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磨课的心得体会

2024/09/27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磨课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

磨课,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教师的大量汗水。不过,这磨课的“磨”字就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修炼得道一样,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在准备国家赛课中我经历了“磨课”。现在回忆起来,每一次我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领导所赋予的机会及磨课教师的帮助。每一次磨课,我们都会在一起共同讨论: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更合理、怎样才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这个过程使我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在磨课活动中,我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2

专家老师们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制定出本次研究课例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对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怎样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层次品读?

2、如何尊重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在思维碰撞中升华认识?

在经过两次备课之后,丁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多角度、深层次品读文本意蕴,有集体诵读、自由诵读、个人诵读等几个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二、依据情景导入——整体感知——赏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整个流程,师生倾情投入,层层品读,边读边品,以读带品,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读者与文本共鸣的效果,达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学目标。如:在丁老师多次集体诵读“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抓住关键词“解衣”、“欣然”,体会作者“清闲”。品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小声齐读,再加速齐读,最后,慢慢地齐读“相与步于中庭”,加深了学生对“悠闲”的认识,读出了“安闲”之意。在丁老师的点拨下,运用重点字重读、快读、慢读、大声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出作者苏轼的清闲、悠闲、安闲,促进学生对“闲人”的解读。

三、最后,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丁老师投放一些资料,又安排了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读深读透,获取资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就这样,结合背景资料学生体会到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本节课丁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语言之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达成了“反复诵读、多角度品读文本意蕴效果”的目标。

针对这堂课,我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导入,用青岛的月亮导入,并投放了照片,说实话,那图片上,毫无特色的居民楼上空一轮空洞又无光泽的圆月,单调又无趣,与文本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远,再说,月亮美不美,与赏月的心情有关,心情好,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一起,自然就美,反之,就不然。所以,导语可否换一下,从苏轼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吗?

其次,这节课在“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方面,丁老师从实词积累、虚词积累、句式积累、名句积累、背景积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学生积累了不少文言知识,在这一积累过程中,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灵活的小测验,如: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写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诵时双人合作,一人背诵,另一人翻译等等,那样积累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再次,在解读“闲”字时,面对稚嫩的学生,我们如何让他们感受一种正能量,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于“案牍之劳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随时相与中庭,共赏一轮明月,无声胜有声,这又是一件怎样的幸事啊。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苏轼的悲苦与无奈上,我们可以在作者豁达乐观上,做以引导。比如,可以从美丽的月色引发到博大的胸怀。可以从欣然、悠然赏月引领到积极乐观的心境。可以从他“谁到人生无再少”“大江东去”领略他的豁达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从容坦荡,怎不令人动容?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3

第一次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试讲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备课细节到位

在备课过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翘舌,我偶尔的恍惚会教给学生不完整的知识点,所以要上好一节课,备课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完整无误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使其掌握。

二、设计到位

课堂设计要贯穿一条主线,条理清晰。什么时候认字?什么时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较?什么时候朗读?只有我设计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实知识目标。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从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求到位,纪律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序的、低效的状态,所以对低年级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过多,多了,学生记不住,仍然无效,要做到要求简洁、明确。但必须行之有效。学生良好纪律习惯的培养是教学进行顺利的重要保证。学生随意下座位,站起来,个别同学这样的情景经常上演。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加强练习。例如:举手说话、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东西、看黑板等等。纠正学生拖拉,有效率的学习。

四、评价到位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直接的导向作用,积极的激励作用,及时的诊断作用,快捷的调控作用,互动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对评价性语言的积累。

课上完了,可没有想象中轻松的感觉,因为课堂中又出现了没有预设到的各种问题,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4

一:关于磨课的体会:

第一:为什么而磨课?我们将此归纳为三句话: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而磨;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从整体上说,即是为了夯实教与学的基础而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教学的最根本的问题,通过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也自然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风格各不相同,而磨课绝对不是要形成整齐划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学风格,而是要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学风格,唯此,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磨课的最终着眼点应当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磨课应当是作为比较全面的提高教与学的基础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二:如何来进行磨课?我们认为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定基础目标:课堂教学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一次磨课的过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认为,比较具有效率的磨课应当是事先设定某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然后通过后续的实践得以提高;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当的多次反复操练;评价与总结。

第三:磨课的目标是什么?磨课的目标是形成精品课,优质课抑或常态课?我们认为磨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与风格的常态课。即使通过多次的过程而能够形成很好的课,这个课也应当是归属于常态课,这与磨课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磨课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

①选择性原则:磨课的课程内容应当有所选择,一般不宜选择具有一些争议性,过于复杂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②个体性原则:基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学风格的不同,应当考虑到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适应性的方案;

③适度性原则:即是以达到事先设定的基础性目标为标准,进行次数不同的操练,而不必规定限定性的次数;

④多样性原则:即是在磨课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既然上课可以采取多次独立磨课的方式,那么备课是否也可以独立的进行多次的磨课式的.操作呢?还有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磨课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关于磨课的反思:

第一:理论的学习尚需加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总结,通过学习理论,可以增强自己实践的指导。在这方面,我们的学习还十分的薄弱,还缺乏系统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也直接的制约了实践的活动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第二:实践的计划性待加强。限于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开展这项研究性工作的时间性和计划性都不是太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适当的加强,争取做到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争取早日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5

磨课心得体会我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六年有余。从我开始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刚刚开始教数学真是摸不着头脑,一点经验也没有。经常为了准备一节课,追着这个问,追着那个问,恐怕自己有哪一个知识点讲解不到位,害怕误人子弟。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渐渐的摸到了一点门路,有了点点的经验,但是跟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比起来,我深知自己的差距,我还要加倍努力,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摸索。今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全员磨课,人人亮课”的磨课活动。这对于像我这样年轻的、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在磨课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说实话,刚开始以上磨课就头疼,发愁,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尽管如此,我还是积极的研究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具,磨课前我都虚心的向别的老师请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节磨课。课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修改教案,及时写出教后反思,以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多次的磨课和听课中,我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当然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总结如下:

1、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操作计算机,学习使用课件和制作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

2、深入的钻研教材,更加充分的准备备课和课件。

3、经常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6

在全区大力推进“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课改新形势下,我校承担了本学期教育教学开放任务,我很荣幸被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对“三步导学”只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而且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很好的去运用。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我又一次重新学习了“三步导学”理论知识,希望能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磨课之前,我就认真备课,并且结合“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经历了次次磨课,我才真正认识到上一节好课就像是打造一块美玉,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磨炼,才能使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磨课过程中,学校领导和同组教师一次次指导我,帮助我,给我提出最宝贵的建议,使我感觉到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磨课都是一次蜕变,我在一次次磨课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在磨课中,我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从激情导课到民主导学,再到检测导结,甚至到每个问题,每句话,为了能展示较完美的一节课,我修改教案,制作课件经常到深夜。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下面谈谈我的磨课心得:

一、更深刻的认识到“三步导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真正捍卫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运用激情导入,唤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预期效果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是任务的呈现,一开始,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每做一步都要呈现一个任务呢?现在我才体会到,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起引领作用,它就像一盏明灯,给老师和学生指明课堂活动的方向,使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检测导结更是当堂课就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了检测,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执教的使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棋》第二课时,这课我试讲了五次,每次都会对对“三步导学”有新认识,有新收获。这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组老师,是她们帮我把“三步导学”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她们使我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并再次从“三步导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大家的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不断进步。相信,“三步导学”课堂模式一定会走进我的日常课堂教学,发挥其最大功效。

二、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三步导学”中“激情导课”就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孩子们足够自主学习时间,并且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深切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激励评价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较少,所以导致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同学明明知道答案就是懒得说。通过这次磨课,我才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原来原因在我身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自信心倍增,并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并提高课堂效率。认识到这点后,我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足,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及时评价作用,通过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课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其中也充满快乐,它可以帮助我们凝聚教学艺术、积淀教学智慧、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这次磨课,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增强了教学技能,更新了教学理念,更使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7

为帮助新教师尽快更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促使其快速成长。在校领导和钟老师安排下,我跟新教师黄莉确定了师徒关系。虽然懵懂的“被师傅”,但通过这么几个月的共同学习,特别是这一次带着黄莉磨课的过程,使我深刻体会到做师傅,真的是一门学问。因为,要想做好这个师傅,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下面我就这次和黄莉老师磨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各位新老师给出一些建议:

一、克服紧张的心理很重要

作为一名新老师,刚踏出校园的殿堂,缺乏承受能力和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处于初级的模仿阶段,对能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按要求上好课,心里没底。各种担心,往往会使得我们在上课的时候特别的紧张,经常会出现心跳加快、脸红、思维混乱等现象。它会直接影响教师上课效果。那么克服紧张的心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所以在上课前一定要意识紧张的心理会给你精心准备的课带来种种危害,上课前可以跟自己对话:我是最棒的,我已经准备好了,相信自己。

二、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有很多新老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要设计一节课那还不容易,只要百度一下,教案、课件分分钟的事,或者那么多优质课的视频多看几遍,模仿模仿、修改修改、背背记记应该就能没有问题了。这样的想法是肯定不正确的。在这磨课过程中,黄莉老师就这个问题就有深刻的体会,不要说是在网上下载的教案无法顺利上手操作,包括用我或者是其他老师之前赛课上过的教案都还是不好操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别人的`教案是根据自己钻研教材设计的适合自己教学风格、适合上课学生的专用教案,这样的教案不是适合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班的学生。所以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自己吃透教材、摸索出每一个环节。

在这么多专家面前讲如何备课,还是有点班门弄斧,这里只是向新老师们就备课说一些我的看法。

1、备课首先应该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课文本身。从字、词、句、段、篇到作者的思路、课文的主题思想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勤于思考,勤于从有关的参考资料中吸取营养;要反复地阅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遇到疑难的问题,可以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和他们一起研究。二是要吃透课标对全册教材的总要求,把握每一篇课文在学期或者阶段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要吃透课文,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标点也决不放过。这样,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这次的磨课过程中黄莉老师的目标设定、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随着对教材的钻研程度改变的。从最初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掌声的含义,懂得关心、鼓励他人。”到后来加上“学习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这个环节,都是随着对教材钻研程度改变的。钟老师一再跟我们说: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就是要分清什么是“课程内容”,什么是“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的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者语文技能方面的内容,教材只是个例子。确定了“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内容。黄莉老师最开始的备课就没有确定好“课程内容”,只是单纯教了教材内容。这样就是没有吃透教材,所以备课时深入地钻研教材,确定“教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2、其次还要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备课是为了学生学习。学生原有基础如何,学习这篇课文有哪些困难,有什么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教师都要有所考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不仅能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要持之以恒。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的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不论是看书、看报、听课、参观、游览等,随时随地做备课的有心人,不断地从知识的海洋中,从生活和教学的实践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三、建议和反思

上完一堂课后,并非意味这课堂教学的结束,课后对本堂课的反思和对自己提出一些建议也是至关重要。有些新教师认为上完课就没事了,很少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这种做法,不利于总结和提高,势必影响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上完第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等等。分析的结论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

总之,上一堂好课要用平常心,发现问题,认真总结,推敲琢磨,百炼成金。

师徒结对子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这个师傅“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了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差距了。所以我会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黄莉老师这次课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从中我也看到了她很多进步的地方,我也从中学习到了不少,这让我还是初感成效。我觉得有所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我会努力去追寻它。作为师傅,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徒弟能少走些弯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祝愿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师徒结对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每一个老师都从中收获良多。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8

一:关于磨课的体会:

第一:为什么而磨课?我们将此归纳为三句话: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而磨;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从整体上说,即是为了夯实教与学的基础而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教学的最根本的问题,通过磨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也自然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学风格而磨,教师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风格各不相同,而磨课绝对不是要形成整齐划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学风格,而是要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学风格,唯此,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磨,磨课的最终着眼点应当是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磨课应当是作为比较全面的提高教与学的基础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第二:如何来进行磨课?我们认为它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定基础目标:课堂教学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一次磨课的过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认为,比较具有效率的磨课应当是事先设定某一个比较具体的目标,然后通过后续的实践得以提高;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适当的多次反复操练;评价与总结。

第三:磨课的目标是什么?磨课的目标是形成精品课,优质课抑或常态课?我们认为磨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与风格的常态课。即使通过多次的过程而能够形成很好的'课,这个课也应当是归属于常态课,这与磨课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通过实践,我们认为:磨课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

①选择性原则:磨课的课程内容应当有所选择,一般不宜选择具有一些争议性,过于复杂性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②个体性原则:基于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学风格的不同,应当考虑到每个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适应性的方案;

③适度性原则:即是以达到事先设定的基础性目标为标准,进行次数不同的操练,而不必规定限定性的次数;

④多样性原则:即是在磨课的实践操作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既然上课可以采取多次独立磨课的方式,那么备课是否也可以独立的进行多次的磨课式的操作呢?还有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磨课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关于磨课的反思:

第一:理论的学习尚需加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总结,通过学习理论,可以增强自己实践的指导。在这方面,我们的学习还十分的薄弱,还缺乏系统而完整的学习过程,这也直接的制约了实践的活动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第二:实践的计划性待加强。限于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对于开展这项研究性工作的时间性和计划性都不是太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适当的加强,争取做到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争取早日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9

连续两周的数学大组磨课活动结束了,李雪萍、文靖、曾臻3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三节非常精彩的示范课,3位老师各有千秋,课堂精彩纷呈,使这次磨课活动得以圆满结束。

我曾今说过,我喜欢把每一次活动当作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每次听课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身为鹅山路小学数学组的一员,我很高兴我们有着这样一个团结的团队,从领导到组员,大家每次活动都能尽心尽力的去配合上课老师,使她们总能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每一次活动又是那样的精彩。对于《打电话》这样的体现优化思想的课,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今天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把课上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第二是让学生理想化的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这是两个很大的命题,也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这个大前提下,当然,他能掌握应试的技巧,掌握解题方法会帮助他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这话不假,但是我们的学生也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一员,他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努力之后必将踏入社会,找到他自己的生态位,这还要求他除了具备应试技巧以外,还需兼顾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领。前者不难,传授知识无外乎言传身教,而生存本领,为人处事,适应社会,这才是我们的学生在老师身上很难学到的。因此,我认为一个老师,她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尽可能的去适应我们的学生,适应当今社会,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无法改变一种教育体制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当前的体制,在摸索中寻求一种最佳的、最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契合点。虽然我是一名刚踏上讲台不久的“新人”,但我觉得,学生的利益永远是教育所追求所向往的,因此,我觉得我们数学大组的每一位老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她们都在为学生着想,都在摸索和探求着新课改精神下教师教学的契合点,每一位教师都在追求着相对意义上的完美,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一节课上,只要我们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东西,那怕课不是那么完美,那么这位老师就是成功的,是幸福的!

有感于学校的这次磨课活动,我想说,鹅小数学组的大家是最棒的,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幸福的!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0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通过活动我受益匪浅,汲取了老师们的精华也认识到上课中的不足。细细反思取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第一次试教后,执讲者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我们组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找出本轮磨课中的教学“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也可以让其他教师抱着“找刺”的心理,满腔热忱地帮助同仁指出毛病,良药苦口利于“行”,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以促使执讲者开拓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执教者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每一次的公开课,执讲者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但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以后的课件制作中,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制作弊端。

四、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1

本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第三届“智慧杯”青年教师课堂评优比赛,也结合我在市级培训班中所要完成的一堂学员实践课,选择了一年级下册教材“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内容,我们一年级备课组齐心协力与我一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研课磨课活动。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虽然过程艰辛,可收获和成长也是满满的。在整个过程中,与组内的两位老师不断研磨课本内容、课堂表现,对于数学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一次试教:博采众长未必好

在接到上课任务之后,我选择了一年级下册“几何小实践”中《长度比较》这一课,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而对于几何实践内容来说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确定好教学目标和大致方向之后,我开始钻研教材、找寻成功课例,因为自己本身没有教授过该内容,所以希望能有所借鉴,在教材中提供了“学习小伙伴跳绳”、“比身高”、“比旗高”、“比长宽”以及“方格纸比长短”这五样素材,于是我将这五样素材放入教案中并结合一般教学设计中的引入、探究、练习部分,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组内的吴春花老师和我的师傅施建平老师听了第一次试教,听完之后的感觉是比较“散”,犹如写文章一样,框架有了,可是内容却还有待商榷。那该怎么办?大家决定坐下来一起仔仔细细地研课磨课。

第二次试教:细节决定成败

第一次试教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真正的研课磨课阶段。从引入部分开始,一步步地推敲。原本引入中我采用让小朋友来选择班中最高的同学去当运动会的旗手,企图在选择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比较”的认识需求,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组内讨论中,师傅施老师给出了建议,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其实已经对长度比较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那么,需求如何产生?不妨将引入改成请一位学生与老师来比一比身高,由于高矮相差较多,学生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长度比较”的第一环节:比较方法一——用眼睛看,继而出示各种生活中用眼睛看一下子就能比出长度来的事物。

接下去是新课探究环节,凭借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吴老师和施老师都给我指出了很多教学细节上的不足,比如在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给出的指令要清晰、引导要准确;在教学语言的处理上如何简洁精练等等。而在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也遇到了难题:由于该内容中一共有4个长度比较的方法要涉及——“用眼睛看”、“一端对齐、看另一端”、“长方形纸片比长宽(借助工具1)”、“方格纸上比长短(借助工具2)”,那么究竟是先完成所有探究内容后再一次性练习呢?还是在每个探究环节结束后就进行巩固练习?

商量下来,因为第一次试教所采用的就是先探后练,感觉效果不是最理想,所以吴老师和施老师建议我可以在第二次试教中尝试边探边练,让孩子对比较方法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和系统的认识。而对练习部分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使得环节之间的衔接能够更顺畅。

在对教案和课件进行修改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一次感觉上也顺畅了许多,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上也觉得扎实了许多。

智慧杯比赛:好的基础成功的一半

两次试教之后,终于要真枪实弹地上场比赛了,有组内两位老师为我全程保驾护航,对教学设计环节的担心基本没有了,但是对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平多少还是有点忐忑,比如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气氛的把握上,也是认识到了自身的这些不足,在第二次试教之后,吴老师和施老师开始为我进行教学语言的重组,细化到每一字每一句,让我真正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都不容小觑,老师的每一个指令都要清晰明确,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懂得该如何思考该思考些什么。而在课堂上,老师的应变能力也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孩子有时候比我们更聪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和新颖的生成问题又该怎么去处理呢?我又学到了许多许多。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两个物体的长度比较方法后,按照课本素材让学生比较一张长方形纸长和宽的长度。因为长和宽是在同一个长方形上,而不像其他比较的两个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习题的难度高了一层。书上出现了这个习题原意是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在这里我们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谁的方法多。显然学生的潜力是老师们无法估量的,他们的想像和方法远远超过老师的预想。 想出了折一折的办法,还利用各种工具:尺、铅笔、手等来“量一量”的方法,还有学生想出了同桌利用两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各取一长一宽直接比较。

智慧杯比赛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是组内老师一起研磨出来的成果,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听取徐校长的建议进行改进,力求在培训班的实践课中可以表现得更好。

培训班实践课:宝剑锋从磨砺出

在徐校长的建议之下,我们又将教学设计中“学习小伙伴比跳绳长短”的内容进行了改进,在前两次试教中也发现,学生都关注在因为小胖人是最高的所以他的绳子是最长的,而不去关注比较三条绳子用怎样的方法去比较长短。没有动手体验的过程,小朋友很难将比较的方法说清楚,故而改成为每个小朋友提供三段毛线,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后自己概括出比较长度的基本方法。有了动手体验和感悟之后,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了,总结和概括起来也更加地“有话可说”。

当然,几易其稿、几经磨练,培训班实践课虽然已是大家经验累积的精华,是各位老师倾心帮助的结晶,但我作为青年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比如: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等等。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磨课活动,大家虽然辛苦但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令人回味无穷,磨课更是越磨越有内涵和内容。我想:一节课越研究越有内涵,越磨越有味道,越讲越有讲不完的内容和价值。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站,今后的日子,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

磨课的心得体会 篇12

这次磨课活动参与面广,人人都参与备课、上课、评课、议课、再上课的过程,对于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能深入备课、深度反思、深刻总结,听课教师直言不讳、畅所欲言,讲课老师虚心接受意见、极力改进不足,使整个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对学案的编写及有效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编写学案一定要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课前准备环节要有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课堂使用学案时要注意环节间的衔接、过渡,保持课堂的流畅。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使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常为一个细节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教研氛围异常热烈。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研读更深入、对学生学情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水平有质的飞跃,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实践性智慧得以发展。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研组中我自己有了很多收获,对课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变化”的课堂,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考验着教师的.反应和应对能力。“预设”与“生成”之间怎样调整,怎样达到平衡,这方面教师应给与更多的思考。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只有这样,磨课才会在美丽动人的瞬间邂逅一个个精彩的生命!

回想这次磨课活动,大家辛苦并幸福着。希望这种活动能变成常态,我们分享智慧,经过磨砺,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