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数学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讨论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状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至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我们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监控等)四个方面;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比如,在新课标中,高中教材加入了计算机算法的部分知识,这就是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过重新编写教材,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准确迅速,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2
近日,我学习了20xx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同时,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也有了新得转变。我重点研读的是7-9年级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部分。课标中指出:“感悟数学的价值,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现就课标中这一相关内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01数学课堂应该“看见光”
“看见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数学课堂应该“追随光”
“追随光”指的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03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光”
“成为光”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并能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课堂中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实现知识进行迁移,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做指导,发展创造性思维并总结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以便运用。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04数学课堂应该是“散发光”
“散发光”指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3
近日,我学习了20xx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思考;同时,我的教育教学观念也有了新得转变。我重点研读的是7—9年级的学段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及课程实施部分。课标中指出:“感悟数学的价值,能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现就课标中这一相关内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01数学课堂应该“看见光”
“看见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数学课堂应该“追随光”
“追随光”指的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03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光”
“成为光”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并能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课堂中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实现知识进行迁移,用课堂学到的方法做指导,发展创造性思维并总结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以便运用。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04数学课堂应该是“散发光”
“散发光”指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4
上一次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是在20xx年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前,师傅许建涛老师给我安排的任务,他说只有研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才能明确每节课“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确,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我们心有所“依”。
今年暑假,在陕西省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修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与时俱进的需求,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体现了学段之间的紧密衔接,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将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体现学科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加明晰和强化了数学课程育人导向,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从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说从起点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方法,感觉都有具体的指导。
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很多人说,我们在学校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通常出校门后不到两年很快就忘记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生,而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唯有细细去研,细细去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密码,成长的密码。
三、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修订细化,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更值得每位教师用心规划,新课标也为我们提供了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方式;(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在提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中评价方式丰富和纬度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学是首位,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首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原来的经验可以是我们深厚的积淀,而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的不断努力,就是期待教学相长,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5
上一次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是在20xx年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前,师傅许建涛老师给我安排的任务,他说只有研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才能明确每节课“教什么”“为什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确,课程标准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树立了一个标杆,让我们心有所“依”。
今年暑假,在陕西省周林茜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的修订,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体现与时俱进的需求,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按学段逐步递进,不同学段主题有所不同。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体现了学段之间的紧密衔接,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将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数学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体现学科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更加明晰和强化了数学课程育人导向,集中体现了数学课程育人的价值。从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说从起点到目标,从目标到内容,从内容到方法,感觉都有具体的指导。
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很多人说,我们在学校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通常出校门后不到两年很快就忘记了,学到的数学知识显得一无是处。然而细想,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深刻于每个人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都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令我们受益终生,而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得以培养的。
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我们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需要我们把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学生联系起来,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让数学学科育人在课堂生根。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我们唯有细细去研,细细去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密码,成长的密码。
三、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修订细化,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更值得每位教师用心规划,新课标也为我们提供了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1)丰富教学方式;(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在提升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在教学中评价方式丰富和纬度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业水平与提升空间,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评价结果的运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学生的学是首位,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首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原来的经验可以是我们深厚的积淀,而坚持终身学习,更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们的不断努力,就是期待教学相长,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6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初中数学教学这二十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数学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共同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兴趣盎然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学生的思维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鲜明生动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探究发展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数学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自公布以来,短时间成为数学同行们交流的热点话题。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深入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会让自身教学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自身对新课标也有些许体会和感悟,与同行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夯实老内容,领会新导向
通过学习不仅夯实和重温了课程标准的老内容,更是解读了20xx版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和导向。课程标准从20xx年出版到20xx年出版,再到今年的20xx年出版,基本上每十年改一次。今年新出版的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结构特征,与20xx年版的还是有不少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中体现了“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重点对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中,要通过学业质量的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现新课标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标准,结合实践来解释主题结构化的意义,结构化突显内容的关联性,有助于知识与方法迁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化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学生学习的整体把握,从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再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特别介绍了具有整体设计思路与内容结构化有密切关联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框架,强调了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可作为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的路径。
三、新名词的理解要结合教学实际
我们老师往往纠结于专业术语的新名词,困惑于他人对教学的初步结论。比如什么是“整合思想”,就是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更多的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感受”,在初中阶段,更多的培养的是其“能力与观念”。
四、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体现核心素养”和“如何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新要求”这样的`系列问题会在我们学习课标时总在头脑中思考。通过思考感悟颇多:
1、社会文明的发展,影响和牵引着数学文明发展,要把数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不能叫用字母表示数,应该称为用字母表示关系、性质和规律。
3、“学科实践”指的就是我们教学实践,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4、对学生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如何落实?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逻辑地思考问题。
5、“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三会”目标里,不光要看世界外在的,还要将问题数学化、抽象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都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也就是说外在和内在的相结合。其具体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例如:数感、量感和计算能力等等。
通过本次自学课标使我更能深刻的理解课标,让我去思考背后的教育价值和核心概念,促进我要能够质疑问难、反思自我、勇于探索、深入学习,从而掌握新课标核心思想的脉络,把握新时代教育思想的脉搏,凝心聚力再前行!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3、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熟悉颇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把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换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知道了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换,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进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惟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进步,数学思想方法的构成,成绩感的喜悦,创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公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进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一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往,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顺手推船,要通过量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进步,思惟的发展,数学思想的构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9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数学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讨论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状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至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我们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监控等)四个方面;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比如,在新课标中,高中教材加入了计算机算法的部分知识,这就是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过重新编写教材,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准确迅速,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本次新课标网络培训,我对于数学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点收获: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理解
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
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数学核素养的发展应该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这也许在节课的教育中实现不了,但应当作为教师数学教育的`“魂”,这将为学生提供正视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对未来数学课程方向的把握
本次课标修订的两大要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现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这说明未来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也是我们线数学教师应当致力于研究的大方向。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我们应该注意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各个内容领域都进了细微调整,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代数推理”,增强了“几何直观”。如何基于两个代数基本事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代数推理?如何设计“尺规作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直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集体备课,同学段老师备课,同级老师备课,是每一位老师理解每一个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知道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够更好的把握。
关注学生,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要关注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专业素养,为培养国家所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1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数学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讨论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状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至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我们一定要针对具体问题,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二、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监控等)四个方面;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
三、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比如,在新课标中,高中教材加入了计算机算法的部分知识,这就是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过重新编写教材,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准确迅速,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多元化,更加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1、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3、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熟悉颇深,也有了自己逼真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把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惟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换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知道了作为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守新课标,上好每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换,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进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惟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进步,数学思想方法的构成,成绩感的喜悦,创新思惟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公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进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熟悉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一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往,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顺手推船,要通过量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节课,使得我的每个学生在每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进步,思惟的发展,数学思想的构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