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培训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
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2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
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30余年。反观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对教育观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
花草需要季节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长,孩子需要宽容和时间,不能急功近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我们应批判昨天,但不反对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认现实。在矛盾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和谐,把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堂的全占了?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全规划了?你是否把学生要知道的东西全讲光了?你是否把学生应该做事全代劳了?今后,我想要做个“懒”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校长说得很棒,也在理。因为能进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对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我觉得基础与空间得并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一片阳光,让他们自己去灿烂。
三、那接下来我就要考虑作为教师,怎样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真正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教学中新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敢于发现、勇于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优点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表露,使师生共同沐浴在“教学相长”的真诚交流的氛围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强加”“灌输”英语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使学生求知欲得以最大范围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想学。课堂的革命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要保护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可跳跃式发展让我们的眼前一亮,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很难达到创新思维,这个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还有散点教学,这些都是西方教育的成功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可以借鉴。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一切知识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科学都在发展之中,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而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就拿小学英语学科来说,它是一门语言教学,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有时候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在课堂教师能否根据所教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语言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学习,才能不落伍。
北师大研究院院长顾明远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我会记住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因有它存在的价值。我没有成功后的自傲、没有失败后的颓废,我要用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4
本人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
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的确很少,“开新车走老路”的教师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
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
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本人认为新课程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应把课程目标把握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①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真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一、将课程资源和新课程理念的整合
从大的范围来说,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回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有震撼力的。然而从小的范围来说,相比较全球国际化的趋势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又是不完备的,是相对匮乏的,有待与世界文明相融合,便于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研究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就不能不注意它的本土性和借鉴性。
二、认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模仿,光靠一定的教育理念依据按图索骥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多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善于归纳,形成理念,指导实践。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艰辛道路上教师应当是实施者,开发者;学生是享用者,受益者。而教师的价值获得和成就感就建立在学生能心满意足地接受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带来的愉悦心情之上,从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让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活动,其成效取决于课堂实施的过程,而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好的课程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反,不好的课程资源或者说没有什么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学生则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就难得谈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了。一旦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养成与提高,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课堂教学的'实施就轻松得多了,也变得有效了。
四、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方式的探究
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结果。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在近几年彻底改变了绝大多数大学,中小学的校园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楼的兴建,图书,实验仪器的统一配给以及学生宿舍楼的兴建,使得大多数学校逐步趋向花园式,乐园式,学园式。这些举措为现代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相信随着我国在全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政策倾斜的状况下,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一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兴建并不就意味着教育可以高枕而卧,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硬件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就不得不考虑它的软件管理。
“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要我们不断开发出好的课程资源并使之服务于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到那时,中国的国民教育会有一次大的飞跃,中国的国民综合素质也会有较明显的提高,那么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人通过对《新理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
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的确很少,“开新车走老路”的教师很多。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目前,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再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
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
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本人认为新课程而不是外在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应把课程目标把握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①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真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③尝试“做中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说起。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
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面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通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就上学期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解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己的成果→结论→学生能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内容综合而又需完善。
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程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而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并日新月异地变化。
2、个体实践而又需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通过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的更好。
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评价和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学生间必须要有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应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已经开设多年了。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然而,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实施及实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这对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增加了难度。
2、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就会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精神。
传统的教学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和内容的待生成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时代性。无论信息技术怎样瞬息万变,我们将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长期不接受学习和新的信息,会让护理工作停滞不前,护理的质量也会下降。很荣幸我能参加这次肿瘤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培训,和来自全省各家医院肿瘤科护理同行在延炼商务酒店参加这次为期两天(6月29-6月30日)培训。
临床上注重基础护理教学,肿瘤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讲学及传授内容偏少,此次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培训内容有:1、安全护理分享与思考;2、肿瘤专科护士的角色和临床应用;3、癌痛规范化治疗;4、乳腺外科治疗进展;5、化疗药物安全给药;6、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调适;7、肿瘤治疗进展;8、食物营养与癌症预防;9、DET评分表的临床应用;10、肿瘤患者心理护理;11、肿瘤患者的癌痛管理等。这些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并且从内心认识到肿瘤并非绝症,它属于慢性病的范畴。
为期两天的紧张学习,丰富了我的肿瘤专科护理知识。从癌症的预防,食物营养的选择,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化疗护理,安全给药及肿瘤治疗进展,尤其是癌症病人的疼痛护理和治疗。在以前的癌症治疗中并不是特别关注病人疼痛,癌症病人约有62%会出现疼痛,让病人特别痛苦,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主动询问病人是否疼痛,评定疼痛程度,按阶梯用药。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更好地接受治疗。还有化疗知识的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合理使用、使用中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防护。更好地保护了自己。刘彦君老师讲的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调适,帮助我们解压,特别感动。
通过这次肿瘤专科的培训和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使我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加强了责任心,掌握了沟通技巧,丰富了健康教育知识和更专业的专科护理知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非常感谢护理部和护长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我向领导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为患者奉上我的微薄之力。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9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30余年。反观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其中对教育观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理想的教育”
花草需要季节和等待,不能拔苗助长,孩子需要宽容和时间,不能急功近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点。我们应批判昨天,但不反对昨天;憧憬理想,又承认现实。在矛盾中找到一个结合点,让我们的教育更和谐,把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堂的全占了?你是否把学生的课外时间全规划了?你是否把学生要知道的东西全讲光了?你是否把学生应该做事全代劳了?今后,我想要做个“懒”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光投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学校最值得你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校长说得很棒,也在理。因为能进哈佛的都是精英人才。对于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我觉得基础与空间得并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过去我们习惯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现在,我们更强调“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磨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拓展;给学生一片阳光,让他们自己去灿烂。
三、那接下来我就要考虑作为教师,怎样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
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真正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教学中新的角色定位。教师要敢于发现、勇于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优点和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和个性的表露,使师生共同沐浴在“教学相长”的真诚交流的氛围中。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强加”“灌输”英语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应使学生求知欲得以最大范围的发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想学。课堂的革命倡导的是研究性学习,要保护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
追逐知识前沿的教学。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我们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可跳跃式发展让我们的眼前一亮,不谋求跳跃式学习,很难达到创新思维,这个理论以前闻所未闻,还有散点教学,这些都是西方教育的成功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可以借鉴。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一切知识都在发展之中,一切科学都在发展之中,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而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想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就拿小学英语学科来说,它是一门语言教学,语言的使用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有时候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在课堂教师能否根据所教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语言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只有学习,才能不落伍。
北师大研究院院长顾明远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我会记住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
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因有它存在的价值。我没有成功后的自傲、没有失败后的颓废,我要用我对教育的满腔热忱把对学生的爱表现得更加理性、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一、将课程资源和新课程理念的整合
从大的范围来说,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广度和宽度。回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课程资源我们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丰厚的,有震撼力的。然而从小的范围来说,相比较全球国际化的趋势来说,我们的教育资源又是不完备的,是相对匮乏的,有待与世界文明相融合,便于与国际接轨。因此,要研究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就不能不注意它的本土性和借鉴性。
二、认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模仿,光靠一定的教育理念依据按图索骥只能是事倍功半,更多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善于归纳,形成理念,指导实践。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艰辛道路上教师应当是实施者,开发者;学生是享用者,受益者。而教师的价值获得和成就感就建立在学生能心满意足地接受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带来的愉悦心情之上,从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让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辅相承,互相促进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活动,其成效取决于课堂实施的过程,而课堂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好的课程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相反,不好的课程资源或者说没有什么让新时代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学生则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就难得谈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了。一旦学生综合素质有所养成与提高,使他们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能力和方法那课堂教学的实施就轻松得多了,也变得有效了。
四、课程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养成方式的探究
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结果。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物力,人力,在近几年彻底改变了绝大多数大学,中小学的校园学习环境,包括教学楼的兴建,图书,实验仪器的统一配给以及学生宿舍楼的兴建,使得大多数学校逐步趋向花园式,乐园式,学园式。这些举措为现代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相信随着我国在全民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实行政策倾斜的状况下,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一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硬件设施的配置和兴建并不就意味着教育可以高枕而卧,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硬件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就不得不考虑它的软件管理。
“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只要我们不断开发出好的课程资源并使之服务于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到那时,中国的国民教育会有一次大的飞跃,中国的国民综合素质也会有较明显的提高,那么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会成为现实,而不只是一句空话。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培训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
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新理念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培训第一天在傅娟教师娓娓道来的八句箴言中我感受到了班主任的责任。而我既是一名新教师,同时又是新班主任。听着傅教师为我们传授的阅历,我不禁在心里比照,哪些是我做到了的,哪些是我没有做到的,哪些又是我有力量做到而没有去做的。比照之后,我心里既内疚又庆幸。内疚于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庆幸于我没有等到多年后才来发觉自己的缺乏。
刚当上班主任时,我不止一次地想过,我才刚刚走上讲台,怎么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而傅教师给我们新教师的第一句箴言恰恰是:最好当班主任。是啊,一名新教师的成长,又有什么比当班主任成长得更快呢?只有自己成了班主任,才能真正的接近和了解学生。听完傅教师的话,我又快乐于自己已经是班主任了,尽管做的磕磕碰碰的。但正如当天上午李秋平教师说过的一句话一样:新教师犯“错误”,是天经地义的。固然这句话只是李教师的幽默之语,但却让我为之一震。自从当上教师后,我当心慎重,非常可怕会出错,然而我却忘了不犯错,就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正如我的班主任工作第一次和傅教师的“重视班主任的第一次”进展比照,我没有一条是合格。假如没有这一次培训,我不会知道原来开学第一天还隐蔽了这么多的班主任任务,如熟记学生的姓名学号、设计各种表格,隐蔽自己是新手的紧急等。
傅教师的八句话总结出来就是:做一个让教师、家长和孩子都喜爱的好班主任!这样一看,瞬间感觉难以望其项背,这正说明教师的成长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进步的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去完成。
傅教师的声音娓娓悦耳,传授的阅历对班主任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性。而李秋平教师又从另一方面,用幽默的语言和我们沟通: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教师、上学生喜爱的课。每一个教师都想成为这样的教师,但是能做到的好像少之又少。我没有当上教师之前,不止一次梦想过当上教师后的事情,我还记得我小学时代的一篇作文:假设我是一个教师,假如有学生讲话,我不会骂他,我会温顺地对他。然而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我好像就变了,我经常对学生说“宁静、不准讲话、站起来”等这样一些冷冰冰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好动、爱玩是天性,我们引导孩子的行为习惯时,这是必定不能忽视的一点。当我在埋怨许多孩子都不听的时候,李教师说,做学生也不简单,尤其是那些“差生”,每天都要承受8小时的“熬煎”。我一下子惊醒了,我有什么资格埋怨,我是教师,他们是学生,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上好课;同时我还是成人,他们是孩子,我怎么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蹲下身,用孩子的高度去对待问题;放下师道尊严,主动靠近孩子。我们会喜爱上他们,他们也会喜爱上我们。还有什么会比孩子的世界更纯净呢?
新教师的成长路上必不行少的还有教学反思。袁教师的课题讨论和叙事讨论为我们的成长翻开了另一扇门。前者太高大,短期难以接触,但不阻碍我们了解和学习。后者相对简洁、入手快,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反思书写。我经常觉得教学反思不知道怎么写,而且写得太空泛。而袁教师的叙事讨论,在我看来倾向于教学反思,简洁表达课堂上典型大事,进而总结。书写起来简洁,更有目的性,能立即着手于现在。
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短短三天的培训带来的效果或许并不明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涓涓细流总有一天汇成河流,但愿我能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不一样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