义相对论岂不是应该成为大众街谈巷议的基础议题了吗?然而事实上,好像是在阅读《时间简史》,却甚少进入到其中的真正议题,包括笔者本人,比较懵懂。

《时间简史》成为了一个时尚名词的集中领域,能成为个人所涉猎的篇目,那就足够了,这其实也是当下一种“急功近利”浮躁社会心理的折射,无形之中的时尚黑洞。言归正传,《时间简史》这本书中,霍金带领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奥妙。书中讲述,时间起始点是宇宙大爆炸起点。宇宙是不断膨胀着的,它在最初应该收缩为一点,这一时刻被称为宇宙大爆炸时刻。宇宙在这一点的密度无穷大,这一点即为数学上所称的奇点。

时间终结是黑洞。恒星由于引力作用会不断收缩,会形成一个“黑洞”。黑洞表面引力很强,时间会在此终止。没有了解过时间的历史,何以走向时间的未来呢?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过去与未来的认知,《时间简史》给出的更像是关于人类对超越自身思想束缚的突破史,毕竟如书中序言所说,对宇宙的认识,从古至今人类究竟有多确定呢?当我看完此书的最后一页,合上书,打开窗户遥望浩瀚的夜空——可以说的是,此书的每一个字我都懂,但其他就有点看懵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间简史》读书心得 篇16

宇宙经过无数次的爆炸走向灭亡;又通过无数次爆炸,留下残核而重生。

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爆炸与重生等科普知识,完全改变了人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时间本身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 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很多的事情,世界万物的形成,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最初形态-成长-发展-衰亡的过程和轮回;就像草,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小草。它们在冬天会枯萎、发黄甚至死去。但是,每年的春天一到我们又能见到翠绿的草原,正是应验了一句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试想这不也是一种死亡后的重生吗?

在地球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渺小得如一粒沙子;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也只不过是千万星球中的一颗;而在宇宙中,太阳系是不是只是渺小的一个,我们人类的位置又是在哪里呢? 回归到地球上的万物,不管是人还是植物,都会有终结而被取代的一天。因为宇宙是不规律的,正因为宇宙的不规律才有现在的太阳系、现在的地球以及现在的人类和现在的美好生活。浩瀚宇宙,辽阔苍穹,我们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尘,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沟通的尘土。而世界上亦没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对待自己的还是他们的错误,我们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颗微尘谦卑的心,给予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备,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不规律的宇宙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 说到宇宙的最初让我回想起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短片视频。短片中讲述我们人类所看、所听、所触、所感的都是不复存在的。乍一听,我们可能会觉得此言论是语出惊人,喧哗取宠,但实则不然。

我们都知道人的所有感官系统都是由大脑所控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传播到我们的大脑组织,然后再由我们大脑组织显像出我们看到的以及我们所听到的景象或者声音。试想一下把一个人的大脑组织拿出来,然后把它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与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电脑连接在一起。电脑中的画面出现的同时是不是也在这个大脑的视觉系统中显现出相同的画面?我们再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在电脑中播放,这时候的大脑听觉系统是不是也会同时听到一样的音乐呢?这一切真的令人匪夷所思。继续观察,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与电脑连接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切断,此时此刻大脑中还能显现出画面、听到音乐吗?答案非常清楚,不能。而这些清晰的画面和声音的形成正是借助于微量元素的作用。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通过迅速的膨胀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将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残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万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万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类。

这样,我们不难想象灭亡之后的重生将会更精彩。太阳系如此、地球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但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许等到地球、太阳系结束生命的时候,人类已经找到另外一个可以生存的星球。现在的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统治者、占有者和使用者,等到那个时候人类将会成为另一个星球的统治者、甚至整个宇宙的统治者。

霍金给我展现的这一切,或许有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但是时间会是一个公平的评判者。然而,短时间内,我们能赖以生存的星球就只有地球,我们无法赶超时间和超越空间,能做的就是珍惜爱护我们现在共同的家园,珍惜拥有的时光和生活,把每天都当成末日来过。那样即使明天就如电影《20xx》中所描述的世界末日的来临,我们也一样能泰然处之。

最后,联想到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中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又有怎么样的理由在一点点的挫折面前萎靡不振,有怎样的理由在宝贵的时间面前虚度我们的青春?霍金身残志不残,不仅与残疾斗争20年,而且把他高超的智慧奉献于科学研究,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高难度的科学研究。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我不能不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霍金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他给科学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人所付出的。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尽管上帝是公平的,但是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凭借着依旧热忱的心全力以赴。这些霍金都做到了!而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么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打破局限,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求知问道。不耻下问,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高度。同时逐步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让人获得最新知识,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长达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奇迹———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让我们记住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更让我们铭记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