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冬天的散文

2023/01/12好文章

描写冬天的散文(精选17篇)

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

文/史飞翔

年关将近,思绪万千。好不容易到了周末,于是赖床不起。

冬日的早晨静悄悄的。偶尔会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在窗外的枯枝间来回跳跃。远处的山就像一幅水墨画,静默不语。既然老天有意要教人休息,索性躺着在心头将这一年来的生活来个彻底盘点、梳理。

说实话,对我而言从没有一年像今年这样难以度过。一年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发生了太多让人揪心却又无法对人言的苦难艰辛。至此,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将人击垮的往往并非什么大的挫折打击,大的挫折打击只会使人愈挫愈勇;生活中让人苦恼不已、甚至将人吞没的常常是由无数人事纷争以及琐碎倦怠而构成的理想困境和人生陷阱。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小人”为何能得志?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谈到这样一个观点使我深受启发。他说,君子斗不过小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小人比君子更具有包容性。的确如此,有才人的通病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而小人却常常很低调且天生一副好脾气。明人徐祯稷说:“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见识,处难处之人可以练性情。”世间事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因此,须想得开、放得下。不作恶、不自虐。

近日一直在看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感慨万千。张居正,这个被梁启超称为是“近300年大明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政治家”,被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称其为是“救世宰相”,生前权势熏天、位极人臣,可最终却落了那样一个下场。张居正是这样,吕不韦、李斯同样也是这样。官大如宰相者也不过如此。想想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们又有什么委屈不能受呢?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其实所谓人的价值,无非是指人在世间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那样,“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还是勉勉强强的”。“勉勉强强”,这大概就是我们的普遍真实状态。

看美国大片《石破天惊》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希望尽管很卑微,但却能让人保持求生的意志。”听后当时就为之精神一振。人生说到底是要坚持希望。要走出人生困境,关键是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得失,要尽可能地像古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做不到“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可以不计”,但至少可以做到“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前些日子去山里面玩,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枯枝都已经开始孕育绿芽了。原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正是希望最孕育的时刻。由此,我想到人生。人生也是会遇到“冬天”的。有挫折,有蛰伏。但人在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恰恰也正是最应该鼓起勇气与信念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咬咬牙,把最苦的日子熬过去。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冬的思绪

文/古旧的幽思

冬天对我来说,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双休日,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干净,让头发和身体在带着体温的水里浸润一遍,然后穿上厚厚的棉袍,披着长长的带着洗发水香味的头发,坐在阳台上,微微地闭着双眼,听着舒缓的音乐,细细地品着不加糖的咖啡,让灿烂的阳光,轻轻地落遍全身,暖暖的。风中摇曳的树影在眼前晃动,长长的头发在风中飘舞,心海的潮汐,将过往的记忆揉进这温暖的冬阳里。此刻的我是宁静而悠闲的,是幸福而快乐的。

我喜欢冬天的模样,喜欢冬天带来的一切。灿烂的阳光,让你整个身心都温暖着;清凛的空气,让这个世界都变得静默明净起来,会让你神清气爽,心神宁静,静于思考;傲雪的青松,怒放的寒梅,彰显着坚强的性格;满天飞舞的雪花,会让我回到童年时代,会上我迷恋忘返。

我们南方的冬天透着温文尔雅的气息,是舒适而温润的;它没有北方冬天那刺骨与凛冽的寒风,也没有那冰冻三尺严冬酷寒的天气。我喜欢在这样的冬天里,在有着朦胧月色的夜晚,独走在寂静的月夜里,让自己的心灵在月下独语,当然,这个时候,思绪在这个清冷的静静的夜色下游走,是会生出许多孤独之感的,但此时的夜没有白天的喧嚣,心灵是静寂唯美的。抬头仰望清彻安静有点幽冷的月空,如水的月辉轻洒,绵绵清风拂过面颊,心中会生出丝丝缕缕的隐痛,悠悠往事浮上心头,甜蜜而微痛着,就让我的思念,我的梦,寄予给高挂在夜空的那轮明月吧。我会永远固守着我的这份宁静。

月夜下,我会感叹人生。不记得是在那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如果尝过一回痛哭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过,也就够了。”这些也许都和我无缘,但我期盼在我失落时有人关心我,在我跌倒时有人扶起我,当我疲倦时有人把肩膀借给我。但这个无奈的世界,常会让我寂寥彷徨,泪水无声,只有这样的月夜才是属于我的,才可以让自己的灵魂在这里蕴育着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一个美丽的梦。

岁月在指尖悄然滑落,细碎了曾经的容颜,眼角的细纹,发丝间的白发,深深地刻在心上。有时静立镜前,一丝隐痛油然而生。人生终究是镜花水月。

月亮钻入云里,树叶在风中絮语。洒着月华,听着随身听里的音乐,回味着曾经的美好岁月,夜月掩心,情事悠悠,踏月而来,随风而去,任这清风,任这朗月,涤荡着我的心胸。

我喜欢冬天,她象一个步入中年的女子,宁静温柔中透着苍桑与坚韧;成熟稳重中透着娴雅与坚强。

冷冬物语

文/天柱樵夫

这是多年来最冷的冬天,先是一场厚雪,再是零下十几度。天倒是很快放晴了,雪也融化得快,但气温依然走低,有水的地方就结了冰冻。

寒风凛冽,冰冷刺骨,一切与冷冬有关的词可圈可点。仿佛一夜间,人便失去对寒流的本体抵抗力。各色保暖服、毛鞋、耳焐、口罩,让行人臃肿起来,儿童则穿成了“企鹅”。呵一口气,眼前就出现一层白雾。风刮着,树摇着,低语咿呀,东倒西歪。冷气积聚在翠绿的叶子间,寒光闪闪。万物稀疏,犹如劳作农人做一次休整,大自然也在憩息,做四季轮回的酝酿。

冬日晴空,万里无云,太阳便有更多出场机会。当阳光普照,大地上所有事物都被染成了金黄色。而最美要数皖河,一脉金光呈现眼前。当太阳越升越高,河中金色也渐渐增彩。一阵风吹来,波光粼粼荡漾,成为更加美丽的碎金,令人不禁想下河捡拾。等到傍晚,就能看到壮美夕阳,西天泛红,犹如一袭红裙,从日落处渐次弥漫开来。类似景象,虽平时也能遇见,但唯有冷冬,才能将太阳最美的面目裸露无遗。

山显骨影,坡披荒草,麦苗一身青衣短打,笑傲不群。草根般平凡的麦苗,是冷冬的侠客和真君子。当大地休眠,千山万壑沉默如金,飞禽走兽几缄其口,麦苗便像千军万马走过盛夏的火热繁华,历经金秋的菊黄果香,装点起青葱纤细之躯轻盈出场。它们苦练内功,不敢懈怠,奋力汲取天地日月精华,借助白雪送来的白帽和棉被,抵御寒流,摄取融雪养料。麦苗柔情似水,却以柔克刚,蓄势待发,待捱过漫漫长冬,便拔地而起,像一群出壳鸡雏,率先涌入明丽春天。

没有像腊梅一样越寒越盛开的树了,没有像梅花一样更受诗人青睐的花了。这将花和诗统一绽放在寒冬的腊梅,裹一身寒气倒也罢了,却执着地突破冷雪冰封,将内心的馨香挥洒得淋漓尽致,将严寒绽放成久违的暖色,将冷峻开放成养眼的明艳。或许为让腊梅不孤单,山茶花也来作伴。山茶花悄然开放,不事张扬,因生长之地讲究,有远在深山无人寻的冷峻,有养在闺中独孤芳的自尊。花瓣层层,白玉晶莹,红黄吐艳,艳丽如锦,如美人含羞,浅笑相迎。茶花带给人的,不是寡淡凄清,而是宁静纯粹,让冷冬多了一隅美境。

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飘下来,像一只只翩然的蝴蝶,落在地上。冷冬悄无声息,像冬眠的蛇,声音也冬眠了,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但冷冬真的无语吗?请听地下,那嘈嘈切切响起的,是互相转告的讯息——休眠、蛰伏、等待。有则寓言,智者问冬天:你如此无情,用严寒袭击自然,是为了证明你比春天的孕育更伟大,比夏天的生长更强势,比秋天的收获更崇高吗?冬天回答:我派了呼啸的北风和冰寒的雪花来传导韬光养晦,是让它们不要急于成就短暂荣华,不耽溺于乱花渐欲迷人眼,因为在春光秋月夏阳中很容易耗尽心血;有多少荣耀,便有多少幻灭,有多少深情,便有多少恐惧,我张开臂膀,将万物纳入胸怀,是为了更好的聚集力量,生存繁衍。穿梭在冷冬的怀抱里,倾听冬天的声音,我的心灵也渐渐活跃起来。

许多人不喜欢冬天,感觉心情会伴着阴冷而莫名地郁闷和茫然。寒冷不仅是气候与温度的标志,而是引申、衍化了的一种境界、情感、精神与心态。当物质的喧嚣震撼社会的所有角落,金钱的火花迷住人们的眼睛几难睁开之时,为之而狂热、而疯癫、而浮躁、而愤懑、而苦闷、而烦忧的人比比皆是。其实,热膨何如冷凝?此时,体验一下寒冷,感悟一下归零素朴的人生况味,是否别有一番滋味?哲人说,寒冷有益于人的健康,寒冷比温煦更能教给人智慧,或者更能激发人的潜质。

在冷冬里行走,希望和惊喜无处不在。让我们用一颗诚挚而恬静的心来热爱和拥抱冷冬吧!就像拥抱爱情里的快乐也要拥抱悲伤一样,拥抱事业里的成功也要拥抱失败一样。没有冷冬的肃杀和凋零,哪会拥有春天的繁荣和美丽!

我所爱的冬天

文/赵程尧

冬,是一个白色的天地,把世界抹得洁白无瑕。白色的田野、白色的房子、白色的树木。

树上基本没有什么绿色了,只有田野里的麦苗躺在泥土上做着美美的梦。大雁早已成群结队着飞往南方了,只有梅、松傲雪立冬。

梅花有着娇小玲珑的花瓣:红色花瓣犹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花瓣犹如羽毛般洁白、粉色花瓣犹如婴儿脸蛋般娇嫩……

相对梅花的娇小,松树就显得高大雄伟了,它们像个巨人顶着天、立着地。寒风中的巨人,穿着碧绿的外衣,外衣上飘落着鹅毛般的雪花,就像沾满了白糖一样,甜甜的、美美的。

冬天的美,除了梅花、松树,还有是因为有了白雪而更加美丽。

有人认为雪花盖住了庄稼,庄稼就不能生长。但我们小朋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雪可以用来打雪仗、堆雪人。在冬天玩雪仗、堆雪人是最好的游戏。

这就是我所爱的冬天,是如此与众不同的冬天!

储藏阳光

文/刘青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天不但储藏粮食和蔬菜,还储藏阳光。

老迈的父亲,在这个冬天,忙碌的脚步终于迟缓了。阳光饱满欲滴,父亲终于可以享受冬日暖阳,享受一段寂静流淌的时光。父亲的双脚常年是冷的,已是多年的病根。父亲用雪擦洗双足,然后在正午的阳光下晒。父亲说,只有冬天的阳光,才能抵达一个人半生操劳的双足,才能驱除一个人身体里残存的冰凉,才能使一个人,温暖地过冬。

母亲将那些坛坛罐罐搬出来,在阳光下一字排开。萝卜、茄子、豆角、黄瓜、白菜,被请进暗无天日的坛子之前,让阳光为它们瘦身,储存精华,剔除水分。于这些蔬菜而言,阳光是有限的,黑暗永无尽期。它们唯有敞开自己,吸附充足的光和热,才能坦然迎接神圣而壮丽的巨变。

小侄子,也拿出了几个小玻璃瓶,打开瓶盖,放在阳光下面。他要收藏阳光,收藏他童真的梦想。满世界的阳光,会使他忘记脚踝上的冻疮,忘记冬天给他带来的疼痛。他拿着一个储满阳光的瓶子,递给我。缓缓的温热,在我的手掌里攀爬开来,仿佛冬天从未来临。

我从旧书柜里抱出一摞书和日记本。这些被遗忘的书本,被阳光拂去了尘,被阳光晒去了霉味。于是,那些折叠的岁月,有了能被重新打开的可能。阳光走遍书页的角角落落,将每一个潮湿的文字唤醒,将日记里歪歪扭扭的文字扶正,也扶正我过往的偏执和迷茫。日记里的文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镌刻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储藏了阳光的书本,又可以在书柜里高枕无忧,不惧黑暗和灰尘。它们默默期待着,下一次,走进阳光之门,期待着阳光的抚摸,期待着一双手的摩挲。

阳光给万物,储存了过冬的能量。哪怕冰冻三尺,大雪封山,都无法阻止我们迈向春天的愿望。

叶子

文/梁久明

喜欢秋天的树林,无论杨树柳树,那一树一树的黄叶,在阳光下灿烂如花,但颜色比花沉静,有着从容淡定的表情。年轻的时候好凑上前去,挑几片摘下,夹在书中,几天之后它们变成褐色了再扔掉。

喜欢叶子,就是这样从颜色开始的,之后才注意形状。枫叶的红以及它的鹅掌形都让人喜欢,还有虎皮兰画着虎斑的绿及叶子的细长,仔细观察这样形色兼备的叶子有很多。最后看见了叶子在环境中的状态,就咂摸出很多东西。

第一场雪过后的某一天,在湿地公园里一块背阴处,看见未融的一撮雪压着一团柳树叶子。在冻住的荷塘里,那些枯干的荷叶,卷曲在冰上,一动不动,像螺丝拧在上面一样,而整个荷塘,看上去,像丢了一地烂盔甲的战场。

总是,叶子的存在状态比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更能打动我。这时对叶子的喜欢是深沉的,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感觉上。我要把它留下来,却不能像把一枚柳叶夹在书里那样,就掏出手机给它们拍照。有时觉得这还不够,就写了下来。

冬天的叶子

冬天广阔,北风不依不饶
没掉的松针
它的绿色也是旧的
那些无枝可依的柳树叶
在雪中抱在了一起

挨着的两片荷叶冻在了冰上
脚不能移动半步
耳朵一样彼此倾侧
听对方的心跳

困在冬天里的你
命里抱着雪
孤零零的
取暖的唯一方式:
冷了不说

在诗里,感情已进入了叶子的命运层面,那是来自生命深处的怜惜,怎一句喜欢了得。

我就是要这样进入万物,观察、聆听、感受,让自己的精神和感情与他们同在。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文/宫佳

外面北风呜呜作响,它以一种凛冽姿态,庄严地向人们宣告:冬天来了,冬天,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吃过午饭,儿子吵着要吃冬枣,我的心里是老大的不乐意:家里有暖烘烘的暖气烤着,外面是狂风怒吼,两相对比,自然是不想出门,怎奈儿子肚子里的那根小馋虫上来了,怎么摁都摁不下去,万般无奈,只得穿上羊绒大衣,套上皮手套,蹬上皮靴,全副武装地走入冬天里。

刚一出门,一股寒风迎面扫来,呛到鼻孔里,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下意识地把大衣毛领竖起来,紧了紧,想堵住硬要灌进脖子里的寒冷,那风渗到皮肤里,有一丝丝的疼痛,真冷啊!这鬼天气!

走入步行街,发现大街上,人流匆匆,大家大多裹进厚厚的羽绒服里,少了往日逛街的兴致,就连那昔日最爱打扮的女子,也忘记了平时应保持的风度,加入这匆匆的人流中,倏地不见了踪影。大街两旁的枝干上,稀疏地挑着几片树叶,一阵北风袭来,那树叶在枝干上,艰难地打着转儿,有意志不坚定者,硬是被北风拽了下来,卷入角落里,“落叶归根”去了;剩下的树叶,也只是在枝干上,顽强地同寒风周旋着。街面上的灰尘,被北风吹到一角,街面愈发的光亮,愈显的寒冷。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北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却始终没有培养起对冬天的一腔热忱来,在这清冷的大街上,我踌躇着:实在是不愿多走一步,不如到张大爷的商店里吧,之所以去他那儿,倒不是因为他的商品比别家物美价廉,实在是因为他这人比较热情,而且小店离我家又近。

还没走到小店,远远就听到二胡的声音,这老大爷又乐上了,他是戏迷票友,没事就来几嗓子,自得其乐。“嘿,闺女,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不要把钞票揣在口袋里,要不,它老是在里面呆不住,总想着往外蹦!”这老大爷真是逗。我微微一笑,“我想称两斤冬枣。”“来了。”他拉着京腔,“今天是个好日子……”

他即兴地把宋祖英的歌,改成了京剧,一板一眼地唱着,我细细地打量着他:他的身世我不了解,但是从他那一脸的沟沟壑壑中,足以印证岁月对他曾经的侵蚀。他的一招一式,一唱一腔,渐渐地感染了我,我被同化着,你瞧,就连脸上的褶皱里都藏着笑意呢!就无端地多选了几样商品。“闺女,别忘了我说的话!”“哎,记住了,您老就放心吧,当我的口袋里揣上钱,我还会光临您的小店的。”“哈哈……”身后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而我的心情也随之晴朗。

春天从来就未曾远离过我们,它就在人的心里,只要你的心里拥有春天,就算是身处隆冬,也能收获满怀的芬芳!

你的笑容

文/闫顺利

当充满激情的盛夏挥霍掉最后的绿色之后,再也坚持不住季节的洗礼了。这时候,低调的菊花抖擞出来,用金色的颜色嘲笑秋天,似乎在说,小样儿,你能奈何得了妹妹我吗。秋天委屈地呼唤冬天,冬天、冬天你快来啊,菊花它欺负我了,帮我收拾它吧。冬天派来了冷意,让秋风浓浓地蘸着抽向菊花。就在这时,有位美丽的姑娘站在菊花前,用两根指头剪出美丽的样子,脸上泛出笑容,笑容像阳光那样温暖了整个秋天。

菊花在美丽了整个季节之后,在与初冬告别的时候说,冬天哎,妹妹并不是怕你,而是美得有些疲劳,想找地方休息去。冬天冷笑说,你别把逃跑当撤退行吗。冬天用寒冷席卷着大地上的残绿,想渲染出属于它的灰色调子。这时,冬天看到有枝花儿灼灼着扎眼呢,便生气了。它说,你是啥子花嘛,胆儿也忒大了。那枝花笑着说,大姐我叫梅花,平时里懒得出面主持局面的,今日见你太嚣张了,专门出来跟你叫叫板儿,有本事你动动我试试呗。

冬天咆哮道,不给你点厉害看看就不知道姓什么了。于是唤出朔风,把浓厚的乌云刨成雪花,铺天盖地驱赶着梅花。勇敢的梅花,在风中倔强地昂首挺胸,奚落着覆在头上的那朵雪,雪便羞愧成冬天的泪了。

冬天恼羞成怒,把所有的冷汇集成三九严寒剿杀着冬梅的颜色,而就在这时,有位姑娘来到梅花旁边,把两根手指竖成兔子耳朵,剪出了美丽的样子。姑娘轻轻地开启了笑容,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那么的阳光。冬天羞得苍白在墙角,慢慢地萎缩着,再也坚持不住阵地了,放弃了冰冻逃得无影无踪。

潜伏的花儿们传递着信息说,姐妹们快看啊,那姑娘好勇敢好美丽噢,我们不能再沉默下去了,赞美她吧。于是,它们抓住暖暖的风丝儿,挣扎着,扭扭捏捏地从土里钻出来,在柳条的伴舞下晃动着笑脸,用芳香的语言对着勇敢的姑娘欢呼起来……

勇敢而美丽的姑娘,在经历了梅雨般的忧郁之后,在经历了深秋般的忧伤之后,在经了冬日的考验之后,她笑着奔向未来,把所有的阴影遗忘在身后。未来的路上充满了阳光与花朵,幸运之神举着写有你命运的牌子,等着你的到来。你,已经走来……

那些色彩温暖着冬天

文/任丽瑛

冬风来时,家中那些在夏天差点死去的花儿全部长出了新绿,使我黯然的心情为之一振。想来它们也感受到我虽不是养花专家,但却因我有爱其之心,全部起死回生。绿白相间的金边吊兰、宽叶高杆的白玉兰、细腻柔情的米兰、并蒂莲、虎皮树,还有需要水分很少的仙人球,长出了勃勃生机,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多了一份灵气和温暖,使我又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大自然的万物正在和严冬的风作着斗争,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冬装了,色彩鲜艳的围巾在脖子上就那么随意一绕,竟多了几分妩媚和俏丽。午后温暖的阳光是那么短暂,踩着地上的落叶,那轻微的声响,竟有几份浪漫多情的伤感。路过之处,草地上一片翠绿的色彩,风从身边刮过,寒意的侵入使我对这些充满绿色的生命多了一份感激,多了一份感动。

人们一直关注的是那些绚丽夺目的花朵,而忽略了那些“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的绿色。那些绿色的树叶转变成黄色,美丽了整个秋天,醉了看客的双眼。难道冬风来临时,它们面对严寒怯懦了吗?妥协了吗?不是,它们没有!它们只是暂时休息一下,积蓄能量再度绽放新生命。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有的只是不断补充能量的胜利者。不管是人还是万物,它们的能量都是有限的,都有一个休养生息的周期,也只有好好地休息,积攒了能量才能卷土重来,再来美丽整个大地。

面对着初冬中的万物,我陷入沉思:它们休养生息最好的季节难道是冬季?它们把繁重的背负全部抛弃,把生命的节奏放慢,忍耐着、坚毅着、期盼着,直到春天到来,便冲破厚重的、浓浓的寒意和无边的寂寞,用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装扮整个世界。冬风肆无忌惮地刮过,但它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世上有许多东西,都不会被挫折打倒的,它都会坦然面对、坚毅忍耐,总有一天,最后的胜利者还是那些不折不挠毫不屈服的微笑者。无数的参天白杨遥指长空,不甘逆来顺受,长长的枝丫指向天穹,想划破冬风厚重的面孔;金黄的胡杨叶不甘心就这么被它刮掉,那绝美的色彩让寒风也多了几分暖意,使它飘落的姿态多了一份轻盈的洒脱。难能可贵的是大街上那些在瑟瑟寒风中摇曳的一抹绿色,它让人在冬日里感到春天的来临,使我疲倦的眼神多了一份惊喜的笑颜。

大地从来不寂寞,总有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装饰着它。在一家单位院子里看到了一墙火红的爬山虎,那红色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它们攀附在墙上、栏杆上,把高大的白色楼房装扮,成了这个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盛开的菊花带着深红的色彩,给寒冷的天气增添了几分暖意。在寒冷的冬日里,在如此苍茫的季节里,它们还在努力地绽放着。远远看去,一片枯萎。走近,只见一朵一朵的花儿藏匿其间,装点在枯萎的花丛中,我迷茫的心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小小的花瓣儿,嫩嫩的蕊儿,迎着寒风毅然而开,还在顽强地开着花儿,一点也不害怕。它独特高洁耐寒的气节、纯净幽雅的品质,使我更加喜欢它。

那年冬天

文/李晓

那年冬日里的一天,一个孩子睡了一晚上,腿还蜷缩着,尽管穿着棉裤,被窝里还是凉的,腿还是凉的。屋外寒风正刮,雪扑簌簌地下,一团滚动的云里面,不知道埋着多少雪。

早晨起来,木窗咿呀一声打开。起床时,他才发现自己尿了裤子,难怪在夜晚的梦里到处找厕所,迷迷糊糊感觉是一个土坑,哗哗哗尿出来,恍惚看见腾起一股白烟。

推开门,好大的雪。冬日里水瘦山寒的大地,盖上了厚厚棉被,显得浮肿。青瓦房上,压着雪,有鸟雀无声停在上面,面对大雪,哑了一样。母亲好像听见房梁也在响动了,嘀咕着,该不会把房子压垮了哟。

少年夹着湿透了的棉裤,蹑手蹑脚地走。母亲在柴灶前的炊烟里咳嗽,偶尔抬起头,看一眼一口大铁锅里煮着的猪食,那些年,猪们一般都吃草、菜叶,一口小锅里,煮着红薯稀饭,两眼灶是连通的,中间开了一个孔。少年坐上了桌,埋头呼噜噜喝稀饭。母亲抽了抽鼻子,闻见一股尿臊味:“哎,娃娃,你又尿床了。”那些年冬天尿床,是肚子里的油水太少了,膀胱里的尿总尿不净,像而今一个肾不好的中年男人老孙,半夜起来几次小解,坐在黑暗里叹气。

母亲生好一个火炉,里面是一个盆子,盆子里有木炭。蹲坐在有木格子的火炉上面,让火把棉裤烤干,冒出一丝丝细微的白烟,一股尿臊味又腾起来。爷爷来了,吧嗒着旱烟,一双手冻得有了裂口,那是冬天里的冻疮,乡下人几乎都有的。少年把火炉让开,让爷爷把手放在上面烤。有一次,他看见爷爷双手在炉子上烤着火,冻疮裂开,流出了血,爷爷说,他血多,没事儿。

记得还有一次,他坐在木火炉上遐想,直到把棉裤烤热,冒起了烟。那一次,是他在炉子上遐想,炉子里炖着一只鸡,咕嘟咕嘟响。卢老大家,冬天炖了一只腊猪脚,一个院子都香透了,他跑到卢老大门外吮着手指头,卢老大说,孩子你给我喊爹,留你在家吃肉。他果真怯生生喊:“爹!”卢老大哈哈哈发出狂笑。

冬天的早晨,水田里结了冰,在晨光中明晃晃的。少年划破了一块冰,捞起一片,侧下身子,扔出去,一块冰,一道白光,划过了整个水田。土路上,草上覆盖着霜,有一次哼着歌走夜路,看花了眼,以为是撒的盐。

有一个冬天的黄昏,少年不想回家了,他想起了城里一个亲戚家,在亲戚家吃的一种蒸肉,入口即烂,香透肺腑。少年坐在山坡石头上,天黑了,还是不想回家。站起身,冷去的石头,居然把裤子也粘上了。猛一扯,裤子破了一个窟窿。风呼呼地吹,灌进破了洞的裤管里,他打了一个寒噤,突然看见一团火移动而来,是母亲打着火把,来找他了。

那些乡下的冬天,草一样在记忆里发黄了,老成了灰。

难忘少时冬天味

文/贾博

想起我的家乡——榆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我要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榆林的冬天味儿。冬天,正当榆林人烦躁间,骤然天空大雪纷飞,覆盖全城,纯白的雪足以把塞上之城打扮得洁白晶莹。少时的我们高喊着冲出门去,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记得小时候,每次下雪后就会和小伙伴们吃雪,抓起一把雪放到口中,冰爽的雪味儿沁透了身体,现在想起还是有味。

每年农历九月以后,雁往南飞,人们开始自然地全副武装,隔些日子便加一层衣服,直到确实不能再多穿一件衣服的时候。再看看各家各户的窗户,门上早已挂上厚重的门帘,木格子的窗户上,也糊上了大麻纸,室外的烟囱冒出薄薄烟缕,人们很少出门或闭门不出。这景象,当然是二三十年前的图画了。现在城里人很少有人再住屋顶成半圆形的窑洞,取代木格子窗户的是双层铝合金玻璃窗,取代火炉子的是干净方便的暖气或者自用壁挂炉。没有了木格子门窗的房屋住着虽舒适、温暖,却像是没有了生活的韵味与灵气,没有了煤炭所燃烧出的烟气,城里似乎少了冬天的生机与活泼,减少了人间的情味。

榆林的冬天,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在寒风凄切的古城里摇曳。天气越冷,街上走的人越是少了。城里的人冬天似乎比其他的季节悠闲,街上行走的人,要么行走匆匆,要么竖起衣领缩回脖子如履薄冰慢慢腾腾行走街头,时不时也能看到有恩爱的情侣牵手走过,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温馨,一路独特,一路欢颜声笑。

榆林的冬天冷,冷的很有特点,很有个性。风扫过脸的感觉像是刀子扫过,但是绝对不会在你的脸上做长时间的停留,而是不断用一把把的尖利小刀不慌不忙的慢慢扫过,让人感觉到自己时刻都在接受着这些风沙的洗礼。腿上、脚上的寒意就不断的从下面传到了上面,浑身打起了哆嗦,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像乞丐一样的瑟瑟发抖。身体的急剧变化,不是对寒冷的过敏,而是对榆林冬天的反应,人们只能是慢慢的适应。

少年时,我经常去离家很近得莲花池公园滑冰(过去的莲花池公园现在叫榆林世纪广场),想当年,莲花池公园非常有名,属榆林一胜景。由于本文中谈及的多是我少年时在冬季的主要活动场景就是莲花池公园,所以,赘言介绍一下。过去的莲花池公园位于现在的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据榆林志记载,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冬季,可作为冰上活动游乐场。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复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现在,榆林世纪广场的一隅,就是莲花池公园的遗貌,其过去的景观已被榆林世纪广场的气势宏大所淹没。

对于冬天的来临,最受欢迎的还是当年我们这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去莲花池公园玩滑冰车或滑冰。小时候我们央求大人给自己做冰车,对于心灵手巧的大孩子,早在严冬还没有逼近的时候,就已用两根角铁、几块木板做好了冰车。每到寒冬季节,我们就到莲花池公园滑冰。有穿冰鞋的,有滑冰车的,一起滑动,光滑的冰面上,大家在冰上滑来滑去,享受冰雪乐趣。现场,一些年龄较大的滑冰爱好者自带装备,冰刀在湖面上划出一个个完美的曲线;小朋友们坐在冰车上,用力地滑动,呼啸成群,犹如一只只蝴蝶满场飞舞,扬起阵阵雪末儿,被风刮到脸上,好像白砂糖一样,舔舔,有股无中生有的甜味儿。尽管天气仍然寒冷,人们的脸都冻红了,但大家都沉浸在滑冰的兴奋中。孩子们和滑冰爱好者从早到晚、你追我赶,顾不得吃饭,大家汗水淋漓、乐此不疲,甚至玩得忘记了回家,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留下的全是美好记忆。

前一阶段上映的动作电影《老炮儿》有一个镜头,冯小刚饰演的六爷和他的几个兄弟在颐和园后白茫茫的野湖冰面上哪个场景,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莲花池公园的冰面。尤其是过春节到了莲花池公园,看到公园边上的树木银装素裹,莲花池冰面像一面镜子,触景生情,犹如电影一样非常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上演出少年时的冰上运动场面。

记得当年,我们的冬季体育课就有一项是滑冰,所以小一点的学生家里都有滑冰车,大一点的学生家里都有滑冰鞋,其实,应该说榆林人家家都有滑冰鞋,也有人叫冰刀鞋。

上小学时,由于当时我是榆林地区榆林县体委武术队的队员,师从徐连仁师教练,学了几年武术,练就了一定的身体耐力、平衡协调和速度掌握,所以,我的冬季体育课滑冰一项年年优秀。到西安求学时,与同学们相约到五路口的西安市体育场旱冰场滑冰,是我第一次见到四个轮子的旱冰鞋。拿到鞋,我就想,冰刀鞋和旱冰鞋的滑动原理和技巧应该是一样的,我能够在硬币厚的两片冰刀上滑行如飞,难道还驾驭不了八个轮子受力的一对旱冰鞋?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我在同学们惊诧的眼神和羡慕的表情中滑行自如。看着同学们站立不稳,时不时的摔倒,惊叫声此起彼伏,我还有几分小得意。当然了,我就顺其自然成了他们的滑旱冰教练,不,应该谦虚地讲,我成了他们的滑旱冰辅导员。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现在言归正传。

我想如果人可以冬眠的话,那么一定会有人蜷缩在家里,让外面的寒意尽快扫过,不要带来一丝的寒意,一直候到春天来临,百花渐放的时候,再出来呼吸明媚的阳光带来的清新空气和冬天的余味,但,那就没有了冬的情趣。其实,这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榆林冬天气温较以前有一定的提升,记得我在西安上学那会,有一年冬天回家,最冷的时候连续一周最高气温-15℃左右,最低的时候到了-32℃,超级冷。这几年不会有那么冷了,冬季基本上最冷也就-20℃左右,只有今年最低到了-25℃,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迈过了冬天,我觉得一切都会变得春光灿烂。数到“五九”,莲花池公园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冰面也发出清脆的破裂声,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那是柳枝和水下莲枝的味儿,也是焕发生机的味。但是,我觉得冬天的味道蕴藏的更干裂,更深刻,更久远。

榆林市一直是陕西的冰雪运动基地,是陕西传统冰雪运动重头戏,滑冰是榆林市传统运动项目,当年曾多次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各类大型的冰雪运动赛事。经过我的现场了解,过去的莲花池公园改造成榆林世纪广场后,由于没有活动场地,人们大都自发集中在榆林市的水源保护地尤家峁水库,当时该水库就成为广大滑冰爱好者的主要基地。近年来,为了加强水源地的保护,该水库禁止滑冰,因此,榆林民众建议,应该在2014年建成,全长7公里的榆林河滨公园选择其中一段建设榆林市溜冰场,这样不仅能给滑冰好者提供一个运动的场所和省市冰雪运动项目基地,同时也会给榆林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榆林人,我急切期盼着溜冰场的建成。届时,我将重新披挂上阵,穿上冰鞋,徜徉在广阔的冰面上,演绎少时的冰上运动,追寻榆林那冰天雪地的味。

每次从西安回到了榆林,就觉得自己回家了,心里的豁然开朗却是自己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体味到的。随着自己长大的轨迹,慢慢的发现,自己似乎还是不适合离开曾经扎过根的这片土地。虽然这片土地上冷的让人无法承受,但是正是寒气袭人的感觉和味道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是多么的幸福,从外面回到了暖意融融的家里是多么的让人惬意,够味。

榆林的冬天是寒冷的,冬天里的色彩是单调的,可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不缺乏幽默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许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收获最少的,却是一年四季中最安逸最有味的一个季节。

榆林,这座古朴的城市,如同一本明清时的线装书,值得人们细细品味。虽说“味”,除了嗅觉,自然也包括味觉。但我认为,味觉的记忆更内在,也更持久。回到家乡榆林,能感受到榆林的美,尤其是触景生情,更难忘少年时的冬天味,它令我回味无穷。

冬之韵

文/汉风堂

冬至一过,晨练就有些冻手冻脸了,口中呼出的白雾证明了寒冷的程度。逐渐在东方升起的红彤彤的朝阳,显得亲切又温暖。 温暖的心情抵御着冬天的寒冷,内心的阳光温暖着冬日的生活。

初冬的午时是温和的,风和日丽,像一个不苟于言笑的冷美人,让人神往着这个冬天的韵味。冬的开始,就像一台精彩的舞台剧的演出,开始是大肆渲染气氛,立冬了,冬天到了,山川大地中的芸芸众生开始猜测这个冬天面孔,冬却不紧不慢的变幻着每天的温度,直到有那么一天,在一场寒流的促催下,冬的高潮才会展现,这个冬天的主角才会开始闪亮出场。

在寒流没到之前,冬的味道总是不浓。因为树叶儿还没落尽,或黄或绿的叶子还在枝头摇曳,鸟儿还在林间的飞来飞去,街边上的草儿还依然泛着绿色,街道上的靓丽女人们的服饰依然还是那样的时髦,那么衣着单薄的、唯美的行走着,让人恍然置身南方城市,冬的韵味被淡薄了很多。

冬天的韵味在于偶或的一天,黑夜里,万家灯火悄然隐藏在黑暗里之后,伴随着北风吹,雪花开始了那个飘,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挥洒一夜,在不知不觉中,衬托出冬天最美丽的时刻,当清晨早起的人们的那一声惊叹,当孩童在净白的雪地上留下稚嫩的脚印,当摄影爱好者在寻觅冬最美丽的图片的时候,冬的美丽和韵味给人无穷的快乐、遐想和回味。假如飘雪时刻,漫步郊野,乡村田野白茫茫的一片,雪静静的飘落,整个视野都被笼罩在雪的世界之中,万物都被掩盖在白色的雪的下面,如一幅国画,写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山水画卷,超发脱俗,一尘不染。大雪会屏蔽所有的声音,眼前飘舞的雪花会切断你跟外界的联系,就那么自然的融身到大自然之后,仰望天空,能感受雪花落到脸上的轻柔的声响,仿佛会有一种细微的声音从远古的空间传来,心灵沟通的神奇感应也会在那一刻诞生。

冬雪的包容,也是万物修生养息的最佳方式。行走在积雪上,脚下软软的,绵绵的,犹如走在厚厚的纯羊毛地毯之上,却又多了两道可见的人生脚印,坚定清晰的留在了你行进的道路上,并跟随你的身躯,走到温暖的心灵的归宿。

回到温暖家里,凭窗远眺,你可以读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体验诗人在冬日里的心境。或者感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冬日夜归的画卷,更能深刻冬的博大和内涵,那是一种经历了春的萌生、夏的蓬勃、秋的成熟之后,人生在对冬的体验和感受时,彰显出的生命的哲思。那是一种练达的人生的提炼和思索,在冬的数九寒天的氛围里,蜷缩在自己寄于生存的陋室里,思考会油然而生,生命会因此体会到生命的艰辛和幸福,也会珍惜生命的历程和正视生命的意义所在。

冬之韵是美丽的,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或者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无法描绘的水晶的花彩时,有什么东西比白雪更加美丽呢?在冬季飘雪的冬夜里,能煮一壶咖啡,看着冉冉的热气在眼前升腾起来,时间似乎在冬夜更容易凝固。还有什么事情,比在寒冬的夜里,让思绪飞扬起来更幸福的事情呢?

冬之韵的美好少不了雪过天晴的天空,冬日寒冷会让人开始怀念太阳的温暖,贪恋起被阳光拥抱着的那种滋味,于是思念开始萌生,并充斥到每个角落……

书香暖冬

文/张光茫

冬天是寒冷的,安静的,纯洁的,更是让人清醒的。冬天少了一些诱惑,多了一些寂静,在这样的日子里,最适合去读书。窝在沙发上,捧一杯暖茶,读一本厚厚的书,都是冬日不可错过的美好体验。

冬天太冷,不宜出门,但宜读书。冬天可以读史,读史可以明智,寒风阻止了我行动的步伐,却无法阻止我飞翔的心。冬天可以读诗,意蕴深远的语言,给我想象的翅膀,让我拥有无边的想象空间。冬天可以尽心地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讽刺简练,梁实秋的细腻亲切,张爱玲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还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由文字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意。

天寒地冻,围坐炉边,此时书便成了我最好的陪伴。炉子飘动着蓝色的火焰,室内温暖如春。打开书,文字清新洗练,黑白的插图幽雅淡泊,看着舒心、不累。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身居斗室之间,能随作者去完成一场精神上的旅行,实在是不错的选择。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有种虚无的美感。穿过雪国大地,漫天星空,世界静谧。因为读书,心便很容易静下来。

寒冷的冬夜,我常常选择最随意的阅读方式。或偎坐被窝,或斜倚床头,顺手拿起一本书,慢慢地读。柔和的灯光照在书页上,泛起无限暖意,一杯清茶在侧,茶香袅袅。文字如甘泉,轻轻荡漾于心中。思绪就这样不蔓不枝,欣欣然如见久别故交。原来生活是可以这么简单充实,只要手中有一本清浅的书,身边有一杯恬淡的茶,胸中就有了一颗淡泊的心。读到兴奋之处,心潮涌动,整个身体便会充满一股暖流,那种惬意和满足,无以言表。

冬天读书,单调的日子,也会变得有滋有味起来。读一些隽永美文,如文火煨汤,未饮而香气扑鼻。汪曾祺言“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实在是令我这吃货深为认同。汪曾祺写食物,豆腐干丝马铃薯,细腻之极但又不觉拖沓;萝卜蚕豆韭菜花,平凡之处又显高雅。虽是望梅止渴,但也能使人在寒冷之中享受幸福的滋味,享受美食带给人的满足感。

冬天读书,能让人领悟温暖的含义,因为精神的收获,才是最大的温暖。冬天是属于“沉思”的季节。动物冬眠,花草为重生蓄势,大自然用素雅的颜色,走出内敛含蓄的回归线。烦劳了一年的我们,也即将在接踵而至的新年节庆中,细数这一年的收获与惋惜。此刻,静心读书,从书中厚积人生,从书中感悟生活,这个冬天会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看窗外风雪,摒去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慢慢品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香气扑鼻,红泥火炉已经准备好,读书时,以酒佐之,文字便沾上了酒的醇香,自有一种异样的情趣。或再等一二知已踏雪来访,促膝长谈,则更是惬意舒心。

冬之一日

文/程小明

似乎就是在昨天,我们还没有丝毫感觉出冬天的寒意,依旧是薄薄的外套,依旧是手上不离冷饮,依旧是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地打着篮球……然而一觉醒来的这个清晨,一切似乎都变了,天似乎真的发了威,让人们尝到了冬天的滋味。于是我很不情愿地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无可奈何地从家里的衣柜中翻出了厚厚的棉衣穿上,并且用自己所剩无几的信念与寒冷抗争着,满脑子都在想着四个字“快迟到了”,然后洗脸刷牙吃饭出发一气呵成。

走在室外的路上,真的要忍不住笑出声来——昨天薄衣单衫的同学,一个个都裹得像个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彼此打个招呼也只能含含糊糊地吐出几个字,然后就从嘴边吐出一团隐隐约约的雾气,化作须臾的幻境。“这怕是有零下好几度了吧。”我心中默默地想着,然后加快了步伐朝着教室跑去。

走进教室,寒冷的感觉被渐渐稀释,大概是因为教室里人多的缘故。冬天里,“人多力量大”这句俗语被我们演化成了“人多热量大”。比较在外面活动的寒冷,我们现在则更愿意待在教室里看书、作业。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教室让我们有了一个温暖的依靠,让我们可以把寒冷消融在学习中,让我们差不多都有了一种近乎“刻苦”的状态。

这样被动的“刻苦学习”,让我们很快完成了以前难以完成的一天的学习任务——这该是寒冷带来的“副作用”吧?

晚自习也在教室里上。我总喜欢在课桌上冲上一杯热的咖啡,这样,累了的时候喝上一口,既可以提精神,又可以暖暖身子。眼看着一摞摞作业被坚决果断地消灭掉,真的有一种愈战愈勇的感觉。写完了,便趴在桌子上假寐一会儿,权当是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几个小时的晚自习便这么过去了,然后便是慢悠悠地收拾书包。

我总是喜欢最后一个离开,关掉教室里的灯,锁好门。下楼时,静悄悄的脚步声在漆黑一片的楼道中回荡,心中便升腾起一种莫名的充实感。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还残留着教室里汲取的暖意,耳机里大声放着五月天的《倔强》,听着阿信那充满力量的声音便不再感到害怕和寒冷。有时披着月光,有时迎着风雨,从学校到家的距离,几首歌的距离,这倒成了我的一种享受。

回到家中,先吃上一点妈妈准备好了的热的东西,然后写一会儿作业,便洗洗漱漱,准备私会周公去了。没想到天竟冷到了这种程度——连被子都冷得让我直打颤。我一个劲儿地埋怨着,不知不觉,被子暖和了,然后我整个人也暖和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到底是我暖了被子,还是被子暖了我?

这样的一个让人爱又让人怨的冬天,我说不清是该让它永驻还是让它早点过去。

冬天的秘密

文/崔健一

北京的冬天,只有下几场不会化的雪,才能让我勉强找到一些东北家乡的感觉。

民谣歌手爱用“南方”和“北方”的意象,塑造温暖与寒冷的鲜明对比。南方的定义有许多种,可北方似乎只北到了北京。这也无可厚非,北京的冬天很漂亮,大雪落在故宫的红砖金瓦上,也伴随着燕园的银杏叶一起唯美地飘落——歌曲中令人向往的北方,是那种诗意的冰冷,而非万分凛冽的酷寒。

冬天占据了我接近二分之一的生命,让这座名为“长春”的城市显得名不副实。只消三四场秋雨,第一片雪花的飘落便可昭示冬天的到来,那时最晚也就是10月中下旬。在某个秋夜里沉沉睡去,一觉醒来向窗外望去,天地尽白,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藏不住惊喜。小时候的作文最爱这种句子:“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冬天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现在读来,依然觉得感情质朴,找不到更为恰切的描述。

当然,生活并非处处那么唯美。雪中行走着的不是围着围巾的长腿欧巴,而是迟缓如企鹅的路人。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没人会像偶像剧里的主人公一般穿着风衣故作潇洒,前面的陌生人是男是女,都要凭着羽绒服的颜色加以判断。人行道上的雪常年不化,被路人踩得坚实了,再覆上一层小雪,就如同埋下了一颗颗地雷,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地走,渴望拥抱这洁白的大地,却怕摔倒时受伤。

然而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总要有纵情的时候,一周两次的体育课是暗无天日的学习生活里最好的发泄出口。奇滑无比的场地上,技术的差异被极度缩小,无论水平高低都能踢得尽兴。功夫细腻的队长趔趄着想过人,自己先脚底打滑,防守队员索性乐呵着将他一把推倒,也没人说犯规。冬天厚厚的棉服和积雪成了我们铲球绝好的防护,一铲出去滑个两三米,人仰马翻地倒在一起,一点都不疼。

旧雪未化,新雪又降。这一场埋藏上一场的印记,层层叠叠,和回忆相似。

夏天时可以在夜里喝冷饮,脱了衣服冲个凉上床,别提多舒服了。在学校里荷尔蒙爆棚,想说什么话冲口而出,偶遇喜欢的姑娘也不紧张,兴高采烈地打个招呼,紧接着大汗淋漓地去踢场球,什么都不是大事,什么都可以被甩在脑后。

冬天不一样,四肢末端被冻得僵硬,打招呼无法热情洋溢,而是缩着脖子,手揣在兜里点头致意。和姑娘不敢说过分的话,踢球也没法大汗淋漓,出去的时候是冷的,回来时还是冷的,什么都甩不过去。

情绪很敏感,就像高领毛衣在脖子上并存的温暖与瘙痒;幸福很简单,在户外待上五分钟后回到避风的室内就是一百分的满足;也容易变得矫情,因为除了坐在书桌前发白日梦,其他的户外活动都不太适宜;出门没有别的动力,只是想在千百个臃肿的背影中认出她的棉衣,那颜色未必鲜艳,但一直在找总不至于错过。

年轻人的冬天颇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老年人的冬天则别有一番样子。

老朋友遇见不怕没话可说,要像英国人一样先谈论天气。今年冬天雪多还是雪少,比起往年更冷还是更暖,总是值得一提。十多年之前还会谈论储存秋菜的剩余数量,如今的种植技术与物流速度使得此类的话题又少了一个。

老一辈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冬天湖面上滑冰刀的年轻人有增无减,拿着大鞭子将冰猴抽得呼呼作响的老爷爷,如今却已经罕有。有些去年秋天还一起散步的老伙计,在春天就见不到了,听说是新年出门买菜时摔了一跤,就再也没爬下床。这样的消息太多,对于生命逝去的忧愁与恐惧,就悄悄渗透在两个人的日常对话之中:

“又自己出来溜达了啊?”

“是啊,吃完饭出来遛遛。天一冷就腿疼,走不快。”

“谁不是呢,一到冬天我这腰也就直不起来了啊。”

“哎,半截身子都埋到土里了啊。”

路上的行人吐着白雾,像一台台永不停息的蒸汽机,除了要尽快逃脱这酷寒,脑子里什么想法都没有,但他们毕竟有避寒之处。在小区里偶尔会见到一两只冻死的老鼠与麻雀,然而更多的生物不知去向。风雪在单薄的生命面前肆虐,整个世界一片死寂。

死亡是从严寒中永久逃脱的唯一方式,而这亦是重生的开始。

每年春节走国道回农村的爷爷家,两边的田野上都积了一冬的雪,看上去有一尺多厚。老家的饭桌上做好了一桌农家菜,大人们看着大片鹅毛状的雪花,饮尽杯中酒笑着说,瑞雪兆丰年。这话说了千万遍,但竟总是听不厌。

埋藏的种子在等待积雪消融,沉睡的动物在等待一觉醒来。安静的除夕夜等待着焰火划破长空,馋嘴的小孩子等待着饺子的热气晕开。冬天节奏缓慢,任何事都急不得。

我的高中旁边是个繁华的商圈,每逢圣诞将近,树上会挂上七彩小灯,而12月25日当天总是会碰上大雪。这时候,《铃儿响叮当》丝毫不显得口水,整条街竟极具陌生感与浪漫色彩,想牵着她的手庸俗地从街上走过。也深深明白,为了这一夜的繁华,这条街静默地等待了半个冬天。

我突然明白为何东北人都开朗乐观有活力,在那么冷的天气里,如果还保持忧郁阴冷的话,恐怕真的会被冻成行尸走肉吧。大块喝酒,大口吃肉,肆无忌惮地说笑与嬉闹,是我们对抗自然的方式。

对于南方人来说,冬天是昙花一现的精彩。而对于北方人,冬天是蕴于骨血的宿命。无论去到再温暖的地方,冬日降临,总会从心底生出一分暗合故乡天气的情绪,那是身体关于寒冷的记忆。它让我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等待那个在冰面上不敢移步的身影,一如往昔。

冬天已过半,藏着秘密的那片土地,正在召我归去。

这个冬天动起来

文/金生源

在我的记忆里,昆明的冬天是寒冷、干燥和安静的。人们待在家里紧闭门窗,唯恐一不小心,就让冷风把家里的温暖带走了。

可这个冬天不一样。在北京奥林匹克圣火点燃的瞬间,我们热血沸腾,心中的运动之火瞬间被点燃了。

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轿子雪山。远远望去,在冰天雪地中,有一条黑色长龙蜿蜒而上;近看才发现,那是排队等候上山的人群。

登山过程中,虽然冷风扑面、雪花飞舞,但人们秩序井然,还不时传出欢声笑语。也许,在漫天大雪中静静等待,也是一种诗意与美好吧!空中飘着雪,眼中观着景,心中有梦想,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幸福!

我先后三次到过轿子雪山,唯有这次实现了滑雪的愿望。我在双板滑雪基础上,学会了单板滑雪。在雪场上,我放飞自我、自由滑翔,从14时滑到了22时。此时,晕黄的灯光照在雪场上,是那么的静谧和美丽。要不是雪场闭场,我还不愿离开呢!

有冰雪陪伴的冬天,真美好!让我们走出家门、运动起来,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吧!

三十圆梦

文/墙外的芦苇绿沙沙

在那些静静的日子里,阳光淡淡,瑟瑟的手牵着一只孤独的风筝,风筝娓娓而动。而心里惦记的还是家里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那口锅,炉火正旺,炖着土豆、酸菜和整个冬天。站在锅边又会想起远方的日子。远方的亲人,就要到了,正在风尘仆仆的路上。他们是谁?不知道。只知冰封的河水依然在悄悄地流。

最渴望的是过年,数着日子,小寒盼大寒。一块肉要贮存整个一个冬天。那时,好东西都有要攒到过年吃才有滋味,平时吃的话,就会心里不安。在寒冷寂寞的夜里,想起冬天深处那块肥美的冻肉被一刀一刀地剁碎后,放进盆底,加上酱油和鲜嫩的葱,还有平时见不到的调料,绞起来,一年中最香最美的味道就会从里边散发出来。而在盆子边缘伏着的几双入神的眼睛,早已陶醉在更津津有味的向往中,是多小的时候呢?已记不清了,只知那是挑大灯花的时分,那时妈妈坐在盆边和饺馅子,紫红的大绒袄,显得纤细,光泽映在妈妈年轻的脸上。

秋天的天空有多高,有多远,它能把你醉得轻飘飘的。当秋风瑟瑟,心头那种说不清的怅惘就开始缠绵。时常在秋风中一个身影匆匆掠过,熟悉得很,又陌生得令人失望。钟声清脆。渐远渐浅地纠缠着好奇的童年,在钟声里,那身影正走过我的窗口,你从哪里来呀,步履蹒蹒,衣衫褴褛,又笑容可掬。马路上车水马龙,你端坐如雕像,而那痴痴张望的神情,着实敲打在我心灵深处,秋雨连绵,人生是否还写在风雨中?之后,在经意不经意的日子里,我总是不情愿地想起他,那是怎样说不清道不明的痛楚啊!

再有就是炽热的记忆和初春的雨丝。

三十还家,领着我的儿子,或许,他不会懂得真正的“历史”,但崭新的瞳仁并不拒绝陌生。小巷依在,面貌如初,只是更加老态龙钟,那高高的院墙在也没有小时高了,挤进墙缝里的故事,开始风化。月光下,小巷深处孩子们熟悉的喧闹声没了。灰色的小巷,依旧哼着古旧的歌谣。思忖地走着寂寞,缠绵从脚下升起,嚓嚓作响……感慨当年,一片的稚气,如今都成为美丽的忧伤。

然而,一个匆忙的身影猛然撞碎了我的思想,秋日春风啊!我苍老的人已是皱纹叠起,鬓发丝白,却依然张望。神情和姿态;宛若当年历历在目,又“楚楚动人”。此时小巷外栉比鳞此的高楼与现代耀眼的文明,已没过了当年最动人的梦想。他在张望文明,我在看环境中的他,在远行的日子时节我总是在一如既往地读着他的神情和姿势,一读便是三十年,究竟是在寻找什么?而今,已是梦染了又染的季节了,而那颗不老的心,又被他那锋利的目光刺痛,理性已被彻底的推翻。

现在我拥有一份庄严,领着我的儿子,郑重地走在异乡的路上。于是我使命般地努力,讲给他“历史”以赋期待与深情:牵牛花袅袅爬过大墙,蟋蟀叫响一片秋夜,启明星燃烧的时候,便跨过父辈的愿望,深切地走向黎明,而那挥不去的稚嫩,却依然在心底隐隐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