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心得感受: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作为班主任,我们始终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得学校能培养出健康的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2
1、认识自我成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对于初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养其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养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最开始我是没有想到的,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觉得这真的是比较有用的一件事。在现在的中国各家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岁还要被家长宝贝的当成小孩一样来对待,相应的这些祖国的下一代缺少了他们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独立自理能力。有许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只是漫无目的的跟着老师学习,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什么规划,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坚持不到最后,而且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师及早的知道学生规划他们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有一个目标,这样再来学习就会增加很多的动力。
2、开展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辅导尽管在许多大的城市都比较受重视,但是对于我们所在的乡镇农村学校来说,还没有收到很大的重视。但是《纲要》指出,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心理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相信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的学校以后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上。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指平和、稳定和愉悦。
良好的认知状态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绪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难以适应,也很难与人共处,当然也影响自我判断力和学习、工作的效率。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处于一种愉快和忧伤相互交替的矛盾状态,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平和稳定愉悦的情绪状态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张也是相当的有作用。
良好的认知状态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学生很难达到的一种能力。现在的社会各种学校以外的诱惑更是考验着他们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这方面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激烈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好。而对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并且发展的很快的一个阶段,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青少年常见的'心里异常:
(1)焦虑,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大多是因为遭遇到威胁和内心冲突而引起的,不过这些威胁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实成分,焦虑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胁的严重性。正常/病态;偶尔发生/持续存在。
对于这些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主要辅导策略是:通过创设宽松环境、做松弛训练、调整预期等方法,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
(2)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抑郁与焦虑是有一定联系的。严重焦虑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惧,是指面对某些特定对象(如人、物或场景)时产生不合情理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体验,并伴有回避行为的一种情绪障碍。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恐惧症存在典型的回避行为,而一般人的恐惧可以有回避行为,也可以没有回避行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征象(如心悸、心慌、脸红、手抖、出汗等;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指儿童智能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等问题。
(5)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学生攻击性行为可能有下列原因:①生理上内分泌不平衡;②错误模影视暴力行为,以此为荣;③参加了不良团伙,染上恶习;④被别人过度压制,心里过于紧张,一遇机会全部释放;⑤不能控制自己冲动过激的情绪。
教育事业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学生的身上肩负着祖国未来的重担,那么我们身上就肩负着这如何让他们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所以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业。无论怎样的学生问题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爱心有职业心把他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的。在外地的公汽里看到一句话:市民应该做到尊师重教。朋友看到了之后,说看你们教师多受重视。我苦笑了一下,说:“市民做不到什么,社会才提倡什么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
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一点建议仅给同行们参考,当然,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大学是一个大的团体,我们每一天生活在其中,每一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我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们也将经过大学慢慢的融入社会,而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将无法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活力。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提高,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更应当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进取的态度去应对。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增强与维护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我,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我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必须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到达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完满的大学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仅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好长时间,也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而自暴自弃,产生各种沮丧悲观的想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对自我的本事、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我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梦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我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我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我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梦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我过不去;结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我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经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将会帮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必须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我的生活变得完满。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健康的心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为,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教学心态,应作好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教学行为与效果。人生的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教师应是“人师”,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学心态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调控。树立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精于工作,爱护学生的价值观,用积极乐观的教学情商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不是圣人,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积极改进缺点;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努力发扬光大、充分展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与尊重。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
3、拥有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学会科学用脑,学会营养调配,学会工作,学会休息;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4、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但更在于启后,要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水从哪里来,这水之源泉就在于教师不断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理论经验、学习实践方法,并加以不断革新和创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凡是有用的东西,教师都应先人一步,都应成为敢吃螃蟹第一人。不然,那真成“无源之水”啦!
5、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调剂人生的一味良药。生活中难免事事顺心如意,总有困难和挫折,烦恼和忧愁伴随着。教师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不断加强意志锻炼,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过不去的坎,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善待别人,当然也包括学生。与同志要和睦相处,互学共助;与领导要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关怀;与学生要民主、平等。教学中教师更应放下权威身份,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携手步入学习、工作、生活中去。
7、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有一个切合实际、恰当可行的理想目标。但教师目标的确立一般都带有较大的主观色彩。能否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验证。在实践中,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绝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或过低,并要适时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尽善尽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学生。蹲下身子去吧,多角度、全方位去欣赏学生、评价学生。只有看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学生才有希望,教学才有希望!
二、要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切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起就拥有了太多的爱,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为别人着想,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在班级中轻易表现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靠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在学习方面,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
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是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7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__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上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使大家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对大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经持续好几个星期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其中学到不仅仅有心理学理论,还有好些教育学的方法,更有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能仅要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教师的待遇现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师的地方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多用心去看看周围的事物,尝试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当我们个体困扰,可以观观群体,比较能让人产生落差,比较更能让人寻回平衡。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开创美好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大学是一个大的团体,我们每一天生活在其中,每一天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而如果而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无法与人正常的相处,无法建立自我的人际关系网,这将会导致我们觉得生活是孤单的,是无助的,从而产生一种迷茫的时生活状态,这对我们的大学生活是致命的,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我们也将经过大学慢慢的融入社会,而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将无法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铺垫,这就导致我们无法对每一天的生活充满活力。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供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仅有经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本事、适应本事的构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提高,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我们大学生更应当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进取的态度去应对。
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增强与维护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我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我,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我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必须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到达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要想拥有一个完满的大学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仅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而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就闷闷不乐好长时间,也不至于因为一点挫折而自暴自弃,产生各种沮丧悲观的想法。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对自我的本事、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我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梦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我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我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我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梦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我过不去;结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我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经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重要性,一个幸福的人生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将会帮我们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们必须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我的生活变得完满。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暑期培训班。在整整四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们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且就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专家们耳提面授的零距离的指导。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它让我获益匪浅,同时也萌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究竟是什么?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言简意赅地向我们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的真谛我想就是在提醒我们所有教育者: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
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简单地学科化、知识化;医学化、技术化,它需要老师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开学生纠缠的心结,驱散学生心头的阴霾。
二、“了解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大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规划孩子前进的方向、前进的步伐,甚而前进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在成人的主观臆断、行为干预下,进驻了孩子的内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生理特点、了解孩子心理需要与诉求。我们必须明白,青少年时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矛盾动荡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征,青少年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开始出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出现心理反抗。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的'行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
同时,不同孩子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有其共性特征,但必定有其个性特点。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场更多关注他的个性心理特点,这可能会花去我们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业,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换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恒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于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与无力,而最终遗憾的,还将是我们的孩子,或许还有他们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讲究方法和艺术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心理辅导老师必须仔细研究,是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的?还是学生身体状况因素导致的?抑或是学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师必须准确做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很多“大忌”:简单判断、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军奋战
必须建立“战略联盟” 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固然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来实施,但我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学生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如果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辅导老师做好工作,我想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排解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学生栖息的港湾,家庭成员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孩子之间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教育“战略联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学苏华老师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的理念,如果老师果真能说服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的错误理解,改变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那对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疏导,无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强理论学习,维护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上,我们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们丢在一边的心理学相关论著,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心理辅导专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要时刻记住的是,当一个孩子坐进你的心理咨询室,你责无旁贷地要为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与疏导。你面对的是一颗亟待你帮助的心灵,你肩负着引导他走向快乐与成功的重托,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丝的马虎,半点的不专业。为此,我们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进师生间的和谐交往,教学效果往往比较明显,每个学生也容易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我们设想,如果教师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又怎么能使学生的心态平衡、情绪正常?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必须树立有利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观,具备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掌握调节压力、整合职业情绪,学会心理问题的自我认识与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较多的现状和个别教师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我选择了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参加为期五天的xx区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脱产培训。
20xx年10月8日上午七点正,在度过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开车前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拉开为期五天的学习,报道后拿到学校给我们的培训指南才发现,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每天的学习从早上到下午六点半,有两天晚上的课程安排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看后心理难免有些想法:一方面,觉得课程内容安排丰富,可以打发漫长的夜晚;另一方面,觉得是成人学习时间安排太不合理,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带着这些想法,参加完简单的开班仪式,通过第一天的紧张学习,我有了新的认识。
1、我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通过学习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学校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教师的倦怠等问题的切入点。
2、自觉学习是收获的前提。我是向区教委主要领导请假,经教委陈主任同意后才有这个脱产培训的机会。因此只有通过自己自觉学习后,回到学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后才能找到解决学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改变学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才是对上级领导最好的感恩。
3、第一天的课给了我学习的信心。徐展博士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问题》专题讲座,从中小学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等方面,以自己教育女儿和学生的鲜活事例,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7
在我教学的千万个日日夜夜中,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社会影响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首先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现在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教改理念都是遵循“生本”原则,遵循孩子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还孩子快乐、健康的童年。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教师要当好导演、指挥家、和教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也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只有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才会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经持续好几个星期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冲击却是极大的。其中学到不仅仅有心理学理论,还有好些教育学的方法,更有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做教育工作、是当一名好教师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来一再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能仅要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务对象终日在一起工作。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
教师的待遇现在是提高了不少,可教师的地方依然没有提高多少。而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多用心去看看周围的事物,尝试着去做做不同的事情。当我们个体困扰,可以观观群体,比较能让人产生落差,比较更能让人寻回平衡。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看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自己的身心沉浸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生活…。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开创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