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30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

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

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的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老师是眼里不容沙子,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呢?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呢?明智的老师当然会选择后者。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他们在自信心、进去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较大的差异。推而广之,学生成绩不良,并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从智力上着眼提高学生成绩是徒劳的,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们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他们固有的智力优势得以发展。智力因素相当于种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而肥沃的土壤的构成成分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赏识”这一元素。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以无限的爱心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不仅使女儿走出了无声的世界,而且成为一个能言善辩、思想健康的姑娘。20xx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在促进学校教育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对赏识教育内容的学习,使我对赏识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宽容学生——允许失误。现在的孩子的确很调皮,尝尝做出一些令人想也想不到的事,再加上年龄小,家庭教育跟不上,自制力差,所以很多孩子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提醒学生——大胆批评。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容忍学生的过错,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避免下次再犯。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教学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维持和保证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心灵沟通上面。只有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

在教育学生中,应多多采用赏识教育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进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在一次的跳绳比赛中,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训练跳长绳时,女生两分钟勉强跳一百三十个,我很着急,就大声地训斥她们这样跳不行,那样跑不好,训得越凶,她们失误就越多,后来她们都找借口不跳了,一了解才知道原来那些不会跳的,或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站在旁边看,悠哉悠哉,反而挨不到教师的批评,而她们就是因为参加比赛才被老师批评的,所以觉得还不如不跳。

我意识到我太性急了,她们能参加比赛就已经是很积极了,我真不应该这么凶的批评她们。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我先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参赛队员的勇气和集体荣誉感;在训练时,我一个劲儿地夸她们跳得灵活,跑得很快,哪怕失误,我也说比以前好十倍,女生越跳越自信,越跳越积极。在比赛时竟然一个失误都没有。太出乎人意外了。

当训斥批评没有效果时,不妨换个心态,用赏识对待学生,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教育。或者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学生的付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学生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赏识教育,可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学生展示出赏识教育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但要记住以下几点:

1、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鼓励加表扬,而是从内心对孩子尊重、欣赏、从中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和自觉性。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其它孩子作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其它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他或她活出自己的精彩。

2、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和成绩。家长之所以会对孩子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就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在这样一种心理下面,就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由成绩单分数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心情和教育的方法,于是双眼被分数吸引了,看不到孩子的光明了。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到孩子这次比上次努力的地方,孩子会受到激励,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加倍努力。

3、要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或她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一点微小的成绩时,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应该及时赞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你可以说:“这次干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教育,多着急于方法。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要和责任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教育要同道德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没有赏识的批评叫催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教学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维持和保证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心灵沟通上面。只有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在培训学校,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对待学生,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教育。或者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学生的付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学生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

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赏识教育,可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学生展示出赏识教育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赏识教育的十种解释: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

赏识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赏识雨露*自然篇

1、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2、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长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了。

3、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教育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5、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化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6、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7、农民种庄稼,光爱不行,只有懂,才有好收成;家长教育孩子,仅有爱也不够,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明天。

8、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老师,不让最好的学生自卑。农民最关心的是禾苗是否舒展,老师为何不关注童心是否欢畅?!

赏识雨露*人生篇

1、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善待生命。

2、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不仅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更是让自己快乐,因为你心中充满光明;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仅给别人带来痛苦,更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你心中一片阴暗。

3、让生命放光:

你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你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改变容貌,却可以显示微笑;

你无法影响他人,却可以充实自己;

你无法预知明天,却可以善待今天;

你无法样样顺利,却可以无怨无悔。

4、学会选择的本质就是寻找光明——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形成良性思维习惯,使你终身受益。

5、每个健康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反过来,每个受伤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痛苦并带给别人痛苦的人。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自觉性不够、生活习性差,是我校生源的现实状况,它导致上课课堂纪律差、学生普遍易产生厌学情绪等不良现象,所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每位教师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对学生个性特点予以充分了解、剖析,进而区别对待地引导、教育,更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以逐步规范学生课堂教学常规、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帮助学生消除陋习,循循善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坐不住、爱讲话、做小动作等不良习惯是长期累积下来的顽疾,每位学生的问题又各有不同,个性也有较大差异,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有所区别,不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要有较充分的了解,然后制定不同方案,予以逐个突破、“消灭”他们的不良习惯。比如,我所教初二(4)班的学生A,聪明、伶俐、自尊心强,但上课不认真,好动、爱讲话,成绩波动大,是位需要老师采用“盯人战术”才会安静的孩子。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处理方式是:当他做小动作时,我尽量不去强化他“动”的感觉,而是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或者拍拍肩,微笑地注视着他,而且每次进入教室,我都先温和地注视着他,投以欣赏的眼光,这种暗示让他心存感激,渐渐地我的提醒目的达到了,它比以往语言呵斥的效果要好得多——现在A生已成为该班物理学科的杰出代表了。

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掌握每一个时机培养孩子们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我们一旦把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其他问题就可事半功倍、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感觉挺不错:

其一、利用课前3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学知识的演讲。

这种方法特别有利于那些擅长演讲的学生,这类学生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但他们往往又是老师的死对头——上课老爱讲话,爱逗别人,更有甚者会瞎起哄,比如我所教的05级初三(6)班学生B,就是一位曾经让我头疼的家伙。我以“怀柔”政策和“拼刺刀”等方式均未见效。终于,在得知他语文方面有一定的天赋之后,就以赏识的口吻请他在课前表演一番。刚开始,这家伙还不卖帐。我心里想,小子,你是不是“拼刺刀”拼上瘾了?敢不干?口里却说:“怎么?没信心?怕出丑?还是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呢?”嘿,这回,激将法还奏效了,他昂起头,拍起胸脯大声应道:“有啥难的?来就来呗!”上钩了!可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于是,我连续安排五节的课前3分钟由他演讲。这家伙还真是演说家的料,一些物理故事,在他有声有色的描绘下,变得生动有趣多了,这一来,他不仅自个儿成了“物理专家”,也带动了一批他的哥们加入了查找资料的行列,进入了我阶段性颁布的“进步奖”一列。——“刺头”安静了,教学得以流畅进行,效果自然在不断提升。

其二、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形式,合理搭配好生差生,以好带差。

这是分组讨论学习之必须。但是,分组时,除依学习成绩的优劣搭配外,还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情况,以使各组教学讨论的良好效应最合理、最大化:一是注意男女生搭配。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小组中在异性的'关注下学习讨论,其表现欲会更强些,为了不甘在异性同学面前出丑,为了博取异性同学的赞赏、羡慕,大部分学生会暗地里自我加班,巩固、提炼知识以图好好表现,赢得喝彩;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情趣、性格等特点。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兴趣爱好不同,性格迥异者分在同一组,很难引起共鸣,易冷场,各自为阵,大家难以启口不便沟通,更别说热烈讨论了。所以,分组前老师还得细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要怕浪费时间,更不要以为这是多此一举,其实,这一步若能周全考虑,当有“磨刀不误砍柴功”之功效。初期可将讨论、学习的要点、主题告知各组组长,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怎样激发组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鼓励他们大胆组织、安排小组活动内容,以使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落到实处,取得应有效果。这是授之以渔的招式。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学习骨干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威信也得到树立并不断巩固,逐渐地部分同学就可能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综合上述几种因素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绝对比随意、随机、临场搭配的方式来得高,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环境、群体下,部分学生原有的懒散、搞闹等陋习就可能逐步地没有了市场。于是,老师的教学自然也就轻松许多,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喜悦,那么赏识、鼓励、表扬学生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习惯之举了——良性循环,多好啊!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的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老师是眼里不容沙子,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呢?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呢?明智的老师当然会选择后者。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他们在自信心、进去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较大的差异。推而广之,学生成绩不良,并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从智力上着眼提高学生成绩是徒劳的,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们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他们固有的智力优势得以发展。智力因素相当于种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而肥沃的土壤的构成成分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赏识”这一元素。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教育,多着急于方法。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要和责任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教育要同道德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没有赏识的批评叫催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