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2
12月24日,我嫁给了海航。这是当时我一脚踏进公司大门时惟一最贴切形容当时心情的语句,尽管它稍显矫情。
一直以来,我敬重神秘的“海”字,又因为钟爱航空,所以不可否认,单单从公司名称这项简单而表面的因素来看,我曾经默默地做过海航的守望者。我信奉缘分,今朝与海航的不期而遇,我倍感珍惜。
当我和海航走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的时候,我发现对她的敬仰之情愈加凝重,怀拥一种近乎痴迷的情愫无可自拔,我俨然看到了上演在大地上之夸父追日和鲲鹏展翅的故事。海口是个美丽的城市,但非经济富足之地,以其自身城市的经济魅力,要创造一份事业,搭建一个舞台,尚且可以预见一股强大的阻力。1993年,海航泰斗陈峰董事长和王健副董事长怀揣仅有的1000万元人民币,手持“海南特区”这把惟一利剑,神话般地在南海大地上创造了一座崭新的城堡。我心潮澎湃,翻滚暗涌,久久无法平静,看着如今已拥有600亿身价的海航、在中国民航业拥有强大话语权的海航,我的脑海不时浮现当年如杯水车薪的1000万创业资金,我忽然无法高兴起来,试图不停的.遐想,勤劳、善良、坚强的海航在崛起的过程中到底经受了多少无以言表的考验和艰辛。
经过第一天企业文化培训的我,没有自信汇报自己对海航文化的理解程度有多深刻,因为海航所推崇的企业文化就像人类文明摇篮之海般博大精深,需要我去慢慢学习、品位和体会。然而,爱上一种企业文化,就同时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我禁不住班门弄斧地表达一番。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3
新化学课程改革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观念的与时俱进,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教材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材运用的公正性,教材评价的合理性等等均体现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教材还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体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习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须的知识,激发学习对科学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了解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21世纪公民。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如何对实验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寻找一种现象更为明显的实验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3、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创造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疑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体现不出新的课程理念的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是按教材的要求去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去设计课程。
4、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新教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必须能灵活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能运用多种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学习各种跨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4
两周的学习在今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学习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abc公司为实训资料,通过用友软件建立一套系统管理,对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会与不会连自己都评判不了,而这次实训则截然不同。打开《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目录的上篇就是用友软件的的实训部分,也就是我们要求实训的内容。总观目录,其内容分为十六个部分,如管理系统、基础设置、总账初始化、凭证处理等。凭着这些文字及其解释,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单枪匹马上阵还真是为难,错误百出。首先,是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才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自身实践,重新过滤了一遍所学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不会体验到的知识。并且,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老师的指导后,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同时对于一向都比较粗心的我来说,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并非我以前想的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细致严谨。
总之,此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跟紧科技步伐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会计人员,不仅要求手工记账,还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次学习培养了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了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5
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现代公民与化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学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指导化学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来指引每一位教师,在今后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用新的思想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成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20xx年09月02日拿到了新教材,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看法。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
1、新旧教材的不同之处
传统教材:(1)过分强调化学学科的学术性、严密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2)知识内容相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内容,某些方面远离现实生活实际、远离社会生产实践以及远离学生个人实际;
(3)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忽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忽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自主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养成,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的欠缺;
(4)对实验的要求是死板的,要求学生只掌握某些死记硬背的实验,对实验的设计、观察、实验过程的探究要求不到位;
(5)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一步到位,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征,没有一个从浅到深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新教材:(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2)精选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密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和现代社会以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切身感受现代化学和科技的魅力;
(3)突出化学学科特征,以实验为基础,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5)深度不如老教材而广度大大超过,难点相对分散而知识点相对集中,特别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必修到选修实际上是一个从知识储备到知识深化、从能力培养到能力生成的过程。
2、新教材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1)从精英教学转向到大众教学:旧教材的教学目的是选拔性的,繁、难、偏、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灌输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高,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过早表现厌学情绪,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新教材的课标是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可能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成从精英教学到大众教学的转化;
经过这次培训,我收获很多,感触很多,教材在改变,课程标准在变,教学理念也在变,教师的角色也在变,我有信心教好学生。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6
对于传统文化,我最开始以为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之乎者也”,但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刚开始,看到董事长、汪总、秦总等其他各位领导学完传统文化后的变化,我内心非常期待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但是呢,听说6天的课程压缩到4天、特别是看到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本来就博大精深,4天的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如果把传统文化比作一个人,那么在我看来四天的学习可能连这个人脚趾甲里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费生命,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呢,我就开始了四天的培训,但是结果却让我又恨又喜,恨是因为相见恨晚,喜是因为如梦初醒。四天的封闭学习使我这颗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和洗礼,也给我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两点,也是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非常非常重要的两点:1、知道我以前错哪了;2、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那么先我就谈谈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
我的第一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孝、忠、礼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说孝那谁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觉得我非常懂孝,就觉得自己挺孝顺父母的,有时发工资了给爸妈打点钱,有时他们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网上给他们一买邮回去,或者回去的时候买点吃的、用的,从小到大也非常听我爸我妈的话,爸爸妈妈让去干的活也都会去做,而且我这个人不抽烟,不酗酒,不赌钱,自我感觉也没有好吃懒惰的恶习,我总觉得在同龄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我觉得我就是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从来没有给我爸我妈洗过一次脚;想起了我高中的时候,在学校打架斗殴、晚上去网吧上网玩游戏;想起了我大学时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浑浑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杠、吵架;想起了我妈每一次唠叨的`时候,我总是很不耐烦。从来没有注意到我妈眼角的鱼尾纹越来越深,皮肤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时已经直不起来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光芒。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老了。
课堂上肖老师说孝顺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给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对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点:
1、孝就是爱惜自己。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喜欢下河洗澡,因为安康河特别多,但是我妈不让我去,只有她去河里洗衣服时才带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结果第二天着凉生病了,起都起不来,整个身体都是软的,难受的我直哭,那时我妈就做我床边也哭,她就坐那边哭边说:难受也没办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难受就好了。就是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深。所以说身体是父母给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那是咱们行孝的工具,如果咱们抽烟、喝酒、打架、违法犯罪、和别人生气等等做出一些不爱护自己的身体的行为,使身体有丝毫损伤,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
2、孝就是养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就要关心爸爸妈妈的冷暖、温饱,要时时刻刻去关怀爸爸妈妈的身体,年纪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咛他们不可以吃太咸,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次身体,抽时间应该去研究一些正确的养生之道,让爸爸妈妈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药物来度过。养父母之心就是恒顺爸爸妈妈的心,就是要时时能够关注到爸爸妈妈的心情,主动陪爸爸妈妈吃顿饭,做点家务事,聊聊天,让爸爸妈妈不再为咱们操心,这就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给爸爸妈妈增添了光彩,为家族光宗耀祖,让爸妈脸上有面子,因为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他们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见咱们有出息,这就是养父母之志。所以,我们在企业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说,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再去孝顺父母,其实不然。在我上大学时,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有一次我们社团组织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时候因为我们社团经费不怎么多,就买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开始我以为那些都是无人赡养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谈过程中,我才发现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是有儿女,但是由于儿女太忙所以只能委托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看见子女。我们给老人们剥香蕉、喂水果、演节目、帮忙做饭。临走时,那些老人们眼里含着泪花把我们送了很远很远,我在想他们的儿女就算是亿万富也不过如此吧,这个在我空间都有照片……所以说其实孝是随时随地存在着的,也许是偶尔的洗一次脚,也许是偶尔身边陪伴的身影,也许是一个问寒问暖的电话,不见得赠与爸爸妈妈钱财万贯就是孝顺,也不见得给他们买一个几十块钱的小礼物就是不孝,虽然他们嘴上说乱花钱,其实他们心里是特别的高兴,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唠叨,但是我们
千万不要嫌他们烦躁,陪他们说说话,聊家长里短,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里唱的“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遗憾就是的孝。
有人说,你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就是自相矛盾,既说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养父母,又说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们。其实这两者一点也不冲突,为什么这么说呢,古话说“物极必反”,而且咱们中国的“阴阳五行说”里也特别讲究的就是两个字—平衡,这个平衡也就是所谓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阳东升西落也是道,火车脱离轨道就会车毁人亡,飞机脱离轨道就会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个度,所以说尽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么孝、忠、礼三者又有什么关联呢?孝道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孝养之父母,中孝报效国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业尽忠、在社会有礼,这才是所谓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个如梦初醒就是对工作的重新定义:
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我来说,不知何时已经忘记毕业时的豪言壮志,更在蹉跎岁月中泯灭的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得刚进入莲花时,自己把未来的规划做过无数次推敲与肯定,却从来没有想到会被时间这个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个笔记本的第一页我都会写一句话“我不是在干工作,我是在干事业”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个如梦初醒就是对义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个如梦初醒就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学习正本清源,智慧焕发,四天的学习心怀感恩,弃恶扬善,四天的学习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学习虽然疲惫辛苦,但是却硕果累累。有人问我,你到底收获了多少,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敢说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错哪了,知道我以后怎么做了!学习完传统文化后,我喜欢把我收获的成果,比作纪检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后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内心会给它一个最准确的判断:它是对,还是错。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体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间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业、感恩华学恩学、感恩老师、感恩义工、感恩学长。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 ,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8
通过这一段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准》,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通过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努力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1、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三、努力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追求教学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9
新化学课程改革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观念的与时俱进,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教材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材运用的公正性,教材评价的合理性等等均体现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教材还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体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习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须的知识,激发学习对科学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了解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21世纪公民。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如何对实验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寻找一种现象更为明显的实验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3、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创造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疑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体现不出新的课程理念的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是按教材的要求去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去设计课程。
4、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新教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必须能灵活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能运用多种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学习各种跨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
1、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2、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新课程理念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许多做法: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
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
三、对自己实施新教材的几点具体打算: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要深入的思考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要求自己:
首先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分析新教材的功能,与老教材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积极研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教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最后,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转变。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新化学课程改革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观念的与时俱进,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教材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材运用的公正性,教材评价的合理性等等均体现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教材还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体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习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须的知识,激发学习对科学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了解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21世纪公民。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如何对实验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寻找一种现象更为明显的实验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3、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创造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疑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体现不出新的课程理念的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是按教材的要求去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去设计课程。 4、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新教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必须能灵活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能运用多种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学习各种跨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
1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2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新课程理念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许多做法: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第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
三、对自己实施新教材的几点具体打算: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要深入的思考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要求自己:
首先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分析新教材的功能,与老教材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积极研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教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最后,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转变。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1、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清晰地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懂得了应该如何把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中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 ,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接近11周的化学史即将结束了,体会很多,感触也很深刻。化学史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其内容却是融汇古今。在这几周的学习中,我们系统性的了解了关于化学的起源、发展以及无数科学巨人在化学史上留下的光辉。从古代炼丹术、炼金术到如今的成熟的化学学科,我们了解了古代运用化学的领域,从人类生存过程中对于火的运用,在绚丽的陶瓷中窥探古代化学工艺,以及从对金属的冶炼中领略古代化的古老且精湛的冶炼工艺。
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出中国古代化学的光辉。中国,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陶瓷,一个中国的象征,古代精美的陶瓷仍然使现代人陶醉于其中,有著名的唐三彩,有享誉全球的宋代五瓷以及吸引世人目光的青花瓷。
同样,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国度,武器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著名的铸剑师欧冶子,干将莫邪,有著名的吴王剑和越王剑。剑,在战场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那光芒之中,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儿女应用化学的缩影。在化学史中,我们不仅见识了古代中国在化学应用的面面俱到,而且还见到了许多伟人的身影。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学习化学的财富。了解了整个人类化学史,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它的曲折历史和坎坷道路,也不仅仅是人类在化学方面对世界所作出的种种贡献,我还学到了为世人所敬仰的伟大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作为祖国乃至整个人类未来希望的大学生,我们现在处于储能的的阶段,这些大家风范以及他们成功的历史,无不是我们学习的,了解伟人的精神,了解整个化学史是我们学化学的学生,乃至从事化学教育,从事化学工作和研究的人,所应当掌握的。放下化学家的贡献先不提,我想谈谈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个性,这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地方。
阿累尼乌斯刻苦钻研,具有很强的实验能力。他提出了电离理论的基本观点,作为博士论文送交乌普萨拉大学。但是,其导师对其观点不能理解,另一导师则持怀疑态度。最后,由于委员会支持教授们的意见,阿累尼乌斯的论文答辩没有通过。阿累尼乌斯并未因此而灰心。他认为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为此寻求科学家的支持。1884年冬再次进行论文答辩时,论文被顺利通过。
玻耳兹曼在十五岁时父亲病逝,次年弟弟夭折。家庭经济状况极端困难。青少年时代的玻耳兹曼聪明伶俐、志趣广泛,学习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茅。1863年,进入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和数学专业。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866年2月6日,不满22岁的玻尔茲曼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力学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地位和作用”。
拉第是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实验能力,工作热情和相应的耐性,使他能够迅速地分辨假象,从中找出实验规律。他具有的思想洞察力,以及善于持久思考的能力,恰好补偿了其数学上的不足。
吉布斯从不低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但从不炫耀自己的工作。他的心灵宁静而恬淡,从不烦躁和恼怒,是笃志于事业而不乞求同时代人承认的罕见伟人。他毫无疑问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在世时从未被提名。
上了化学史的课程才使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的化学家,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才学,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学习精神,他们的人格魅力都另我折服,倾慕,敬仰和学习。
我认为,不理解化学所起的作用,就不能理解科学革命。而且我相信,在我们将来所知比现在所知更多之时,我们还会说,没有化学史知识,就不可能理解世界现代史。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4
xx月xx日至xx日,有幸参加了省国资委组织的企业文化学习考察。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参观海尔、青岛港等知名企业,收获颇丰,现将主要心得汇报如下:
一、系统的理论学习,提升思考力
这期培训班安排了知名企业文化讲师杨克明教授讲解《企业文化落地“六入”模型》、资深品牌战略顾问盖彦讲解《企业品牌建设》,海尔原党委副书记王安喜从实战的角度讲解了《海尔文化建设》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精广相济,极具趣味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旁征博引,发人深思。
(一)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这对我们的理论知识、修养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所干的很多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二、参观知名企业,获益匪浅
实地参观了海尔、青岛港、海信、青啤等知名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成功及企业文化有了切身体会,其中海尔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印象最深。走进海尔工业园,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环境让人感觉不是走进了一个工厂,而像是公园,很舒适也很轻松。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么强大的一个现代化企业有谁又能想到当初是个倒闭的小企业呢?这就是海尔带给我们的惊叹:海尔——不是传奇的传奇。
(一)企业占有了市场才有出路。海尔即使在淡季也要创造神话。“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正是缘于它主动的市场观念占有了市场。海尔聘用大量高学历的营销人员以提高营销素质,给企业注入活力,使淡季不淡,永远立于市场之巅。
(二)海尔视质量如生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念在每个员工心中树起来,它的砸冰箱事件令人震撼。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优良的.产品质量。
(三)不断创业、创新成就海尔的今天。海尔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是这样说的:“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
(四)人单合一的现代化模式造就今天的辉煌。海尔实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流程再造,并将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定位:“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与竞争力的市场结合为一体,每个员工都成为创造市场的“大老板”,“人单合一”模式推进的目标,就是创海尔世界名牌。支撑“人单合一”的基础是信息化。海尔就是用“人单合一”这一差异化的管理模式,把每一位海尔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让海尔大跨步走向未来。海尔引入的OEC管理模式,管理目标非常明确。“日事日毕”就是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日清”就是当天的工作结束后,对当天的工作进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找出不足之处;“日高”就是在确认当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后,明确第二天的工作目标,包括改善措施,争取明天的工作比今天的提高1%。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性与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那么学习海尔等青岛知名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经验,到底学什么?我们不仅是去了解和仿效这些成功企业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去探索这些成功背后究竟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再联系本企业的实际去实践,去发挥,才能达到学习先进的真正目的。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次培训,省国资委汇集省属大中型企业的百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一周短暂培训过程中,大家从不熟悉到熟悉,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圆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大家来自不同行业、单位,具有不同的专业素质,通过信息沟通,问题讨论,达到了共同提升素质目的。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切身体会了青岛知名企业成功的关键,还认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今后将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内动力,从多种渠道扩展知识结构,不断扩充知识的总量、质量、流量,从而转化为知识的增量,获得持续进步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5
新化学课程改革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观念的与时俱进,课程目标的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教材体系的重新构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材运用的公正性,教材评价的合理性等等均体现出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新教材还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体验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习适应现代化生活和终身学习必须的知识,激发学习对科学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了解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21世纪公民。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端正态度,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如何对实验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寻找一种现象更为明显的实验方法,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3、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创造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否则,以原有的观念看待新课程,无疑于“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实际上体现不出新的课程理念的意义。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是按教材的要求去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去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去设计课程。 4、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新教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必须能灵活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有效地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能运用多种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学习各种跨学科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的做法,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之中丰富教学经验。所有这些都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成长,成为教学改革的受益者。
二、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许多新变化。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老师上完一堂课,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
1、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2、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新课程理念也非常强调这一点,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许多做法: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注意力参与。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注意是学习的门户。教师应该想尽办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第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
三、对自己实施新教材的几点具体打算: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要深入的思考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要求自己:
首先要从教材本身出发,分析新教材的功能,与老教材进行对比,了解新教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积极研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校本教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最后,引导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学习向开放式学习转变。
学习化学的心得体会 篇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一、新教材的变化:
旧的化学教学大纲将旧教材设定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四大板块,这四大内容体系像指挥棒一样,使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行为被死死的束缚住了,师生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虽然学得乏味,但教师还是满足于对它的运用自如,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机械地重复着这样的教学,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学世界变得枯燥无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新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做法,改成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尽可能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体现“学会学习”。因此,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与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创造空间,还化学以本来面目。它做到让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它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学,更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联系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力求做到“让学生学有趣、有用的化学,让学生能学得来、能学得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且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在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上都较旧教材有所改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学科。
1、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2、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3、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知识总量的迅猛扩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知识都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书本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主要的活动手段,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STS的思想。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现代公民不仅应当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应当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既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
2、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的实验特别多,实验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实验、家庭小实验等),特别是把旧教材中的象气体的验满、鉴别等多个验证实验变成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重视学生动手做、动感觉器官观察,动笔作笔记、动脑设计,有序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按先给范例引导学生,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历程;重实验过程与观察方法的培养,避免了旧教材实验现象以结论给出只要求学生记、背的弊端;重视探究,新教材专门设置了活动与探究栏目,把活动与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还有调查与研究、讨论等栏目设置,将学生置于探究的氛围之中大有裨益。
3、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对知识的广度较多涉猎,而对知识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别是对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读,但设置了讨论栏目,让学生有许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同时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与习题中,增加了一些迁衍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
4、重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图文并茂的排版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 ,也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感觉,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让师生阅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让师生在课堂上就巩固所学知识,不用过多再去搜集资料、编写习题,减轻了师生的课余过重的负担,同时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栏目的设置上,设置了“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资料等”十几个栏目,体现不说话老师的关怀,从内容上,把初中学生不易做,有危险,有污染等方面的实验进行了弱化,如氢气的有关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做到了先关注“个人”然后再上升到社会、民族、国家,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保护。
5、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教材避免了旧教材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系统为中心、重知识结论的弊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独立掌握相关技能,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师只是起一个点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合作学习或自选方式达到目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我们的教师多数都叫学生谈其体会,可见在新课标的每一层要求上,学生参与的成分都相当高。
6、减少了整齐划一的要求,整体难度降低,实行弹性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编有资料、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并编入了供选学的拓展性课题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学制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教学可能自主选用。
新课程、新理念,初中化学新教材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品质,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