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2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8月24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三亚市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年版)及新教材培训,聆听了陈乐辉、王文辉、吴云海、王欣欣、黄运山五位省市级骨干老师及三亚市体育教研员黎回青老师对《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解析,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讲解,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

10年的课改改得轰轰烈烈,给我们老师带来许多的惊奇,许多的收获,许多的困惑!惊奇的是我们体育课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灵活多样,一教具可用不同的教学当中;收获的是我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起来;困惑的是我们在一些项目的体育课教学中找不到方向,没有成就感,只是因为谈化技术技能的学习。

在此次的改革,我们看到:“体育课”变成“体育与健康课”,突出了健康的重要性,也符合了课标“健康第一”的原则。我们看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块的教学占40%比例,在现时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下,这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是非常有效的举措。我们看到:对运动技术技能和安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视,提倡在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

此次的学习,我更清楚往后的教学方向,我将遵照九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不断地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教法、领会课标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能给予体育与健康课更多的重视,让专业老师上专业课,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xx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尤其是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学习科学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拥有渊博的学识,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具备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让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持续学习、深刻理解数学学科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育观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一个数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通过培训,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

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学习,努力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努力拥有宽厚的教学文化,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等。

二、通过培训,对新课标的理念与变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较全面的认识。

在新课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合作、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新课标下,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三、通过培训,感受到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时生活的紧密联系。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平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为更快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20xx年5月13日上午,平顶山市第8届市级骨干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参加了新课标的线上培训,认真聆听了xx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主讲的聚焦核心养,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

马教授把20xx版的课标和20xx版的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等四个领域给我们作了深刻而权威的解读,使我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构特征、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结构化整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等一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明确了新课标的方向。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xx年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xx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数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任重而道远,我会认真研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新课程标准》强调: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务必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潜力为核心,是语文潜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使命感、构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综合运用潜力。透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提高自身素质

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带给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教师将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因此,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务必理解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理解,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二、认真学习新课标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三、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善,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

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用心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带给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到达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六、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新的语文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构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忙他们构成以潜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透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透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潜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用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忙学生独立指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七、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取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配套读物、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带给了条件。此外,教师也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潜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利用报刊资源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提高阅读潜力,利用音像资源进行听力练习和了解文化元素,利用分级读物增加输入量,培养阅读兴趣等等。但对于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应是建立在认真研究课程要求,透彻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的基础上,使之与教材相辅相成,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八、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构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构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在实践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用心探讨,总结经验,用心推广,魏书生的教学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潜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市教育局举办了新课程教师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下面将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罗列。

一、新课程实施建议

1、执行课程政策,落实教学计划

《教师成长》中提到的“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一半”。从中看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多积累生活中的事件作为例子,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此外,应该有计划的看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本学科的前端知识,丰富课堂。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二、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的基本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激励性、指导性评价。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予以指导。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学习的状况,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结业和升学考试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

2、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知识掌握。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

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3、评价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由学校组织。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要通过个人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实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三、教师思想转变

教学思路要灵活,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另外,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等,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请教其他老师,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在新课程推进的关键时刻,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把握,我市教育局举办了新课程教师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有高素质,而且要有较强地课程驾驭能力,要尽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地用教材教;还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下面将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罗列。

一、新课程实施建议

1、执行课程政策,落实教学计划

《教师成长》中提到的“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那么这样的教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成功一半”。从中看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多积累生活中的事件作为例子,使课堂更贴近生活。此外,应该有计划的看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本学科的前端知识,丰富课堂。

2、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建立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构建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观察生活、探究问题、领悟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二、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的基本要求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激励性、指导性评价。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予以指导。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学习的状况,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5)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结业和升学考试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平时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

2、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全面分析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知识掌握。评价内容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

评价主要伴随着相应的活动展开,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评价内容既包括学习能力的评价,又包括实践能力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势。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3、评价的主要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包括结业和升学考试,作为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应注重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在提供多种题型的同时,倡导综合的、开放的题型。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核主要由学校组织。要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考核,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要通过个人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等方面的成果,如实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三、教师思想转变

教学思路要灵活,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另外,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等,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请教其他老师,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作充分的准备。

总之,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数学教学变化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⒉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师需要做的: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2、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近日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人事,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现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一、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因为教师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汇总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展。

二、 注意从基础知识教学入手,构建学生学好英语的起步工程。

语音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习和记忆词汇的重要方法,也是焦急的重要工具。初中英语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在教学方法中应与小学区别开来,更重视发扬的教学和训练,把字母教学和音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快掌握拼读规则,让学生尽早顺利的突破品读管,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新教材培训,我对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保护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8月24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三亚市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x年版)及新教材培训,聆听了陈乐辉、王文辉、吴云海、王欣欣、黄运山五位省市级骨干老师及三亚市体育教研员黎回青老师对《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解析,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讲解,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

10年的课改改得轰轰烈烈,给我们老师带来许多的惊奇,许多的收获,许多的困惑!惊奇的是我们体育课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灵活多样,一教具可用不同的教学当中;收获的是我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起来;困惑的是我们在一些项目的体育课教学中找不到方向,没有成就感,只是因为谈化技术技能的学习。

在此次的改革,我们看到:“体育课”变成“体育与健康课”,突出了健康的重要性,也符合了课标“健康第一”的原则。我们看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块的教学占40%比例,在现时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下,这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是非常有效的举措。我们看到:对运动技术技能和安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视,提倡在不同年段的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

此次的学习,我更清楚往后的教学方向,我将遵照九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不断地学习、深入钻研教材教法、领会课标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教育管理者,能给予体育与健康课更多的重视,让专业老师上专业课,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原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xxxx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分离。(xx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尤其是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为适应班主任教师对新时代教育理论的要求,我校政教处和团委组织了校本全员班主任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班主任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语言的规范与标准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首先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纪律上要注重“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而且班主任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但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的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讲法律再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的侵蚀,班主任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总是认为新课标实施起来有四、些困难,班主任工作也相应的有所难度,毕竟各地条件不一样,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功近利观念太强,他们倾向于应试教育,认为儿女只要考取大学就万事大吉。但我听了各位教授的课后才知道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阵痛,只要是对人民、对祖国有利的事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并将它做好。我们人民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而且还有生我养我的祖国。如果不搞好课改又怎么会培育得出高质量的创造性人才呢?只有实施课程改革,才能培育学生创造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青田的实际教育。这样就要更加注重班主任工作,做好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全面发展。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策略"等。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觉努力参加每周政治学习,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落实《教师法》要求。自觉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要求,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按时到校,准时上下课,不歧视、挖苦、讽刺后进生或残疾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努力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要做到把全部热情温暖同学的心,尽最大努力蹲下来与学生相处,在师生间形成潜移默化的共鸣。要有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而团结协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探索的胸襟,要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切忌在学生面前数落其他教师的是非,也不能在背后对其他教师论长评短,也就是不利团结的话不说,不利团结的事不做。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因此设置空白应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警语,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优秀的班主任。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11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了“新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地点设在二中五楼报告厅,上午九点三十分,培训准时开始,历时三个小时,到中午十二点半结束。下午从四点开始,到5点半结束。

上午进行培训的是老师,宋老师以“高考新政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培训主题,从“关于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关于海洋地理”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深邃内涵。关于课程标准,宋老师讲了四个问题,即发展历程、修订原因、研制路径和课程改革背景。讲到“核心素养”这部分内容时,王老师详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确立方法、学科表现及水平划分。对于新修订课标中增加的“海洋地理内容”,王老师从“为什么增加”、“增加了什么”、“讲授时应如何把握”等三个方面做了细致的说明,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茅塞顿开。

其中宋老师讲到的高考新政改革的背景——四个增强给我留下印象极为深刻,这四个增强的内容是: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察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察解决现实问题。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那么如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呢?他指出:

(1)重视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法。完整的现实性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现实情境、强调对某个主题思考的深度而非广度,体验、合作、探究(2)加强地理实践,比如研学。

(3)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必将影响今后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午的讲座是胡老师从从对地理学科本质和价值认识的变化、地理课程目标的变化、地理课程结构的变化、地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地理课程实施的变化等5大变化、11个方面出发,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调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解析与阐释,让老师们看到了实施新课改、践行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地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析,与会人员对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广大地理教师信心满满地迎接20xx年的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下一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拓展了思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在地理新课程标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如:

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

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今天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