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2024/11/0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但现在国民的整体科学素养需要提高。没有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就不可能有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国家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本国国民素质,尤其是本国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便适应物理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寒假我县举办新课程培训学习,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角色发生了的转变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如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洋,教师才能做到随心应手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转变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里学生都要服从教师。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与学生进行朋友似的交谈,经常运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亲切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结合实际对教材再进行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这一句话很明显是要教师要因材施教,备出适合学生的课。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专研,为学生备出适合他们的课。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参加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作为体育教师,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让我自身有了非常大的收获,颇有些感悟。

一、了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建立教学质量的管理:任何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质量放在首位。

2、加强对运动技术学习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能够擅长掌握一到两项最好是两到三项运动技术,既可以用于自己锻炼,增加自己的体育信心。又能够体现运动乐趣。

3、防止出现“非体育”的教学。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体育文化,也不是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最好的方法,更不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运动技术。

4、防止教学中的“温情化”。运动的乐趣不是这样的。相反只有让学生经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地取得成功,掌握运动技术,才能够体验到运动中真正的乐趣。

二、提高了思想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考试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确需努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劳动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

三、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我要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理念带到今后的工作当中去,我不再满足自己只是一个一板一眼的“教书匠”,虽然我成不了教育家,但我愿意做一个有个性,有想法,有追求的好老师!如果我真的用心去做了,我的学生也会更快乐,更幸福!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的运用到课堂中、渗透和感染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为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培养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一定会为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活动在澄溪小学进行。在项目负责人谢晓燕老师,及班主任何红梅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全体英语班学员认真聆听了由上届国培优秀学员代表李丹老师、殷艳老师和伯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三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以及专家代表胡燕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准确的理解新课标和解读新修订的教材。

本次培训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聆听三位优秀老师的示范课,然后是各位专家们对她们的课进行点评,最后是胡燕老师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听完三位老师的示范课后,我明白了,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游戏化,注意让孩子在各种游戏中缓缓、徐徐学习单词。要掌握的单词可以通过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示给学生,实行整体定量输入,根据不同孩子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玩中学,学中用使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情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还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得课堂充满活力。故事对小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当积极为孩子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意思,游戏能激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对小学英语课程新课标的解读中,我明白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胡燕老师就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级目标、分级标准做了具体详细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英语该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总之,本次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是一场及时的“春雨”,课程改革的道路是长远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一起去学习探索。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暑假中,在x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共同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过后,我收获颇多。这段时间的再读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这几年的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经历,也使我对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想法。

一、新课标、新定位

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要思考“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问题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纠结点——“读就是为了写吗”?固然读写结合很重要,读也能促进写,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而且读了就能写吗?显然,对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的位置摆放上,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提出新的考量了。阅读应该有它自己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解读新课标,我们不难理解。阅读,即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设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二、新定位、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知识建构都不同,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在教学《麦哨》、《乡下人家》时,文本中对乡村儿童生活乐趣以及农家生活描写的场面非常多,由于学生都是有着真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因此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比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鸣,更能真切的体会到草地上翻着跟头、吹着“麦哨”、露天吃着晚饭的乐趣。甚至学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这种质朴而又独特的乡村生活场景。这种阅读方法,并不需要教师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学生也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甚至创造意义。再如: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求学生能了解事件的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逐渐形成自己一套也许还算不上完整、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但是教师在原有的价值体系上旁加引指导,学生会在阅读中加引内化并迁移运用。如《夜莺的歌声》、《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对夜莺与德国军官的人物形象认同中会迁移运用到对五壮士与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这个基本的憎恶的价值观的体系形成正是老师与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一次的集体阅读交流、建构直至内化。

三、新体验、新理念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中阅读教学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也仅仅是多收了几十条“鱼”而已。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链接”性阅读教学观,授给学生以“渔”。如:以作者为链接点,以《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为纵向,拓展阅读林海音《城南旧事》。以体裁内容为链接点,以童话体裁横向链接国外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剧童话《海的女儿》、《红鞋》以及国内童话作家张天翼的《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每周我们会把学生带入阅览室指导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积累资料,班级中也会成立班级读书角。这样保证了“阅读源”,在阅读的基础上,尽量培养阅读的反馈能力,学会交流,训练把读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复述并尽可能的谈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在阅读前,老师可作一些相应的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信息,读后可以开展读后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甚至可以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鼓励学生将阅读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学生最终能在老师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阅读的量,也提高了阅读的质。

这样的阅读,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不养成对老师的依赖。大量的有指导的阅读,并且是精品的阅读,必能提高学生综合的文学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决定了一个学生基本的语文水平。我们呼唤真正的有实效的阅读课,呼唤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带来的生活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

五、新策略、新原则

几年语文教学工作,我总是不经意陷入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喧宾夺主”的教学情况中。但在学习新课标后,我能清楚的体会到,其实,语文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新课程刚刚起步,而这次学习也让我体会到,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还要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学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制性,使教材编写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另外,相同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紧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重视结果激励,更重视过程激励。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写实性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然而在目前美术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观察力不强,想象力被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作素材。

(2)学生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画的东西“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3)师生缺少交流,老师难以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从而也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没按要求画画的学生大加斥责,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4)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如绘画课、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单独上,而且是教师指定),学生感觉自主选择的空间小,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从而产生枯燥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要在课堂教学上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工作,争取把美术教学搞得更好。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

一、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学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更新了课程内容、变革了教育理念,强调把传统的注重“双基”教学,转变到基础和创新结合上来。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新教材在内容上的特色

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教材还突出一个“动”字,动手实践,重探索,是新教材的又一特色。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而

数学必修5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与以往教材比较,本书加强了背景素材的挖掘,力求通过一定的生活或数学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解三角形”通过一个测量问题引入:“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高悬,我们仰望夜空,会有无限的遐想,不禁会问,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解三角形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不断与一些实际测量问题相联系。

“数列”一章,突出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式型”的思想,利用大量实例,如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存款利息、出租车收费、校园网问题、希尔宾斯基三角形、放射形物质的衰变、诺贝尔奖金发放金额问题、商场计算机销售问题、九连环的智力游戏、购房中的数学等,引导学生感受数列是刻画现实事物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本书更加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努力使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显性化”,在适当是时候即使提醒学生注意函数思想,优化思想,以及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方法的使用。同时教科书注意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列通过图象揭示与相应函数的联系,“不等式”则更强调图形的意义,强调用图形来解释不等式的意义,特别是线性规划,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直接依赖于“平面区域”。

三、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及分析

与以往的教材比较,本书的三章内容在定位上都有较大变化。

1.“解三角形”一章,强调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用这种关系解决一些测量与几何计算的问题。因此本章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三角形的条件”,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SAS” “AAS” “SSS”中引出定量刻画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问题,并采用“从直角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研究思路,逐步获得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数列”一章,从基本思想看,要强调“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的思想,重点是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种特殊但重要的数列。因此,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载体,在函数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下,研究有关的基本数量关系(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在本章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广。如有关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可以鼓励学生探索其他可能的解答思路。对教材中有关探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数量关系的题目,也可以有相应的问题拓展,这种已有资源的挖掘和拓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3.“不等式”一章不以“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为定位,而是强调不等式作为处理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的意义。因此,本章的着眼点是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以及基本不等式,并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面向全体学生,重发现和探索,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我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使学生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数学教学变化

1、教学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⒉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有权选择他们喜欢的方法,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师需要做的: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更多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原动力。

2、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8月24日上午,我在县教研室参加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此次的培训精神是“学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谈谈我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xx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多维课程目标的落实,

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这是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当中,最引起老师们重视和关注的一个环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在探究过程当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分析过程当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其意义并不在于他们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有多复杂、多深奥,而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注意把握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开发实验教学的课程资源。除了正规的教具外,我们还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做了很多自制教具,这也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

经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我一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准自己的出发点和位置,并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师如何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课程的实施者之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每堂课的发展方和目标,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学习的若干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要求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及语言表述。教师的灵活度可以更大,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多。

(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生,比较容易片面地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听与不听”,也很容易根据教师讲课的“有趣或无趣”来选择自己“听与不听”。如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努力让学生直接接受认识或意志支配的“有意注意”起到主要作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很多老师在课堂引入中很注重有趣实验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在实验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归纳出物理结论或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解透,记得牢。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其过程中又应注意什么?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双方,众多的新课程研究者告诉我们,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等。为了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多做努力

1.课堂演示实验,这是让学生加深一些自己从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取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教师实验规范的一个窗口,所以务必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可见性高,科学性强,规范性到位;

2.问题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科学讨论的价值观,认识“讨论”在学习课程环节中的重要性,不要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

3.收尾总结,很多老师忽略这一环节,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对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有阻碍。以上三点实施得好了,一堂课的条理性,规范性就可得到充分体现,课堂的氛围就会较好,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

(四)教师要努力汲取知识,不断吸收“百家之长”。由于学生现在了解认知世界的途径宽了,只要他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都有可能被他们识记下来,教师要不落伍,要走在学生前面,只能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的渊博,唯有如此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得心应手,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而更乐于与教师接触,这样反过来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自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己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学习,听取了钟祖荣老师对20XX版《课程标准》声情并茂地解读,使我受益匪浅!对我触动最大的几个方面有:

一、20XX版《课程标准》对于人文性的重视

20XX版的《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人文性这一特点,其实在目标要求中也是能够体现出来人文性的教育的,但是因为强调的不够,所以很少引起英语教师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掉了。那时候,我在教学中就很重视这一点,我一直认为我们不能单纯地学习英语这门工具性的学科,因为对于将来用不到英语的孩子们,这个科目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可是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育人的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这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目的,尤其对于我们初级阶段的教育,不应该强调太多的专业性。既然其它的科目都能通过学习内容达到育人的教育,为什么英语学科就不行呢?不是不能,而是重视的不够。那么,20XX版《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体现非常明朗,让我满怀期待,它对于公民素养,健康人格,生活教育,人生信念,审美情趣以及创造力等等的诠释,让我感觉到了英语这一学科的生机和活力,否则这一学科都有可能在众多的质疑声中隐退……

二、关于词汇表的编制

过去一直没有参加过这种性质的培训,对20XX版的《课程标准》一直是自己的研读和体会,所以也从来没想过这里的词汇表还有那么多的说道。听了钟祖荣老师的讲解,以及他对所有词的归类总结,才真正地体会到:原来《课程标准》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编写者的心血,原来每一个词能够被选到词汇表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一触动引发起了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带着老师们把《课程标准》里的词汇表进行一次系统的归类总结。只有老师们心里有数,才会在教学中渗透给孩子们。

三、关于绿色课堂的经营

20XX版《课程标准》对改进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那就是:经营绿色课堂。钟祖荣老师从环境、态度、关系、角色、激情、任务、媒体和关怀等八个方面对绿色课堂进行了分析,他还对课堂上的行为养成和训练技能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尤其是钟老师提出了我们英语教师应该向体育老师学习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的确,在体育课上,老师很轻松地经营着课堂,而学生却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可是我们英语老师却一直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英语老师总是抱怨自己累,可是却总是不愿意放手,学生成了我们的傀儡,我们指哪,他们到哪,那么学生的思维怎么扩散,创造力怎么发展?基于这一点,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关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让教师真正地达到帮助,支持,和激励的作用,而不是驾驭,管理。

总之,这次的培训学习具有很大的实效性,让我们教研员先行一步,改变理念,感受思想,感知变化,对今后的培训工作会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同行提供了在一起交流学习的平台。比如一位老师认为多给学生进行试听训练,让最新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英文动画片走进课堂,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让学生感受最地道的英语口语,而且也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培养。还有一位老师对高年级阅读课的教学如何与中学接轨的培训方式也很值得我们去借鉴。还有一位老师对如何培训教师的想法和经验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所以希望国家能够经常搞这样的培训活动,多给我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