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12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

9月18日,我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了安义县教育局举办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聆听了主讲赵水兰老师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编排目标及编排意图,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多识字。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重道远,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夯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好。现在有了新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共同期待花开的日子。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2

9月18日,我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了安义县教育局举办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聆听了主讲赵水兰老师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编排目标及编排意图,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多识字。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重道远,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夯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好。现在有了新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共同期待花开的日子。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17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教研室举办的2017年新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感觉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厅岳维鹏老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教材与学术著作有何不同?是每一位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接着,他对这一问题做了剖析:学术专著是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而教材是对国内外已有的科学成就和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编排而成的系统化教学资料。在历史学科教学当中,教材编排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它更是重中之重。在历史学科中,学术专著主要是根据考古发现以及史实记载进行分析整理出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作者本身对于历史的思考,尽管历史讲求客观性,但有很多的`史实资料都多少带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而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民族文化、核心态度价值观在教材中有突出的表现;国家声音通过教材、课堂传递到学生,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材的使用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客观的历史,有着正确的史实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做到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之后,他再次强调各位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新编教材推广使用的重要性。他说:由于教材的属性原因,需要在教材的设置上考虑课时、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问题,教材是系统的,它更倾向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真实的历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通过岳维鹏老师的讲话,参训者能够有很多收获。在教育学生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历史的概况,鼓励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实观,弘扬爱国思想;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近代的没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树立自身的信心,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老师只有正确了解教材的意识形态特征,才能在未来的教学中正确的传授知识,而这一点,对于历史老师更是尤为重要。新编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因此,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的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要高度关注部编教材的意识形态特征,深入学习,高度重视教材研究。

接下来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的讲话视频,朱之文副部长提出了对于历史教学的一些要求。在视频中,朱之文副部长提出历史教学涉及面广、意义重大。老师在保证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需要重点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此次培训也要从政治方向、价值导向、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培训,充分认识到“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是落实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义务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工作部署。新时期的我们也应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立德树人,把好意识形态关,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从基层做起,扎实走好每一步。在教学中,既强调历史学科体系,保证教学的质量,又注重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及时反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深化呈现方式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设备逐渐健全,老师教育的观念也应随之提升,加强设立材料阅读,相关史实,知识拓展等环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长,去进一步探索浩瀚神秘的历史长河。在课堂上,要强调中华文化传统教育,关于法治教育。要扎实抓好三科统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视,加强教研,争取达到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培训期间,新编历史教材编者张静老师对新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做了深刻、详实的介绍,并提出了新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通过张静老师对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进一步细致的介绍,在了解历史教材改革的大方向下,我们对于历史教材改革的细节有了更细致的了解。首先,历史教材的基本架构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要注重以“线”穿“点”,以“点”连“线”。在叙述清楚历史脉络的情况下,让学生着重了解到那些重要的历史史实,同时让学生在认识理解那些重要史实的情况下,能够建立一条清晰的逻辑线,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事件的发展,事件发生后又有了怎样的影响和意义,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以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历史,有正确的史实观。因为在此次结构中“点”增加的少,删减的多,所以留下的重要历史史实更是需要了解的重点,要在教学上进一步深化,让学生了解的更透彻。而重要知识“点”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条“线”来安排的,因此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网络,从每单元到每节课,再到每个子目,将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同时运用好课文辅助部分,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让学生能够不断巩固提高。例如在课文前设——导演中设置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思维网络;在课文旁设——相关史事、人物扫描、材料研读、问题思考中,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最后在课文后设——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中留给学生课下的作业,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新的提法,纠正一些字眼上的差错,力求清晰准确;注意一些史事的表述强调了核心内容,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关于教材的一些重要问题,要考虑到政治思想导向的问题;要对学生有正面的教育意义;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既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教师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好任务,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培养出更多国家的建设人才。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化的发展看历史的进步,形成文化自信,要注意中华文化的本土性、多样性、吸纳性、凝聚性、连续性。谨慎处理一些历史上的问题,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讲解这些,既要看到这些事件的意义,也要分析事件的缺陷,在日后加以摒弃。尤其宗教上的问题更是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概述,要将其讲解透彻,同时注意不能随意阐发引起歧义。其次,在使用部编教材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使用教材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科书:历史教师要用好教课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并且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将自己的知识网络阐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且进一步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2、理清逻辑,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这个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的发展,瞻前顾后,融会贯通,让学生能够体会历史发展的必要性,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认识每个时期的发展,有整体系统的思想,形成整体性、全局性的历史认识。3、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这个原则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将成为学生毕生受益的品质与能力。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文与辅助系统的关系。2、文字与图片的关系。3、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分析、设计、评价。在处理好三个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使教学不断优质化、进步化、标准化。制定教学目标,建构流程,分析评价总结反馈,贯彻好部编教材使用的理念。同时,要注意部编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在教学设计时注重运用史料,各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确定好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展示教学过程的逻辑,从而达成历史教学的目的,达到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

最后北京教科所的丁丁老师做了新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并通过几节真实的课例进行具体分析,课例中执教老师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历史教学思想给参训者做了很好的示例,对于参训者将这些理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给予很大的帮助。

总之,听了专家的讲座后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学习课例设计者认真钻研,精心备课的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阅读笔记,加强消化理解,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4号)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以下简称“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xx年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宁夏教育厅牵头,王俊昌主持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我品尝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随着教育厅岳伟鹏讲话的开始,为期两天的培训正式拉开的序幕。会上岳领导谈到改革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说,从古至今,但凡是一个鼎盛发达的朝代,必定是一个注重历史的朝代,例如曾经辉煌的西汉时期,就有司马迁和《史记》。现在宁夏历史学科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借着20xx新补编教材改革的东风,历史课堂的春天即将到来。此话一出,受到的所有历史教师的一致赞同。之后我们又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的工作的讲话视频。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部编教材的意义就是立德树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之后是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张静主讲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从张老师的讲话中,我了解到了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结构和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教材体现国家意识,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教材,明确了教材目标,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对新教材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把握编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线,为实施好新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历史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来源于生活,所学的历史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9月3日,我参加了由日照市教育局组织的部编新教材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的培训,听了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孙善丽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让我对一年级部编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孙老师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教材改编基本理念,新教材内容概览及教学建议,课改前瞻。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概括起来有4点。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

3、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二、教材改编基本理念

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

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

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

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七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地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并提出利用早读、午写(晨诵、午读)时间,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等,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如:“小小新闻发布会”、“说古论今”、“奇思妙想”。其对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其以“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教学例举:

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带读课文,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不同的读音。

第二步:分类出示带有“一”字的词语,教师范读、带读。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三类词语中“一”字读音的不同,教师借助词语指点变调规律。

第四步:熟读词语、句子,在语境中读准不同读音。

第五步:找找学过的课文中带“一”字的词句,互相拓展练读。

第六步:学《7。大小多少》,再进行一次“一”字不同读音的集中训练。这些都给了我很好的教学思路。

三、课改前瞻

部编新教材有利于学生三大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优秀的品性的形成。

总之,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7

9月18日,我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了安义县教育局举办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聆听了主讲赵水兰老师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编排目标及编排意图,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多识字。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重道远,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夯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好。现在有了新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共同期待花开的日子。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使我感触颇深。我主要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课堂设计。以及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首先,针对教学课堂设计的含义主要是: 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生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景做出精心的安排。

新教材之“新” 时序性:在内容编排上,坚持历史学科“时序发展”特性,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符合初中性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中国历史是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时空中不断前进的。

时代性:中国古代史历史的短镜头拉近到21世纪,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这样的设计,在体现时代高度的同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切性: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删除过难、过偏的知识,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课文前设: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文旁设: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课文后设: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还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可使学生拓展视野。

新、旧教材之比较: 1.教学课时的变化 原有七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22课,还有五节活动课,新教材四个单元21课,其中活动课一节。原有七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22课,还有活动课一节。2.单元标题的变化(以七上为例) 旧教材 新教材 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教材内容的变化 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4、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管是理论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罢,对于我来说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每一次的培训,完成每一次记录,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更好地把历史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厅和黄河传媒联合组织的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对新编的七年级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可谓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新课改的到来对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开幕式上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岳维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历史学科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要重视历史的教学。这让我很激动。就目前来说,历史在中考中只占30分,而且还是选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被很多学校看作副课。学校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使得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而新课改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向我们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七年级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配以教学案例对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并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实的指导,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3、活学活教新教材、提升学科新价值。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带来四节优秀的课例为我们做教学经验交流。短短的三个小时丁丁老师亲和、幽默、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她的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她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索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课堂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师授”型,而是“活”起来了。这正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也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这此新教材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厅和黄河传媒联合组织的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对新编的七年级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新课改的到来对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开幕式上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岳维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历史学科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要重视历史的教学。这让我很激动。就目前来说,历史在中考中只占30分,而且还是选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被很多学校看作副课。学校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使得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而新课改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向我们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七年级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配以教学案例对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并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实的指导,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3.活学活教新教材、提升学科新价值。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带来四节优秀的课例为我们做教学经验交流。短短的三个小时丁丁老师亲和、幽默、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她的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她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索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课堂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师授”型,而是“活”起来了。这正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也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这此新教材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2017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厅和黄河传媒联合组织的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对新编的七年级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新课改的到来对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开幕式上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岳维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历史学科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要重视历史的教学。这让我很激动。就目前来说,历史在中考中只占30分,而且还是选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被很多学校看作副课。学校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使得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而新课改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向我们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七年级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配以教学案例对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并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实的指导,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3.活学活教新教材、提升学科新价值。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带来四节优秀的课例为我们做教学经验交流。短短的三个小时丁丁老师亲和、幽默、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她的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她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索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课堂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师授”型,而是“活”起来了。这正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也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这此新教材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201x年9月3日,我参加了由日照市教育局组织的部编新教材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的培训,听了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孙善丽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让我对一年级部编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孙老师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教材改编基本理念,新教材内容概览及教学建议,课改前瞻。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概括起来有4点。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所以教材编写立意要高,要立德树人。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在确定编写方案之前,编写组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但对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也注意“纠偏”。

3.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二、教材改编基本理念

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七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地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并提出利用早读、午写(晨诵、午读)时间,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等,建立常规的班级交流机制。如:“小小新闻发布会”、“说古论今”、“奇思妙想”。其对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更是令我印象深刻,其以“读好‘一’字的不同读音”教学例举:

第一步:教师范读课文、带读课文,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不同的读音。

第二步:分类出示带有“一”字的词语,教师范读、带读。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三类词语中“一”字读音的不同,教师借助词语指点变调规律。

第四步:熟读词语、句子,在语境中读准不同读音。

第五步:找找学过的课文中带“一”字的词句,互相拓展练读。

第六步:学《7.大小多少》,再进行一次“一”字不同读音的集中训练。这些都给了我很好的教学思路。

三、课改前瞻

部编新教材有利于学生三大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优秀的品性的形成。

总之,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特别是网上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9月18日,我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参加了安义县教育局举办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这次培训对于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是一场及时雨。在这次培训会上我聆听了主讲赵水兰老师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编排目标及编排意图,让我对教育教学有更深的认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自我。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新课标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基础,就是识字。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多识字。

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任重道远,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夯实的基础,学生才能走的更远,更好。现在有了新的理论知识的武装,让我们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共同期待花开的日子。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20xx年7月13日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厅和黄河传媒联合组织的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却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聆听了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和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对新编的七年级教材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真可谓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1.新课改的到来对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

在开幕式上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岳维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历史学科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要重视历史的教学。这让我很激动。就目前来说,历史在中考中只占30分,而且还是选考的,考试内容也比较少,所以被很多学校看作副课。学校的不重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使得我们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困难,而新课改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2.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法。

北京市教科院张静老师向我们全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七年级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基本框架以及教材内容的变化,并配以教学案例对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并提出宝贵的教学建议,为老师们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做了切实的指导,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3.活学活教新教材、提升学科新价值。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丁丁老师带来四节优秀的课例为我们做教学经验交流。短短的三个小时丁丁老师亲和、幽默、扎实的教学功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她的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她完全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索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课堂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师授”型,而是“活”起来了。这正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有所思、有所想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因此新教材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也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我已在路上,如果把这此新教材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部编版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7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4号)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以下简称“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xx年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由宁夏教育厅牵头,王俊昌主持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我品尝了一次精美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随着教育厅岳伟鹏讲话的开始,为期两天的培训正式拉开的序幕。会上岳领导谈到改革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说,从古至今,但凡是一个鼎盛发达的朝代,必定是一个注重历史的朝代,例如曾经辉煌的西汉时期,就有司马迁和《史记》。现在宁夏历史学科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借着20xx新补编教材改革的东风,历史课堂的春天即将到来。此话一出,受到的所有历史教师的一致赞同。之后我们又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的工作的讲话视频。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部编教材的意义就是立德树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之后是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张静主讲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从张老师的讲话中,我了解到了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结构和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教材体现国家意识,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教材,明确了教材目标,基本掌握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点,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对新教材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把握编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线,为实施好新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历史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来源于生活,所学的历史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