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2024/09/1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习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

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工作总结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

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

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手机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还要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这种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学语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要求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语义的连贯性、逻辑性同时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调和语音吐字的清晰。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三种美渐渐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当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呈现。

音乐美:在诗论中,音乐美符合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押韵,在现代教学中音乐美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的范例朗诵诗词,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面对不同的诗歌文章要有不同的'情感,要求和谐,符合文章人物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身临其境。如:七言诗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则包含诗歌音乐美中的节奏按照“二二二一”式节奏而来。通过节奏的划分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和古诗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里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则是音乐美中最重要的情感,除了教师示范性的诵读带领学生体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绘画美:诗论中的绘画美不仅强调辞藻的鲜明色彩感还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课堂教学中的绘画美除了引用辞藻、色彩和画面感还可以借助课堂上周围的事物来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体会。如中央电视台有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现场绘画,选手猜诗词,很受欢迎,其间就体现了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语言和工具外,教师的行为动作仪态也是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教师的手势要有强调、示范等功能。通过眼神,自然的手势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获得教师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动作行为进行判断学生的状态。

建筑美:建筑美在诗论中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此点在教学语言艺术中我运用的还较少,后期将在教学中多加研究。一般表现为文章或诗歌中。以及班级的布置和对学生分布中。

除却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三美”以外,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言艺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着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功能。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在我们语言引导下,结合课本以及自身经历综合获得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语言的文学性。思想性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谈吐中,教师的三观会直接通过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作者背景个人经历情况后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想引上正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作品中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进步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只有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枯燥无味,学生们会觉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与学生接触后,我发现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不强,识字能力不高,汉语拼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为了让学生们把这些弱项变强项,我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现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它直接影响教学工作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直接影响学生感情和制约课堂气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过于“宽”,对学生的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也不能过于“严厉”,经常上课板着脸,不苟言笑,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保持一种“激情”,时刻以积极的状态去授课,学生感染到教师的热情,自然而然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教学方法也需要多转变,采取不同方法去授课,时时给学生惊喜,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大。

二、加强汉语拼音的认读能力。

学生的汉语拼读能力不高,就说明了他们对声母,韵母的记忆不够。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早读前对声母,韵母进行朗读,课堂上进行听写,先加深他们记忆,再从练习入手。作业中多布置拼音练习,多练以提高拼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低年级,所认识的字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把内心想法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书,抽空浏览课外读物,摘抄好词好句,增加词语的积累,从总体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其次,多阅读对于他们的识字能力也有帮助。学生表达能力弱,就直接导致写作能力不高,平时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举手发言,开拓思维,积极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加强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再逐渐深入,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语文教学工作,还得多下功夫。语文要靠多读多记,其中难免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懂得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快乐,在未来的道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把教学工作做好,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在探索中进步。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实践中,课堂提问浮浅、随意、琐碎甚至无效,不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引发争议,阐发观点,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性的指导。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自然,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问题思考中来。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思考的结果也千差万别,无论答案怎样,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教学不仅要从教材出发,更应从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认识水平。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我们的提问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得到奖励时的感受?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效果显著。

一、巧用CAI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人们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刺激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在这方面,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AI课件就有粉笔加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CAI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语文课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一定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

二、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具有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一一进行演示,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课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时,为了使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事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生疑、质疑,然后把问题汇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选择共性的问题解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提的问题有深度,有讨论的价值,这样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深入思考。学生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还知道别人都提了什么问题,便于学生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信,拓展思维。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扩大获取的信息量,改善语文学习环境。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网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是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作文素材的积累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同时,这也能有效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今年4月17日,在候寨一中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培训。本次活动中,的贾老师和付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识字写字课。教学中,两位执教老师凭借着精湛的教学艺术,妙趣横生的识字方法,朴实高效的写字指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贾老师的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思路很清晰,每个环节衔接的'恰到好处,付老师的课稳重踏实,语言功底很扎实。教学观摩后,郑州师专的刘老师还对这两节课进行点评,让我再一次的回味两节课堂,她们的亮点重新浮现眼前,刘老师还针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见解,她说,我们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正确使用课件,教师一定要有写字示范的过程,包括要认识的字,也应该板书出来,这样学生认识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符号,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个字的行。区教研室郭主任会后也对全体老师上了一堂知识补充课,汉字自身的特点很重要,有分寸的把握音、形、意之间的关系,删选出重点字,恰当选用教学方法,随文识字时,文与字要有联系,目标性要强,设计环节要有目标性。一番话语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两堂妙趣横生的课堂,专家又进行点拨,我觉得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做到激发兴趣,拓宽渠道,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写字教学方面要做到加强教师示范,端正写字姿势,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评价反馈。

本次活动务实高效,有效解决了我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往日写的东西,不舍得丢!拿出来晒晒!)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

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

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必须的提高。现把自我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期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忙。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可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和表演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就不仅仅能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如:在教学《锄禾》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绘画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并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本事和抽象概括本事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性,并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例如:在教学《云房子》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印象画出心中的“云房子”,加深了学生对“云”的直观认识和这一课的理解。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孩子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主角进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课堂的资料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语文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星期日下午,初中语文老师看了两节语文观摩课,就教学模式而言让我感触颇深。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可以说截然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第一位老师以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思路清晰,却枯燥乏味引不起兴趣,课堂效果不好。

2、第二位老师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以主人翁意识设计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求老师把把握主线就行。

就我个人而主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模式,不仅效果好,而且气氛也很活跃,但我们的学生并不完全适合这种讲课方式,原因有三:

(1)学生基础差(2)资料有限,时间有限(3)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差,兴趣不高,害怕动脑,已经养成任何问题都依赖老师的习惯。 鉴于这些情况,结合先进教学模式,对授课流程作如下调整:

(1)新课前让学生提前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初步使其自觉融入课堂。

(2)课堂上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发挥空间、时间等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平台,使其提高认识的浓度及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求知的目的。 高申义

听《岳阳楼让》之后

曾记得有人略带夸张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等于一门英语”。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文言文的难教难字,传统的教学方式僵死老化,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望而生畏。但昨天看到的这位语文老师的讲课方法却走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认为确实有好多地方只得借签,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读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尤其是文言文更需要反复地读。盲目的机械的读,效果并不佳,而这位老师就注重了教学中读的`方式的安排和读的方法的指导如:译读、精读、品读,研读等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逐步深入,逐步理解。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还采取了单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在轻松舒缓的氛围中学习,真可谓是快乐学习,轻松学习。

二、注重“译”的训练

这位教师指导学生翻译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是教学中的难点和关健所在,因为只有翻译了,方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我认为她确实注重了文言文翻译的“增”、“删”、“换”、“调”、“转”五字法,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灵活运用,其次她还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的翻译,而且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也在教学中给予适时点拔。

三、注重“赏”的意境

过去的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文章的翻译,不注重赏析,知识面窄,而这位语文教师则不然,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打破了常规,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赏析文章,让学生从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上去品味,去领悟,从而揭示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