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从初中开始接触美术,直到现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我认为: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美。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采用实物、多媒体教学与讲授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白的进行感受。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制定教学目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再次,美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好方法。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并急于将它表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选取适合表现美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想象,借助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中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从初中开始接触美术,直到现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我认为: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美。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采用实物、多媒体教学与讲授相结合。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白的进行感受。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制定教学目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再次,美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好方法。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并急于将它表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选取适合表现美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想象,借助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中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美术工作,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我校始终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指导思路,把美术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摆上议事日程,认真贯彻执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美术工作。下面将我校近一年来的美术工作情况分六个方面做个简单总结: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美术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切实抓好美术工作,我校健全了美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了美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由两名主任主管美术工作,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配合,美术专职教师具体抓实施,各班主任协助工作,形成了美术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从组织上加强美术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美术教研组,加强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领导,促进学校美术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制订美术工作总结计划和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美术工作实施方案》,从长远制定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划;二是制订相关的各种制度,使艺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学期美术教育工作总结计划,提出本学期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四是把美术教育工作列入《》,提上学校的议事日程;xx是定期召开美术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研究美术教育工作的措施和方法,确保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按计划进行。
3、组建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队伍。建校伊始,我们就按学校人数编制,制定了美术教育工作小组。
二、加强美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1、加强美术教学工作的管理,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美术课程,把美术教学工作作为重要课程来抓,并做到“六有”:有教材、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总结,保证美术课程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成立美术科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校本研训,开展科组互听互评课,做到“四有”: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加强美术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定期进行美术课的备课、上课、活动、测查等教学常规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美术教师的授课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
3、对美术课程实施任务教学,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期末组织验收检查。
4、组建专业训练队伍。本学期开始,我们组建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在组建、训练过程中,做到“六个落实”,即:队员落实、计划措施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训练时间落实,保证专业训练按计划扎扎实实进行。
5、鼓励美术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习,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组织美术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型培训和专业竞赛,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校园文化艺术
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制定计划规定每年举办一次校园艺术节。我们以“让先进文化充满校园,让多彩校园处处体现教育”为主旨,把校园文化作为提升学校品位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强文化长廊建设,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使我校成为独具特色的农村学校之一。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
对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每学年都带几个班级,每个班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对低、高年级的教学都有了尝试,我深刻体会到:各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课堂上,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一时间很难让他们适应,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
关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每次带着教材与教具走进教室,他们都会开心的围到我身边,看着漂亮的教具惊奇而羡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美术课的热爱。我想: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有些课程结束后,我也配合他们,鼓励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鸟一课,帮助他们完成了大树,再将他们的小鸟一个个剪下,利用教室的某墙面,让小鸟带着他们的喜悦,带着他们的成果“飞进”了教室,“飞进”了他们的内心,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好比一株树苗,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无异于拔苗助长。
相对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胆子比较大,我时常叫他们上台代替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对课堂内容相关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教"中参与,让自己也尝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小老师带来的帮助还真不少,他们的兴趣爱好相通,接触的事物相似,所以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接受,小老师还能帮我管理好他们的纪律,有时候我只是在讲台上换了个角色,是学生是解说员。
关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在《美丽的孔雀》一课,在画孔雀之前,让学生通过对杨丽萍《孔雀舞》的欣赏,进一步的认识舞台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过折纸让他们观察到了孔雀较概括的形象及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孔雀的认识,描绘孔雀的造型等。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6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
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
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 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接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
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轻松氛围中通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
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
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 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接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
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轻松氛围中通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上《我们的社区》一课时,孩子们都动手了,只有一个孩子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的彩笔,却不动手。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很想动手却又不敢动手。我到他身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生活在农村是刚转来,我不知道怎么画社区,怕画不好同学们会看不起我,我也不想画不是我家乡的东西”原来是怕表现不好,看来这孩子很没有自信。于是我请他说说他的家乡,他说到了老家的房子,一座座独家小院像别墅一样排列,农闲时村里组织唱大戏,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听着孩子的表述我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你把你的老家说得像画一样美老师相信你也能画得很美,你希望老家变成什么样都可以画,相信你一定能把它表现的很好。”这时我看到孩子满眼的激动。他终于画出了一片瓦房,房子前头装上了健身器,老人们在健身,虽然不是很美,但他敢于动手表现就是很大的进步。当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时,他也勇敢的上来了,我当众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自信的笑脸。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得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就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中反映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在二年级的《假如我是巨人》一课中,先将全班的作业展示出来,接着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小矮人的贴纸,让学生将贴画贴在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上。然后问他们:你将贴纸贴在哪张作业上了,为什么贴在那儿?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好?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在轻松氛围中通过互评,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9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
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
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和建设人才,可以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陶冶,培养品质,塑造人格,净化心灵,美化人生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并且可以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
希腊亚里士多德说过美术教育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
一从教育讲是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建设人才,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术,都和美术息息相关。随着各类新型文化产业和时尚产业的兴起,各行各业乃至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包装”,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一些高校的艺术类毕业生却成了多方争抢的“香饽饽”,美术专业的人才尤其供不应求,如大型国家工程、小区规划、城市建设、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产品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创意产业,甚至于影视、动漫、广告、it网页、ut界面、多媒体艺术、舞台、会展、vi形象、旅游产品等,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看好。所以美术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从净化心灵上讲:为什么要让学生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陶冶,培养品质,塑造人格,净化心灵,美化人生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时:可以平衡身心,保持稳定;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培养人格,完善自我;也可以提高智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如: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对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下这种情况: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漫无目标:苦学无功、厌学、逃学、辍学;浮躁不安、神经衰弱、焦虑、失眠、记忆力差;网瘾、怪僻及早恋等青春期问题。
这个时候,学生容易犯错,如果在艺术教育方面多做努力,让学生多听音乐,多欣赏名作名画,或者让他自己徒手画画,做一些简单易学的手工作品,把自己心里的不快和压抑用画笔宣泄出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教师多鼓励他的作品,还可以让他有一些成就感。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表现欲,何况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老师眼中的“落后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得不到老师和其他人的重视,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为了彰显自己,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就故意犯错,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老师发现了他的亮点,及时让他表现出来,他也就安分守己了。因此我认为学校应该多成立一些兴趣小组,鼓励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不单是高考艺考生,每学期可以举办两期书画展,让他们闪亮登场,彰显自己的特色,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也可以挖掘更多的艺术人才,提高人文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从精神享受上讲:通过美术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多、更快、更直接地倾诉自己的理想、愿望、价值取向等,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都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曾试验上过这样一堂美术课: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让悠扬的乐音回荡在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创作自己的作品,耳边荡漾着美妙的音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的心境不由自主地变得平和、宁静。
情感地投入,愉快情感的产生,往往使文化的理解变得轻松、有趣;以美术鉴赏课为例,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作品与学生情感的联系,学生将始终处于与作品隔膜的状态。而“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精神的鉴赏课则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比如上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课:美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身边能常见的美术作品,如:剪纸窗花、绣花鞋垫、泥塑娃娃、虎头鞋和一些竹编小东西,让学生分组看看,摆弄摆弄,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手里有玩的,眼睛有看的,好奇心牵引着他们,那种求知欲自然就出来了,那么他们也就很容易投入到课堂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作品的赏析活动,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寻觅表现方法的过程中,不仅去领略作者鲜明的创作风格、出类拔萃的技法,认知五彩斑斓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人文科学的精神,以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态度去探索与发现未知的世界。
综上所谈到的,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责任就比较重大,在授课过程中,不再是以前的娱乐课和放松课,我们需要做很多事。课前准备非常重要,为了给学生上一节有意义的美术课,我们不仅要在多媒体课件上多下功夫,如:课件里应该有动画效果,会更吸引学生;还应该有原创的作品、图片和内容,不要在网上再去搜、拼、剪辑了,那些东西对学生很陌生,很空洞,很虚无缥缈。就做一些学生能够触摸得到的,能感知的到的,这样更真实,更确切。除了这些,美术教师还要会其他很多技能,如:剪纸、手工制作、泥塑、纸贴画、布贴画等。所以我们美术教师课后要多做功课了,在学生面前你就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像魔术师一样会变很多戏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有魅力、有能力,他们才会崇拜你,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最终我们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对美术的体验。致使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从而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才能。针对这一现象,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孩子能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创造出许多图式表现自我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不是很像,有时很不像,但象征性十分明显,它表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对于这种创造性表现能力,我们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加以肯定和赞美。如果教师对于这些自认为的不合适严厉的让孩子纠正,那么将很大的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以至于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是不改而是要给他讲明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优秀。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另外在美术作业评价中我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制,采用在作业上粘贴小标志和评语的方式。如评价作业,我会贴上一朵小花表示有进步,贴上一颗红星表示有创新,后面再加上各种评语,如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设计非常独特,你的色彩感觉很棒,遇到一些比较难认的字我会再加上一些拼音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认真地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同时使学生更有自信心。
二、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美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水平只有在美术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特别适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活动评价方式: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术、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也会让学生在作业后边写上自己这样画的设想,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作业,了解他的想法及创作过程,将作业结果与这些联系起来进行评价,正确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能使他们感受到成功感、提高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记得曾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老师问他也不回答,每次的作业不是空白,就是乱涂。我也很想拉他一把,所以经常在旁边指导,我在时,作业还好些,我一走,他就又开始不画或乱涂。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自己本子上画各种恐龙,非常漂亮。当时就想:他还是喜欢画画的,只是对美术的其他内容兴趣不高,兴趣比较单一。接下来一节美术课,一上课我给学生展示了许多恐龙的图片,学生在赞叹之后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从动画片里给大家找来的恐龙图片,我们班也有一个画恐龙的高手。接着就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面对全班同学他的脸红了,在鼓励下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恐龙的图画,这张画让同学们震惊,大家对他的画发出惊叫的声音,那时我看到他眼角闪过的自豪。
下课后我找他单独谈话,告诉他:光画好恐龙是不行的,美术中还有许多内容等着你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得很好,还能在美术比赛中得奖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注意鼓励和表扬他,他也逐渐的喜欢上了美术课,也更爱动脑,更爱动手了,在区里的科幻画比赛中,他还得了奖呢。
四、加强自评与互评,使学生逐步成为评价的主体
在美术教学中,我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先在自己的作业背面写上自己对作业的评价,然后再到讲台前展示,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评价,觉得自己哪儿画得很好,哪儿还有些不足,需要怎样改才好。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帮他出出主意。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时还会采用互相评论的方式。我发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接受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在培训学校,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为七天,共分二个阶段学习。培训学习了艺术理论,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的分析,精彩15分钟的设计,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既有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又有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还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同时突出了我们学员主体地位,也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为期四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收获多多,现将自己的心得拟写如下:
一、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尤其是听了丁玉祥老师的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更加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有合作休息价值的内容,引导好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本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千农教”的全体学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
三、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在此次培训中,不仅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李涛老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半天的课,却使我受益菲浅,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含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会制作适用学科的简单教学课件。我都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思想在不断地充实,可以说这些理论是指导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也为我们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老师的博客培训,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我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是多么的欠缺,为了提高自身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合格教师,我认识到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四、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样的培训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去还得慢慢消化。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五、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四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了。可以说,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看活动、评价、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他让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再让这些总结后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的成长。
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我想,虽然我们要毕业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充满热情地工作,让这结束之时成为我又一崭新的开始。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说,一张画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是孩子们面对这个世界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方式。如果要让这块神土开出鲜艳的花朵,就要走好绘画创作的三步曲。
儿童画稚拙、纯真、妙趣横生,这正是大师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毕加索说:“学会像一个六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可见儿童画蕴含着鲜活的艺术生命。
作为教师,要懂得儿童画的宝贵之处,善于挖掘孩子们的艺术天份,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大胆的表现欲望,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1、自信是创作的动力
美术课上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学生,当我要求他完成作业时,有的学生问我可不可以画书上的,有些学生干脆问都不问就照着书画;有的学生坐着不动或将作业纸翻来覆去,就是不见他画画;还有些学生则原封不动照抄师的范作,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常说他们懒,不爱动脑筋。其实,这只是表面的而不是实质的。
学生为什么会养成以上这种习惯呢?学生为什么不肯动脑筋呢?关键在于缺乏自信心。他们之所以照书、模仿老师,是因为他们害怕,怕自己画的不好,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遭到同学们的耻笑。哪一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我,这是孩子的天性。
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会使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因此,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常对班上的同学说:老师喜欢小朋友自己画的画;老师最爱看小朋友自己设计的了;老师觉得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最了不起。
或者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奖励,如巡视辅导时对有独特想法的作业进行表扬、在批改的等级上加个小红星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次我听到了令我激动而振奋的话。一个孩子对旁边正准备照书画的孩子说:照书不好。极简明而平常的话,但这至少是孩子自信的良好开端。
2、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但是,光是敢画,而没有生活的积累,仍然不行。孩子们要么兴致很高,但画了半天什么也画不出。要么勉强画出来了,但画面很是空洞无物,毫无情趣。要想真正使孩子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画面,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描绘出事物的形象,又何谈美术作品的创造呢?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明确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绘画创作,首要的是选择题材。因为学生上创作课,最困难的是不知画什么,很容易使创作一般化、概念化。为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强调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因为,成功的美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是作者理想和愿望的表现。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2、注重创作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完成一幅作品,艺术构思是中心环节。在构思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把在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整理、提炼,力求构思完美。
学生选择的题材大多都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对祖国的歌颂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如反映校园生活的题材,就要仔细品味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满怀热情地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从事感人的艺术创作。
再如,处理北京奥运会的题材,就要启发他们从运动、和平、幸福的角度来立意,用寓意、象征等艺术语言进行构思、构图,使学生掌握从题材到主题、从生活到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这一创作规律,对自己所选择的题材反复推敲,不断探索。
尽管他们的表现技巧还欠娴熟,但是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靠艰苦的艺术实践去表现生活的优良品质。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生活中处处有美,艺术家就是善于从生活中不捕捉美。而孩子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如同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的方法,掌握捕获的时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开发,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能力,从生活中捕捉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印象深刻的事》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由地表现,我告诉学生什么都可以画,只要是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事。我满以为学生会兴高采烈地画自己想画的,可让我愕然的是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相互询问,画什么呢?在我看来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可画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可是他们为什么不知道画什么呢?因为思路太广了,他们还缺乏一定的整理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点滴发现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于是,我让他们回想在学校的课堂、课间、课外活动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人和事,在家里看到、听到或自己作的事;在放学途中,在一次旅游中,在过节时等等这些生活细节中所闻、所见、所感、所悟、所做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有内容画了,有的画捉迷藏,有的画春游,有的画游泳,有的画乒乓球赛,有的画过春节,还有的画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一副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构图别致的绘画作品不正是学生的创作之举吗?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路人的作用,领着学生奔向创作之途。作为学生美术创作的启蒙者,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他们艺术创作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三步曲,不仅全面了解了儿童的绘画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创造的乐趣,才会乐于创造并勇于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扩展儿童的创造思维,为孩子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初步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
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