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2024/10/14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

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

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2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3

教育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百人百爱,一家有一家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格局也决定这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我自认是一个急躁缺乏耐心的妈妈,说不了几句就会像大耳朵图图的妈妈一样头上顶着三把火。老师推荐的这本书值得大家都来看看。我是一边看一边做自我反省。

作者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阐述着一个不简单的道理。你读她的书会发现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你的孩子在墙上乱画,你是怎么办?是大声喊“停”,还是默默的关注,从另一个视角发现这是不是对孩子的想象力的一种释放。当下是个竞争的社会,浮躁的气候会让你感到焦虑。我也不例外,总是担心孩子落于人后,学这个补那个。考试时给孩子说考多少没关系,关键是掌握了多少知识。其实心里还是渴望着100分。书中写到“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这不是说的我们自己么!

凡事都有对立面,有时是我们自己想的太多太复杂,若不按照自己的思想模式走的时候,不如想想书里的话,让自己的心沉寂下来,换个角度尝试着改变自己,是不是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会让你感到更幸福呢!

特别是看到“没有脾气才会有教育”,觉得就像给自己量身打造一般。非常喜欢这一段: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的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有看见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汇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讲解!多么浅显易懂的文字,直抨击到我的心底。经常有妈妈说“打孩子的时候想想是亲生的”不是同一个道理么?往往是最简单道理越是难付诸于行动。爱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去爱孩子!

看了这本书忽然觉得自己就像大海中的一艘船突然看到了灯塔,有了指引的光芒,不会迷失了方向。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4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5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6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 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7

寒假里,我读了教育学者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写给学龄前孩子家长的书,对它有些意兴阑珊,为了开学能交出一份读书心得,又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读完书,发现封面上有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不属于你,它们是生命的渴望,是生命自己的儿女。经由你生,与你相伴,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诗把我重新领进书中,细细咀嚼,颇有感触,无论是作为母亲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书中自有我们可取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点是我从书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孩子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给孩子信任和自由。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我们,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作者倡导给孩子自由,她在书中这样写道:“给孩子自由,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是啊,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真正把自由交给孩子。

“你是生命之弓,孩子是生命之矢,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送往无际的未来。爱——是孩子的飞翔,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再次以纪伯伦的诗结束我的文章,与大家共勉。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8

本月读了尹建莉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书中传达的有心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受很深,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再次让我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虽然两本书落脚点在家庭教育上,但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对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论证,简单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却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我们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宽松、愉快、深入的教育方式。结合我的实际,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几点感受:

第一: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尹老师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需要培养,越培养越涣散。“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的确,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很容易被什么东西吸引,分散注意力;有的孩子会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玩耍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途径。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多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找到学习中的乐趣,给他们宽松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二: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人的爱好也五花八门。一个人喜欢什么,醉心于什么,会受天赋和环境等各钟因素的影响,微妙得不可捉摸,爱好就是天才,想想现在我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中,有个叫杨元生的孩子,他的表现在孩子中特别显眼,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个人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主动找他说,主动和他拉勾勾,让他愿意和我交朋友。尽管看似他上课不认真听,但是学习思维却非常敏捷。

第三:时刻关注自己的潜台词。生活有万千细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中都有教育。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要甜甜化。孩子们在不断的长大,不光是身体的长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智发展,也会有变化。我要不断的观察孩子,经常反思自己,从观念上提升自己,尊重以孩子为主体的生命化教育。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9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0

假期中借阅了尹建莉的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是我品读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在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前夕,突发奇想想与家长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到书店挑选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读后如沐春风,家长会过后好多家长纷纷借阅,并通过飞信、QQ等进行了热情交流。现今再次手捧尹老师的潜心之作,顿觉倍感亲切,深感此书理论扎实可靠、案例详实可操作,读来令人信服,当真是万千家长和孩子的福音。静心品味,浮现于眼前的是我们该送给孩子的三个礼物:

最深情的礼物无条件的爱

孩子6岁之前的人格已经基本形成,尤其3岁之前是建立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和外界建立清晰的认知,他最依赖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即世界,世界即母亲,母亲对待他的态度,就是这个世界和他自己对待自我的态度。这个时期,母亲和孩子怎么亲密都不为过,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允许他亲自动手、动脚尝试这个世界,允许犯错,亲自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很多人说这样会惯坏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正是父母之爱应该有的深度,让小婴孩时刻感知到自己是被呼应的,他对这个世界自然是感觉安全的,自我认知也得到强化。如果这个时刻错失了,孩子终生内心都有一处深深的心灵黑洞,那种不安全感会深深影响日后的人际交往。爱之深,情之切,很多父母往往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他们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本质是父母爱自己的伟大与奉献。无条件的爱就是不因为孩子是什么,是否听话,是否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去爱他,而是尊重他的本来面目,允许他按照意愿发展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用目光温情相送。 最丰盛的馈赠不羁绊和自由

做了父母的我们,总是想教孩子这个,指导那个,殊不知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如果操作不当,孩子终生在我们划定的圈圈里打转,无法发展、成就自己的人生。虽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如果为了某一个规则和事件,整天呵斥、纠结、改正,父母和孩子之间岂不成了猫抓老鼠,那孩子的某一个缺点恰恰得到强化,孩子怎么能跟我们敞开心扉,彼此形成对立冲突关系。生命可以很轻松,比如一件很小的事情,可以大化小,小化了,如果揪住不放,孩子每天就战战兢兢,整天花费能量在考察你的目光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放平心态,孩子是普通人,开心、快乐、自由、健康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惊喜,没有必要为了面子、权威意识、规则,而让双方纠缠不清,彼此敌对,这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书中提到,近期有专家发现,自闭症孩子很多都出生在高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寄予厚望,要么父母忙于事业学业,将孩子托付给长辈,丧失了最宝贵的亲子时刻,要么从小对孩子各种严

格要求,代价就是失去了亲密的关系和内心的自由。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说过,亲子教育的前提就是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只靠权威管教孩子,终有一天将发生巨大的叛逆,也有可能孩子的自由意志被深深压制,终身陷入自我封闭的枷锁中,人生的幸福大打折扣。我去年暑假突然接到一个孩子母亲的电话,哭诉孩子跳楼自杀了,惊出我一身冷汗。冷静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虚惊。孩子父亲生意失意,债台高筑,常年外出打拼但从没放弃对孩子的厚望,无形中给了孩子莫大的心理压力,孩子在日记中说到了自己的那份孤独和恐惧,轻生的念头有过多次了,第三次转学的时候她甚至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那时就感觉活着太累了。谁能想到,一个十几岁的成绩优秀的女孩子,心理会有如此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母亲过后哭着告诉我,父母每次吵架都能感受到孩子眼中的那份胆怯和无望,只是没想到孩子会动了轻生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孩子即将从十五楼跳下去的时候,她想起了一些让她留恋这世间的人和事。她想起了病中的妈妈,想起了老师和同学,想起了那些让她渴望展现自我的一系列活动。在一节笑对烦恼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我说,当你真有一天有了那处在黑房子里的感觉时,请你记住,打开窗户,让阳光透进来;开启心门,让自己走出去。把一切交给时间,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在一次数学竞赛活动后,我为每一个获奖的学生花七元钱买了一个洁净无瑕的玻璃杯,并对他们说,请你们记住,要把美好的自己当做一个完整无缺洁白无瑕的杯子,好好呵护,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最棒,永远别放弃自己!现在想来,留意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的享受美好童年,是何等价值连城。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成就了一颗幼苗,甚至是一颗参天大树。让我们认识到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别让意外发生在蓓蕾初开的季节。

最平等的沟通来自心灵深处的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华起自我的荣耀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孩子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孩子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孩子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这样就是取代孩子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父母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孩子就很难和父母交心。对于孩子合理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孩子的动机,处处为难,甚至指责奢侈、虚荣,让孩子以乞讨的姿态出现,更不能在孩子有求父母的时候,趁机换条件,只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

最美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拥有一颗平常心,信任孩子,修炼自己,孩子有无限的人生可能,祝福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和自由之中,也让我们在最简单的教育生活中尽享那份幸福与安宁。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1

伊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我很认同这本书作者的大部分观点。作者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名教育研究者,在书中传达的教育理念质朴而真实,从个体经验到群体现象,从经验分析到学术解析,覆盖了很多家长及老师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且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简单、生动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在以下几点我感受颇深,分享一下给大家参考。

我们在儿童期间能给予孩子什么?

作者在书中提到每个孩子都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时代发展到今日,除了生命,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可保障他们一生健康幸福的生活是习惯、自由、平等。

习惯,对于社会人来说十分重要,好的习惯的重要的培养时期是少儿时期,怎么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成为家长们任重道远的话题。作者认为习惯的培养首先不是在于改造,而是在于接纳,让孩子们认识到习惯的好处,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上,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认真的好习惯,但由于儿童年幼知识不足的前提下,各种马虎的行为属于非常正常的情况,我们需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马上立即变得不马虎,并且不要往孩子身上标记马虎、不认真的标签,使得孩子潜意识降低自我认同感,阻碍智力发育,批评的方式更不可取,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影响,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是应该建议孩子合理进行注意力分配,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好的习惯。

自由,自由是指多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自由的人才是自觉的人,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中国教育多年热衷讲纪律、讲严格,尤其在教育上,家长错把控制欲当成教育的手段,以自己的认知,所谓的经验来控制住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套着枷锁长大,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失序、怯弱胆小,逆反暴躁、谎话连篇的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在特定的条件下,自主管理、自由支配、自我完善的机会,比如零钱、作息计划、新事物探索等,通过锻炼,孩子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自觉和自主意识,同时也获得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孩子在心理上更加强健。

平等,平等是指地位平等、互相尊重,给孩子提供一个和睦、平等的成长环境。很多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期间,很多时候表现出长辈姿态,和孩子有限的相处中,多半是检查工作和安排工作,交流方式比较武断,常常以当年自己的云云,来鞭策孩子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不仅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我们应该用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长大,自尊心也会慢慢成长,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平等的对待。很多时候家长不要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他们,能更多的自主选择、处理的机会。

书中多次提到家长需要完善自身,不发脾气,不提倡严厉教育,发脾气和严厉教育的后果会给孩子在儿时性格塑造时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对今后的性格和对生活、对人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尽量避免。事实上,发脾气不但没有教育的功能,而且对教育是反作用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克制脾气的方式:

1、半小时方式

不要马上发火,一切等半小时后再去做,分散自己注意力,冷静后再处理。

2、分散注意力

火气一起来,赶快把意念转移到身上的某一处,注意力关注身体的反应,想象有一股纯纯的气体再慢慢消磨怒气,慢慢散开。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2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3

最近一直在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作者用很容易读懂的话语讲述了教育的最最珍贵的道理。很多的教育案例都充分说明我们人作为子女或者家长身上存在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和改善而影响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方式。回想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否真的做到了最简单的教育了呢,我想肯定是没有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当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最简单的教育?因此真的需要好好的研究自己了。因为,尹建莉在第67页引用了一句蒙台梭利的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我们常常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友善与平和呢?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要从自身做起,建立鼓励的常规方式,用表扬和鼓励来代替指责和批评,也许课堂上难免会有对事情的批评和指正,但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需要被发现和被关爱。我觉得作者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教育者明白,教育的最本真的源泉是要回归,回归当初的美好,一切的美好。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读书心得 篇14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他提出的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我们的课堂令人向往,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和谐积极,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功课,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活动,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的课堂。

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要从课堂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