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2024/09/0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弹指一挥间,我踏上教坛以近3年,进入二职专也是第3个年头,回首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幸运的得到学校各位领导和许多老师对我的工作的关心和帮助实属一种幸福,而我一直都在为自己搞好本职工作而努力,虽然成绩很不值一提,但在其中我学会了很多如何做人,如何尽职尽责的道理。经过了不同学科、不同环境的的实践,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

下面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教书育人,身正为范。首先当然要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但是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而且是做一个怎样的教师。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当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在职业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当然要以教学为主,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刚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每备一篇新课时,我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寻找备课的思路。特别是面对我们现在的新教材,对新的课标理念掌握欠佳,我往往发现一节课时的知识点很少,而且似乎都简单,如果按照我的思路来讲的话,一个课时做多不超过15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内容,往往这样就不可能找到一节课的重难点,当然就谈不上突出和突破了。

面对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去解决?应该如何安排组织才可以使整个课时得以连贯、流畅、圆满呢,这是我备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于是,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对照单元学习要求,找出重点、难点,并把各个知识点列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列,进而组织安排上课的思路。同时,我还经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经她们一点拨,我茅塞顿开。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准备课本上要求的内容外,还尽量多收集一些有趣的课外资料作为补充,提高学生的听课的兴趣。

重视课堂40分钟的教学实践。辛苦的备课归根到底还是为上课作准备的。我非常重视课堂的40分钟,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充实,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活泼,并且每天都以愉悦、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舒适的氛围。在讲课过程中,我留心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听有经验的教师的各门学科的课,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都能收获到很多东西,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当然,我很清楚,要做好本职工作,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思考以前的工作,我感觉最深的有以下不足:

一、在热爱学生方面做得不够。。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个性比较急躁,往往重视教育结果而忽略了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过程。很多时候方法粗暴,简单。我相信,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尊重我,愿意上我的课。给我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

二、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我明白,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得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学习老师们先进的经验,学习可操作性的好方法。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教师,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争取在最短的工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用经验做事,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三、教研工作不扎实,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从担任数学教研工作以来,在深入教研实际,大胆实践方面可以说是空白,更谈不上共同关注学生的问题以及实现新的突破了。希望从现在开始,各位教师给予监督和指导,力争本学期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研究上有一个飞跃。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总之,我感恩于都亭一小,感恩于一小这么温暖的集体,感恩于我们数学组各位教师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我要在新学期用更加辛勤的付出去培养我的孩子们。以对得起社会、家长的殷切希望和重托。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摘要: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使命这一问题,谈了四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重基础;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职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职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职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职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职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3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

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促使人的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它常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中央“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参加这次由市教育局组织进行的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本人进一步加深认识了对我市发展中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和根本出发点,也对中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主要办学模式就是对口升学和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中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通过观摩三所中等职业学校我觉得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摘要: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使命这一问题,谈了四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重基础;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职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职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职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职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职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七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四、融入表演,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

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摘要: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使命这一问题,谈了四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重基础;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职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职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职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职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职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满分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摘要: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使命这一问题,谈了四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职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中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职专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关键词:中职语文;重基础;教学手段;综合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职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职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职语文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职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职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职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在市教育局组织领导下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职教育形式、中职教学重点、中职教改动向,让我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反思;通过专家讲座、学科课程理论分析加实验演练活动形式,将我领入plc技术课程这一新的教学领域。

几天的培训学习到:

1、对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刻理解。

2、运用现代最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对运用培训所学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运用。

3、深处感受到了国家对我国中职教育做出巨大资金投入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从我本人来说,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教育教学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从内心深处暗暗地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今后的工作一定有更大的进步!

通过这段专业化的培训,使我深受启发,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在加快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同时,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快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师的劳动产品,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反映产品质量的好坏。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要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做到“会”、“熟”、“精”、“专”是我们这一批年轻教师的培训目标,以后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去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教师。

来博雅的半年时间里,我一直从事中职语文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很多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似乎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诸如此类现象时有发生。和其他同事交流后,大家共认这种现象在中职校绝非个别,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喜好,已成为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新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抛开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束缚,并不一味的为学习课文而教授语文课,因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忽视学生的口才训练,中职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交际和求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才训练很有必要。本人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中职生的口才训练做了一些探究,中职生的口才训练要注重一些环节,要有明确的措施和方法,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多方面训练学生的口才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学生的求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学读书,更要学做人,我们现在面向的中职学生,主要为初中阶段的“三差生”即学习“差生”、品德“差生”、行为“差生”,要使他们成为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学习中学好专业知识之外,我认为语文课就是他们提高自我素养的一个最好的阵地,因此把品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当然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奉行的一点,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学,带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即: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在为专业学习服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课堂内,我非常注意一下三点:

(1)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关注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关爱学生情感世界,建立健康自信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考虑本校中职学生认知因素和心理特点的同时,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的具体策略是:

(1)生活上,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教学中,以情激情,以情育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专业情感;

(3)评价时激发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

因为从教经验有限,仅有以上拙见,希望自己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好的教学心得!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重庆市渝中区职业教育中心陈反修: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新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新教材所举的事例、案例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密切联系,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极易引起学生的优先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主题意识的独具匠心的编排,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形式多类型、角度多样化,对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非判断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的实践能力。

北京卫生学校韩悦:这部教材从整体上全面落实了教书育人的宗旨,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从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效果。在结构的设置和栏目分类上,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回忆、联想和观察中熟悉、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避免了法律条文本身枯燥性和法条与生活脱节的现象。新教材在评价和检测体系上有新突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校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内容以很大的灵活性。

语文基础版

浙江省瑞安市职业中专施书新:一套好的教材,就是一名好的`导师,既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能切合教育教学实际,能开启教师教学的智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高中语文基础版教材就是这样一套好教材。它的编排序列清晰,层次感强;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方法指导和人文熏陶并重,特色鲜明,切合实际。

山东省蒙阴职教中心沈敬锋: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教材的建设与创新。人教社新版中职语文课本体例严谨、科学,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以人为本,极富亲和力。这套教材在选文上既保留了传统篇目中的精华,又有许多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篇章;有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说明文,也有港台名家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为使用这样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课本而庆幸。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四、融入表演,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指引下和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思索下顺利的完成了开学前制定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经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义模糊,甚至有的学生持有“语文无用论”这种观点。对结果甚是惊讶。为此我认为,想要清水必先清源,于是在第一堂课就重点讲解中专语文的特点、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从而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学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严字当头”严肃课堂纪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约束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动作比较多,无形当中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所以在刚开始就明确要求语文课堂实行三不:不准随意讲话、不准睡觉、不准搞小动作,实行了三必:必须带书、必须带笔、必须带脑子。起初不免有违反者。对于这些学生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三、教学模式努力求新

本校刚入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总体来说比较差,且在层次上是参差不齐。如何让这些学生提升语文的兴趣,采用惯用 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经过仔细琢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一是探究是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二是转换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审视水准,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气氛围。三是设置模拟情景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在教授《伊索寓言》时把文中提到的九个小故事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堂表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四、“双管齐下”努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现语文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事实情况我们的学生在书籍的阅读上还是捉襟见肘的。这与我们的客观实际有关,当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那在这里采用的“强制培养模式”,在班级开展文学知识竞赛,内容包含丰富,题目形式多样,并且把它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之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重视度。

五、考试求“活” 考试所起到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

这里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这种约束,所以采用单一的考试模式未免太过枯燥,也不能体现中职语文的一个特点。为此力求创新,例如去年的其中考试我把模拟面试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中检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做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六、正面教育和“软性惩罚”相结合力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学生心灵的“天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经常在课堂上穿插很多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犯错误时并不是挥动“棍棒”一棍潦倒,一图爽快,而是“润物细无声”,从心灵上给予感化,首先学生产生的是一种自责,最后会化成进步的动力,实现自己的飞跃。另外一方面从不以尊者的身份自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那样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鸿沟形成沟通难。平易近人实乃为本。

所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刚踏入教学这片沃土,自感阅历太浅,感受不深。但是“宝剑锋”要得,“梅花香”要得。也要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