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半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了,虽然刚开始觉得每周五大清早的跑到医院来上课其实是浪费我的宝贵时间,还不如在寝室睡懒觉实在,但是通过这半年来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和课后关注他的微博,我才真正认识到医学院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以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让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寻找到了乐趣。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指运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在充分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医疗决策以及医疗决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主要来源于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性分析,临床经验是指临床工作者从医多年累计的工作经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病人的价值观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因人而异,相差甚远。我从该定义中得出的结论是:通俗而言,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为了寻找治疗方案的依据,而依据的寻找除了需要紧跟最新的临床指南,还要结合医生自身的经验和病人的个人意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追踪病人对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
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与临床医学的发展,逐渐提高临床医疗的服务质量和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医护人员的整体科学素质,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循证医学这门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或许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想法,估计有人是想学好Meta分析以便多写几篇综述,有人是为了多拿几个学分,其实不管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学习从循证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等理论知识到Meta分析的基本知识、典型病例分析讨论等,涉及的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重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收获也颇多。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学好循证医学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这门课程,而是要从当好家庭医生入手,将自己生病的家人当作自己的患者,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医疗决策,从身边入手,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好这一点其实还是挺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各种疾病最新的临床指南,然后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我们还要慎重考虑病人自身的身体和经济状况,考虑他们的医从性,综合以上所有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的医疗方案。如果能真正做好一名家庭医生,我们也应该将自己的病人当作家人,切实为病人考虑,从而到达最佳的诊疗效果,收获双赢。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阶段的医疗矛盾?四川省人民医院周晓辉医生的死亡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死是需要勇气的,到底有多大的压力和怎样的无奈才导致一样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选择了自缢身亡?从这一事件中,我感受到的`满是悲哀和伤痛,我伤痛又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队友从我们医疗团队因非正常死亡而离世,我悲哀的是医护人员的死亡已经无法唤醒人们对医疗环境麻木的心灵。
因医患矛盾导致的医务人员的受伤、死亡比比皆是,医务工作者们的人身安全由谁来保障?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与个别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极大的关联,但和许多病人对医务工作者的不理解和无理取闹也是密不可分的,最重要的是这种局面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整个大的医疗环境密切相关,要想真正改善这种局面,任重而道远。由此,我不禁感叹,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医疗行业的医学生,我该如何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考虑另觅良处?想想曾经选择这个行业时的雄心壮志,再看看如今的胆战心惊,我所有的远大抱负已经被现实消耗殆尽。我一直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社会现实的一面,这是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掌控的,生活还得继续,人生还得向前走,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我们的呐喊无法唤醒整个世界的麻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问心无愧,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何必在意别人怎么看,这样,就足够了。
这门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它对我的深远影响将会在我医学生涯中时刻鞭笞着我…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2
听了杨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3
3月14日,我校对全体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心理学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是针对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或是影射一些问题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学校里,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样重要。这一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无法改变社会,就改变自己,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师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只能说无论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为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们真正的健康快乐,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希望我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暖阳。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4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
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
“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
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
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也导致了更多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使很多生理性疾病和心理性疾病综合在一起,这更加突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性。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12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6
得知荷塘区戴家岭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研究概念教学,我很高兴,这抓住了一个现实薄弱点,这才是扎实地做校本研究。
曹才翰、章建跃合著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年6月底二版)可以帮他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于是整理出下面的文字,引号内里的话及所附页码属该书,其余的话是我的体会。
一、应提高对概念教学的重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杨玉良先生呼吁:“中国没有数学(mathematics),只有算学(arithmetic),即中国的数学缺少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最缺乏的是理性精神和演绎逻辑学方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承认这点是痛苦的,但只有看到这点,才有助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文化。
但严密推理论证的根基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课题之一”(101)。
前一段中央电视台都出概念错误,常把“提高或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说成“提高或降低了百分之几”,如把物价上涨指数从8%降为5%说成“降低了百分之三”!谁都不希望我们的学生将来也如此。
数学课改大方向正确,也做了很多好事,但实践中确实存在忽视概念教学的不足: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对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研究和实践不够。
二、学生获得数学概念应综合运用两种方式
学生获得数学概念有“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基本方式,前者指“理解和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属性……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后者指“用定义的方式向学生直接揭示,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新概念”
“概念形成”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抽象、概括,“概念同化”则让学生经历理解定义、联系实例确认定义的内涵、与已知概念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举例说明:
概念形成:“什么是长方形?”学生自主观察大量长方形的实例,抽象出它们的多种属性,概括共同的属性(四顶点共面、四条直边、四内角皆直角等),变式鉴别,采用数学语言给出概念名称,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概念同化:“什么是方程?”给出方程的定义,“咬文嚼字地”研读定义,变式鉴别,建立新旧概念联系。
该书提醒两点:
第一,“年龄越小,……概念形成的方式就用得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概念同化也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所以千万不要误以为“越是对低年级越要强调灌输和死记”或误以为“概念同化”就是“教师讲授”。
第二,“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先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对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而形成概念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在定义的指导下去观察实际事例,……同时,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实例的比较、分析、概括、分化与类化等思维活动,……使概念的关键属性变得清晰,……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联系,形成概念系统”。
三、概念记忆的科学方法
怎样使学过的概念记得住?该书说了四点。
1、一次提供的信息单元要适量:“心理学家们公认,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元”(129),少了可惜、多了接受不了。
注意“信息”是以“组块”为单元的,它可以是某概念的一个要素或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也提醒我们注意把提供的信息“组块化”即形成某种整体结构以提高记忆效率。
2、不要死背而要“精致性复述”:学了的概念进入长时记忆的策略有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反复背诵……就是一种维持性复述”。
“由于数学学习材料的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因此数学学习中,必须以精致性复述的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编码,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命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掌握本质特征的不同表述方式(按:如数形结合方式、概念树或概念网络方式、图示等)。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扩大信息量,为回忆提供线索的最好办法”
3、灵活运用长时记忆的多种类型:长时记忆类型有“情境记忆”、“语义记忆”、“表象系统”、“言语系统”、“语义层级网络”、“语义命题网络”、“产生式系统”等等;
通俗地说,情境记忆以概念学习时发生的事件为线索,语义记忆以语词为线索,表象系统记忆的是形象,语义系统记忆的是词汇,层级网络就是概念树,命题网络就是理论体系,产生式系统就是推理过程。
简单来说,概念教学要结合运用上述多种记忆类型,对不同的学生应发挥他们个性化的优势记忆类型功能。
4、当前最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当前我国数学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总是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通过机械化手段让学生记忆‘结果’(信息),没有让学生理解形成‘结果’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的结构功能差,没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道,导致信息联系渠道不畅,应用时不能成功提取。
表现在教学上,其基本做法是:从概念的出现、定理和公式的获得,甚至是一个例题的具体解法,为了赶进度(目的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为高考进行强化训练),都作为‘结果’直接‘抛’给学生。
在今天的高中是如此,可在初中甚至小学不也如此?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7
半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了,虽然刚开始觉得每周五大清早的跑到医院来上课其实是浪费我的宝贵时间,还不如在寝室睡懒觉实在,但是通过这半年来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和课后关注他的微博,我才真正认识到医学院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以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让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寻找到了乐趣。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指运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在充分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医疗决策以及医疗决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主要来源于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性分析,临床经验是指临床工作者从医多年累计的工作经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病人的价值观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因人而异,相差甚远。我从该定义中得出的结论是:通俗而言,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为了寻找治疗方案的依据,而依据的寻找除了需要紧跟最新的临床指南,还要结合医生自身的经验和病人的个人意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追踪病人对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
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与临床医学的发展,逐渐提高临床医疗的服务质量和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医护人员的整体科学素质,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循证医学这门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或许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想法,估计有人是想学好Meta分析以便多写几篇综述,有人是为了多拿几个学分,其实不管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学习从循证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等理论知识到Meta分析的基本知识、典型病例分析讨论等,涉及的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重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收获也颇多。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学好循证医学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这门课程,而是要从当好家庭医生入手,将自己生病的家人当作自己的患者,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医疗决策,从身边入手,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好这一点其实还是挺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各种疾病最新的临床指南,然后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我们还要慎重考虑病人自身的身体和经济状况,考虑他们的医从性,综合以上所有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的医疗方案。如果能真正做好一名家庭医生,我们也应该将自己的病人当作家人,切实为病人考虑,从而到达最佳的诊疗效果,收获双赢。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8
第一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
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
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
心理或行为问题。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9
半学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了,虽然刚开始觉得每周五大清早的跑到医院来上课其实是浪费我的宝贵时间,还不如在寝室睡懒觉实在,但是通过这半年来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和课后关注他的微博,我才真正认识到医学院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以及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让我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寻找到了乐趣。
循证医学的定义是指运用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在充分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医疗决策以及医疗决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主要来源于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性分析,临床经验是指临床工作者从医多年累计的工作经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病人的价值观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因人而异,相差甚远。我从该定义中得出的结论是:通俗而言,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为了寻找治疗方案的依据,而依据的寻找除了需要紧跟最新的临床指南,还要结合医生自身的经验和病人的个人意愿,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追踪病人对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效果。
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与临床医学的发展,逐渐提高临床医疗的服务质量和医务工作者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医护人员的整体科学素质,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循证医学这门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或许每个人都抱着不同的想法,估计有人是想学好Meta分析以便多写几篇综述,有人是为了多拿几个学分,其实不管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课堂上的学习从循证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等理论知识到Meta分析的基本知识、典型病例分析讨论等,涉及的'课程包括预防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心理学等一些重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收获也颇多。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学好循证医学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这门课程,而是要从当好家庭医生入手,将自己生病的家人当作自己的患者,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医疗决策,从身边入手,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好这一点其实还是挺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内外各种疾病最新的临床指南,然后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次,我们还要慎重考虑病人自身的身体和经济状况,考虑他们的医从性,综合以上所有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的医疗方案。如果能真正做好一名家庭医生,我们也应该将自己的病人当作家人,切实为病人考虑,从而到达最佳的诊疗效果,收获双赢。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阶段的医疗矛盾?四川省人民医院周晓辉医生的死亡带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死是需要勇气的,到底有多大的压力和怎样的无奈才导致一样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选择了自缢身亡?从这一事件中,我感受到的满是悲哀和伤痛,我伤痛又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队友从我们医疗团队因非正常死亡而离世,我悲哀的是医护人员的死亡已经无法唤醒人们对医疗环境麻木的心灵。
因医患矛盾导致的医务人员的受伤、死亡比比皆是,医务工作者们的人身安全由谁来保障?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与个别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极大的关联,但和许多病人对医务工作者的不理解和无理取闹也是密不可分的,最重要的是这种局面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整个大的医疗环境密切相关,要想真正改善这种局面,任重而道远。由此,我不禁感叹,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医疗行业的医学生,我该如何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
?还是考虑另觅良处?想想曾经选择这个行业时的雄心壮志,再看看如今的胆战心惊,我所有的远大抱负已经被现实消耗殆尽。我一直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社会现实的一面,这是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掌控的,生活还得继续,人生还得向前走,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我们的呐喊无法唤醒整个世界的麻木,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问心无愧,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何必在意别人怎么看,这样,就足够了。
这门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它对我的深远影响将会在我医学生涯中时刻鞭笞着我…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第一章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 医学心理学对疾病和健康的思考:(1)人是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部分联系起来。(2)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4)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内外环境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1、心理的本质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
3、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 3、理解性4、恒常性
4、遗忘规律
⑴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
⑵遗忘往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前、倒摄抑制)
⑶遗忘的多少与个体心理状态有关
⑷与个体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5、情绪(emotion): 人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而产生的行为变化、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人格的概念: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整体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30: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7、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P32: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注意区分)
8、挫折的定义P32: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
情绪状态,都称为挫折。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是人们的需要,动机则激励人们去行动。然而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它可能引导我们积极的面对问题,也可能导致心身及精神疾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面对,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的学生在经历了20xx年的学习努力后,迎来了高考。然而一些人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挫折,很多学子因无法面对而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样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还会因各种各样的关系而遇到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开始选择心理咨询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广场恐怖症,密闭空间恐怖症,强迫症等都可以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恋爱问题,如那位高尔夫球场的球童,她因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感到非常苦恼,老师采用了让她拥有企业竞争实力的方法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安全感,从而解除她的困惑。
作为一名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将来可能不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周围的朋友常常也会因一些问题而把自己当做倾诉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名很好的倾听者。例如认真地听朋友的讲述,或许她们在哭泣时需要的只是我们默默地递过去的.纸巾,静静的聆听。
不同的气质类型也会造成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同。我是一个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的人,这使我面对问题时比较乐观而有时候做事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学医的我,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向临床。在面对病人时,我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以便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就体现了医学心理学对每一位医生的必要性。
因为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很多是因为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够而致。一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医技更要有医德,正如古人云“大医精诚”。
12周的医学心理学学习,只是我对我对心理学的一个简单入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心理学会是人生的一段美丽插曲。
学习医学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3月14日,我校对全体班主任教师进行了心理学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是针对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或是影射一些问题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学校里,如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同样重要。这一次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无法改变社会,就改变自己,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师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学习,只能说无论在理论知识上,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的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为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高和孩子们真正的健康快乐,我会继续努力地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希望我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缕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