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
“双减”政策自落地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么,“双减”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抓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双减”意味着教师教育生涯中即将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战。那么,在“双减”政策之下,身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创造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下,务必提高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课前备课要精准、优化。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能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强化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能真实、快速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堂清来复习并强化所学内容,是我们英语组的一大特色。每堂课新授内容之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堂清摸底,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新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都多样化,也可以在课中或课上最后几分钟进行。学生的课堂检测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和钻研重难点,课堂检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作业管理。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采用分层作业和素养作业等多种形式。素养作业包括绘制手抄报、制作思维导图和录制小视频等。作业布置时,切忌只布置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好老师。让我们坚守初心、身体力行,让教育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2
今年秋季学期是我校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按照国家“双减”时间表,1年内,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有效减轻;3年内,要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那么双减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双减”对学校的作业、教学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以我校为例,学校必须出于“增效减负”的考虑,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等教育“减负增效”活动,让需要补短板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校内获得提升,而这也正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应有之义。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的足学的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同样,“双减”也给我们老师也带来新的挑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有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如何批改作业等等,在校外培训做“减法”后,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更高期盼。对我和我们的英语组而言,就是要做好英语学科供给质量的“加法”,对我们来说,不仅工作量加大了,责任心也将跟着一起做“加法”。
“双减”将对英语学科课程实施也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课程必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改变过去通过“死记硬背”的课程实施来提高分数的方式,要在作业的质、量、形式上求效益,加强打磨力度,保证教学质量。比如我们正在做的晨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美育,深化了情感教学,更在初中英语教育的路上走向深入宽泛。
如今,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期待,早已不满足于过去单纯的知识积累。如何结合“双减”,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加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双减”之下,我们要做的加法不应局限于课堂和课后辅导,更应该主动向前一步,提供运动、艺术、劳技等多样化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知识、技能,以实现多元化发展。事实上,我校已开展包含体育、艺术、手工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旨在拓展个人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也会因“双减”而更加多彩。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3
说到双减,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双减的定义: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伴随着双减政策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文件:有关学生作业的管理,有关学生学习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的管理,有关网络游戏的管理,还有学校考试的管理等。我们不可以把这些管理文件彼此割接开来,它们和双减政策是一个不可分割甚至是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
双减政策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落实,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诉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课业负担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家庭作业。首先,家庭作业大都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扼杀;其次,家庭作业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从而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最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往往缺乏合理的沟通,就会出现你留你的英语作业,我留我的语文作业,最后的作业是五花八门。面对这目不暇接的家庭作业,学生只能是疲于应付。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哪里还是精力去体验去思考?
(其实,每一次周末放学后,尤其是放小长假,我看到学生们埋头拿着笔记下各科作业时,其实我的内心是满怀同情的。真的,他们挺不容易的。写作业是他们的天职,这是我们已经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而我又说不上来。最后到我留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一般都是最后留作业)我总比我计划中的作业少一项到两项)。我想,还是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吧,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发发呆也是好的。
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悖于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有悖于教育规律。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要之举。
再说校外培训机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校内校外都是学习都是培训,就没有生活。而没有生活,怎么能说是教育呢?(陶行知语)更重要是,学生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往往会成为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获得分数的机器,从而缺乏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这是显性的;二是减轻了家长过度焦虑过度急切的精神状态,这个是隐性的。所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是符合民意顺应民心的大好政策。
无论是课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分数。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当部分学生去参加校外培训时,会提高他们的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去参加校外培训时,只会提高分数线,这就是剧场效应。这也体现出了我们教育环境下内卷现象的客观事实。
教育家于涟曾批评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育分,我们只看到学生的考分,却看不到学生个体。不可否认,分数作为中高考终结性评价的指挥棒在其中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我们的评价方式转变了,而且是变得多元了我们的双减政策才能有效落地生根。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4
今年8月国家颁布出台了“双减”政策并迅速落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昨天我也认真观看了杨雄专家的讲座,使我感受颇深。
首先我们家长要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基础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从维护公平正义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
二是对家庭教育观念的纠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实施"双减"政策的落地能极大的缓解家长和孩子的焦虑。
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走出"短视化、功利化”教育的.困境。
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依法依规治教,恢复和重建良好教育生态。
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国家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公共职责,而校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遗憾的是,当下的校外教育俨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另外一个实施主体。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实施“双减"政策,要调整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构,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三是对教育方法再认识。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相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第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减负”从根本上说,是要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改变单一的应试教育局面,保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本身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现在,不少家长缘于对子女未来教育前景的不确定性,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过度教育,其重要表现就是通过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以增加对未来所谓优质教育追求的安全感。这种过度教育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以牺牲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
第三,坚持知行合一规律。中小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的发展。实施“双减"政策,必须调整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结构,在减少大量单调、重复、低效的知识学习负担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教育。
第四,坚持因材施教规律。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中央要求“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里,必须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学校教育课程育人体系和学校课后育人体系的关系。
作为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虑,培养家庭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孩子多元化发展,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性格,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做好家校结合,为孩子共同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氛围。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5
今年秋季学期是我校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按照国家“双减”时间表,1年内,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要有效减轻;3年内,要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那么双减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双减”对学校的作业、教学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以我校为例,学校必须出于“增效减负”的考虑,要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养等教育“减负增效”活动,让需要补短板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校内获得提升,而这也正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应有之义。只有学校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的足学的好,家长才能不给孩子报班培训。
同样,“双减”也给我们老师也带来新的挑战。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有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辅导、如何批改作业等等,在校外培训做“减法”后,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更高期盼。对我和我们的英语组而言,就是要做好英语学科供给质量的“加法”,对我们来说,不仅工作量加大了,责任心也将跟着一起做“加法”。
“双减”将对英语学科课程实施也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课程必须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改变过去通过“死记硬背”的课程实施来提高分数的方式,要在作业的质、量、形式上求效益,加强打磨力度,保证教学质量。比如我们正在做的晨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美育,深化了情感教学,更在初中英语教育的路上走向深入宽泛。
如今,家长对学生的成长期待,早已不满足于过去单纯的知识积累。如何结合“双减”,在提升孩子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加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双减”之下,我们要做的加法不应局限于课堂和课后辅导,更应该主动向前一步,提供运动、艺术、劳技等多样化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知识、技能,以实现多元化发展。事实上,我校已开展包含体育、艺术、手工劳动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些旨在拓展个人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也会因“双减”而更加多彩。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6
开学季,上好“双减”第一课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惊喜”一一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追寻童年的“诗和远方”。20xx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相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家长们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开模式。开学季,如何让“双减”在校园里与暑期有机衔接,持续推动减负政策在校园里落地,孩子关心,家长注重,全社会关切。教育部门、学校应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的教育任务当中,精心准备好“双减第一课。把各项“硬举措”落地落实,首先要深刻把握“双减”重点,对标对表,把举措与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严格把控好书面作业量,探索推出延时托管服务等,让“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打开更多新场景,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双减”落地,关键看行动,更要看力度。
各地要细化措施,从严监管,让好政策见到好效果。当前,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纷纷推出“课后服务细则,让“双减走进校园拥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箱”。比如,江苏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套餐,规范课堂教学,不超纲、不超标、不超进度,协助双职工核心家庭解决“三点半难题”;西安推出“三个课堂”,通过名校帮带、好课推优、名师领航等质量提升系列行动,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上海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月考,着力破除“唯分数“论排名等功利性教育行为。开学季,是推动“双减从文件到实施的`重要节点。减轻作业压力,卸下过重学业负担,重点要提升课堂质量,让校园和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阵地”。各地应在课程优化、教学改革、师资配置等方面下功夫,用足用好有限的校园时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课堂“含金量”,让孩子们在校内享受优质教育,促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校减负合力。“双减”政策从推出到现在,仅有一个多月时间,当前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教育系统、各地方应把“双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来推动,种好“试验田”,即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7
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给广大学生和家长释放了利好的信号,同时也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与责任并重,同时也认为,要想真的落实好“双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双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一、课堂教学提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接受、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淬炼、思维的碰撞以及价值观的养成,皆在40分钟的课堂中得以发生并收获。可以说,课堂的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作业的质量与速度以及思维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扎扎实实、尽心尽力的备好每一堂课,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给予并鼓励学生有表达与思辨的机会,不做“填鸭式”的教学,做到“以点带面”、精讲精练,重方法的引导与提炼,轻知识的传授与说教。
二、课间交流润心灵
《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习之事亦是如此。课堂学习是双向发生,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为主体,并非教师备好课就一定能上好课,如果学生不配合或状态不好,再好的课也会没有质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感受、认知、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关注学生个体,皆如对待生产线出来分毫不差的产品一般,那教育就会显得冰冷而没有温暖。基于此,我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学生,同时更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努力与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去倾听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别重视课间交流,课间10分钟看似很短,但是能够做到按时下课,将这些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自己与学生轻松的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学生的心暖了,他们的劲就更足了,课堂就会更专注了。
三、作业布置有指向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完全可以更简单。比如,今天学习了分数乘法的笔算,完全可以布置n道计算回去让学生去练习,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不大。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动动脑筋,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布置和练习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熟悉一项技能,掌握一门知识。我们要让自己布置的作业是生机的、多元的,让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过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笔算时,我除了布置笔算练习外,还增加了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讲算理的过程,并要求他们来录视频或音频,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增强了互动,又在互动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辅导抓本质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无论你的课堂多么高效,跟学生的交流多么和谐,作业布置多么有指向,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好。所以,课后辅导对于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给学生的课后辅导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学会诊断“抓本质”,重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关于比的题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 他是对比的意义还不够理解,所以我先帮他把比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梳理,结合除法以及分数与比之间的练习,让他更好的明白,最后,我没教他这道题,他说他已经会了。
“双减”的落地,意味着社会以往对学生“揠苗助长”的态势说再见,意味着我们要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们要把学生达到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学校,我会做到划好作业与课堂的“双桨”,为学生的学习路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8
说到双减,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双减的定义: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伴随着双减政策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文件:有关学生作业的管理,有关学生学习时间尤其是睡眠时间的管理,有关网络游戏的管理,还有学校考试的管理等。我们不可以把这些管理文件彼此割接开来,它们和双减政策是一个不可分割甚至是互为表里的有机整体。
双减政策是“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落实,是教育回归本真的一种诉求。为什么这么说呢?
课业负担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的家庭作业。首先,家庭作业大都是机械的反复操练,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扼杀;其次,家庭作业往往只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从而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最后,各个学科教师之间往往缺乏合理的沟通,就会出现你留你的英语作业,我留我的语文作业,最后的作业是五花八门。面对这目不暇接的家庭作业,学生只能是疲于应付。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哪里还是精力去体验去思考?
(其实,每一次周末放学后,尤其是放小长假,我看到学生们埋头拿着笔记下各科作业时,其实我的内心是满怀同情的。真的,他们挺不容易的。写作业是他们的天职,这是我们已经毋庸置疑的事实。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而我又说不上来。最后到我留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一般都是最后留作业)我总比我计划中的作业少一项到两项)。我想,还是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吧,哪怕是什么也不做发发呆也是好的。
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悖于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有悖于教育规律。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必要之举。
再说校外培训机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校内校外都是学习都是培训,就没有生活。而没有生活,怎么能说是教育呢?(陶行知语)更重要是,学生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往往会成为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获得分数的机器,从而缺乏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对于家长来说,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这是显性的;二是减轻了家长过度焦虑过度急切的精神状态,这个是隐性的。所以,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也是符合民意顺应民心的大好政策。
无论是课业负担还是校外培训,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分数。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当部分学生去参加校外培训时,会提高他们的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去参加校外培训时,只会提高分数线,这就是剧场效应。这也体现出了我们教育环境下内卷现象的客观事实。
教育家于涟曾批评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育分,我们只看到学生的考分,却看不到学生个体。不可否认,分数作为中高考终结性评价的指挥棒在其中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我们的评价方式转变了,而且是变得多元了我们的双减政策才能有效落地生根。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9
最近关于政府下来的双减政策,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将波澜壮阔的培训行业,炸出底部。而关于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影响的解读,更是铺天盖地的来袭。拍手叫好声,异义声,痛苦挣扎声。这一切,其实无论是众意沸腾还是探讨为什么发布这个政策,都是无用的,与其纠结于这些,还不如,想想未来的影响。因为这是国家政策,是坚决要做下去的。
对于“双减”家长拍手叫好,觉得国家终于要治理这个造成父母辛苦的罪魁祸首了;有忧愁未来孩子怎么办的;也有无所谓后面再看情况的。以上的看法不一而论,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们总规是要面对的:
1、那些拍手叫好的基本上是觉得上学上到什么程度,靠自己孩子就好,不需要太多费心,原来都报,也不得不给孩子报,现在好了,都不报,所以也就不用假装关心孩子,为孩子报了,说到底这样的家长基本上是读书无所谓论,并且本身绝对教育不了孩子的。他们不懂得再优秀的孩子是需要给引导的,是需要从课本之外给予人生的体验和认知的,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2、那些因为双减政策而过于忧心的家长,也没有必要焦虑过多,等待国家政策更明晰的配套办法,看看依靠学校的力量可否达成,如果实在达不成,办法总是会有。
站在培训机构的'角度,现在是重新洗牌的时候,无所谓冤枉不冤枉,是成功的急流勇退还是刚入行赔的血本无归,这些都是这阶段造成的一些现象,是没有办法的事。未来存活下来的机构,国家也会引导其贡献更多的社会公益力量,作为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正能量。
新政策的实施,愿一切安好,未来更加可期!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毛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1
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给广大学生和家长释放了利好的信号,同时也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压力与责任并重,同时也认为,要想真的落实好“双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双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一、课堂教学提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接受、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淬炼、思维的碰撞以及价值观的养成,皆在40分钟的课堂中得以发生并收获。可以说,课堂的效率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作业的质量与速度以及思维的提升。所以,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扎扎实实、尽心尽力的备好每一堂课,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给予并鼓励学生有表达与思辨的机会,不做“填鸭式”的教学,做到“以点带面”、精讲精练,重方法的引导与提炼,轻知识的传授与说教。
二、课间交流润心灵
《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学习之事亦是如此。课堂学习是双向发生,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为主体,并非教师备好课就一定能上好课,如果学生不配合或状态不好,再好的课也会没有质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感受、认知、思考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如果不关注学生个体,皆如对待生产线出来分毫不差的产品一般,那教育就会显得冰冷而没有温暖。基于此,我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学生,同时更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努力与他们处在平等的位置,去倾听他们,与他们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别重视课间交流,课间10分钟看似很短,但是能够做到按时下课,将这些时间留给学生,留给自己与学生轻松的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他们、走近他们,学生的心暖了,他们的劲就更足了,课堂就会更专注了。
三、作业布置有指向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布置作业时完全可以更简单。比如,今天学习了分数乘法的笔算,完全可以布置n道计算回去让学生去练习,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收获不大。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动动脑筋,不能太简单,要让学生明白作业布置和练习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熟悉一项技能,掌握一门知识。我们要让自己布置的作业是生机的、多元的,让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而是通过作业的过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笔算时,我除了布置笔算练习外,还增加了让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讲算理的过程,并要求他们来录视频或音频,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增强了互动,又在互动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后辅导抓本质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无论你的课堂多么高效,跟学生的交流多么和谐,作业布置多么有指向,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好。所以,课后辅导对于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给学生的课后辅导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学会诊断“抓本质”,重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关于比的题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 他是对比的意义还不够理解,所以我先帮他把比的知识进行了一些梳理,结合除法以及分数与比之间的练习,让他更好的明白,最后,我没教他这道题,他说他已经会了。
“双减”的落地,意味着社会以往对学生“揠苗助长”的态势说再见,意味着我们要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们要把学生达到能力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学校,我会做到划好作业与课堂的“双桨”,为学生的学习路保驾护航,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2
双减政策对于学生减负和推动教育公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内提升”+“校外减负”这两个中心思想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要求家长乃至社会将更多的注意放在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之上,将教育回归到作为主角的孩子身上,回归教育本身。
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操心着孩子的方方面面,以前辈的身份来规划着孩子们的未来。给他们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辅导班,想让孩子优秀、更优秀、超级优秀。但是却忘了问孩子是否愿意。
不可否认我们都想让孩子变得优秀,但其实我们更需要接受孩子们的平凡。不是所有人都是爱因斯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鲁迅,不是吗?
所以,别让孩子成为没有思想的“优秀楷模”,有趣的灵魂,活跃的思维更重要。
想要做到让孩子真正成长、真正优秀,做到真正的减负,就需要做到让孩子自发学习,而不是一直被推着赶着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且能够自我驱动去了解、去学习。家长的职责则是引导,而非干预。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摒弃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努力”和“优秀”,学会放手。让孩子从兴趣出发,自我驱动下去高效学习。
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人,让教育回归本真。这应该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可以确定的是,校外减负的同时,是校内教育做加法,学校只有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服务,帮家长管好孩子的学习,以此减轻家长的负担。只有校内加上去,孩子能カ加上去,校外オ能真的减下来。哪怕没有学科补习班,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把基本功打扎实,学习习惯养成,那孩子未来的竟争力也有了。
生命不止一种精彩,不要让孩子走我们安排的路,而要让孩子成为孩子,拥有珍贵的童年、灿烂的少年时光,不畏未来,勇往直前。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3
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如今,我国“双减”工作已全面开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老师转变观念、改变策略,让学生作业减负落到实处。近期,根据学校的任务安排,我观看了xx省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作业减负”的系列报告。特别是周老师《区域作业管理的检验视角反思》讲座,他的讲座分为三个话题:xx市双减工作概述,学校作业管理经验分享,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双减”工作,最核心的是关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对于学生的作业管理,要通过“四个强化”来落实作业管理: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九点不做作业;强化教师责任落实,提高作业管理效率。作业管理,老师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时间管理,应该聚焦于每一天所面临的极为真实的作业问题,以课题认领的方式研究作业问题,以作业为媒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是做好作业管理的'重要路径。
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要想提质,老师可以通过精编题目提升习题的质量,通过错题库提升学习的质量。错题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个人错题库,另一类是学生的班级错题库。要想增趣,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是“浸作业”,浸作业是指学生亲临问题现场,使用现有的材料或者工具,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经过操作、计算和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作业,这种作业能丰富作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小鬼约题”的作业形式,小鬼约题是指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从作业中选取题目,模仿教师进行出题、改编并讲解,达到作业分层的目的。
教研视角反思作业设计,分为三个角度:巩固知识的视角,诊断教学的视角,作业编写的视角。从巩固知识的视角来说,对作业设计应该追求的是主干性、基础性和针对性。鼓励教师参与“校本作业”的编写,一个学校的校本作业一定要由自己学校的老师来编写,因为本校的老师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建立共同体学校,组织各校名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审稿工作。这样,学校的校本作业才能够在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答案组织等方面做到科学规范。
从诊断教学的视角来说,诊断教学分为两个内容,一个叫结果诊断,另一个叫过程诊断。现在大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利用学生作业的结果来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在教学中,老师及时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依据学生错在哪里,分析错在哪里,得出它的问题在哪里,这是作业结果诊断,是作业最重要的功能。过程记录,是做作业的时候,随时把自己的思维记录在试卷的顶端或者作业本的顶端。学生做选择题的时候,第一下选的是A,过一会选的是B,最后选B对了,老师就认为学生懂了,其实我们发现学生的纠结过程,我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也许学生在A和B之间犹豫了很久,学生犹豫的过程就特别有价值,就应该及时记录自己犹豫及思考的过程。
从编写作业的视角来说,不仅要提倡教师设计和编写作业,也要尝试让学生设计和编写作业。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过程,就会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正因为学生自己设计和编写作业,我们才能充分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以达到作业最优化的效果。
总之,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管理,我们要经常反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否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习得了方法,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发展。作业设计,依然是我们今后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努力设计出真正使学生减负、增效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功能和价值。
老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 篇14
开学季,上好“双减”第一课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惊喜”一一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追寻童年的“诗和远方”。20xx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相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家长们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开模式。开学季,如何让“双减”在校园里与暑期有机衔接,持续推动减负政策在校园里落地,孩子关心,家长注重,全社会关切。教育部门、学校应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的教育任务当中,精心准备好“双减第一课。把各项“硬举措”落地落实,首先要深刻把握“双减”重点,对标对表,把举措与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严格把控好书面作业量,探索推出延时托管服务等,让“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打开更多新场景,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双减”落地,关键看行动,更要看力度。
各地要细化措施,从严监管,让好政策见到好效果。当前,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纷纷推出“课后服务细则,让“双减走进校园拥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箱”。比如,江苏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套餐,规范课堂教学,不超纲、不超标、不超进度,协助双职工核心家庭解决“三点半难题”;西安推出“三个课堂”,通过名校帮带、好课推优、名师领航等质量提升系列行动,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上海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月考,着力破除“唯分数“论排名等功利性教育行为。开学季,是推动“双减从文件到实施的重要节点。减轻作业压力,卸下过重学业负担,重点要提升课堂质量,让校园和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阵地”。各地应在课程优化、教学改革、师资配置等方面下功夫,用足用好有限的'校园时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课堂“含金量”,让孩子们在校内享受优质教育,促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校减负合力。“双减”政策从推出到现在,仅有一个多月时间,当前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教育系统、各地方应把“双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来推动,种好“试验田”,即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