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
本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国画、素描、手工制作、教材教法等多方面内容,授课教师有山东美术院的赵建国教授,潍坊学院的国画专业的教授,还有民间面塑艺人等承担教学任务。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美术基本功,而且能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经验,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教师缺什么,就教什么。理论教学深入浅出,实践教学言行身教,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把握住了新课程的主旋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了三种模式的课堂应用。即有讲授,又有练习,即有教师按教学设计安排的教学任务,又有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独创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员融为一体。
通过6天的集中培训和学习,每位学员都在不同层面上有了提高和发展。教学细致,内容宽泛,特别是面塑手工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学员们学的非常的用心。学员们亲自动手,剪、捏、折,用学员的话说:给我们补上了童年这一课。学了教材教法,老师们才明白了美术课应该怎么上,上什么,用什么方法上。总之,这次培训无论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形式还是培训管理上,都得到了学员老师们的认可和赞同。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强者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在岗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职人员学习、充电提高的有效途径时间虽然不算很长,教学内容虽然不能包罗万象,但却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一段鲜活的经历。是工作驿站中的一次重要“充电”。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2
参加xx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3
参加xx全国教室成长学院以后,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位教师的想法吧。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4
本学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时他们纪律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较弱。如何将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渗透是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课的关键
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重点讲解我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具准备和课前课本分发。美术课和其他的课堂不太一样,一旦你的美术工具准备不齐全,不带,那么你的作品就呈现不出来,而且我们的美术工具又特别繁多。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到位,并且和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其次课堂里的一些引导用于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好课堂纪律,例如:老师说我是小太阳,同学们说我是向日葵。这是我们课堂的日常用语。学生在回应老师的同时坐坐好,看向老师。总而言之,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定要讲解好课堂要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导入、游戏、谜语、故事、绘本、动画。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了,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关键,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更加清晰易懂的。例如《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我选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导入,通过绘本闯关方式,渐进式的让学生明白排排队的好处,排排队的方法。这本绘本特别有趣生动,而且一下子帮我解决了本课的大部分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围绕教学目标且直观的方式导入,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学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作画,往往都是依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作画,粗略的观察后就开始作画。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事物的.观察。上学期的《虾和蟹》,这学期的《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我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感知,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观察。
四、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
有句话说: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现在的学生,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让他动手了就完全不会了。本周我正在上《花儿朵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是要写生花朵,首先需要观察,然后绘画花朵的外形、细节和色彩。第二课时是用各种综合材料制作出来。有的学生知道先绘画花瓣外形,再剪贴。可是对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撕、剪出外形都是个大问题。我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怎样,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克服操作的困难,在掌握基础的手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卷、插等难度更高的方法。
以上是我近期的点点思考,其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再去实践和思考,例如在学生作业评价这一块,我们常态化教学往往都是2到3节课完成一副画,大多是我在批阅时给予口头点评,那么学生互评和自评是很少的!我该怎么有效开展?例如团队合作,课堂很容易吵闹不堪,所以我也甚少去实践!这两方面都是我欠缺的,希望我能多多实践,去完善课堂这两方面的不足。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5
本学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时他们纪律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较弱。如何将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渗透是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课的关键
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重点讲解我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具准备和课前课本分发。美术课和其他的课堂不太一样,一旦你的美术工具准备不齐全,不带,那么你的作品就呈现不出来,而且我们的美术工具又特别繁多。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到位,并且和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其次课堂里的一些引导用于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好课堂纪律,例如:老师说我是小太阳,同学们说我是向日葵。这是我们课堂的日常用语。学生在回应老师的同时坐坐好,看向老师。总而言之,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定要讲解好课堂要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导入、游戏、谜语、故事、绘本、动画。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了,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关键,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更加清晰易懂的。例如《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我选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导入,通过绘本闯关方式,渐进式的让学生明白排排队的好处,排排队的方法。这本绘本特别有趣生动,而且一下子帮我解决了本课的大部分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围绕教学目标且直观的方式导入,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学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作画,往往都是依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作画,粗略的观察后就开始作画。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事物的观察。上学期的《虾和蟹》,这学期的《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我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感知,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观察。
四、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
有句话说: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现在的学生,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让他动手了就完全不会了。本周我正在上《花儿朵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是要写生花朵,首先需要观察,然后绘画花朵的外形、细节和色彩。第二课时是用各种综合材料制作出来。有的学生知道先绘画花瓣外形,再剪贴。可是对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撕、剪出外形都是个大问题。我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怎样,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克服操作的困难,在掌握基础的手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卷、插等难度更高的方法。
以上是我近期的点点思考,其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再去实践和思考,例如在学生作业评价这一块,我们常态化教学往往都是2到3节课完成一副画,大多是我在批阅时给予口头点评,那么学生互评和自评是很少的!我该怎么有效开展?例如团队合作,课堂很容易吵闹不堪,所以我也甚少去实践!这两方面都是我欠缺的,希望我能多多实践,去完善课堂这两方面的不足。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6
本学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时他们纪律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较弱。如何将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渗透是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课的关键
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重点讲解我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具准备和课前课本分发。美术课和其他的课堂不太一样,一旦你的美术工具准备不齐全,不带,那么你的'作品就呈现不出来,而且我们的美术工具又特别繁多。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到位,并且和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其次课堂里的一些引导用于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好课堂纪律,例如:老师说我是小太阳,同学们说我是向日葵。这是我们课堂的日常用语。学生在回应老师的同时坐坐好,看向老师。总而言之,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定要讲解好课堂要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导入、游戏、谜语、故事、绘本、动画...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了,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关键,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更加清晰易懂的。例如《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我选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导入,通过绘本闯关方式,渐进式的让学生明白排排队的好处,排排队的方法。这本绘本特别有趣生动,而且一下子帮我解决了本课的大部分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围绕教学目标且直观的方式导入,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学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作画,往往都是依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作画,粗略的观察后就开始作画。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事物的观察。上学期的《虾和蟹》,这学期的《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我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感知,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观察。
四、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
有句话说: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现在的学生,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让他动手了就完全不会了。本周我正在上《花儿朵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是要写生花朵,首先需要观察,然后绘画花朵的外形、细节和色彩。第二课时是用各种综合材料制作出来。有的学生知道先绘画花瓣外形,再剪贴。可是对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撕、剪出外形都是个大问题。我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怎样,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克服操作的困难,在掌握基础的手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卷、插等难度更高的方法。
以上是我近期的点点思考,其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再去实践和思考,例如在学生作业评价这一块,我们常态化教学往往都是2到3节课完成一副画,大多是我在批阅时给予口头点评,那么学生互评和自评是很少的!我该怎么有效开展?例如团队合作,课堂很容易吵闹不堪,所以我也甚少去实践!这两方面都是我欠缺的,希望我能多多实践,去完善课堂这两方面的不足。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7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8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9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0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1
从我加入这个幼儿师范队伍开始,由于自身比较偏爱美术,所以我平时喜欢找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看。希望在书本和实践中能进一步走进美术,绘画水平普遍,想象力差等特点,虽然再上学期间已经学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但是我还是愿意细读这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促使我想挖掘更深处。
本书主要研究教育者如何根据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年龄特点,以美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以及幼儿欣赏、绘画、手工教育的实施指导和美术评价,最后还展示了一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案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空间,也给正处在摸索阶段的老师指明了方向,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我自己的实践,所以,读来仿佛觉得许多地方都是自己曾不注意的或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尚处在迷惑中,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抱着向专家取取经,看能否从中解解惑的认真态度,我在通读本书后还对有的.章节还进行了精读与摘录。
从书中我看到这样一句: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儿童由于视觉的分化及情感关系,所画的人大多都是没有身体的头足人,同时以非站立的平躺形式呈现。
再对于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主题《轱辘轱辘》的一节美术课画车轮子,幼儿认为轮子是圆的,于是就直觉地用圆球来表现车子的轮子,不会注意到汽车的轮子是圆扁的等这些问题,其创作成分也就能体现其中了。就象书中所说的: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从写生对象的整体结构出发,着重于事物的神韵,即对象之内在精神表现,而不纠缠于细节和精确描绘,不强求幼儿的绘画表现和事物的“肖似”。
小班幼儿的绘画水平处于象征初期,享受的是绘画的过程,他们会用已经掌握的圆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象符号时,又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会转动画纸来作画,完全不顾图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如此作品,教师若用成人的眼光“像或不像”来评价,那必然会抹杀了幼儿的天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因为看不懂自己孩子的画,觉得画面不干净,画得不如其他小朋友,根本不理会幼儿的解读。例如,一次离园时,祥祥拉着爷爷兴致勃勃来到班级画展前,小手指着墙上的“泡泡”说:“爷爷,那个是我画的!”谁知,祥祥爷爷看到后,脸顿时拉了下来:“这是什么东西啊?乱七八糟的,圆也画得不圆,颜色也涂到了外面,你看看这个小朋友画得多好啊,你上课一定又没有认真听,走走走……”幼儿从绘画中获取的无穷乐趣,就因为家长的一句评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感,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就这样,我边学习书中的有关理念,边结合自身的实践即时反思,共鸣,相信会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十分有益,专业的阅读让我成长的更快!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2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只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能渗透德育,让同学们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这样不但能使每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还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因此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熏陶。
在学习《中国画》这单元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具有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引领学生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涂涂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只有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就会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例如: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我都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涂画五星红旗、新建的高楼大厦以及节日的各种欢乐景象。如在描绘香港和澳门回归时,我引导学生用画笔来表达庆回归的心情,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实践证明,在孩子们喜欢的涂涂画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其效果远远胜过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课教育不但要重视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更应以美育为中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3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4
本学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时他们纪律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较弱。如何将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渗透是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课的关键
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重点讲解我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具准备和课前课本分发。美术课和其他的课堂不太一样,一旦你的美术工具准备不齐全,不带,那么你的'作品就呈现不出来,而且我们的美术工具又特别繁多。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到位,并且和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其次课堂里的一些引导用于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好课堂纪律,例如:老师说我是小太阳,同学们说我是向日葵。这是我们课堂的日常用语。学生在回应老师的同时坐坐好,看向老师。总而言之,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定要讲解好课堂要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导入、游戏、谜语、故事、绘本、动画...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了,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关键,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更加清晰易懂的。例如《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我选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导入,通过绘本闯关方式,渐进式的让学生明白排排队的好处,排排队的方法。这本绘本特别有趣生动,而且一下子帮我解决了本课的大部分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围绕教学目标且直观的方式导入,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学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作画,往往都是依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作画,粗略的观察后就开始作画。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事物的观察。上学期的《虾和蟹》,这学期的《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我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感知,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观察。
四、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
有句话说: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现在的学生,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让他动手了就完全不会了。本周我正在上《花儿朵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是要写生花朵,首先需要观察,然后绘画花朵的外形、细节和色彩。第二课时是用各种综合材料制作出来。有的学生知道先绘画花瓣外形,再剪贴。可是对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撕、剪出外形都是个大问题。我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怎样,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克服操作的困难,在掌握基础的手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卷、插等难度更高的方法。
以上是我近期的点点思考,其实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再去实践和思考,例如在学生作业评价这一块,我们常态化教学往往都是2到3节课完成一副画,大多是我在批阅时给予口头点评,那么学生互评和自评是很少的!我该怎么有效开展?例如团队合作,课堂很容易吵闹不堪,所以我也甚少去实践!这两方面都是我欠缺的,希望我能多多实践,去完善课堂这两方面的不足。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5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小学美术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16
前段时间学习了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
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