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2024/10/0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经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仅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异常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我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仅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新的反思。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书中贲老师是这么说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书中贲老师从“上课,教师要听学生‘讲’”,到学生“会讲”,教师“不讲”;从教师的提问之后,该请谁来回答,到学生回答之后,如何产生在课堂上的“问”与“答”的模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课堂中的点滴细节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在课堂上,往往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或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或急于听到正确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的思考及学生问题的产生的关注。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等一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停一停”让学生在听到同伴地回答后有产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见解、新的问题问题的时间。正如贲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文中所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暂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其他学生主动“接着说”。如果同伴回答对了,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如果同伴发言中有错误,可以纠正,还可以进行分析错误原因;如果同伴发言有疏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几名同伴相继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进行综合梳理。

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我们要有一颗“静待花开”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师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该如何纠错,如何让教学事故转化为“教学故事”。教师有时要适当“后退”,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吴老师经常说地一句话的是: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我们要相信孩子,因为孩子犯错,经过思考修正,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每天上课前都带着“美好即将发生”的心态走进课堂,期待展现学生的美好。其实,学生的美好,不仅仅是他们的正确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学生不正确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经过思考后提出的问题,同样是美好的。正是这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真实的成长的过程。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说,通过关注学生的说,关注学生是怎么样学的,还要关注怎么样学生才能学习得更好。莫迪里阿尼说:“人的劣根性,就是双眼都用来盯着别人和外面的世界,难以自检。所以,我们应该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一只眼睛审视自己。每个人的心底都应闪烁着一只眼睛,一只不断审视自己的眼睛。”重新认识课堂,不能停滞于发现课堂中的问题,也不是懊悔自己课堂的不足,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在批判中建设,敞开胸怀面向未来。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师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核心名词,它站在教育的制高点,既为老师指点方向,也考察着教师的行为道德点。读暑期师德培训之书,结合个人经历,颇有体会,经思考总结,现归为三点:

一、思与行。

三年的教学生涯,斑斓多彩,五味纷呈。直面学生,我也曾言辞犀利地骂过,也曾舒适婉转地笑过,也曾怒发冲冠地气过,也曾倍感温馨地暖过。但那些都是“曾”,为何?——往事未曾沉淀,精华与糟粕混合,劣根与清水相衔,纵使再过璀璨的金子,也没入沙堆隐不见光。此处的金子,并非指学生,而是指教育思想。

思想“二字”,皆由“心”为底,事不入心,心不入行,见金子而不淘,处三事而不思,即便闪光点熠熠生辉,却也终将寥落尘泥碾作尘,不复长存。故而,教师遇事要三思,思过、思功、思心得,思之后再付诸行,行中再思、思后再行,循环往复,渐次上进,为了教育事业的光辉蓬勃而付出一砖一瓦,为学生,亦为自己,为社会,也为国家。我爱“曾”,也惋惜过“曾”,但我更想珍惜“现下”,我不希望某一天我与人交谈时口中除了“曾”仍是“曾”,而希望在“曾”之后更能有一番“现下”的成功事迹与“未来”的期望预设。

很可惜,本人较懒,三年中应上方要求也写过许多各类心得与总结,奈何,苦苦一笑,千言百字多数为东拼西凑,他人之语,为我而用亦。

二、勤与志。

照实说,“懒”很难克服,谁不留恋舒适的被窝,谁不享受惬意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平日里无比渴望一丝清静、一丝悠闲,闲看云、野养花,多一些超脱,多一些自由,但终是尘世之人,若要出尘,必先入尘,若想悠远娴静,必先经纷扰的.洗礼,平日里诸多事情——不管美事、丑事、琐事,还是无事,都能处理得风轻云淡游刃有余,那么我想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高境界。懒中勤,勤中懒,所以教师,若能在教学的繁忙中偷得“闲”,在大事小事不断上演的学生世界中能识出天地之自然无华时,那便拥有了超凡的胸襟,所谓大隐隐于市,未必不如此。

再懒惰的人,身上必定存有一丝一毫的“勤”,作为教师,忙忙碌碌是一天,有心有得是一天,无心无得也是一天。为自己找个借口,教师的“懒”情有可原,这份“懒”是工作下班后的放松身体、放松头脑,是清清耳根子缓一缓酸软的臂膀,是正常的放松,是回归于家庭的子女角色或者父母角色。只是,上帝公平地赐予人类一天24小时,8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而人的不同在于剩下的8小时如何处理利用——但话到极致,也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鸿鹄与落雁,难道因为看天空的角度不同,就能批驳另一方的盲点吗?于此,对于那些“懒”中愿意也能够剥离出一丝“勤”的人来说,若有心飞天,就应该抓住“勤”这根草,在教育洪河中尽力游向彼岸,借智力、耐力、天力,登陆彼岸,看另一世繁华。有心不晚,有志不晚,再给个借口于自己,人生有童年,事业也有“童年”,步入教育界的头三年为“事业童年期”,那么童年期之后呢……

人应有志,志当长存,存必实践,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绕怀,久久不忘。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但愿书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心灵深处那份特有的灵感,让宽广的胸膛飘满温柔的花瓣,绽放心灵之光!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说,我爱读书,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ー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给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给你灵魂的提升空间。来吧,走进书籍的世界;来吧,谈谈读书的心得,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暑期阅书,有所感,谈幸福从师德谈起,因为幸福正是师德之水灌润而成的那树繁花。

关于师德,我是一个具有严格自我评价意识的人,我坚守我的原则和信仰,不求突显于人,但必不负于学生。我始终谨记: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具有被尊重、被关爱权的平等生命体,因此,不可轻视,不可欺压,更不可放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人可以剥夺,也没有人应该被剥夺。所以,我不是个迷信权威的老师。

曾经有同行义正词严地说——需要什么理由?你说对就对,错就错,这点权威都没有还当什么老师?——我惊愕失语,有此认知,出此言论,其对学生之“风范”可想而知了。

如此权威,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请把眼光放长久些,你的权威能由始至终吗?你可曾看见,那嘴角的怨气——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听见,那日积月累沉淀下的愤怒在心里汩汩奔涌?你可曾想象,在他们觉醒的未来生命里你烙下了怎样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后,他们在埋怨还是在想念?

我不愿意给学生下马威,也不会严词厉色震慑学生,学生从不惧怕我;我轻易不会生气,也不会出离愤怒,只是有时会“痛其不争”;我会受伤,会辗转反侧,因为我在乎学生,让他们活在我心里。

奇怪的是,不权威甚至有点傻的我居然并不是个很失败的老师。随着时机的流洗、交流的澄澈、了解的醇厚,桀骜的学生变得温顺,沉默的打开了心扉,原本抵触的逐渐融化,一切走向和谐。身处其间,我日益轻松平和,去倾听去拥抱那一颗颗青春的、鲜活的、可爱的灵魂,幸福感无限蓬勃着。

清楚记得那天,那个身材壮硕脾气火爆极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学拌嘴冲突,挥着铜锤大的拳头就要砸下去,谁也拦不住!我刷的冲过去挡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气紧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顿挫地说:“没事,别急,好好说,老师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紧咬着牙,脸上肌肉抽搐着,额前的刘海在颤抖,终于在决堤的那一瞬间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松开了拳头,其实我心里也很恐慌——那是一个多么偏激执拗强悍又极度愤怒中的学生呀——我一点都没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后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里的分量,他出于对我的尊重强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几年在家养病,学生们电话短信慰问不绝,每到周末就三三两两的来探望。我心里很温暖很丰厚,他们这么信任我,关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岗,我的付出酝酿出了真正的意义。

学生们常会问:当老师,幸福吗?坦诚说,作为职业的教师,对于那些教育教学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并不乐意;但只作为学生的.老师,望着那一双双专注热情闪闪发光的眼睛,我无比幸福。是呀,我告诉他们,你们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后,你们也许忘了我教的字词句篇,但请记住,你们曾经让我幸福,也请一定努力让更多的人幸福,让你自己幸福!学会爱,学会被爱,这才是老师想要帮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与人相处,其实简单,你给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学生是和你一样需要坦诚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筑实理和爱的大地,让学生如白云如飞鸟轻灵愉悦地飞天,我才成就了一个大写的师字。

所以,我不权威,但很知足。我惟愿从从容容,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做着该做的,平静而幸福。雪莲正在盛开,天籁之声响起。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在暑期读书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现将个人体会如下:

首先,敢于正确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其次。做一个有丰富业余爱好的人。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第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第四,新课改下,要转变班级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新课改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由以前关注学生所学的“知识”到现在关注学知识的“学生”。这种关注点的转移以及“学生中心理念”的确立,使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班级管理改革却相对滞后,一些不科学、忽视学生“自主性”、限制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滞后的班级管理改革制约着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彻底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

第五,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当学生学会感激之后,才会醒悟,才会更好的回报教师。

总之,这次读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今后我还会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拜读了特级教师黄爱华的文章,观摩了数十节精彩而又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黄爱华老师在教学上孜孜不倦地思考与实践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1、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动对象。由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的“差参不齐”,但我们绝不能就凭此而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与差学生,只是发展的进程有快有慢罢了。黄爱华老师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把握好了两个字:“和”、与“平”。“和”指的是“和谐融洽的气氛,“平”指的是“地位平等的交往”。

教学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应该是一位致力于帮助学生、涉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拥有先进教育理念、善于合作的“良师益友”。在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表扬与鼓励、蹲下身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合作;我们也经常听到“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你得想法真得太伟大了,坚持下去前程似锦”等许多沁人心田的话语。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黄爱华老师高尚的师德、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为人处事的原则。

二、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无意于法则,而自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现。黄爱华老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求“实”。

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没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就没有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审美性。只有教学的合规律性和合个性的统一,教学才成为引人注目、令人为之倾倒的艺术品,教师才能成为受人钦佩的'教学艺术家。”

求“活”。

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或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教学艺术是在科学地再现的求“实”中,师生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

求“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求“趣”。

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课,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求“新”。

在学习别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创造是一切艺术的特质,没有创造也就无所谓艺术。这些创造,或表现为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形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或表现为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或表现为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塑造;或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与艺术的加工。

求“效”。

学生在艺术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取得了非一般的教学效益。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茗茶,馨香绕怀,久久不忘。一本好书,可以让颓废的心灵得到鼓励;让忧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迷惘的心灵得到指引……

但愿书让心灵的土壤植满晶莹的种子,传递心灵深处那份特有的灵感,让宽广的胸膛飘满温柔的花瓣,绽放心灵之光!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人说,我爱读书,不求甚解,取放自由。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変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ー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书,给你思想的自由天地;心得,给你灵魂的提升空间。来吧,走进书籍的世界;来吧,谈谈读书的心得,分享你的读书故事……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如何使教师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更贴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已指出教师是“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小学。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要求。此刻越来越提倡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有竞争力、应变力,首先要有学习力。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校”就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和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同时存在的场所。21世纪的教师已不是就时间好处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师身上所体现的新世纪人的素质而言,教师应当首先改变心智模式,意识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对教育的垄断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够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也才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个性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场竞争局面的出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潜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师的创新潜力需要终生培养,教师的创新动机需要终生激励,而无论是创新潜力还是创新动机都来源于教师的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特点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概念;

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潜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

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潜力;

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会发现――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诚然,人生修养是一项极为复杂、艰难的工程,而一个乐于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师是永不停止学习的人,我愿意进行终身的学习,构成完整的人格,实现自我超越,影响我的学生。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实际上包含两个专业:一个是学科专业,一个是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学科知识的专家,又是学科教学和教育知识方面的专家。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懂得教什么和怎样教,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发展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教师的继续学习是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理解新知识,增长专业潜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加强教师专业化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暑期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

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

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