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
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简称,它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与、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研究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经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教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研究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教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时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研究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
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见常新呢?我认为,除了抓好常规教研活动之外,要在创新活动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留给人们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肤浅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学研究的群众基础,赋予教研活动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区和学校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如有些地区组织的“连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组织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上也当然存在相对的差异。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各学校、各教研组之间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创造一种积极协作性的组织文化,以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某一难题。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研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把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切实改善教研工作,构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培训工作
1、培训目标
通过校本培训,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具体实践问题,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自身的各种资源和潜力,推动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秀,业务精良的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全面、整体发展。
2、培训思路
确立"人人为本,科研兴校,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的思路。把过去的工作加以改善,把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作大胆的创新。
三、主要工作
(一)、狠抓学习与交流
针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还很薄弱的现状,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形式进行学习。
1、形式上群众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培训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
2、资料上除学习外,还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并摘抄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利用教研活动经常组织教师对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法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有针对性,时效性,督促教师学习和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技艺和水平。事实证明,通过学习,教师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提高。
教研活动推动了新课程改革。使开学初计划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孙雪峰的课,教学环节和方法安排的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外,学生的学习的用心性高,教师启发得当,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潜力,寓教于乐,渗透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潜力。张彩云的语文课体现了小组探究的`合作方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探究问题,并及时反馈,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气氛中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效果良好。
4、倡导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用心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自我提高培训,本学期教师共撰写5篇学术论文,并发表在相关刊物上,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潜力。
(二)注重听、评课。
以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为宗旨,组织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了备课、上课。
1、狠抓群众备课:
①教师群众备课前,务必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四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公开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公开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
②群众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备课、听课活动,坚持每周群众备课制度,各教研组长负责,分科分组定资料学习、备课,针比较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以做到熟悉教材、研究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加强常规听课
鼓励教师多出精品课,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后注意评课,同时实实在在,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评析,且做好了记录。
3、倡导推门听课
为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机能,提高教师心理调控潜力。在本学期中,我校用心倡导推门听课,教研组长及中层领导不定时推门听课,并做好指导,各教研组长推门听课节数每学期不少于10节。
4、指导课后评课
对于每一节课,每一个做课教师来说,只听不评达不到提高的效果,所以,指导教师确实,有效地,实事求事地进行评课,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导向性推荐。并做好记录,以到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组织保证,措施到位
为了使教研活动的开展得到保证,行政领导要主动配合教研组长,督促和指导教师用心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保证教研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一学期下来,我们坚持了每周教研活动,收效很大。但由于潜力有限,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要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不断改。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3
3月18日下午,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功能教室参加了校本教研培训学习。会上,薛校长为大家全面解读了“三学一测”课堂教学流程,通过校长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讲座指导,使我对课堂教学基本结构、组织形式有了更全新、更深刻的认识。精研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让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不在流于形式,我们的课堂才会实效高效。校长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
一、示标导学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所以目标的导向作用必须要鲜明突出,简洁扼要。目标繁琐,指向不明确,且大屏幕一闪而过,不会在学生大脑中存现,这些都会导致目标失去好处。自学指导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那里,薛校长运用了“铺石过河”恰当的比喻,说明自学指导务必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一看即明,明白从哪入手,怎样去做,不会出现一头雾水,一片茫然的现象。当然教无定法,示标导学这一环节,并非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何时何处、以哪种方式呈现,因年级、课程资料不同而有所变化的。
二、互动自学
在这一个环节中,彰显了学生个性的自主学习过程及交流展示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学习。这时的课堂是动静结合的有效课堂,薛校长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静动课堂”观,让我感悟较深,静中才会有思考,有所得,动中才会有共进,有提升。新课程理念务必根植入心,见之在行。回顾以往的教学,仍不免有时习惯于教师的一言堂,过多讲解,使自主合作学习匆匆而过,剥夺了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潜力的过程。那么怎样落实自主合作学习,薛校长也为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个体的学习到小组的内部分工及展示时的相互补充,细微详尽之处,也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教师如何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恰到好处地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真的是我们孜孜不倦探索和要解决的问题。
三、质疑研讨
质疑研讨,释疑解惑,这是教学的拔高提升阶段,即提炼“中心”,归纳总结阶段。会上薛校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是老师展示风采的时候”,听后我不禁笑了,笑的`是自己原先“展示风采”的时候有点多,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应如何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如何把握住教师点拔、讲解的恰当时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通过不同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进而自我反思、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目标。
四、达标测评
高效的课堂标准之一在于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检测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布置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的布置务必科学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检测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状况。在那里薛校长再次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四个注重”,突出作业环节的写字训练和坐姿的矫正,时刻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薛校长为我们指出了上好课的“三个”前提,即精神饱满、倾情投入、兴趣激发。我想,做任何一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斗志,是不会做好的。做为教师,更是如此。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无愧于孩子,无愧于这份职业,我想这是我就应做到的,我会努力做到,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4
阳春三月,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在听课活动中,感觉如春风吹拂着我的面孔,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课,更让我感觉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李勇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准备充分、思维严谨、谈吐精炼。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是难以把握好教材,又很好地把握学生、驾驭课堂的。他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体现了教改新理念,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处处以学生为主。
任志荣老师的课,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激情,倾听她的课,会让你感觉心情舒畅。整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做到了扎实有效,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
王艳老师的课堂过渡语扣人心弦,它准确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因为,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另外,我还听了数学组夏西霞老师的一节课。她执教的课,整个过程就像一首舒缓的歌,循序渐进,有声有色。整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很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老师们的优点很多很多,都值得我学习、去借鉴。再反思自己的课,才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就拿我上的那篇《画家与牧童》来说吧。课前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因为我经常把识字放在课外,所以在课内只是进行了检查,同学们认得都不错,这让我还比较满意。在教学时,我没有范读课文,没去认真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也没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道理;没有把学生总结的词语及时板书出来;在欣赏几位大画家的作品时播放得太快,以致学生和老师都没来得及仔细欣赏,总之,在这节课中是漏洞百出,让人啼笑皆非。
课后,我曾仔细回忆这节课的细节,还真不知是怎么上的。这充分说明我没有真正吃透教材,没有去认真思考每一个步骤,去预设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也没有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机智,而是抱着碰运气的心理,勉强完成任务。
还有,就是我的教案简单,我只是写了简单的教学流程,而没有写出其中的步骤。以致在说课时,教学目标也不明确,我说不清楚,别人也听不明白,更谈不上帮我改正了。
不过,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好处还真不少。首先,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知识太浅薄,不能胜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不能充分吃透教材;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能处处以学生为主,正确领会并运用新课改理念。其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斗志(这不仅仅是教得特别好的教师,可以参加示范课的赛教活动)。再次,它让我们这些贪玩的人,能感到压力,感到羞愧,感到充实。这次活动以后,我校开展了示范课的评选,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前,庸者只能靠后”的原则。我也真心希望这类活动能长期开展。
总之,听了他们的课,让我感慨万分。我深知,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光有激情和爱心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努力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5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许立华在开学的第三周莞城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是由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
在一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还不是很明白,但通过中心小学老师数学公开课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讲座,让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时我也觉的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师教学的快速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陈老师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她谈的十分真切也很适用。在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我们应做到:
1、问之有“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2、问之有“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创新的能力。
3、问之有“情”,教师提问时要有激情;创造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氛围。
4、问之有“度”,这里的度不仅仅是课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
5、问之有“法”,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提问的形式要不断的变化。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的没堂课都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提问,那课堂的效率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师给大家做了读书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她做完自己的读书分享汇报仿佛自己也读过这本书或是很想去拜读这本书,可见她的汇报是很真切,动人。今天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提升自己,以丰富自己的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6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此次承德市教研室在宽城县举行的小学数学区域校本教研研讨活动,为我校今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成为了我们今后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一盏明灯。下面将参加此次校本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当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特别注重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在此次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第一天,教师先讲课,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对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再由授课教师上改进课,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课时出现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从中不难看出,集体教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三节课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宽城二小黄艳云老师制作的《解决问题》一课的课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此次活动中,就注重了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市教研室刘再平老师对今后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中,虽然也都让教师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要求,今后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也要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四、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宽诚一小听的这三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我区选送的逸夫实验小学曹继敏老师讲的三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课,利用学校举行的集体舞表演方阵队列引出新知,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引导,很快就使学生进入了角色,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再如: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另外,三位教师在习题设计上也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区的曹继敏老师习题设计有梯度,有层次,都在有意识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宽诚一小的耿丽娜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给自己家设计地板。宽诚二小的黄艳云老师利用学生经常用的稿纸,演绎了本节课的解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了此次活动,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发现了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五、今后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集体教研的力度。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力争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成为全体教师进步的阶梯。
2、加强课后反思,使课后反思成为教师积累经验的平台。记录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7
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简称,它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与、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研究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经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教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研究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教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时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研究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
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见常新呢?我认为,除了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理论学习、专家培训、讨论交流等)之外,要在创新活动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留给人们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肤浅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学研究的群众基础,赋予教研活动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区和学校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如有些地区组织的“连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组织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上也当然存在相对的差异。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各学校、各教研组之间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创造一种积极协作性的组织文化,以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某一难题。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8
阳春三月,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我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在听课活动中,感觉如春风吹拂着我的面孔,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课,更让我感觉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李勇老师的课,让我感觉准备充分、思维严谨、谈吐精炼。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是难以把握好教材,又很好地把握学生、驾驭课堂的。他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体现了教改新理念,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处处以学生为主。
任志荣老师的课,非常具有亲和力和激情,倾听她的课,会让你感觉心情舒畅。整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做到了扎实有效,真正体现了课改理念。
王艳老师的课堂过渡语扣人心弦,它准确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因为,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另外,我还听了数学组夏西霞老师的一节课。她执教的课,整个过程就像一首舒缓的歌,循序渐进,有声有色。整个环节都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得很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
老师们的优点很多很多,都值得我学习、去借鉴。再反思自己的课,才发现了许多
的不足。就拿我上的那篇《画家与牧童》来说吧。课前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因为我经常把识字放在课外,所以在课内只是进行了检查,同学们认得都不错,这让我还比较满意。在教学时,我没有范读课文,没去认真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也没有让学生明白:做人要谦虚、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的道理;没有把学生总结的词语及时板书出来;在欣赏几位大画家的作品时播放得太快,以致学生和老师都没来得及仔细欣赏……总之,在这节课中是漏洞百出,让人啼笑皆非。
课后,我曾仔细回忆这节课的细节,还真不知是怎么上的。这充分说明我没有真正吃透教材,没有去认真思考每一个步骤,去预设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也没有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机智,而是抱着碰运气的心理,勉强完成任务。
还有,就是我的教案简单,我只是写了简单的教学流程,而没有写出其中的步骤。以致在说课时,教学目标也不明确,我说不清楚,别人也听不明白,更谈不上帮我改正了。
不过,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好处还真不少。首先,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知识太浅薄,不能胜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不能充分吃透教材;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能处处以学生为主,正确领会并运用新课改理念。其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斗志(这不仅仅是教得特别好的教师,可以参加示范课的赛教活动)。再次,它让我们这些贪玩的人,能感到压力,感到羞愧,感到充实。这次活动以后,我校开展了示范课的评选,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前,庸者只能靠后”的原则。我也真心希望这类活动能长期开展。
总之,听了他们的课,让我感慨万分。我深知,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光有激情和爱心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努力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9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许立华在开学的第三周莞城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是由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
在一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还不是很明白,但通过中心小学老师数学公开课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讲座,让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时我也觉的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师教学的快速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陈老师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她谈的十分真切也很适用。在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我们应做到:
1、问之有“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2、问之有“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创新的能力。
3、问之有“情”,教师提问时要有激情;创造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氛围。
4、问之有“度”,这里的度不仅仅是课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
5、问之有“法”,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提问的形式要不断的变化。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的没堂课都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提问,那课堂的效率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师给大家做了读书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她做完自己的读书分享汇报仿佛自己也读过这本书或是很想去拜读这本书,可见她的汇报是很真切,动人。今天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提升自己,以丰富自己的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许立华在开学的第三周莞城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是由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
在一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还不是很明白,但通过中心小学老师数学公开课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讲座,让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时我也觉的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师教学的快速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陈老师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她谈的十分真切也很适用。在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我们应做到:
1、问之有“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2、问之有“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创新的能力。
3、问之有“情”,教师提问时要有激情;创造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氛围。
4、问之有“度”,这里的度不仅仅是课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
5、问之有“法”,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提问的形式要不断的变化。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的没堂课都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提问,那课堂的效率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师给大家做了读书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她做完自己的读书分享汇报仿佛自己也读过这本书或是很想去拜读这本书,可见她的汇报是很真切,动人。今天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提升自己,以丰富自己的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许立华在开学的第三周莞城区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这次活动是由莞城中心小学的老师带来的,他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让我受益良多。
在一开始我对校本教研还不是很明白,但通过中心小学老师数学公开课的展示,以及精彩的讲座,让我很清楚的真的什么是校本教研。同时我也觉的这样的活动真的很好,有助于老师教学的快速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活动中陈老师做了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她谈的十分真切也很适用。在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中我们应做到:
1、问之有“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2、问之有“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概括,创新的能力。
3、问之有“情”,教师提问时要有激情;创造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氛围。
4、问之有“度”,这里的度不仅仅是课堂的温度,更重要的是深度和广度。
5、问之有“法”,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提问的形式要不断的变化。的确如此,如果我们的没堂课都能做到以上的几点,关注到课堂的有效提问,那课堂的效率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在活动的最后一位老师给大家做了读书分享,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她做完自己的读书分享汇报仿佛自己也读过这本书或是很想去拜读这本书,可见她的汇报是很真切,动人。今天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下午,但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希望多的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参与中学习提升自己,以丰富自己的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活动”的简称,它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所谓有效,就是通过教学研究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小学教研活动仍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教研活动虽然人人参与、校校严抓、层层强调,但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本人作为一名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的一线教师和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身为省青研中心成员,有责任也有义务认真反思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积极对策,为教学研究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问题写真:
1、内容陈旧,含金量低。
现行教研活动沿袭这样一套基本模式:开学初布置任务与要求──中间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中考试工作──考后情况分析──中间再组织一两次听课评课活动──布置期末考试工作──总结与表彰会。显而易见,“管”的成分大大高于“研”,这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由于因循守旧、不求进取,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趋于熟练。现有的学校教研组未能形成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教研还有相当的距离。
2、应付上级,疲于奔命。
一些教研组虽然也制定了符合本校和组员情况的计划,但落实过程中经常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活动任务一下达,自己组的活动就得顺延甚至取消,继而相当一部分骨干教师不得不腾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优质课选拔参赛、论文案例评优等一系列个体性、临时性而非长效性的工作。许多教师一学期下来对自己参加的竞赛如数家珍,但问及印象深刻的教研活动却记不清了。久而久之,有价值的项目研究断断续续、不够系统,或者干脆被搁置了。
3、互相推诿,羞于担当。
有的教师存在对教研活动的认识误区,如“教科研神秘论”,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科研简单论”、“唯文论”,认为写论文、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平时也较少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推诿,不愿承担相应的实验和研究任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当前教研活动存在以上困难和问题,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正不断增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工作也迫在眉睫。
二、寻求对策:
1、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模式
教研活动年年搞、月月搞、周周搞,如何才能做到常见常新呢?我认为,除了抓好常规教研活动(如观课评课、理论学习、专家培训、讨论交流等)之外,要在创新活动模式上下功夫,以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留给人们的根深蒂固的刻板和肤浅印象,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教学研究的群众基础,赋予教研活动新鲜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多地区和学校已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如有些地区组织的“连片教研”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任何一种组织内部都存在着差异,学校之间、教研组之间在硬件设施、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上也当然存在相对的差异。差异就是学习的资源。开展连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整个地区各学校、各教研组之间良性竞争、优势互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创造一种积极协作性的组织文化,以自愿与协调相结合的形式成立研究共同体,有利于汇聚集体智慧攻克某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