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
今日学习了垃圾分类这一重要又不可缺的课程,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们懂了垃圾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垃圾分类就显得格外需要引起重视。
垃圾的资源利用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五,合理的分类会将垃圾变废为宝,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未经分类的垃圾则只能成为填埋的废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垃圾回收看似只是一件人人皆可的小事,但在国内,垃圾分类的'意识却不是很高,造成了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因此,我们学习了垃圾分类并运用于实践,并将这项技能告诉给家人朋友,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会普及这项技能,垃圾分类将成为一种必修课。
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同的垃圾用途和价值不同,所以更需要我们进行垃圾分类。可回收的垃圾是回收利用的重要资源,主要是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材料,如纸张,易拉罐等,这些垃圾经回收后就会大大节约制造成本再次利用,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厨余垃圾,简单说就是猪可以吃的垃圾,但这种垃圾不是简简单单喂猪的,而是加以利用制造新的材料和能源的,像我们吃剩的剩饭剩菜,鱼刺猪骨之类,都是属于厨余垃圾,但要注意的是扔垃圾的塑料袋却要扔到可回收垃圾里,且这些垃圾扔之前要沥干。有害垃圾是极为危险的,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像纽扣电池这样垃圾如果不处理污染的水源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巨大而又吃惊的数字,所以这类垃圾一定要单独检出并仔细处理,但是像损坏的电池是万万不能扔在桶里的,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他垃圾就不用说了,这类垃圾需要单独处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分类的一种。学习了这些垃圾的种类,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更要应用于实践。但这项实践是十分艰苦的,一但分类不好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像我们处理损坏的遥控器这种物品时,一定要将电池单独拿出放入有害垃圾桶里后再扔入可回收垃圾。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得多,因此看起来简单的任务却并不简单,但我们只要养成习惯,总有一天将会不再感到困难!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只有人人做好这一件小事,才能完成垃圾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大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有怎么样的教育,就有怎么样的后代,有怎么样的后代,就有怎么样的未来。为此,重视教育,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变革、完善教育,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对于教育,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对人积极的教化、培养、完善、提升、发展等角度去正面认识,但使人困惑、失望,乃至痛心的是,教育却常常走上了它的反面。诚然,导致教育“事与愿违”的原因很多,从教育自身感性的.层面看,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学校太像学校,我们的课堂太像课堂,我们的老师太像教师,我们的学生太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主体性、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必然会受到抑制。当然,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自有众多的内、外在原因,但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几乎是学科课程的一统天下,课程结构严重失衡,在学科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机械的、授受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结构决定功能”,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程的性质特点。为此,课程结构的调整就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凭着热情,带着冲劲,我们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片繁华,一阵热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留下高兴了半截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一片大好形势下,大家急不可耐地一头扎进去,缺少筹划,准备不足,结果造成了方向的迷失,过程的困扰,终点的迟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3
一年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同学可以这么积极主动的发言,大胆的参与。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的另一面,也让我走进了小朋友的心里,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
本学期,我们都进行了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对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结合活动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同学的个性
活动的开始,我们鼓励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自身在小组里承当的任务,给同学个性的发展发明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我关注了每个同学的表示,尽可能的给同学主动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按自身的意愿去调查,按自身的想法去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协助他人、协商他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同学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获得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有的小组不但与组内同学合作、效果展示时还请来了外援;有的小组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这时同学想到了“为了小组的团结,我只有听他的了”,看似无耐,却也是一种睿智的表示。至少,在大力弘扬个性的今天,小朋友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与人愉快的合作,这也正是我的初衷所在。
二、关注同学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
选题阶段,我们都注重发挥同学的自主性,然后引导同学谈对这个对选题的了解,由于同学发生了一种从多方面了解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立了,主题确立后,我引导同学提出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同学的意见,确立了研究的子课题,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都是不着痕迹的,尊重小朋友意愿符合小朋友心理特点的。
各年级的小朋友对每个选题的了解都是片面的,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许没有深度的,也许是没有价值的,然而我却接受了他们的选择,因为我们始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是小朋友们,他们有权力选择自身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他们研究的应该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只能起一个“支架”的作用,只能协助,引导同学研究、考虑、设计,只能协助同学在自我的探索中构建新的认知。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
活动中,为了让小朋友们不在自身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防止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只是以一个协商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小朋友们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也更有热情了。如同学在调查其它同学爱吃的蔬菜水果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发现这种方法废时废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方法,一个小朋友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我写上对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我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同学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动身点是让同学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小朋友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时提出问题,通过自身的考虑、求助、与他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小朋友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小朋友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如:他们不但能从书本上、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他人那打听消息,获得一些有用的资料。其中,为了了解蔬菜、水果的销量、保管,他们去市场进行了采访;为了了解同学们爱吃哪些水果,他们调查了800余人,并把数据制成了表格,用具体的数据说明问题,我们欣喜的看到,小朋友们正在他们自身的研究中变得善于考虑,懂得了从多角度了解问题,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说明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同学的感受和体验
教语文时,我总想一节课让同学学会什么,很少关注同学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同学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同学什么,而关注能为同学“做”什么,注重同学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时,我把此次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同学,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同学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同学调查效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同学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四、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
在活动的最后,我引导同学谈:对于每一次活动,你还想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鼓励同学说出更多自身感兴趣的子课题,可以说是给同学留下了“考虑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也体现了此灯学习的连续性。
五、不足
本学期的活动已结束了,由于终究是尝试阶段,活动中我还有较多的“败笔”,比方:内容不够全面,调查不够深入,没有充沛的利用家长,特别是活动中教师对于同学的回答,处置不够细,没有带着目的去评、随意性太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时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不时尝试,全面提高自身的“指导”艺术;不时反思,在反思中生长、幼稚起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4
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经验课程、实践性课程,是一个没有文本教材,有待于师生在活动中开发,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生性课程。因此,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打破“孩子们被关在单调书本知识里,整天见不到生活的阳光”这一现象,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学生,拆掉学校的“围墙”,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
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而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自主地活动,积极探索,教师可能只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活动的.主人还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自主创造活动提供了可能。
三、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内容,学校在开发和实施这一课程时,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根据师生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确定一些“领域”或“活动主题”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5
6月11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主要以理论讲座为主,期间,我听取了五六位专家的讲座,觉得收获不少,在此谈谈自己一点心得:
广州二师范许XX教授的讲座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的讲座生动有趣,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与学识深刻剖析了中西教育的不同。他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学习、实践,学生虽然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但人的思维却被禁锢了。而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许教授还举了很多教育的例子指出我们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在如火如涂地搞国学教育,让孩子们摇头晃脑、热情洋溢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它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好好奇心、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反而会抹杀了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损害是很大的。其实,背诵《弟子规》等,无非是传承中国传统的道理、伦理准则,背诵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而不是让孩子们毫无领会地背诵这些枯燥的文字!
听了省教育厅综合实践教育黄XX博士的讲座,我陷入了沉思:当前,很多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基本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得不到领导应有的重视。虽然,也有些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流于形式,所做的一些活动以第二课堂形式呈现,参与的学生也只是少部分人,不能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突破口,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发展,办学就要有特色。特色教育不是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听了黄博士的讲座,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做好本职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努力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常常为缺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而犯愁,在听了黄XX博士和周可桢教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讲座后,我觉得自己受益不少。他们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这一问题,对于我今后在学校活动主题建设方面应该帮助很大。深圳大学李臣博士的“综合实践的乡土味”讲座则从如何融合当地乡土文化方面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强调综合实践主题开发要立足于本地资源,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只有融合当地的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短短的八天综合实践理论学习,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更高一层。当然,这次培训,我还认识了很多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在平时的聊天与活动中,我与他们结下了难以忘怀的友谊。同样,班主任陈老师细腻的关心,周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他们产生怀念与感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6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四年了,虽说已经不太年轻,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尽管这样,我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多少年来,中小学学校生活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经历过且已经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学生并没有与前人同样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因而不可能直接获得前人的经验,所以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其他教育中介的帮助才能间接认识和接受,因而在学科课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有时甚至可以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干涉的。既然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我们就因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达到社会和学生对这些角色的期待与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要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
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
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
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
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课题小组将本着认真的态度,扎实地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实践——再学习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在家长手中,他更深藏在教师和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其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课题小组会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有怎么样的教育,就有怎么样的后代,有怎么样的后代,就有怎么样的未来。为此,重视教育,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变革、完善教育,也就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对于教育,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对人积极的教化、培养、完善、提升、发展等角度去正面认识,但使人困惑、失望,乃至痛心的是,教育却常常走上了它的反面。诚然,导致教育“事与愿违”的原因很多,从教育自身感性的层面看,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学校太像学校,我们的课堂太像课堂,我们的老师太像教师,我们的学生太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主体性、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必然会受到抑制。当然,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自有众多的内、外在原因,但课程的设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几乎是学科课程的一统天下,课程结构严重失衡,在学科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机械的、授受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结构决定功能”,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程的性质特点。为此,课程结构的调整就自然成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凭着热情,带着冲劲,我们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片繁华,一阵热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留下高兴了半截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一片大好形势下,大家急不可耐地一头扎进去,缺少筹划,准备不足,结果造成了方向的迷失,过程的困扰,终点的迟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8
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进行野炊活动,很快同学们就各自忙开了。只见同学们有的在洗米、洗菜,有的在准备菜单,还有的在点火炉,突然间“轰”的一声,我们的“大厨师”已经在炒菜了,不一会儿一碟碟香喷喷的饭菜就煮好了。开饭咯,大家你来我往吃的那个香啊,感觉比大酒店的饭菜还要香。
第二天,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的教官给我们上插秧课。教官首先要求我们回宿舍穿好拖鞋下来,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插秧的地方前进。来到了插秧的水田,大家看见稻田里浑黄一体的水,不约而同地说:“这水好恶心啊!”同学们看见这“脏水”都不愿意下田插秧。怎么办呢?经过教官的动员,终于梁嘉熙同学第一个拿着几棵秧苗下水田了,看见他那么勇敢同学们也跟着一个个排队下水。在教官的解说下,我们按照教官的指令,各自隔好距离,把自己手上的第一棵秧插入水田里头,插完以后,教官又指令我们把自己手上的第二棵秧插入水田里头,就这样,同学们终于按照教官的要求,把手里的秧苗全部插到水田里,圆满完成了这一堂生动有趣的插秧课。直到插入第四棵秧,教官才宣布结束。插秧课结束了,同学们还在唧唧喳喳地讨论着刚才的插秧活动,不一会儿,大家就愉快的回到了宿舍。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加深了,同时充分体现了大家团结互助的精神。而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光荣的真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9
3月12日在区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我有幸听取了石麟小学赵伟老师、实验小学徐莹老师、乐天小学井普欣老师的三节优质综合实践课,通过听取学习让我这个初涉综合实践大课堂的新兵对该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也明确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下面就将我对该学科浅谈几点认识。
1、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基于生活实践的课程。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文化环境都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善于挖掘生活社区蕴涵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使学生将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因此在主题的设计上要将所谓的“热点”“关注”问题,化解到平时的生活中,顾及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如“长清方言土语调查”一课,教师注重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学生不仅能继承一个传统的语言文化,感受乡土的亲和感,而且能重温前人的语言交流方式,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识别真假人民币”、“生活中的广告”等二节课,也都紧紧围绕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与命题,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充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发现,使学生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和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里、在书本里不能获得的。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2、教师的综合素质强。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教材的限制,随意性比较大,而且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广泛的包容性、教学的灵活性、学科的渗透性变成了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一种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冲破学科壁垒,广泛地涉猎各学科知识,使自己具有广博、综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个知识杂家。这就要求教师在“专”的基础上追求“博”,达到“一专多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桶水又有别于普通的水,它的营养含量更为丰富、复杂。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打破了书本知识范畴,从而扩延到生活实际,突破学科限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位教师的优质课堂中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高素质、高水平。
3、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过程中,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在综合实践活动“长清方言土语调查”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观察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初步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陶行知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次的听课,使我真正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践活动中我将充分调动每一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大的空间,也收获更多的喜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6月11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XX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主要以理论讲座为主,期间,我听取了五六位专家的讲座,觉得收获不少,在此谈谈自己一点心得:
广州二师范许XX教授的讲座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的讲座生动有趣,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与学识深刻剖析了中西教育的不同。他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学习、实践,学生虽然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但人的思维却被禁锢了。而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许教授还举了很多教育的例子指出我们教育的一些弊端。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在如火如涂地搞国学教育,让孩子们摇头晃脑、热情洋溢地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它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好好奇心、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反而会抹杀了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损害是很大的。其实,背诵《弟子规》等,无非是传承中国传统的道理、伦理准则,背诵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而不是让孩子们毫无领会地背诵这些枯燥的文字!
听了省教育厅综合实践教育黄XX博士的讲座,我陷入了沉思:当前,很多中小学以应试教育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基本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得不到领导应有的重视。虽然,也有些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流于形式,所做的一些活动以第二课堂形式呈现,参与的学生也只是少部分人,不能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突破口,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要发展,办学就要有特色。特色教育不是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听了黄博士的讲座,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但要做好本职的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努力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开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常常为缺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而犯愁,在听了黄XX博士和周可桢教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讲座后,我觉得自己受益不少。他们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这一问题,对于我今后在学校活动主题建设方面应该帮助很大。深圳大学李臣博士的“综合实践的乡土味”讲座则从如何融合当地乡土文化方面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强调综合实践主题开发要立足于本地资源,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只有融合当地的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短短的八天综合实践理论学习,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与理解提高了更高一层。当然,这次培训,我还认识了很多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在平时的聊天与活动中,我与他们结下了难以忘怀的友谊。同样,班主任陈老师细腻的关心,周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他们产生怀念与感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xx年5月25日,XX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在廊坊十五小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场既是比赛又是辅导的活动。活动期间,观摩了16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的说课比赛,领教了执教老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别具匠心的活动设计,自然亲切的教学风格,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聆听了XX市教育局张占国主任和上届河北省综合实践课一等奖获得者----老师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受启迪和教诲。
本次综合实践课活动是以《课外阅读》为主题,聆听16位教师的精彩说课后,我正确区分了语文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懂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在本次说课活动中,十六节课异彩纷呈,专家和老师的讲解更是让我们茅塞顿开,耳目一新。《故事长廊》、《诵经典美文润美德少年》、《走进昆虫世界》、《战火中的童年》、《神奇的课外阅读》《畅游书海爱上阅读》、《我读书我快乐》、《走进童话王国》、《我爱读书》、、《扬帆书海墨香童年》、《让孩子爱上读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让教育走出了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学生的亲身经历,自主体验、感受,实现了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使儿童的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有兴趣和能力去完成探究活动。
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是关键角色,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指导艺术才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四年了,虽说已经不太年轻,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尽管这样,我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多少年来,中小学学校生活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经历过且已经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学生并没有与前人同样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因而不可能直接获得前人的经验,所以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其他教育中介的帮助才能间接认识和接受,因而在学科课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有时甚至可以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干涉的。既然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我们就因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达到社会和学生对这些角色的期待与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要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
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
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
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
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课题小组将本着认真的态度,扎实地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实践——再学习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在家长手中,他更深藏在教师和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其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课题小组会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3
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进行野炊活动,很快同学们就各自忙开了。只见同学们有的在洗米、洗菜,有的在准备菜单,还有的在点火炉,突然间“轰”的一声,我们的“大厨师”已经在炒菜了,不一会儿一碟碟香喷喷的饭菜就煮好了。开饭咯,大家你来我往吃的那个香啊,感觉比大酒店的饭菜还要香。
第二天,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的教官给我们上插秧课。教官首先要求我们回宿舍穿好拖鞋下来,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插秧的地方前进。来到了插秧的水田,大家看见稻田里浑黄一体的水,不约而同地说:“这水好恶心啊!”同学们看见这“脏水”都不愿意下田插秧。怎么办呢?经过教官的动员,终于梁嘉熙同学第一个拿着几棵秧苗下水田了,看见他那么勇敢同学们也跟着一个个排队下水。在教官的解说下,我们按照教官的指令,各自隔好距离,把自己手上的第一棵秧插入水田里头,插完以后,教官又指令我们把自己手上的第二棵秧插入水田里头,就这样,同学们终于按照教官的要求,把手里的.秧苗全部插到水田里,圆满完成了这一堂生动有趣的插秧课。直到插入第四棵秧,教官才宣布结束。插秧课结束了,同学们还在唧唧喳喳地讨论着刚才的插秧活动,不一会儿,大家就愉快的回到了宿舍。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加深了,同时充分体现了大家团结互助的精神。而最令我受益匪浅的是: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劳动光荣的真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4
7月29日到8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的的学习,通过十几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在选择综合实践课时,应该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观摩的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首先,这几节课无不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并实施,提高了积极性,学生走入社会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其次,活动主题的`设立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也都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如《美丽的扎染》、《魔罐》都激起了学生们深入研究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动手能力比较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从主题的确立,到方案、分组以及查找资料,及至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所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通过这短短十几天的学习,使我了解到综合实践整合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有语文、数学、科学、品生、品社等,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拿开原实验小学举办的远足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涵盖了数学中一千米有多长,语文中体会红军长征,品社中团队活动及科学中家乡植物种类生长情况等,学生在此次的综合实践中得到了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也掌握了各学科的知识。
此次学习活动,我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样的活动真好,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长学生们的学识,开阔视野,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另外,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掌握与自觉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真的值得借鉴。通过听来自辽宁省的14位老师讲课,我也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综合实践课中,要认真的寻找适合学生上的综合实践课,争取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XX市XX实践综合学校。
下了中巴车我们陆续来到了集合地点“宣教室”,因为我们班是最后一个到达目的地的,所以开堂会议要等一下我们,过了一会儿,我们四班的全体学生终于把自己的书包给整理好啦。
会议开始了,主席老师说:“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各大学校的同学都来了,你们是XX市少年游泳学校的五年级学生,过几天六年级的学生也会来,而这次你们将会体验到农村的生活,我先来说说你们这次的课程,A班(五一班)将会是学习心肺复苏、陶泥。D班将会学习花艺、心肺复苏。”我们班人听到上心肺复苏课时都吓死了,有可能有人体模型呢?
第一节课开始了,夏老师带着我们到了花艺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大桌子上摆放着一堆美丽的花朵,我们陆陆续续的坐在了位子上,在位子面前的桌上分别摆放这一些盒子,盒子里摆放着一些剪刀啊,老虎钳呀,还有一些线,那在大桌子面前的老师说这些线名字叫QQ线,弹性很高,老师上课了,老师教我们了先做外框,然后用一种搞怪的材料‘丝袜’做成了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瓣,最后组成了样子向真的花一样的丝网花!后来我们按照老师给我们的步骤也来做一朵花,我做的花还可以,已经算的上二流丝网花了。
后来,就开始中午吃中饭了,因为吃中饭时是以小组一起吃,所以我把我带的螃蟹和牛肉分给他们吃,老师抢了许多吃的呢,呜呜呜。不过我还做了一些肉丸虽然不好吃,ON我居然自己说出来了!
后来将是扩展练习,就是玩玩啥那些幼儿园玩的东西,还挺好玩的`最后将是我们恐怖的心肺复苏啦!再次跟着夏老师来到了实验楼,一进楼就发现了一个房间里躺着许多具“尸体”!好吓人啊! 坐在位置上我都忍不住脚在发抖。后来老师教我们了怎要救那些短暂昏迷的人,一、十指紧扣,手底按住昏迷着胸口中间(胸外),然后挤压50次,来回做3次。二、把昏迷者的头部转向旁边,然后用左手捏住昏迷者鼻子,再用右手托住昏迷者下巴,然后嘴巴对着昏迷者的嘴,将前面呼吸的气吹到昏迷者的肺里,吹2次,如果还没有清醒过来来回也做3次。就行了。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次的实践心得:这次活动可以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每个扩展活动都是一个小游戏,是要运用好头脑思维,就能成功!而那些课程也让我们对未知的大自然了解更多,可以让我们抓住迷失的知识,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农业中卓著成长,了解大自然是美好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16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四年了,虽说已经不太年轻,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尽管这样,我还是充满热情地参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托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多少年来,中小学学校生活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是一门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课程,它与以间接经验获得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前人已经经历过且已经抽象化、概括化的经验,学生并没有与前人同样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因而不可能直接获得前人的经验,所以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其他教育中介的帮助才能间接认识和接受,因而在学科课程中,教师的“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的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担任的角色: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究者和开发者,有时甚至可以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干涉的。既然明确了自己的角色,那我们就因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达到社会和学生对这些角色的期待与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要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更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课程意识。首先,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生产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一种预设课程,它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资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那种寄希望于依据某一“教材”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惯性行为,可能是与新课程有距离的。
第二、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课程中的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在意大利瑞吉欧幼教模式里被形象地称为“打乒乓”这一“打乒乓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既不是学生中心,也不是教师中心,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第三、要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身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需要“规划与设计的技能,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聚焦到教师指导所需要的能力,再具体一些,那么以下四种能力是教师做好指导所需要的:
1.问题预测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预测,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当然,要做到充分的准确地预测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出现问题,在不断的设计、实施、指导过程中提高预测能力。
2.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这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基础。
3.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想法,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其进行交流。切忌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确定或转移话题,切忌变成简单的告诉。
4.组织交流的能力。在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活跃气氛,并注意运用引导性提问,促进学生讨论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总结性的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反思自己及小组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在协商中找到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课题小组将本着认真的态度,扎实地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实践——再学习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相信学生的未来不仅仅在家长手中,他更深藏在教师和纷繁复杂的大社会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推进其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课题小组会一直努力钻研下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验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开出一条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