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2024/10/0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只有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才会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3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深深体会到了“健康”的真正含义。现在说说我的两点体会:

一、家长对孩子健康的关注。

直到现在,家长更多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他们而言,只要孩子吃、穿、住、行都好就行了。所以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都一律满足。而孩子有什么想法,什么行为,他们都不了解,也不关注。

二、教师对学生健康的关注。

到现在为止,教师关心的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只要学生成绩好,教师就很满意。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只要不打架,不闹事,教师也很满足。至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关注的仍然很少。特别是那些表现差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表现差,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就不清楚了,也不关心了。很多时候还对这些事情很厌烦更别说关注了。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多关心关心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生表现差的时候,我应该更多的分析内在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们。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8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9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老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老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老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老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老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老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老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老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老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老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屡次发生,各种心理疾病、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现象越来越突出,这说明了我们面临的教育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缓解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调节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我们: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现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状况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只把眼睛盯在学生的分数上,盯在升学率上,很少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两节被减缩成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课程表上。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荒漠化”状态。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让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构建教师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应塑造健全教师的人格。这就需要做到:教师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并取得成功:能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保持独立的自我。其次,应培养民主平等的意识。自古以来,我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的,教师的话是不容置疑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转变传统的“师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实现“亲其师,信其德”。最后,提倡仁慈,施以宽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

3.让课堂成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各科教学活动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只有各科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行为渗透到每天的具体教育教学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做到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训练。当然。学生动态的心理活动与本能的心理封闭,会使这项工作难度增加,这就需要工作的艺术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演讲、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亲身体验中获得成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推广班级小品、情景剧的表演,由学生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情绪振奋、开朗并且有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坚持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之,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手段,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集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

第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预防和发展。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确定集体辅导的主题。如发现学生缺乏信心,可以设计以“如何树立学习信心”为主题的讲座;如发现学生对失败体验多而对成功体验少,可以设计“如何走向成功”为主题的讲座,等等。通过集体辅导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曾经在来信中写道:举办“我能行”的讲座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优点,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强,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也会取得成功。

第二,个别咨询。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烦恼、焦虑、紧张等特点,仅仅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通过个别咨询,单独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时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家长的参与,利用一切机会,如:通过开家长座谈会或定期进行家访,主动与家长探讨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协调家长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立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20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

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叶一舵教授用生动的事例、准确的语言、高度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实践验证的标准给我们上了难得的一课,通过这次的学习,收获很大。

首先,我感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调整和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也可以坚持收集有关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直接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敬,因为他帮助差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地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不仅仅是教师,各行各业的人都正逐步认识到,心理治疗,不管是短期的还是连续的,都能帮助他们更愉快、更有效地工作。以前,一提到心理治疗,人们就会把它与精神病挂钩。但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求助于心理治疗的教师是诚实、有勇气、愿意进步和发展的教师。要一个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教师硬撑着低效率地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都有可能成为优秀者,天才人物,主要是看后天的教育与影响。而我们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其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优势,并注意培养和克服学生的劣势。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开发,也要注意采取激励的办法,记得有位学者曾描述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均,自信心增强了,就会促进智力的发民展,对于后进生,我们更要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来处理问题.,对后进生更应该要多看他们的优势,使用权其能够顺利发展。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受颇深。要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最近有幸参加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聆听了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与真实案例相结合,讲解了中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辅导策略,深度剖析了教师如何调节自我心理压力,并以学校中常见的学生矛盾为例,从心理学角度给予了专业指导,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意见与建议。

这次学习,不仅使我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还学习了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中去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使我对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掌握了自我调适的方法,树立健康心理意识,让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

一、用心沟通

以爱育人

做一名睿智的教师,尊重学生,善于读懂学生的内心,用心沟通,坚持正面引导,以爱育人。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背后是有很深的根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处于一种他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冲突和困境中。我认为教师应重视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

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教师要坚持积极的正向引导,以爱育人,转化学生的情绪,爱在细微处,恰在成长时。

二、融“德”于教

润物无声

做一名融德育于教学的老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圣贤书,那么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单调乏味,学生的知识,思想也会被禁锢起来。教育教学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也是创造新生活的艺术。因此,老师应该走向生活教学,灵活地在课堂上传授文化思想,注重孩子情感的开发和道德的培养,而不是只看到孩子在知识技能上的能力而忽略他的全面发展。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善于调节

努力向阳

做一名善于自我调适情绪,努力向阳的老师,敢于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自我减压,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会有工作压力。教师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

如果教师是一棵树,那么心理健康就是阳光,只有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乐,收获幸福。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向阳而生,向暖而立,向下扎根,深耕教学,用爱育人,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6

通过培训,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总之,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篇17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