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2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发觉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更,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改变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仔细反思我的教学,才能找寻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老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知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行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探讨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实行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仔细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的倾向,确立语文教化的新理念,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实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意师范教化,树立学问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忱服务形象,新课程老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探讨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试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精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常的课堂,专心与学生沟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同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欢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5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 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6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1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1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数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8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9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以培育学生“学问与实力、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全部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洁的.谈一下在数学教学中的收获。 课改中,我和同行们努力探究,大胆实践,仔细思索,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尤其在数学课堂上发生了很多可喜的改变。课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留意创设同等和谐、合作沟通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老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切,更多的是耐性,细心,为每个学生供应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纳小组合作沟通的教学形式,学生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激励学生去探究,去创建。
(2)创设问题情境。
以图画情景呈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供应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讨充溢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充溢趣味的问题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相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相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3)开放课堂。
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视察、操作,独立思索及群体探讨,获得数学学问,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供应视察机会。开放学生的嘴巴,供应表达的机会,开放学生的头脑,供应思索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主动地思索,探究发觉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供应操作的机会。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供应表现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收获。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我将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改活动中去。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1
学习是很苦的,自考就更不用说了,持之以恒,自强不息是自考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候掌握自考技巧则显学习是很苦的,自考就更不用说了,持之以恒,自强不息是自考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候掌握自考技巧则显得更为重要。我想结合平时上课,考前复习和考试这三方面来谈谈我的自考心得。
(一)在平时上课我主张认真听讲,尤其是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或许老师讲的那些见闻、知识和自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自考不是狭隘的学习,它也需要各种知识的`补充、融合。最近几次自考题型变得越来越灵活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我还想说说上课做笔记的问题。很多同学上课都很认真,老师的板书从来都是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但我认为他们可以做得更灵活一些。老师写板书毕竟是为了配合讲课,所以听老师讲课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记笔记要有选择。比如有些知识你早就学会了或者不怎么重要那就干脆别记,你大可以把这些精力花在听课上。当然有些笔记确实很重要,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来不及记,你不妨下课后向别人借。注意千万不要为了在上课时能记全笔记而耽搁听课,如果这时老师正在讲解很重要的知识,而你却因为忙于记笔记没有听到,这可有点得不偿失。
(二)比较赞成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
时间太长,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太短,不利于复习的全面铺开。复习一般分三步骤。第一步:泛读,好把整本书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大致搞清楚该书的脉络和基本内容。第二步:精读。即深入理解比死记硬背要强得多,因为死记硬背既吃力又不利于活跃思维。第三步:融会贯通。每本书中的各个章节多多少少都有内在关系,我们要抓住这些关联点,把知识全方位地串联起来,当然能把不同之间的知识串联起来那就更好。在做好这三步之后,拿出纸墨写出整本书的大致纲领,这其实是一个收尾工作,非常重要。有些同学复习很仔细,每页书的角角落落都背过,但是他们没有从这些知识点跳出来,即没有提纲挈领,没有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所以经常会搞不清楚这个知识点出自哪个章节,关于哪块内容,那么考试中出现的张冠李戴的现象也就不少了。
(三)考试是最重要的一关
所以拿到考卷时,先要搞清楚试卷有哪些题型,这样有利于安排答题时间,不至于后面来不及。有些题似曾相识但又不确定,这时你不要忙于下结论,你可以给一个摸棱两可的答案,这样至少可以得一半分数。当然有的题实答不出来,但也千万别空着,通过发挥联想多少写点上去。在答题时还有一点要注意:字要端正、格式要明朗。因为批考卷的老师一天要改上千份卷子,他们没有时间研究你写的是什么,所以要尽量做到以上两点,这样你的卷面分数就上去了。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2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3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十余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习方式的更新。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4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发觉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更,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改变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仔细反思我的教学,才能找寻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老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知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行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探讨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实行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仔细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的倾向,确立语文教化的新理念,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实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意师范教化,树立学问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忱服务形象,新课程老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探讨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试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精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常的课堂,专心与学生沟通,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同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欢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5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6
去到新学校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月过得充实而迷茫。充实是因为见识了很多新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感觉大脑被快速填充。迷茫的是在这所学校里,努力敬业的老师太多太多,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异类,不像他们一样热爱这个行业,不够充分地去奉献自己,于是会觉得方向把握不准。
在湛江很多家长都是冲着某位老师某个班级而选择A学校,虽然看过全市的中考成绩,对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我真正进入这间学校的时候,我才找到其学生优秀的原因在哪里。
首先当然是学生资源的优先选择上。A校有6个双语班,其学生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进入,绝对不允许有通过关系进入的学生,于是在生源上保证了质优。
其次,也是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即是教学理念和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的一套方式。
A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组织全体教师考试,其题型是高考题。而且学校给教师灌输的是不要害怕创新的理念。
我现在所在的班级是初一级,初一级的一个大目标就是新课改,而且是强制性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实行新课改,进行高效课堂。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新课改,可是很多时候这个课改改到一半便没有继续进行下去。包括我,在这三年内的教学当中也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改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我发觉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譬如语文课对语言表达要求严格,教师的语言表达其实会对学生表达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初一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不能够达到要求,会不会一堂课下来他们带给学生的会是更糟糕的东西?
其次,进度问题。高效课堂要求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那么学生必须是训练有素才能很好地把握住课堂的节奏。然而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连已经教了一两年的教师都不一定具备,何况是学生,那便意味着课堂上将有大部分的时间会被浪费掉。那不是和高效相违背了吗?譬如我的第一堂课《春》,原本只需要两节半的课时,我却用了五节,而其他老师也是五到六节的课时。
再次,我们发现高效课堂,我们教师自身都不清楚是要整堂课都采用还是个别环节上采用,我们该如何去将这个高效实施到实际操作上,这也我们教师需要长时间学习实践才能摸索得出来。即我们教师本身也很迷茫。
于是我们将所有的问题都抛给级长,幸好级长给出了让我们满意的答案。他提醒了我们,所有的改革创新都是一个不能着急的过程,初一的学生你不能只是着急地只想把他培养成考试的机器,初一就是给时间你培养的,不要害怕将时间浪费在培训上。其次,我们很庆幸,提倡课改的校长和级长都是课改的先锋人物,他们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流程操作已经十分熟悉,他们可以提供我们新教师课堂观摩的机会。于是,我便边摸索边听课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先了解清楚高效课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更让我放心的是,级长和我们说,一条路总有人走得快,走得慢,在新课改的路上只要我们起步了,走得慢一些是无所谓的。
于是我便安心地在我的两个班级开始了新课改的操作。
我第一个实施的班级是一个典型的平行班。这个班级学生的特点是基础不大好,但是很听老师的话,愿意配合老师的课改,而且对课改抱有很大的兴趣。
我的第一次高效课堂选择了一节语文课,将4篇中等的作文打印出来,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篇,组员之间拿到作文课下进行讨论,然后第二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展示并评价修改作文。当然那一堂课总体上来说很糟糕,表现好的小组并没有多少,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都很糟糕,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在引导的过程中他们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表现不好,并知道下次该如何改进。
两堂课下来我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分工清楚的,组员之间进行过讨论合作的,进步的速度会很快,而一些分工合作不明显的,组员之间不愿意交流的,整组的表现会差很多。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混乱呢?其实就是领导人的原因,一个组的领导人很重要,能不能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看这个组里面有没有核心的人物,核心人物的交际以及协调能力很重要。高效课堂分组原本就要求学生按照高、中、低每两名的标准进行小组搭配,所以在一个小组里是具备成绩优秀的学生的。
然而我又发现了,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领导能力上并不行,他根本无法将组员组织起来,反而是成绩中等或者稍差一点的学生进取心更强,所以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在小组内培养核心人物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成绩以及能力不一定匹配的事实。如果持续使用高效课堂你会很明显的看到学生的能力,也能很清楚看到这个组的成长。如果一个小组能将高效课堂组织好,那么团结、进取、协作这些能力也会培养起来了。
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很重要,一开始我是忽略了这一环节,后来发现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使用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是可以引导学生做得更好的。教师不用出现在课堂上,不用在课堂上长篇大论,但是学生的表现能力就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和综合能力。
这个高效课堂对我来说很新鲜,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好坏都可以。
小学教师课改心得体会 篇17
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亲其师,信其道”这话很有道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平时的课堂,用心与学生交流,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让他们感觉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师生关系的融洽。所以细细衡量一下,还是放下老师的架子都到孩子们中间去,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更精彩的课呈现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多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改的道路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