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2024/10/2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校本课程培训心得(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1

20xx年11月23号至25号三天,参加了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研修培训,此次培训很重要,组织单位有: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基教二处、莲湖进校等一起承办,在11月我还参加了由西安市组织的20xx年校本研修在线培训——《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校本研修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每次培训意义重大,我都有足足的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感到了一名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包括了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书记兼省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办执行负责人吴积军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校本研修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市教科所贾玲老师的《校本研修与校本课程开发》,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校长马卫东的《尊重生命 个性成长 全面发展 ——以校为本,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品位》,咸阳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马莹老师的《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成长》等内容,专家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这些内容都是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至始至终以为在一生的'教师生涯中,应该不断地追求尊崇师道,锻炼师能,提升师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达到学生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从而享受生活,所以教师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必然得重法于课内,才能使学生得益于课外。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今天我们更多的提到素质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交往及生存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自我教育、增强才干、和谐发展。

通过本次培训,认真学习,真正意识到,校本课程作为实现课程改革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它的开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炫烂的花朵,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为了更好的回归教育本真,践行素质教育,落实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我们应该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改革。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2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工作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学校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回想当初,“校本培训”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像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在校本培训中,我对抗逆力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过着优越的生活,一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甚至悲观失望,以至于听了一点不顺心的话,受到老师或父母一次批评,就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如何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成为了教师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挫折承受力所包含的因素很多,并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就能培养起来。同样强度的挫折,为什么有人能挺过来,有人挺不过来?挺过来的人不一定以前就吃过多少苦,挺不过来的人也不一定就没吃过苦。在选择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整个人的。比如同样是考试失败或受到他人羞辱,那些自我形象健康、有人可以倾诉分忧、敢于表达自己负面情绪、有幽默感的青少年,虽然也会一时情绪低落,却很少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而那些不喜欢自己、没有归属感、没人可以倾诉,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局面的青少年,很可能会立即感到绝望,从而做出令人痛心的选择。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能承受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育教学,把所学的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3

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聆听着专家的讲解,观看着一张张展示校本课程活动的图片,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通过培训,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就如胡所长所说,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具有局限性,就像施教授说的那样,只要哪个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我们可以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的开发。只要我们具有正确的课程价值观,一定的钻研精神,校本课程就可以实施。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又要让校本课程满足学校所有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从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告别仅仅靠教科书教学,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我们讨论认为:发展性、生活化、选择性是课程资源建构的新平台。

1、发展性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目标

丰富多彩的结构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与校园各项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现实。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奠础性工程。据我了解徐鲍中心小学《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校本课程,康和实验小学的《国学》校本课程都获得了市二等奖。

2、生活化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形式

学校继承和完善已有的传统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课程化建构,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了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品味,我们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每月一主题。如校园感动人物评选、凭吊烈士、五月校园艺术节等等。

3、选择性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要求

学校要有课程计划,在整合已有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建构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本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课程规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展现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世界、营造生态和谐”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有必修模块、必选模块、任选模块;校本课程有项目课程、社团活动、兴趣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开放、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主动发现。

积累课程资源,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完美人格的课程。

我们行走在校本课程研究之路上,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学习,丰富经历,用我们的智慧去努力探究、思索、开发,使之不断完善。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4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讲课的老师从理论的深度与亲生的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阐述,使自己收获很大,下面就从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管理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有三个方面;人、财、物,管人是管理的主体核心,是各要素中居于首位的因素。财是办学的基本支持力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础,钱一定要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物是办学实施基础,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要稳定人心,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上要讲求艺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课堂教学要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解决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教法轻学法,在课堂上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课上成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三、要注重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的奖励制度,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从组织型,自主型两个模式进行校本研训,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自主学习、自己反思,写心得体会,要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小问题真现象,要让教师写教育叙事、写日记教育教学真实的事情,提倡教师终身阅读,努力长舌书香校园。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要增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让教师在其它学科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学校要不断充实资源库,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稳定性,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多媒体,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幸福的教学。

我想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教育将会对校长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有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与创新,才能胜任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知道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5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讲课的老师从理论的深度与亲生的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阐述,使自己收获很大,下面就从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管理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有三个方面;人、财、物,管人是管理的主体核心,是各要素中居于首位的因素。财是办学的基本支持力量,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基础,钱一定要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物是办学实施基础,是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要稳定人心,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上要讲求艺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二、课堂教学要求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解决过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重知识轻创新,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效果,重教法轻学法,在课堂上要有平等和谐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把课上成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三、要注重校本研训

校本研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的奖励制度,建立评价监督机构,从组织型,自主型两个模式进行校本研训,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也自主学习、自己反思,写心得体会,要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小问题真现象,要让教师写教育叙事、写日记教育教学真实的事情,提倡教师终身阅读,努力长舌书香校园。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因为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要增强教师的信息素质,让教师在其它学科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学校要不断充实资源库,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稳定性,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多媒体,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幸福的教学。

我想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教育将会对校长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有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与创新,才能胜任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知道了一个好校长是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清楚地意识到了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学习所获、所悟、所感,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改革与创新,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6

本学期是特殊的一个学期,由于疫情的原因,推迟开学,无法根据学年初校本培训项目安排的进度进行,开学初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了教科研计划。改变进程后,我校的工作安排依然尽然有序,教师们获得的成长有很多,下面将会具体列出。一直以来,我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素质培养,我校多维老师选修了90学时培训,虽然学习方式变成了线上学习,但是老师们依然认真参学习,做听课记录,以及书写学习心得,获益良多。这一个学期以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个学期以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个学期以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邵奕涵、程跃微老师在全县中小学教师诗词知识比赛,均获县三等奖。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温州市发行的《温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学校鼓励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交一篇论文或者案例,其中邵奕涵老师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取得了温州市三等奖的好成绩,她的语文学科案例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好成绩,一跃成为年轻教师中的翘楚。全颖颖老师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获得了县一等奖的好成绩,程跃微老师的两篇教育教学论文、课例、案例都获得了县二等奖,李丹丹老师的一篇论文和一篇课例均获县数学学科二等奖。李丹丹、全颖颖、邵奕涵老师的教育教学案例斩获学科案例县级二等的好成绩,刚刚入职的科学新教师叶甜娟老师获得科学学科案例三等奖。李丹丹、程跃微、潘莹莹老师荣获新常规新设计评比数学学科县三等的好成绩。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个学期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邵奕涵、全颖颖两位老师分别参加发展中心举办的新苗班的学习。我校的金卢涛、李丹丹两位老师在疫情期间县空中课堂分别开了一节英语公开课和一节数学公开课。各位老师硕果累累,年轻教师干劲十足,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2、语文数学学科教研组活动依旧,老师们获益良多。

疫情期间,在繁重的网上教学工作任务中,老师们各自通过探索、学习、应用更多的教学教学技术,挖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完美的完成了网上教学任务。开学以来,组织了两次线下学习,老师们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新技术新资源,金卢涛老师介绍了可以用scratch编程软件编教学游戏,他指导学生制作的编程作品《最美抗议者》荣获县三等奖。季静静老师介绍了视频录制剪辑软件Camtasia,陈温舒老师也介绍了边播边录视频软件。这些均是老师们疫情期间探索的成果。学期结束时,学校对收集到的老师们制作的原创作品做了评比活动,评出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3个,希望这些能在永嘉县教育教学软件评比中继续发光。

四、建立奖励机制,促使教师向科研型转化

回顾一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7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8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工作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学校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回想当初,“校本培训”这个词语作为陌生的事物进入我的思想,就像见到一个陌生人,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认识、熟悉的过程。

在校本培训中,我对抗逆力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过着优越的生活,一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甚至悲观失望,以至于听了一点不顺心的话,受到老师或父母一次批评,就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如何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成为了教师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挫折承受力所包含的因素很多,并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就能培养起来。同样强度的挫折,为什么有人能挺过来,有人挺不过来?挺过来的人不一定以前就吃过多少苦,挺不过来的人也不一定就没吃过苦。在选择的背后,起作用的是整个人的。比如同样是考试失败或受到他人羞辱,那些自我形象健康、有人可以倾诉分忧、敢于表达自己负面情绪、有幽默感的青少年,虽然也会一时情绪低落,却很少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而那些不喜欢自己、没有归属感、没人可以倾诉,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局面的青少年,很可能会立即感到绝望,从而做出令人痛心的选择。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能承受挫折,以提高其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所学、所悟去审视我的教育教学,把所学的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9

经安排,本人参加了民建乡中心校组织的第三期校本教研活动,活动时间为xx年10月20日至25日,为期5天。在教研活动的开展期间,参与了听课、集体备课、借班上课及作业批改和评课等多个环节。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本人受益匪浅,现对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情况作出总结:

我本着投师学艺的心理,用极其认真的态度参与了教研活动,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参加教研活动期间,专心听课,认真备课,用心上课,客观评课,自始至终不忘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

首先,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了解到,其实,教师才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取决因素。教材大家都一样,可是一个学年的教学开展下来,教学结果却大相径庭,归根结底,除了学生总体素质有轻微的差异外,还有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师素质的不一样。但是如果说有好的教法,就有好的成绩,却是不实际的。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即使有满腹诗书,用到教育中来,不一定就能干出好的成绩;可是如果只有优秀的教法而没有知识,那么教育也就是空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做到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找到适合教材,适合学生的教法,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才行之有效。从这些来看,教研活动的开展正是给了我们教师一个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平台。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参加了听课、评课的

环节,我学到了以前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教学法,利用小黑板教学的方法等。看到别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而自己还停留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上,确实感触很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其次,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我在了解别人的同时,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自己,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并没有存在问题,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还跟得上,但是在教学上下的功夫太少了,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也就是每天的备课环节不够认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常记住去了解学生,将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之间能更好地相互学习与交流。在与别的教师多接触后,能够更客观地审视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10

有幸参加了这次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聆听着专家的讲解,观看着一张张展示校本课程活动的图片,真是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通过培训,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就如胡所长所说,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具有局限性,就像施教授说的那样,只要哪个老师有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我们可以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的开发。只要我们具有正确的课程价值观,一定的钻研精神,校本课程就可以实施。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又要让校本课程满足学校所有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从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告别仅仅靠教科书教学,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我们讨论认为:发展性、生活化、选择性是课程资源建构的新平台。

1、发展性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目标

丰富多彩的结构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与校园各项活动的热情,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现实。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基础,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奠础性工程。据我了解徐鲍中心小学《关爱生命热爱生活》校本课程,康和实验小学的《国学》校本课程都获得了市二等奖。

2、生活化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形式

学校继承和完善已有的传统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课程化建构,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了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品味,我们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每月一主题。如校园感动人物评选、凭吊烈士、五月校园艺术节等等。

3、选择性是建构校本课程资源的基本要求

学校要有课程计划,在整合已有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系统建构多层次、多类型的校本课程,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课程规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展现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世界、营造生态和谐”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有必修模块、必选模块、任选模块;校本课程有项目课程、社团活动、兴趣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开放、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主动发现。

积累课程资源,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完美人格的课程。

我们行走在校本课程研究之路上,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学习,丰富经历,用我们的智慧去努力探究、思索、开发,使之不断完善。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11

暑期,我又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是解读“教育的灵魂”,无论是思考“完美的教学”,还是关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得学校刚开始进行校本培训时,总觉不理解,也没必要,而且培训内容好像又比较繁杂,不仅涉及一些理论内容,还涉及教师基本功方面的一些琐碎活动,当然更有自身专业方面的培训。一开始时,我认为这无非都是一些走过场的东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后来觉得并非如此简单,学校及各部门及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于是在客观条件下自己也开始转变认识和态度,把校本培训作为一件很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虽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却从未放松过在这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在时间上尽力争取,集中学习时没请过一次假。另一方面态度上可以说非常认真。随着学习的推进,自身对此事的认识也由被动的迫于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因为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我的'确感觉到受益匪浅。

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

二、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掌握知识的?一般认为是我们教会的,我们不教他们怎么会呢?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来我们的科学课堂,对于不少问题,他们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最要紧的是,这些常常与科学理论相悖,同时也往往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不屑一顾或不堪一击的“理论”,却是学生长期经验加智力活动的产品,是他们“心中的科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须让教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必须让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

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命气息――生命性教学。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是新课程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的变革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活”而不“实”的倾向:

一是“对话”变成“问答”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然而,事与愿违。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问题充斥课堂,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二是“自主”变“自流”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三是“小组合作”秀――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

四是为夸奖而夸奖――教师不管学生怎样表达和表现,一味给予表扬,课堂上“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之类的赞赏时起彼伏。这种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但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操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在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同时为教师自身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篇12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以及这段时间我们对全校教师开展的校本课程培训,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几点思考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⑴课程制度观。三级课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观。国家只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任何经国家认定准予发行的教科书,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⑵课程价值观。在教育实践中,我国的课程价值取向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对升学是否有用来衡量课程的价值;

二是过早专门化与职业化,以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来衡量课程的价值。这些是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但课程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也就是说要考虑课程是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育毕竟是一种造就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所以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其逻辑起点。

⑶课程类型观。建国以来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三级课程的试行,意味着课程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⑷课程开发观。三级课程政策把部分课时留给学校自己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要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如此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几点思考

1、课程观念需更新

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3、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4、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