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几天的听课,现将听课活动主要优点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第一、参赛教师普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
在外在形式上,知识网络图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表示形式。知识网络图既可以深入的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构建,较清晰、全面、系统地展示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当前所学的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知识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构建知识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知识网络图,既可以实现学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又可以测查出学生对知识点及关联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够有的放矢针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展开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复习教学中,利用知识网络图这种形象的、直观的方法为学生讲解和充分展现不同概念间的相互区别及联系,使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探索与建构,充实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知识网在复习教学中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
第二、参赛教师普遍注重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学学习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经验、智慧、指导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而是在具体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总结、概括、归纳、提炼而形成的,是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学生打开化学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它对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都发挥重要的作。
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价值,除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外,还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研究角度,是实现教学化难为易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许多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化学观念的教学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观念形成的工具和载体,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与原理,最终教与学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概括提炼形成基本观念,建构起学科的观念体系。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能量观、分类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在《海水中的化学》中,微粒观、分类观、变化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都以“海水中的化学资源”为载体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金属》中,分类观、元素观、变化观、化学科学价值观等基本观念都以“金属及金属材料、金属的质”为载体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参赛教师普遍注重教学中对方法原理的提升。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喜欢接受感的知识,而面对抽象事物本质的原理则一时难以接受。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质时,学生只对实验现象感兴趣,而对其变化规律及反应类型不善于归纳和总结。初中生记忆力较强,理解能力和空间形象能力相对较差,当学习抽象概念时往往只会背内容,而不会究其内涵,易产生机械学习的倾向。复习课不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实现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解决具体的问题。教学中注重对方法原理的提升就能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解题方法、原理和规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对我帮助很大,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观念得到发展,同时也看到我和各位老师的差距,我将以这次听课学习作为新的起点,不断向各位学习,使自己得到提高与进步。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3
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也让我更进一步的重新认识了每一堂课优缺点,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如何评课等。这也是这次听课留给我无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质疑: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两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也有的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5、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好好好,鼓动学生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6、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也希望今后能够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
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
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
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
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
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也让我更进一步的`重新认识了每一堂课优缺点,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如何评课等。这也是这次听课留给我无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质疑: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两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也有的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5.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好好好,鼓动学生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6、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也希望今后能够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5
我又一次有幸来到一中观摩学习,这次我选择了不同层次的班级听课,重点放在老师的导课,重点知识的讲授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上。他们讲得十分出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几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我听了三节高二化学课和一节高一化学课,高一讲的是金属铝,高二讲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四位老师的讲法各有特点,但基本知识点和重点是差不多的,讲课风格各不相同。
听了这么多堂课,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注重细节,知识全面,启发思维,拓宽思路——教学新模式孙文平老师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钠的性质来推测铝的具有的性质,从结构来推测化学性质。讲解非常透彻,注重细节的把握,启发一个接着一个环节,使得学生们逐步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深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注重细节,知识全面,启发思维,拓宽思路,记忆犹新。
2、课前复习很重要——教学新启示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很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使对于一中的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新知识的接纳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样就要反复记忆,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孙东旭老师上课首先复习了PH值的计算。这给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新的思路,40分钟的课堂上,拿出10分钟的时间复习旧知识,所以这次听课回来,我就开始我的新教学方式。我每堂课前10分钟进行课前小考,我选择几道典型的小题,反复说反复做,拿出穷追不舍的态度。
3、知识点讲解细腻,给学生练习机会——教学新思路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这一课,对于新上班的老师有点难度,这次很高兴来一中听课恰好讲的就是这节课的内容。高考必考的内容讲解的很细,并且举例子让同学亲自动手完成,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当。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高考的口味。 一中老师的讲课风格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还要因材施教。
怎样让学生认真听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第一时间掌握重点?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做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用尽心思,绞尽脑汁,反复讲反复练,希望能有效果。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6
我又一次有幸来到一中观摩学习,这次我选择了不同层次的班级听课,重点放在老师的导课,重点知识的讲授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上。他们讲得十分出色,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几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我听了三节高二化学课和一节高一化学课,高一讲的是金属铝,高二讲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四位老师的讲法各有特点,但基本知识点和重点是差不多的,讲课风格各不相同。听了这么多堂课,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注重细节,知识全面,启发思维,拓宽思路-----教学新模式孙文平老师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通过钠的性质来推测铝的具有的性质,从结构来推测化学性质。讲解非常透彻,注重细节的把握,启发一个接着一个环节,使得学生们逐步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记忆深刻。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注重细节,知识全面,启发思维,拓宽思路,记忆犹新。
2、课前复习很重要----教学新启示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很高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即使对于一中的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新知识的接纳需要一定的过程,这样就要反复记忆,多做练习,熟能生巧。孙东旭老师上课首先复习了PH值的计算。这给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新的思路,40分钟的课堂上,拿出10分钟的时间复习旧知识,所以这次听课回来,我就开始我的`新教学方式。我每堂课前10分钟进行课前小考,我选择几道典型的小题,反复说反复做,拿出穷追不舍的态度。
3、知识点讲解细腻,给学生练习机会----教学新思路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这一课,对于新上班的老师有点难度,这次很高兴来一中听课恰好讲的就是这节课的内容。高考必考的内容讲解的很细,并且举例子让同学亲自动手完成,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当。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高考的口味。 一中老师的讲课风格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还要因材施教。怎样让学生认真听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在第一时间掌握重点?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做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用尽心思,绞尽脑汁,反复讲反复练,希望能有效果。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7
要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生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
首先讲课清楚:要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做到精、中、慢。
精: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做到精讲,突破难点,脉络分明,方法灵活。
中: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基础,兼顾两头,选用适当的选择题,使全体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慢:针对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疑难知识时的速度要放慢一些,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必要时要强调、重复。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所以最后更加合理设计好教学过程。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现在高一的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性,而高二的学生就不太积极了,高三就不积极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种积极性让他们一直走下去。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体性,主动性、差异性,从实际出发,加强疏导和引导提高效果。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关注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更高效。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8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也让我更进一步的重新认识了每一堂课优缺点,学习了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如何评课等。这也是这次听课留给我无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能追求完美,但无法达到完美。专家们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质疑:
1、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但也有专家和很多老师提出学案在给学生学习带来辅助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限制了老师的思维,束缚了师生的手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变成了教学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多媒体辅助的同时很多老师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视了教师板书和学生板演的作用。如两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黑板上只是板书了课题,也有的一节课下来除了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问题外,没有让一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化,而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甚至不到1分钟,导致后续的汇报交流难以开展而无效;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实验只是灌以一个名称而已,尤其是实验探究只不过是学生按照步骤演示一下而已,实质并没有真正展开探究活动或探究实验。
通过这次听课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平时总是说集体备课,可一直落实的不好,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
2.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3.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4.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5.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好好好,鼓动学生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6、课后反思,集体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对课后的要求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是反省、思考,具有研究性质。反思课堂效果,反思课前设计在本课的实际运用情况,反思师生双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等。课后及时反思,有利于我们对课前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课后补救和后续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也希望今后能够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0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当地学校大都以江苏教育版为新课程版本。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开始做了“滴水生火”实验,这时学生十分惊奇,议论纷纷,水可以用来灭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金属钠”,学生很想知道钠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钠与氧气、水、盐溶液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什么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实验时为什么钠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钠燃烧起来,能用水扑灭吗?多余的钠能否放回原试剂瓶?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1
听了将小钢老师,林文兴老师关于高中化学实验考查特点及复习建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一下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以工艺流程为背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放置在真实的化学工业环境中,从而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2)以实验装置为背景,将教材实验某些装置分为具有一定实验功能的、简单的实验组合或片段、如制气、除杂、物质检验、物质性质实验、气体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要求学生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实验原理,从中选出一些装置进行科学组合、合理连接,以完成某一具体实验,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特点:所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是教材重点实验综合运用能力的再考核。只要学生平时重视学习教材上的典型实验,该类题的解答还是很容易得分的`。
2、结合我校实际,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纵观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可以发现题目难度并没有增加,但加强了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和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活和实际的联系,这种改革的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对新课程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特点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熟悉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新课程下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高中化学实验基础内容包括仪器与药品、实验操作与实验技能、物质的制备与实验方法、识图绘图与安全知识、定量实验与误差分析、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实验设计与综合实验等。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为您编辑]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另外,还应针对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对比,总结规律,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注重对以上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
(2)重视教材实验,力求对实验素材进行深入拓展和挖掘
从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许多实验试题是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由典型实验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对于课本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清原理、相关的仪器装置,注重操作细节,对于每个实验,都要做到:
①怎么做?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④还能怎么做?
对实验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尽可能让学生重做一些重点实验,例如酸碱中和滴定等,感受实验细节,加深体验。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2
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我只要没有课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一、感慨老师授课的精彩
1、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
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
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
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中来。
④实验导入: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2、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9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3、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过程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有的教师在下课时还不忘把课堂作为逃生演练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了学会逃生本领。
4、实验中颇有创新
在授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电解水实验中氢气的检验和氢气性质的实验和课本也不一样,把实验现象一下子变得直观明了,学生也容易掌握。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师生的真切互动和沟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二、感受课改形势的改变
教育专家总结了现在的教学形势。新的形势下应关注:
1、体现新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4、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
5、课堂的生成性(上课时出现的意外问题),
6、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多元化学习方式,
7、师生互动,
8、课堂情景,
9、个体差异,
10、促进学习的多元化。
三、听课后的感触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课离他们的课有多远?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性。从本次优质课评比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课堂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无法引起学生和观摩老师的共鸣。相反有自己鲜明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那么活泼生动,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鸣,课堂也较出彩,给观摩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学课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
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将食品垫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事们讨论、交流。例如:
1、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学生的发言?
2、很多活动的情节设计得不错,老师应该如何在活动的基础上展开、顺势扩大成果?
3、教师在课中为什么不愿意偏离自己设计好的轨道?
4、上课时可以就一个问题展开长时间的讨论吗?
5、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给学生奖品吗?
总之,通过听老师们的课,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老教师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3
xx年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高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篇14
我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我所指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那么对化学课堂心理环境应如何更好的营造与引导呢?在此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条件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走进课堂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得“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趣味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
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学环境仅仅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概念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概念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碘的升华——升华的本质,苯与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结构不同于不饱和烃,几个物质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三、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关键强调解释。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加强训练
学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自行产生,它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结果。我们应加强规律性认识通过凝聚和升华,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并形成一定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训练中注意选题与方法。我们应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例题。这可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我应注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熟练。
对于概念教学,虽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但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直接的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这也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高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我们应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