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参加了20xx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会。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江苏省新课程培训于10月24日到26日在省常中进行,三场大师级专家讲座,六节教研课,三场专家点评,9节说课。内容丰富精彩。
吴星教授结合高中化学教育现状,从课程改革说起,总结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地方,也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课程评价进行了分析,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课程,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
王教授强调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化学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指导老师多用正面的案例,正面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教授指出课程结构的调整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适应新的改革方案,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课程内容的修订: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无机物主题为例指导老师构建:“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
结合专家的讲座,我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知道我们现行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选择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认识。修订后,学生只需要获得4学分,即修习新的必修课程后就有高中毕业资格,无须修习任何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精心选取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的核心知识,着力解决过去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实验等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针对每个内容主题增加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我们要提升专业地位,增加专业底气,永远对专业保持不满足的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思辩,将化学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明线,以知识为教学的暗线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反论证的能力。用大师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
3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胡琳娜老师组织全体成员在线同步研修,研修内容是华师外文教授团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系列讲座,此次讲座分别是徐曼菲院长主讲的《基于语境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和黄丽燕院长主讲的《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言“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每次学习,都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愈加激发学习的欲望。
“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对于语法教学,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语法知识是固定的,语法教学方法也囿于机械操练,无论是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脱离了语境。反思自己的语法教学,大部分时候也是“为语法而语法”,功利性很强,语法教授主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运用到高考题型的“语法填空”及写作当中,没有考虑到要基于语境进行语法教学,进而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徐曼菲教授强调语法教学一定要在语境中进行,而实现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新课标新教材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勤实践,并且多反思,多总结,再反馈回实践教学,方能实现通过语法教学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徐教授讲座的最后提出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目中有人”即要考虑到符合实际学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手中有器”中的“器”是指教学工具、选用的教材、使用的教学技法,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选取、分析、解构和加工,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语境,并用合适的方法呈现。“心中有道”是指教师要有理论的支撑,这包括对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还要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育人信念。徐教授的12字总结不仅仅适用于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也适用于其他的教学项目。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
黄丽燕教授的讲座主题是《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黄教授关于课堂评价的讲座从课堂评价的定义,为什么要开展课程评价,如何进行课堂评价设计(理念与方法),即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展开,并有课堂评价实施案例的分享。黄教授基于课堂观察发现: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教学评一体化意识;
二、评价任务形式呈多样化,效果不断改进;
三、评价目标的制定不合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有待厘清;
四、学生学习产出的表现指标有待细化;
五,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反观自己的课堂评价及对同事课堂评价的观察,在评价目标制定上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存在。要么过于细化,过于繁琐,很难在一节课上全部实现,想要面面俱到,最后反而面面都不能深入顾及;要么过于宏大,比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而很难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素养也亟待提高。《20xx英语测评与教学年度报告》中指出:专家型教师的评价素养显著高于成熟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评价素养。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在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还需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以促评促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才能实现评价素养的全面提高。像此次的线上研修学习便是提升评价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 )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体现。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抱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够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来,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基础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教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才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始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对比: 18XX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
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
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如果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 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生产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生产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系,改进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注意事项,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行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教师演示的部分,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趣味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行加热,通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行改进: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行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偷盗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相关的药品和用具,让学生利用已有条件,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同理,在讲解铵盐另一性质,与碱共热能生成氨气时,也可设计问题:在村子里住着两位农民,小李和小刘,他们都种了几亩水稻.小李很勤劳,不仅买了氮肥硝酸铵,还同时使用了自己烧制的草木灰(呈碱性),小刘只施用了氮肥硝酸铵,小李心想自己使用的肥料多,收成一定好,结果到了秋收时发现,自己田地的产量远不及小刘的,你知道原因吗?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将氯化铵和碱石灰混合摩擦加热,检验得到氨气,得出结论。在得出铵盐的这几个性质后,老师再提问:如果你是一名技术员,要指导农民使用化肥,你能列举出哪些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或者,拟出一张化肥的使用说明书?这样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得到发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老师研读新课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英语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教学以及评价的有效方式等。只有我们采用了合理有效地教学以及评价方式,才能后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雷诗杰老师的组织带领下,20xx年4月23日我和南昌县小英人一起观看了程晓堂教授的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的`讲座。
首先,程晓堂老师带我们了解了新课标中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这包括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紧接着,程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内容六要素及其逻辑关系;英语学习观;考试评价与改革等几个方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老师在谈到思维品质时提供的课堂实例时,让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是否也缺乏思维含量,导入问题是否能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真实课堂”。总之,程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雷诗杰老师结合程晓堂老师的讲座为我们进行了总结,雷老师提出:从“双减”到新课标,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变;新课标以后英语课时量减少,但是考试难度越来越大;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白研究新课标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备课,相信课堂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平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在这几天的的远程培训过程中,通过观看视屏和资料,我觉得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已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
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换,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每个老师都应该是一个教育家。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各科教师是直接参与教改的主力军,他们的战斗能力与战斗热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所以,提高教师的能力与热情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添鸭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去探究,思考。
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发现者。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
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目的转变,由“双基教学”转变为“三维”目标的教学。
我充分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会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通过这次生物新课改培训,虽然我获得了不少的思想和心得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让自己能够和学在生一起不断的探究中走向成熟。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平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是必须的和必要的,经过培训,聆听了专家和有经验教师们的心得,使我感受很深,对课改中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时代的教师,也使我充分认识到一些以往没有认识到的东西,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理论、课改理念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在完善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首先,在专业情感方面,教师要把“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变为实际的行动,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自己适应新课程的信心。
其次,教师不仅要不断地更新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要有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教师能够真正从一位“教书匠”转变为一名“研究者”。
再次,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教育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地研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变革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人们对教师在新课程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只是变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三、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二是观察学习法,它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运用观察学习法的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实物、历史图画、历史环境等的观察”。观察学习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目的。三是实践学习法,是指“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境模仿和解释现实问题是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高中历史课标解读对这种学习法的开展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指南,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
四、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整合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络、科技成果。认识并开发这些资源,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一,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合理利用与开发历史教材,必须吃透教材。教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对教材中辅助材料如课前的引文、历史图片、问题设计、课后练习等进行深入研究,揣摩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分析课与课、专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专题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学人力资源,教师不仅是教学资源的利用者,还是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之一。如果历史教师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可以使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价值超水平的发挥”。
第三,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对教育教学具有能动作用,由于学生对教育具有能动作用,因此有效的学习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使其在朝目标迈进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
第四,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互联、历史音像资料、图书馆、历史遗存、博物馆等都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课程资源,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3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胡琳娜老师组织全体成员在线同步研修,研修内容是华师外文教授团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系列讲座,此次讲座分别是徐曼菲院长主讲的《基于语境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和黄丽燕院长主讲的《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言“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每次学习,都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愈加激发学习的欲望。
“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对于语法教学,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语法知识是固定的,语法教学方法也囿于机械操练,无论是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脱离了语境。反思自己的语法教学,大部分时候也是“为语法而语法”,功利性很强,语法教授主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运用到高考题型的“语法填空”及写作当中,没有考虑到要基于语境进行语法教学,进而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徐曼菲教授强调语法教学一定要在语境中进行,而实现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新课标新教材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勤实践,并且多反思,多总结,再反馈回实践教学,方能实现通过语法教学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徐教授讲座的最后提出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目中有人”即要考虑到符合实际学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手中有器”中的“器”是指教学工具、选用的教材、使用的教学技法,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选取、分析、解构和加工,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语境,并用合适的方法呈现。“心中有道”是指教师要有理论的支撑,这包括对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还要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育人信念。徐教授的12字总结不仅仅适用于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也适用于其他的教学项目。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
黄丽燕教授的讲座主题是《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黄教授关于课堂评价的讲座从课堂评价的定义,为什么要开展课程评价,如何进行课堂评价设计(理念与方法),即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展开,并有课堂评价实施案例的分享。黄教授基于课堂观察发现: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教学评一体化意识;
二、评价任务形式呈多样化,效果不断改进;
三、评价目标的制定不合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有待厘清;
四、学生学习产出的表现指标有待细化;
五,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反观自己的课堂评价及对同事课堂评价的观察,在评价目标制定上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存在。要么过于细化,过于繁琐,很难在一节课上全部实现,想要面面俱到,最后反而面面都不能深入顾及;要么过于宏大,比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而很难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素养也亟待提高。《20xx英语测评与教学年度报告》中指出:专家型教师的评价素养显著高于成熟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评价素养。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在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还需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以促评促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才能实现评价素养的全面提高。像此次的线上研修学习便是提升评价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16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习,实现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