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2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
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量化管理要求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几本班刊,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我班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互帮小组,各小组进行评比,使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大组、再从大组到全班,进行竞争。好的同学之间开展竞争,中等同学之间开展竞争,较差的同学也不愿落后。使比、学、赶、帮在班级蔚然成风。实际上每个同学都愿意向上,都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生,有竞争就可以不断产生动力,就能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促进学生德育素质不断提高。
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获得主动的发展。由此才能形成从自发到自觉的自律、自强、进取的班风,才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潜能,全方位提高素质。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3
为让师生度过一个文明、健康、愉快的寒假,高青县常家学区在寒假期间开展师生共体验“德育实践作业”活动。
志愿服务有担当。开展看望空巢老人、帮扶特殊群体、文明绿色出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师生深入城乡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体育场、公园等场站院所,广泛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传统文化要传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引导师生深入学习了解和传播芯子、俚曲、五音戏、蹴鞠、花鼓等具有淄博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关注节日期间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有关文明建设、传统美德、风俗文化、好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书创作很充实。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开展寒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深入推进全科阅读和读书创作活动,培养师生读书习惯,激发读书兴趣,丰富假期生活。##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4
2014年7月5日—12日,我参加了德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通过一个星期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德育理论水平,扩展了我对德育教学的认知,坚定了我全身心投入到德育教学工作中的信心和决心。总之,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汇报一下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新时期德育教学新背景的认识及发展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信息与网络也已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然,学校教育在这场强大的入侵活动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显得非常苍白无力与毫无意义,因为它已渐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对大量视听资料的需求,必然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寻求教学形式的突变。于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使我们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其实,在参培之前我对信息化教学是一知半解的。我对它的理解就是运用信息化的工具来构建课堂教学环节,是现代科技手段的简单叠加。在听了两个专家的讲座,看了我们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展示和《未来教室》这个视频以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它不单单是现代科技手段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合,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把理论与实践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一个课堂,适当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竞争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探索知识的奥妙,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知其所以然还能指导生活实践,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德育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并大范围推广。
二、对德育教育原则的新认识及对十八大进课堂的理解
无论是德育原则还是十八大进课堂,都是对德育教师教学实践过程的要求,个人理解前者是从个体层面具体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后者是从社会层面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之后,我感触较多的还是他们对教学原则的重视,他们用教学实践证明了教学原则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原则要求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更进一步与学生接触,改变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对立,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有效达成教育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2013年3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用十
八大精神来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该通知从政策层面上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指引了方向,紧扣了方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该通知是基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诸多负面现象的背景下下发的,不可为不及时。进入新世纪,虽然我们的经济科技等领域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是层出不穷,黑暗面比比皆是,这些问题都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归结于民众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存在发展,那么它将成为我们德育课教学的一个巨大的障碍。为了逐步消除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怀疑,使德育教师能“理直气壮”地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紧跟中共十八大的脚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们的德育课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阐释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核心内涵,及时更新教学素材,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三、对教学方法的新认识
对这一部分的认识还要结合我的原有理解来进行阐述。在参加省培之前,我所知所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偶尔会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添加探究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这几天的认真学习,我认识到这些教学方法是最基础、最常见的,没有任何特色可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现代化已成为一个趋势,而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显得落伍了,时髦一点讲就是OUT了。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的载体,本身就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来挖掘这些资源,让学生自己来充实课堂。当然,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必须有创新。这个创新就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德育教学的首选方式。它以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给学生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感情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心灵,并保留学生情感的积极面,以达到价值引领的目的。同时该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情境教学法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境教学模式——矛盾冲突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这是我在听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原主任扈文华先生的讲座时感触最深的一点。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基于当代中国社会中出现的诸多不和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导致的国人普遍的怀疑与警惕的背景,当然青少年在这个洪流中是不可避免的被波及的。如果不能正确的加以引导,势必会误导青少年学生走入价值观的误区。而矛盾冲突的情境设置会给学生展示一种价值的悖论,在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方向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去发掘事实的真相,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另外还有一种创新教学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法,主要强调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而帮助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四、从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教师的转变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大大的开阔了我的德育视野,使我自身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不能因为这样的提升而沾沾自喜,因为跟别的老师相比我还差的很远。就像我们省教育厅师培中心方建华老师所说的一样,一个好老师不应该只会教学,还应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而我欠缺的就是这样一种科研能力。
搞科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科研是一种认识过程,以教育现象研究对象,以发现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它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由于我们民族素有“尚实”的传统与“务实”的精神,这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科研”,教师以“教书匠”自称,这些都是阻碍我们成为科研型教师的绊脚石。因此,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概括提升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还要有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而且,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往往教育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纠缠在一起,这就对教育科研的思维方式提出特殊要求。再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专业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学校德育、管理学等理论基础。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归纳总结并撰写科研论文能力等。
这几天的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专家的谆谆教导和各位优秀一线教师的成果不断鞭策着我,促使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科研自觉性的双师型教师。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5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6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7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守望的距离>>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片广阔的沃土,等待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去开垦。我愿在理论专家和先行者的带领下,加入这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劳动大军,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然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用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天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第二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天天,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格外的用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如说,我永远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因为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而已。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心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实际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给我洗。第一次固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归来的父亲在水池边洗着我和母亲都不愿去洗的碗的背影时,心里有点刺痛。他胖了,也老了,这些家务不久将不再适合他这样的年纪去做了。我不能总以学习为借口来逃避家务,这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
向父母感恩,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项德育功课,明显当时我搪塞过去了。现在才开始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应该如何去报答。当我作业做完不去复习功课而是打开电脑游戏时的负罪感,正是我开始懂事的标识吧。高二了,如果不再好好学习便是对父母多年为我付出的爱的亵渎。
也许这些话在有些人眼里很假,但我认为,只有有着这样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真诚。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8
暑假的德育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德育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德育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9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对其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产生重要影响;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怎样有效地引导好、教育好这些中专学生,是我们每位班主任迫切思考的课题,如下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
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状况,通过课任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是学校生存的保证,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互动,讲生活道理,探讨现实问题,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既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思想,也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待学生要宽容、多表扬、少批评,经常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建立了解学生信息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对你有亲切感、信任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较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是永远的财富,求知是人的天性,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竞争和个人发展对知识的依赖更加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知识是提升一个人生存品质的重要手段,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和提升,学会学习,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在单位招聘新人时要求的不单纯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更重视的是“你能学什么”,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谈得上占有和更新知识,接受和处理信息,才能对知识应用,不断地跟上世界知识革命的步伐。
向学生灌输阅读的好处,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阅读的过程能也使学生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品格,确立积极的人生观,通过阅读,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探索和提高,学会学习,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纪律是不会差的。
在学会回报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当一个人有责任感时,做事就有分寸,态度就认真,当学生富有责任心时,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学校秩序。正所谓: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班级纪律不好,我的责任;学校秩序不好,我的责任;使责任感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里。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使学生养成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共创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班干部工作时,要做到大胆管理,积极管理。为了体现班团队作风,班上要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号召力的活动,特别是校园里的文体比赛要积极参与,它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和熏陶,更好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的作用。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0
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回想起来,总是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门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1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2
这是自己第一次观摩德育实践课,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加深了自己对于德育实践课的理解。高老师的实践课环环相扣,适应了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基本上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中。
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的表达能力,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会以最直接的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们以最真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虚伪,他们可以直言“我和他有仇”,不愿意而且是坚决不愿意和解。这就是孩子的世界,他们的心单纯到你忍心去伤害他们,想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
他们有着他们自己对人和事的感知,不要试图以为他们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比我们想象的单纯,但以此同时,他们也比我们想象的“聪明”,他们有着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感知。课堂上有一位女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朋友会说你都喝了多少了。”每个人知道这句话,听过这句话或许很简单,但是能灵活的运用的“关于朋友的定义”上却是一种智慧,所以说孩子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我们的课堂,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小学生!
备课堂,备学生,老师只有自己有源头活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具有生成性的课堂构建并不容易,它不是老师的孤掌难鸣,它是依托学生的“生命化课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是说说,不是传说,是要落实!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3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然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用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天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第二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天天,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格外的用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如说,我永远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因为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而已。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心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实际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碗也扔给我洗。第一次固然委屈,可有一次深夜看到归来的父亲在水池边洗着我和母亲都不愿去洗的碗的背影时,心里有点刺痛。他胖了,也老了,这些家务不久将不再适合他这样的年纪去做了。我不能总以学习为借口来逃避家务,这是家庭成员的一种责任。
向父母感恩,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一项德育功课,明显当时我搪塞过去了。现在才开始深思父母的辛苦和我应该如何去报答。当我作业做完不去复习功课而是打开电脑游戏时的负罪感,正是我开始懂事的标识吧。高二了,如果不再好好学习便是对父母多年为我付出的爱的亵渎。
也许这些话在有些人眼里很假,但我认为,只有有着这样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到里面的真诚。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4
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对其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产生重要影响;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怎样有效地引导好、教育好这些中专学生,是我们每位班主任迫切思考的课题,如下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
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状况,通过课任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是学校生存的保证,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互动,讲生活道理,探讨现实问题,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既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思想,也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待学生要宽容、多表扬、少批评,经常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建立了解学生信息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对你有亲切感、信任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较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是永远的财富,求知是人的天性,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竞争和个人发展对知识的依赖更加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知识是提升一个人生存品质的重要手段,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和提升,学会学习,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在单位招聘新人时要求的不单纯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更重视的是“你能学什么”,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谈得上占有和更新知识,接受和处理信息,才能对知识应用,不断地跟上世界知识革命的步伐。
向学生灌输阅读的好处,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阅读的过程能也使学生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品格,确立积极的人生观,通过阅读,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探索和提高,学会学习,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纪律是不会差的。
在学会回报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当一个人有责任感时,做事就有分寸,态度就认真,当学生富有责任心时,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学校秩序。正所谓: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班级纪律不好,我的责任;学校秩序不好,我的责任;使责任感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里。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使学生养成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共创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班干部工作时,要做到大胆管理,积极管理。为了体现班团队作风,班上要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号召力的活动,特别是校园里的文体比赛要积极参与,它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和熏陶,更好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的作用。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5
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回想起来,总是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门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6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7
十八岁,再不是一个懵懂的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与惊喜,在即将展翅飞翔之前,除了心存对师恩,对母爱,对父教的感激之外,学会对人生的思考,探索生活哲理,也是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读了后的感想:
此书是一本散文集,积累了作者周国平数十载的心血,他的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尽量减少自我重复。对于生活,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磨难虽让作者难免下笔犹豫,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使他拿起笔不由自主用真理和谎言来救助他自己。他的.文章表现出了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
整本书大多写的都是哲学问题,对于存在之迷,将苏格拉底与孔子相对比,让我知道对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人生高于一切东西,并让我了解到对于人生需要审察,这样就可以在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内涵修养。
对于人们都在追求的“幸福”,周国平运用设问的方法将幸福的内涵串联成一串珠子告诉我们幸福并非只是实现愿望那么简单。幸福虽然是个不确定的东西,但也有人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只有当最热列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对于死亡,一直是人类不敢正视却又躲避不了的结局,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文章中作者将死亡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大多数人对于死亡采取的是沉默的态度,却没有多少人敢于将他看作是一件平凡的事,然后接受它。死是个体的绝对毁灭,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不可能从中发掘出正面的价值。对于死的思考虽然徒劳,但并非没有意义。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只会埋头于种种事物,没有兴致览阅人生的美景的人是俗的成品,辜负了人生的一趟美好旅行。因此,人生需要歇下来并时不时怀念一下那份童贞,可贵,也不枉活了一场。
作品的最后加入了作者的格言,同样是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一反常理思维的是,作者将追求视为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作者宁愿做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也不选择成为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是对于人生的另一角度思考。反思我们,或许真会在成功后停止追求,但却忽视了追求自身的魅力。
人生中融合了精神,理想,追求,当然不免还有些情绪。可以沉默又可以嫉妒,人生就在作者笔下变得生动起来。剖析人生,评论人生并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这珍贵的人生。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让我深知人生的飞逝,人生的短暂,人生的宝贵。
后悔已换不回蹉跎的人生。只有从现在起,把握现在,正视人生!
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 篇18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老年活动场所)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爷爷奶奶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
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