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2024/09/2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

9月20、21日,我有幸参加外出学习小组。目的地是xx一小,学习时间是两天。每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会场占座,共听了三位专家的课堂和讲座,一位是杨红兵老师,她讲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讲座内容是论阅读的重要性;一位是张红老师,讲《漫游标点王国》,讲座内容是写作;最后一位是窦桂梅老师,讲的主要是《大脚丫跳芭蕾》绘本,讲座内容是1+x课程。学习的两天时间我们都争取坐在前排,但就是这种情况大家还是人挤人,整个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窦桂梅老师讲的是绘本课,共讲课100分钟。这次外出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太难得了,总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听课和讲座的时候,我一分钟都不愿意分心走神,生怕漏掉一点知识点。这次外出学习收获也是蛮多的接下来和大家主要交流一下窦桂梅老师的1+x课程,望大家批评指教。

变革的起点

20xx年,清华附小承担了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

变革的导向

秉承“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清华附小将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描述为“为‘十个一’奠基”,即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在此基础上形成“1+x课程”育人模式。

“1”——整合国家课程后的基础性课程(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基于学校自身和学生个体的独特性)。

变革的方式

结构决定质量!合理的组织结构决定管理的质量!铅笔和钻石都是由碳构成,铅笔一碰即碎,而钻石坚固无比,究其原因是自身组织结构不同。学校的变革必须搭建坚固科学的结构,才能让大厦巍然屹立。因此,清华附小确定“1+x课程”育人目标后,按顺序依次构建“1+x课程”内容、“1+x课程”实施、“1+x课程”评价。同时,还有“1+x课程”资源和“1+x课程”管理来进行保障。

1.课程内容的整合

学校原有的课程设置使得各门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且教学内容多有重复之处。为此,要首先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横向整合:在不同类型课程优势互补、疏密适度、均衡搭配的基础上,以课程内部结构均衡美为追求。我校将原有国家课程11门学科归结为四大类: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并以此为整合后“1”的基础性课程。而“x”的拓展性课程,是在“1”的.基础上统合的变量或增量。

(1)、《大脚丫学芭蕾》融汇了美术、音乐课程,让孩子画出来,让孩子伴随音乐感受人物心情变化。

(2)、语文与英语的融合:《皇帝的新装》

英语:oh——

中文:哎呀

(3)、语文与体育的融合:

形体训练课。汉字的书写成为孩子们形体训练的载体。包含想象、模仿与创造。

纵向整合:依据人的内部学习心理过程和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达成连续性和顺序性,避免重复学习造成的兴趣降低和时间浪费,也避免了因年段目标设定的不合理而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

为解决课程内容设置的连续性与顺序性问题上清华附小对语、数、外学科,分别制定了一套“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手册》。以《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为例,其中细化了语文学科各年段、各学期的质量目标体系,细化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以及完善的配套附件。于是,语文课该引导学生学什么,课外该带领学生积累什么,学生评价应当执行怎样的标准,都能从中找到清晰的依据。

2.课程实施的整合

整合课时安排:打破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时,核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整合分散课时,构建多种形式的课时安排体系。在保证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课时35分钟”;“小课时10分钟”,包括晨读、习字等;“大课间50分钟”,包括眼操、体操、加餐等;“大课时60分钟”,包括学科走班以及“x”课程等。

整合学习地点:不仅在“本班教室”学习,还在“其他场所学习”。一方面;学生打破班级建制,进行“走班”学习。学生离开班级,前往“专业教室”学习,或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地点。三至六年级每天下午两课时,一二年级一周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班级,进行拓展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的学习,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发展其个性。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清华大学、博物馆、电影院、实践教育基地等广阔的天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整合学习方式:课前学生带着准备和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小组质疑、解疑与分享,使“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后学生带着更高的渴求与问题走出课堂,使“学”更有方向性和提升性。教师让出课堂舞台,从“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编”和“导”,在小组化学习中回归启发式教学,把精力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师生共同撰写的“乐学手册”,着重在问题设计及引导学生质疑和讨论上下功夫。

学习永无止境,这次的学习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2

8月5日、6日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几位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听了曹化根副区长的讲座,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去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

二、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所以我对毛运方老师的讲座深有同感。

此外,孙友红老师的讲座,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应是一句空谈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关注未来,放飞希望。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中,更要好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在“尊重体验、个性解读、预设与生成”中要有清醒的理念,尽量避免走向“脱离文本、无效合作、表面自主、纵容个性”等极端。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努力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4月22日至2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10人在扈校长的带领下在潍坊市高新区的东明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听取了学校领导王校长、德育处刘主任的专题讲座,并与他们交流;观摩了多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每天学习结束后学员相互交流体会————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我在东明学校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特色化的校本研修

东明学校秉承“责行天下”的校训,本着“用未来思考今天”的办学思想,从“学用”课堂的生成与发展的高度出发创造性的实践出“动态联动式”校本研修。“动态联动式”包括三段联动、四段联动、五段联动、六段联动。

“三段联动”是指集体备课、说课、磨课;“四段联动”是在三段联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同备课组听课;“五段联动”是在四段联动的基础上进行读课活动;“六段联动”是在五段联动的基础上进行赛课。

赛课成绩纳入对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考核。“动态联动”力求做到“磨一课,带全组”、“同科无弱班,同班无弱科”。这样的“动态联动”有力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团结合作奋进的干劲。

二、操作性强的四步课堂

东明学校实践出导、学、练、用为一体的四步课堂。其新授课的模式是:导—————导疑诱思,引入情境;学——————整体感知,解疑释惑;练———————变式练习,提升思维;用—————学以致用,发展能力。这样的四步课堂具有民主、双基、实效、积极、活跃、针对性强的优势。

三、广泛的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是勤奋的读书人。其次,学校为学生创造了畅游书海的条件。不仅教室内,就连楼道走廊都有书架,上面图书分门别类的排列着。图书角更是精致,设有桌椅可供师生舒适的阅读。真可谓人人与书为伴,时时与书为伴,处处与书为伴。为学生的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师生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四、硕果累累的课改成果

课改让东明的教师成长在浓厚的教研氛围里;工作在团结奋进的教研队伍中;愉悦着大量教学资源的创生;欣喜着教师群体的成长、学生的不断发展。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整个东明学校洋溢着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厕所,从班级到小组,学生的宣誓词、作品和荣誉等等随处可见。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育并激励学生。

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东明学校的每项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细致,学校采取无缝隙管理,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班主任大多是女教师,这点与我校很不同。更令人震撼的是学校没有硬性的、分秒必争的考勤,但教师几乎没有缺勤的,更有老师到了下班时间仍然在工作。也许是“责行天下”的校训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吧,他们心中有责任,心中有学校、有学生。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4

随着新学期的开展,校领导也是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嘉奖以及点名表扬要我们向之学习,实验班的语文老师__在我意料之内的成为了学校的模范教师,在学校里面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的,他也一直都是我敬佩的对象,我所教的学科也是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长处,给我们安排一次听课活动。

一、上课氛围活跃而又不失纪律

在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到教室里面就坐的时候,显然学生们对我们这些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都非常的好奇,一个个的都转过头来看我们,但是在__老师一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一个个的突然就正襟危坐,好好的看着他,这种纪律我自问在我上课的时候是做不到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非常的生动有趣,总是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在他提问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举手示意想回答问题,但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片死寂,不会有同学这么主动的回答问题,就算是有也只是那么一两个学习厉害的,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的有秩序的举手回答,不会有一点吵闹的迹象,至少在我听的这一节当中他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文的讲授方式新颖特别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老师让同学们先仔细的阅读几遍课文的内容,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情感。然后叫了几个人来饰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次上课讲的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在加上他在一旁进行指导,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出色,至少这篇课文给了我更深的理解,这样子肯定也是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我敢说经过一次这样的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同学们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失分了。

三、给学生们留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按照我们往常的.教学理论肯定是珍惜上课的每分每秒,尽可能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生怕他们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理解的,但是__老师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有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大致的熟悉了,作为老师就要留有时间给学生们独立思考这篇文章,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听课对我来说算是非常的震撼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自成一格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我瞬间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设想,这次的听课,我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5

9月26日,在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活动,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本着有利于写作的目的教大家写作方法,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给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于吕晓燕老师执教的《宋庆龄》一课,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宋庆龄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3、教材处理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如《画风》这堂课就抓住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课堂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6

随着新学期的开展,校领导也是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嘉奖以及点名表扬要我们向之学习,实验班的语文老师__在我意料之内的成为了学校的模范教师,在学校里面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的,他也一直都是我敬佩的对象,我所教的学科也是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长处,给我们安排一次听课活动。

一、上课氛围活跃而又不失纪律

在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到教室里面就坐的时候,显然学生们对我们这些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都非常的好奇,一个个的都转过头来看我们,但是在__老师一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一个个的突然就正襟危坐,好好的看着他,这种纪律我自问在我上课的时候是做不到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非常的生动有趣,总是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在他提问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举手示意想回答问题,但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片死寂,不会有同学这么主动的回答问题,就算是有也只是那么一两个学习厉害的,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的有秩序的举手回答,不会有一点吵闹的迹象,至少在我听的这一节当中他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文的讲授方式新颖特别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老师让同学们先仔细的阅读几遍课文的内容,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情感。然后叫了几个人来饰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次上课讲的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在加上他在一旁进行指导,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出色,至少这篇课文给了我更深的.理解,这样子肯定也是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我敢说经过一次这样的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同学们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失分了。

三、给学生们留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按照我们往常的教学理论肯定是珍惜上课的每分每秒,尽可能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生怕他们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理解的,但是__老师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有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大致的熟悉了,作为老师就要留有时间给学生们独立思考这篇文章,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听课对我来说算是非常的震撼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自成一格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我瞬间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设想,这次的听课,我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7

透过两天的外出学习,观摩了xx市xx中和xx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我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xx中xx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构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xx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方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透过自我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十分重视课本。xx中学xxx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光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来源。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能够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教学设计是老师为到达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群众备课。xx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群众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透过努力力争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仅要教学,还要经常外出学习,老师真的辛苦啦!想要了解更多范文知识,请关注查字典。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8

9月26日,在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活动,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本着有利于写作的目的教大家写作方法,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给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于吕晓燕老师执教的《宋庆龄》一课,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宋庆龄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3、教材处理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如《画风》这堂课就抓住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课堂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9

随着新学期的开展,校领导也是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嘉奖以及点名表扬要我们向之学习,实验班的语文老师__在我意料之内的成为了学校的模范教师,在学校里面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的,他也一直都是我敬佩的对象,我所教的学科也是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长处,给我们安排一次听课活动。

一、上课氛围活跃而又不失纪律

在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到教室里面就坐的时候,显然学生们对我们这些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都非常的好奇,一个个的都转过头来看我们,但是在__老师一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一个个的突然就正襟危坐,好好的看着他,这种纪律我自问在我上课的时候是做不到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非常的生动有趣,总是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在他提问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举手示意想回答问题,但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片死寂,不会有同学这么主动的回答问题,就算是有也只是那么一两个学习厉害的,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的有秩序的举手回答,不会有一点吵闹的迹象,至少在我听的这一节当中他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文的讲授方式新颖特别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老师让同学们先仔细的阅读几遍课文的内容,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情感。然后叫了几个人来饰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次上课讲的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在加上他在一旁进行指导,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出色,至少这篇课文给了我更深的理解,这样子肯定也是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我敢说经过一次这样的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同学们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失分了。

三、给学生们留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按照我们往常的教学理论肯定是珍惜上课的每分每秒,尽可能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生怕他们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理解的',但是__老师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有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大致的熟悉了,作为老师就要留有时间给学生们独立思考这篇文章,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听课对我来说算是非常的震撼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自成一格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我瞬间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设想,这次的听课,我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1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3

随着新学期的开展,校领导也是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嘉奖以及点名表扬要我们向之学习,实验班的语文老师xx在我意料之内的成为了学校的模范教师,在学校里面我们不仅是同事也是朋友,他一直以来都是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的,他也一直都是我敬佩的对象,我所教的学科也是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他们的长处,给我们安排一次听课活动。

一、上课氛围活跃而又不失纪律

在我们几位听课老师到教室里面就坐的时候,显然学生们对我们这些拿着本子坐在教室后面的老师都非常的好奇,一个个的都转过头来看我们,但是在xx老师一进入教室站在讲台上,一个个的突然就正襟危坐,好好的看着他,这种纪律我自问在我上课的时候是做不到的。他在上课的时候,讲课方式非常的生动有趣,总是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在他提问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会举手示意想回答问题,但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片死寂,不会有同学这么主动的回答问题,就算是有也只是那么一两个学习厉害的,绝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象,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的有秩序的举手回答,不会有一点吵闹的迹象,至少在我听的这一节当中他从来没有花费时间用来维持课堂秩序。

二、课文的讲授方式新颖特别

这一点是我这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老师让同学们先仔细的阅读几遍课文的内容,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情感。然后叫了几个人来饰演课文中的角色,这次上课讲的是《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同学们自己的理解在加上他在一旁进行指导,同学们的表演十分的出色,至少这篇课文给了我更深的理解,这样子肯定也是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我敢说经过一次这样的别具一格的语文课,同学们要是在考试中遇到这篇文章绝对不会失分了。

三、给学生们留有自己的思考时间

按照我们往常的教学理论肯定是珍惜上课的每分每秒,尽可能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们,生怕他们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理解的,但是xx老师却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非常的有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学生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大致的熟悉了,作为老师就要留有时间给学生们独立思考这篇文章,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这次的听课对我来说算是非常的震撼的,我第一次见识到原来还有这样的自成一格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这样我瞬间对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设想,这次的听课,我受益匪浅。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4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十二月十七号、十八号两日,赴牡丹江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三位由全省市选拔推荐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展示,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而后省教育界的专家进行了点评,然后还安排执教者、点评专家与观摩教师互动,现场答疑,活动会场气氛热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体会: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想每个教师都想把这点做好,只是在实行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这就要求我们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上课的老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手机版注重主体参与,每堂课的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来本市的赵老师的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任何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而不是讲究形式。

三、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在各位名家的点评讲解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从教十多年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来自全省的教学精英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5

作为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暑假我很荣幸参加了文昌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感觉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从网上的一场场不同风格名师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以前培训也较多,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通过这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韩立福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及评价》、陶继新老师的《终身学习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职业幸福》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努力,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好一名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语文教师外出心得体会 篇16

9月26日,在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活动,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本着有利于写作的目的教大家写作方法,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风趣,给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语文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同时老师们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于吕晓燕老师执教的《宋庆龄》一课,她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铿锵有力,让我们感受了宋庆龄大山一般深沉的人格。她的语言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3、教材处理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精彩与否的关键之一,老师都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关键词句、关键问题)来展开,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重点段引导学生读书、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如《画风》这堂课就抓住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课堂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