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2024/11/0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

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老师,是它教会我们ABC,是它教会我们把数学题举一反三,是它教会我们怎样酝酿出一篇好作文。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识字卡。到了七八岁,便是看那一篇篇带拼音的文章,此刻长大了,看的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记得第一次,妈妈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我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捧着它,欢欢喜喜跑进了房间。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是要开始一段旅行。我慢慢地翻阅着,如同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行驶,享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当然,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感到悲欢离合。我会为刘备失去了关羽和张飞感到悲痛,我会为关羽的单刀直入而感到敬佩,我会为张飞的大叫一声,吓退了曹军而感到震撼,我还会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

在街道喧闹的`时候,拿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水浒传》翻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和老虎搏斗,我仿佛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我仿佛看到了高俅在陷害林冲。又仿佛看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书会让人废寝忘食,书就是一道永久吃不厌的菜使人回味无穷。你看!这就是书的魔力。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2

我对书的热爱,源于我最初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好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丰富了我的生活,给我带来许多乐趣,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书给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它丰富了我的生活,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到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好书,陶冶了我的情操,丰富了我的情感。从书中,我读到了勤劳、善良与正义,也读到了人间的冷暖与艰辛,分辨出人情世事的是非与曲直。一有时间,我就会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把其他的事情都抛到脑后。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随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苦恼、一起幻想,我会为灰姑娘悲惨的命运而泪流满面,也会为灰姑娘那两个卑鄙无耻的姐姐得到惩罚而欢呼雀跃,更会为保尔·柯察金面对苦难,依旧傲然挺立,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肃然起敬……被他的.名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震撼。我在读书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在读书中成长。

好书,像一位好朋友、好老师,它时刻陪伴着我,给我启迪,为我指明方向,只要我需要,它就会伸出热忱之手,帮我扫除心灵上的阴影,使我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当别人弄坏我的东西,我闷闷不乐时,翻开《小鬼当家》,里面的主人翁明明是那么的宽宏大量,别人弄坏了她的东西,她不但不生气,还安慰别人,说没关系。这时书告诉我:做人不应该斤斤计较,要宽容别人。当我不诚实的时候,《诚实的故事》告诉我:诚信乃是做人的根本。当我遭遇挫折,想放弃时,翻开《绿野仙踪》,里面的桃乐丝遇到了许多困难,却从不气馁,从未放弃去翡翠镇。这时书告诉我:遇事不要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要迎难而上,做一个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当我疲惫不堪、孤独寂寞时,翻开《幽默笑话》,一下子便笑出了声,心头的阴云烟消云散。这时书告诉我:要乐观开朗,笑对人生。

小时候,我便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成长。每天晚上,我都缠着妈妈为我讲《安徒生童话》。在妈妈的口中,我看到了白雪公主的美丽与善良,王后的邪恶与丑陋;感受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幼小的我便懂得了美丽与丑陋,人心的邪恶与善良。我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鸣不平,为灰姑娘的美好结局而感动。从那时起,书便成了我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3

这次听刘宪华“主题阅读”的课让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不同的授课方式。下面我就我自己的感受,谈谈我的体会。

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底蕴,其妙处不仅仅在于多认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沉淀。这种尝试有时候是胆量的问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学生越来越不爱读文学作品。教育部门虽然已给中学生提供了许多“文学作品必读篇目”,但真正去读过的同学很少。

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成了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

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人类情感、生活情趣,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提供丰富的题材,开拓思维空间,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的感觉中,主题学习做到了透过一个个小小的主题,让学生看到的是具体生动的世界。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4

新教育提出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个有用的东西自然包括知识、技能等,但落实在学生的一生中,我认为首要有用的对人的一生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纵观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营造书香校园是为了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师生共写随笔是为了养成学生思考总结的习惯,聆听窗外的声音是为了养成学生学习交流的习惯,培养卓越口才为了养成学生正确表达沟通的习惯,缔造完美教室是为了养成学生爱美创造美的习惯……也只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卓越课程才能高效地开展,我们的家校合作共建才能落在实处!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读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总结的习惯、不会沟通交流。因为阅读量少从而缺乏审美向善的素养,他们就不会懂得在楼道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因为没有独立思考总结的习惯,他们才会在学习中过多的依赖老师、家长,不能做到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下去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没有学会沟通交流,所以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不能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导致好多极小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最终酿成更大的危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最核心的一点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什么叫习惯?习惯就是一个人在后天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可塑性、稳定性、自动性的特点。正因为习惯是后天影响的,且具有可塑性、稳定性、自动性的特点,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有可能,从而也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我们听很多名校老师的公开课中,总是被课堂上学生敏捷的反应、流畅的语言所折服,内心中不自觉的在埋怨自己学生的愚钝;我们也亲身感受过一些几千人的大校在学生的组织下有秩序的在举行升旗仪式,那种肃静井然让我们不禁羡慕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文明,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优秀的学生背后无不浸润着老师和家长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良好行为教育的培养。

“我们不能光在秋天的时候羡慕别人果实的丰硕,而不去体会别人在春天播种时的辛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想:我们若能在学生的春天注重他们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一两年后我们也定会享受到收获万颗籽的欢悦。

我们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而不是只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老师;我们教学生知识,这只是做了他们的老师,我们培养了他们的好习惯,这才是做了他们的导师。若干年后,只做学生老师的人会被无数个老师所替代,因为你说做的是无数的老师都能做到的;而做了学生导师的人,你的教诲永远指引着他前进,你的名字也将永远被学生铭记!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物质的拥有上被世人轻视,但我们一定要在精神的拥有上让世人尊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师的幸福感也应该就在这里吧!

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避免思想上的短视行为。我们不能只是流于行政执行,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者某一部门下发的任务,而在思想上对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认识。

就一节课而言,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开学初没有详细的给学生讲清自己课堂上的要求,或者没能在以后的课堂上去具体落实这些要求的执行情况,而是进了课堂就开始急急忙忙讲课,永远只是在做一个忙忙碌碌毫无头绪的老师,忽视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殊不知我们只有勤“磨刀”才能快“砍柴”;这种“磨刀”看似繁琐,但对你的教学生活是必要的甚至是缺一不可的;要不然,作为老师的你将会永远生活在学生的坏习惯带给你的阴影中!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把思考进行得更深刻一点,试想想:我们认为可有可无的小学一年级入学前两周的入学教育,中学、高中、大学进校前的军训,其目的都是在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思想上重视不在行动上落实养成教育呢?

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又应该把眼光放近一点,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的学生连走路慢步轻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懂得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明白在集会时保持安静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等等这种一个“小屋子”都不能打扫干净的行为都不能做到,将来怎么可能成为“扫天下”的人才?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有一天,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们来到旷野上最后一课。哲学家说:“你们已经不用再学什么了,这里有很多杂草,而我想要知道除掉这些杂草的方法,这就是我的最后一道试题。”

弟子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在研究深奥的真理,因此乍一听到如此简单的问题,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片刻后,其中一个弟子率先答道:“用手拔掉就可以了。”另一个弟子说道:“利用锄头的话会更轻松一些。”最后一个弟子的答案更加简单:“烧掉就可以了。”

哲学家静静地听完他们的答案,站起来说:“课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中弟子们用各种方法除去了地里的杂草,可过不了几天草又长了出来,反复几次草都不能彻底除干净。一年后,弟子们带着疑惑再次相聚,发现原来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只想告诉他们“如果想除掉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同样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想改掉学生的坏毛病,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5

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老师,是它教会我们ABC,是它教会我们把数学题举一反三,是它教会我们怎样酝酿出一篇好作文。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识字卡。到了七八岁,便是看那一篇篇带拼音的文章,此刻长大了,看的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记得第一次,妈妈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我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捧着它,欢欢喜喜跑进了房间。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是要开始一段旅行。我慢慢地翻阅着,如同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行驶,享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当然,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感到悲欢离合。我会为刘备失去了关羽和张飞感到悲痛,我会为关羽的单刀直入而感到敬佩,我会为张飞的大叫一声,吓退了曹军而感到震撼,我还会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

在街道喧闹的时候,拿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水浒传》翻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和老虎搏斗,我仿佛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我仿佛看到了高俅在陷害林冲。又仿佛看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书会让人废寝忘食,书就是一道永久吃不厌的菜使人回味无穷。你看!这就是书的魔力。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6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优美文学艺术的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决定从引导学生赏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入手,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

不过名著阅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考虑到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兴趣的转移或课余时间的不足会半途而废,甚至有些学生会盲目乱读,也许还会有些学生只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毫无计划,没有目标等这些情况,因此我首先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篇目做了一个统筹安排,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每星期上一节专门的阅读课,规定统一的阅读篇目,如根据每册课本后附录中名著导读推荐的篇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不仅把学生领引到了名著的神圣殿堂,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还提醒他们在对名著进行深入了解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针对一些精彩章节、自己喜欢、崇拜的人物进行赏析,领悟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切的感受名著的内在魅力。在阅读赏析中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更懂得了感恩、诚信、勇敢、正直、讲道义等的真正内涵。另外为巩固加深阅读的效果,我便每两周在班上举行一次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谈读后感等。如在阅读《水浒传》后就举行了以“我最喜爱(或佩服)的.水浒英雄”为题的读书报告会;在读了《三国演义》后就进行了曹操是奸雄还是真正的英雄的辩论会。等等。

这样通过名著阅读,学生不但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了学生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加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实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7

校推广新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从我20xx年来到这所学校开始,就在听“新教育”的各种活动、理念。大致浏览了这本书才知道学校进行的各种活动源于新教育,比如晨诵、卓越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每月一个活动主题、营造书香校园等。新教育实验源于朱永新教授1999年读到一则故事萌发出对教育的理想,按我的理解,新教育实验就是有共同教育梦的一群人在探寻,在行动,这群人有教育管理者、老师、家长。

我心中也有这样的梦想,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新教育这样的目标:

(1)是学生享受成长的乐园;

(2)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3)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4)走出一条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路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我们平凡的工作如何能撑起这样大而空的理想,我们的肩膀如何能担起这份重担。在一阵热血后我们剩下些什么?值得我思考。新教育的哲学基础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这句话适合我,适合学生,也适合家长。而我作为老师应该坚持什么?具体行动是什么?对于新教育我应该改变些什么?这本书给了我答案:教师行为的改变,新教育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我要牢记这句话,平时教学的感触很多,大多都在办公室的闲谈中消耗了,说过算一遍,写下来才是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智慧,是教育的幸福。只有在多种形式的教育写作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奇迹。

追寻理想超越自我才不是一句空话。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是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基础。我也常常在想:对于小学生,他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如果不幸被列为差生的行列,孩子接下来几年的生活该有多灰暗,多没希望啊,他的精神状态会是怎样的?我的眼前立马出现了一棵即将晒干的小草,可叹、可悲啊!新教育强调的是师生潜能的开发,我们不当蜡烛,我们自信能帮助这样的孩子,获得师生的共同进步。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也是四个追求:

一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即教师脸上有笑容,追求教师充满激情的追求总结的发展;

二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即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改变;

三是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都和书香校园关系密切。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是改变教研的'科研范式,我们的科研上不能影响决策,下不能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离现实教育问题越来越远,要这样的科研只是装门面。新教育理想下的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怎么关注?

(1)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

(2)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我读到这里,对新教育不在有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感觉新教育不是哗众取宠的空理论,他从改变教师精神生活,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出发,是校本科研的新范式,是属于走自己教育生活的新路子。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不垂朽,就象《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读它,给你或许不是瞬间力拔山兮的气量,但却像品一杯香味悠远的清茶,仿佛听一首余音绕梁的名曲。又如撩人的春风醉人的春雨亲吻过越冬的枯枝:外观虽然干裂,生命却已被从内部唤醒。

简爱是个孤儿,在里德舅母家中,她受尽屈辱,形成独立,坚强,自尊的性格。在路德孤儿院,她经历了一生难得的挫折,觅见了真正的友谊。在桑菲尔德庄园,她释放了青春最火热的激情,然后,遇见了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很平凡而普通,吃喝拉撒中成长起来,都会烙下人间烟火的痕迹,并受七情六欲的支配。在桑菲尔德庄园,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简爱和罗彻斯特先生已然成了融为一体的灵魂。真情告白后,他们度过了简爱生命中最快乐安静的时光,彼时卿卿我我,此时花前月下。

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正如峰回路转一样。当陌生人梅森突然闯入他们的婚礼,并说出罗彻斯特先生的身世后,简当晚就果断脱下刚穿上的新婚礼服,冷静之后,

“我要离开你!”

她的理由很简单,“我要尊重我自己!”

从庄园出走的简爱,孤身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一刻,雷电交加,路途迷茫。里德太太的暴力,洛伍德孤儿院的苦难,她都能挺住,但这一次,她彻底失望了。

当一个人倾尽真情之后,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加倍的报复,要么无耻的堕落。

《简爱》该何去何从呢?

风雪交加夜,灯火映佳人。从荒原上闯出来的简爱,此时端详宁静。经历了所有该经历的之后,使她变得更加透明,透明的就像眼前跳动的烛光。当然,如果此时罗彻斯特先生出现在她面前的话,她将会重整行装,重新打理。

门开了,眼前并不是罗彻斯特,是一张清俊的'面孔,他举止优雅,行为彬彬有礼,话语差点儿打动了简爱。直到此时,她才发现。她的心,一直都在桑菲尔德庄园,眼睛始终盯着罗彻斯特。

她始终坚信:能够尊重自己的女人不会有太坏的结果。

终于他的消息来了。不过,由于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他现在已经成为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可这一切对于简和罗彻斯特来说,结局在料定中会必然发生,正像所有的古典小说结尾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简·爱蔑视财富、蔑视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展现出来的人性美,在那个时代是那样难能可贵。难怪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深的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

笔,在我手中飞快的旋转舞蹈,抱着快要读完的《看见》,在书上划下这句话。的确,人若在暴风雨的洗礼下被击垮,又怎能看见雨过天晴后的彩虹?

十几年前,柴静刚刚跨进中央电视台,她几乎不知所措,批评与讥笑几乎生吞了她,她这样写道:“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发出了失败者的味道……几乎就意味着没有指望了,很快你就会被盯上,毫不留情的被扑倒在地上,同伴会四处逃散,甚至顾不上看你一眼。”

想想自己,挫败和纠结是我对自己上学期的总结。我在学校一天一天过这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拼命地扎在书堆里,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如别人,所以更是努力的去做各种练习题,我总是晚上很迟才睡,早上第一个起床,别人吃饭吃20分钟,我只吃10分钟。我奔跑着,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奔波,在无边的题海里挣扎,但似乎总是事与愿违,成绩总是不够好,搞得自己心中焦虑不已。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跌倒在起跑线上的失败者,什么希望都没有,在失望的黑夜中徘徊。借句柴静的话:“这些不是我打心眼里有欲望的题,他们不会触动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学不好的原因。在夜里,我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蜷成一团,缩在被子里,“我还能实现梦想么?”我一遍一遍的反问自己。“也许,实现不了了吧。”我烦躁的将被子盖在头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

半夜,我掀开被子开了台灯,把自己埋进书里,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她瘦小却又无比倔强的背影。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慢慢改变,慢慢适应,慢慢成长。她最终找到了自己,得到了认可,她依然在追逐梦想的这条路上执着,尽管生活需要她做小改变,她依然一步一步的向着梦想的方向奔跑。对我来说不也是一样的么?若把目标比做靶子,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而我,不能堕落。钱学森曾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我需要一步一步坚定执着地走下去!就像柴静一样,领导曾经在柴静低落时告诉她“扶不起来就不扶了”但她没有放弃,她始终坚持,她有目标,她从不屈服!而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挺住,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气。我每天必须鼓足勇气面对每一件事,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作业,要将勤奋的习惯坚持下去才行。这又有什么难的!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新的一学期即将到来,我还将继续前行,我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柴静会一直引领我走过每一道坎坷。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只要勇敢地挺住,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9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活水源头。我上学时就喜欢读书,可惜那时候手边能够阅读的书很少。我参加工作后,三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播撒着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收获着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担任校长以后,我依然时常给自己充电,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教书育人校长参考》《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致教师》等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和教育专著,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理论文章。

近几年来,xx区教体局先后多次组织校长、教师们去江苏海门学习新教育。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学习者去海门进行了参观考察。在学习之余,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吴勇主任、陈铁梅等老师的新教育专著。一段段文字,让我心潮起伏;一本本书籍,让我爱不释手。

去年秋季开学后,听说海门市教育局许新海局长又出新书了,书名是《守望新教育》,我便立刻给学校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与此同时,还给教师们购买了《致教师》《教育就是唤醒》等系列新教育专著。书发放后,我一拿到《守望新教育》就迫不及待地阅读。完全是出于对新教育的感情,被许新海博士执著于教育的情怀所感动。连续几天抽空读完此书,一如我的想象,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书。

翻开这本书,首先让我惊讶的是作为一个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把手,身兼多种角色,还能取得那么多成就: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出版《教育生活的救赎》《澳洲课程故事》《做教育的行者》等专著7部,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200余篇,荣获20xx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第三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许博士如此执着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并在路上开出了如此灿烂的花朵?

许博士在书中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新教育人把教育的工作当作了志业,把新教育作为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相信新教育,信仰新教育,把自己托付给新教育,带领更多的人成为新教育叙事的主角,让更多的人因新教育使生命由有限变得无限。新教育已是我的终身信仰。

有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总是能够拨动你心灵深处的那根弦,让你踏着前人的足迹,奋力前行,抵达理想的彼岸。而这就是《守望新教育》。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从《信仰担当: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到《区域推进:只要上路就会遇到庆典》,从《行走感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到《每日一思: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一篇篇朴实的文字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教育人在推进新教育实验中的行与思。阅读着许博士的体会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的情结,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许博士一路从东洲小学校长到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再到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始终把新教育之梦作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使命。他注重机制创新,组建区域新教育共同体,逐步成立新教育研究中心、新教育研究会、新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聘请特级教师搭建名师工作室,构建完善的项目运作制度,保证新教育实验工作的运作与目标的有效达成。20xx年9月海门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一直坚持。20xx年,海门的图书漂流活动延伸至初中。20xx年,每月一事在海门推广。20xx年9月,海门启动儿童写作课程,许博士和他的团队,怀抱着一种合作的精神,用行动坚守着梦想。

书中介绍了海门营造书香校园的一些做法:营造让人渴望读书的氛围;整合让人惊奇的阅读资源;推荐富有层次的阅读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学生阅读中可以分享感人片段、写给主人公某某的一封信、展演书中某个片段等,这都为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启发。

阅读的过程,就是深入一个生命世界的过程。许博士对教育的挚爱和深情,更促使我追梦的脚步愈发坚定。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个学生,促使了我们的坚守,促使了我们的梦想之花永远不会凋零。

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已经正式起步,已经顺利上路。今后,我将继续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自己的理想,追寻教育的梦想,用全身心的投入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带领全校师生走在快乐阅读、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新教育之路上。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校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教育的科研范式一定会走的更稳,做的更美,改变的更好。我也一定会带领教师们继续谱写出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动人的乐章。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0

新教育提出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个有用的东西自然包括知识、技能等,但落实在学生的一生中,我认为首要有用的对人的一生影响最为深远的应该是学生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纵观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营造书香校园是为了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师生共写随笔是为了养成学生思考总结的习惯,聆听窗外的声音是为了养成学生学习交流的习惯,培养卓越口才为了养成学生正确表达沟通的习惯,缔造完美教室是为了养成学生爱美创造美的习惯……也只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卓越课程才能高效地开展,我们的家校合作共建才能落在实处!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读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总结的习惯、不会沟通交流。因为阅读量少从而缺乏审美向善的素养,他们就不会懂得在楼道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因为没有独立思考总结的习惯,他们才会在学习中过多的依赖老师、家长,不能做到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督下去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没有学会沟通交流,所以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不能学会换位思考、不能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导致好多极小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最终酿成更大的危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最核心的一点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什么叫习惯?习惯就是一个人在后天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自动化、下意识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可塑性、稳定性、自动性的特点。正因为习惯是后天影响的,且具有可塑性、稳定性、自动性的特点,我们老师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有可能,从而也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对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我们听很多名校老师的公开课中,总是被课堂上学生敏捷的反应、流畅的语言所折服,内心中不自觉的在埋怨自己学生的愚钝;我们也亲身感受过一些几千人的大校在学生的组织下有秩序的在举行升旗仪式,那种肃静井然让我们不禁羡慕这些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文明,但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优秀的学生背后无不浸润着老师和家长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良好行为教育的培养。

“我们不能光在秋天的时候羡慕别人果实的丰硕,而不去体会别人在春天播种时的辛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想:我们若能在学生的春天注重他们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一两年后我们也定会享受到收获万颗籽的欢悦。

我们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而不是只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老师;我们教学生知识,这只是做了他们的老师,我们培养了他们的好习惯,这才是做了他们的导师。若干年后,只做学生老师的人会被无数个老师所替代,因为你说做的是无数的老师都能做到的;而做了学生导师的人,你的教诲永远指引着他前进,你的名字也将永远被学生铭记!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在物质的拥有上被世人轻视,但我们一定要在精神的拥有上让世人尊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教师的幸福感也应该就在这里吧!

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避免思想上的短视行为。我们不能只是流于行政执行,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者某一部门下发的任务,而在思想上对于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根本的认识。

就一节课而言,我们大多数老师在开学初没有详细的给学生讲清自己课堂上的要求,或者没能在以后的课堂上去具体落实这些要求的执行情况,而是进了课堂就开始急急忙忙讲课,永远只是在做一个忙忙碌碌毫无头绪的老师,忽视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殊不知我们只有勤“磨刀”才能快“砍柴”;这种“磨刀”看似繁琐,但对你的教学生活是必要的甚至是缺一不可的;要不然,作为老师的你将会永远生活在学生的坏习惯带给你的阴影中!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把思考进行得更深刻一点,试想想:我们认为可有可无的小学一年级入学前两周的入学教育,中学、高中、大学进校前的军训,其目的都是在有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在思想上重视不在行动上落实养成教育呢?

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又应该把眼光放近一点,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的学生连走路慢步轻声、不随手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懂得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明白在集会时保持安静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等等这种一个“小屋子”都不能打扫干净的行为都不能做到,将来怎么可能成为“扫天下”的人才?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有一天,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们来到旷野上最后一课。哲学家说:“你们已经不用再学什么了,这里有很多杂草,而我想要知道除掉这些杂草的方法,这就是我的最后一道试题。”

弟子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在研究深奥的真理,因此乍一听到如此简单的问题,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片刻后,其中一个弟子率先答道:“用手拔掉就可以了。”另一个弟子说道:“利用锄头的话会更轻松一些。”最后一个弟子的答案更加简单:“烧掉就可以了。”

哲学家静静地听完他们的答案,站起来说:“课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这里相聚。”

一年中弟子们用各种方法除去了地里的杂草,可过不了几天草又长了出来,反复几次草都不能彻底除干净。一年后,弟子们带着疑惑再次相聚,发现原来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只想告诉他们“如果想除掉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

同样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想改掉学生的坏毛病,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培养他们的好习惯!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1

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老师,是它教会我们ABC,是它教会我们把数学题举一反三,是它教会我们怎样酝酿出一篇好作文。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识字卡。到了七八岁,便是看那一篇篇带拼音的文章,此刻长大了,看的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记得第一次,妈妈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我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捧着它,欢欢喜喜跑进了房间。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是要开始一段旅行。我慢慢地翻阅着,如同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行驶,享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当然,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感到悲欢离合。我会为刘备失去了关羽和张飞感到悲痛,我会为关羽的单刀直入而感到敬佩,我会为张飞的大叫一声,吓退了曹军而感到震撼,我还会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

在街道喧闹的时候,拿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水浒传》翻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和老虎搏斗,我仿佛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我仿佛看到了高俅在陷害林冲。又仿佛看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书会让人废寝忘食,书就是一道永久吃不厌的菜使人回味无穷。你看!这就是书的魔力。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2

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老师,是它教会我们ABC,是它教会我们把数学题举一反三,是它教会我们怎样酝酿出一篇好作文。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识字卡。到了七八岁,便是看那一篇篇带拼音的文章,此刻长大了,看的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记得第一次,妈妈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我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捧着它,欢欢喜喜跑进了房间。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是要开始一段旅行。我慢慢地翻阅着,如同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行驶,享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当然,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感到悲欢离合。我会为刘备失去了关羽和张飞感到悲痛,我会为关羽的单刀直入而感到敬佩,我会为张飞的大叫一声,吓退了曹军而感到震撼,我还会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

在街道喧闹的时候,拿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水浒传》翻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和老虎搏斗,我仿佛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我仿佛看到了高俅在陷害林冲。又仿佛看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书会让人废寝忘食,书就是一道永久吃不厌的菜使人回味无穷。你看!这就是书的魔力。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3

经典,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和历史的考验的,被世人广泛认可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典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阅读经典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可以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所以,我们要品读经典,用心感悟其中的真谛。

然而,在前不久,某出版社列出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中,《红楼梦》竟高居榜首,国内外很多几乎无人不晓的名著也位居前列。在这样经典文学遭遇冷落的同时,通俗文学作品则大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经典文学作品在现代人看来大多晦涩难懂,读起来十分吃力。其深奥的语言中蕴藏的.当代的社会状况,若不细细品读,就很难被领会到。在发展迅猛、节奏飞快、压力巨大的现代,人们往往挤不出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一本经典,有的人甚至都无法涉猎。相比之下,通俗文学作品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而风靡一时。而且,现代人由于阅读能力的降低和阅读经验的缺乏,再加上懒惰心理作祟,就变得越来越不愿去读一本高深之作了,更有人甚至不愿意阅读,任凭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遭到禁锢。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现代,即使是读经典文学作品,也会有奇效。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一些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停下手头的工作,选择去品读一本经典,去身临其境地体验书中人的生活,感受书中独特的意境,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净化自己的心灵,然后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趣又高效的方法呢?而且,经典对每个人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绝佳之物啊。

当我们认真阅读、品味经典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我们也会在经典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当我们遨游在经典的海洋中时,我们会发现经典有着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面。我们从经典中领悟到的优秀的精神品质,将会为我们将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精彩和辉煌。

所以,让我们放慢脚步,去品读经典、感悟真谛吧!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4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不垂朽,就象《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读它,给你或许不是瞬间力拔山兮的气量,但却像品一杯香味悠远的清茶,仿佛听一首余音绕梁的名曲。又如撩人的春风醉人的春雨亲吻过越冬的枯枝:外观虽然干裂,生命却已被从内部唤醒。

简爱是个孤儿,在里德舅母家中,她受尽屈辱,形成独立,坚强,自尊的性格。在路德孤儿院,她经历了一生难得的挫折,觅见了真正的友谊。在桑菲尔德庄园,她释放了青春最火热的激情,然后,遇见了美丽的爱情。

每个人都很平凡而普通,吃喝拉撒中成长起来,都会烙下人间烟火的痕迹,并受七情六欲的支配。在桑菲尔德庄园,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简爱和罗彻斯特先生已然成了融为一体的灵魂。真情告白后,他们度过了简爱生命中最快乐安静的时光,彼时卿卿我我,此时花前月下。

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正如峰回路转一样。当陌生人梅森突然闯入他们的婚礼,并说出罗彻斯特先生的身世后,简当晚就果断脱下刚穿上的新婚礼服,冷静之后,

“我要离开你!”

她的理由很简单,“我要尊重我自己!”

从庄园出走的简爱,孤身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一刻,雷电交加,路途迷茫。里德太太的暴力,洛伍德孤儿院的苦难,她都能挺住,但这一次,她彻底失望了。

当一个人倾尽真情之后,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么加倍的报复,要么无耻的堕落。

《简爱》该何去何从呢?

风雪交加夜,灯火映佳人。从荒原上闯出来的简爱,此时端详宁静。经历了所有该经历的之后,使她变得更加透明,透明的就像眼前跳动的烛光。当然,如果此时罗彻斯特先生出现在她面前的话,她将会重整行装,重新打理。

门开了,眼前并不是罗彻斯特,是一张清俊的面孔,他举止优雅,行为彬彬有礼,话语差点儿打动了简爱。直到此时,她才发现。她的心,一直都在桑菲尔德庄园,眼睛始终盯着罗彻斯特。

她始终坚信:能够尊重自己的女人不会有太坏的结果。

终于他的消息来了。不过,由于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他现在已经成为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可这一切对于简和罗彻斯特来说,结局在料定中会必然发生,正像所有的古典小说结尾那样,有情人终成眷属。

简·爱蔑视财富、蔑视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展现出来的人性美,在那个时代是那样难能可贵。难怪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深的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

笔,在我手中飞快的旋转舞蹈,抱着快要读完的《看见》,在书上划下这句话。的确,人若在暴风雨的洗礼下被击垮,又怎能看见雨过天晴后的彩虹?

十几年前,柴静刚刚跨进中央电视台,她几乎不知所措,批评与讥笑几乎生吞了她,她这样写道:“我知道自己身上已经开始发出了失败者的味道……几乎就意味着没有指望了,很快你就会被盯上,毫不留情的被扑倒在地上,同伴会四处逃散,甚至顾不上看你一眼。”

想想自己,挫败和纠结是我对自己上学期的总结。我在学校一天一天过这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拼命地扎在书堆里,我知道自己基础不如别人,所以更是努力的去做各种练习题,我总是晚上很迟才睡,早上第一个起床,别人吃饭吃20分钟,我只吃10分钟。我奔跑着,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奔波,在无边的题海里挣扎,但似乎总是事与愿违,成绩总是不够好,搞得自己心中焦虑不已。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跌倒在起跑线上的失败者,什么希望都没有,在失望的黑夜中徘徊。借句柴静的话:“这些不是我打心眼里有欲望的题,他们不会触动我。”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学不好的原因。在夜里,我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蜷成一团,缩在被子里,“我还能实现梦想么?”我一遍一遍的反问自己。“也许,实现不了了吧。”我烦躁的将被子盖在头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睡。

半夜,我掀开被子开了台灯,把自己埋进书里,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她瘦小却又无比倔强的背影。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慢慢改变,慢慢适应,慢慢成长。她最终找到了自己,得到了认可,她依然在追逐梦想的这条路上执着,尽管生活需要她做小改变,她依然一步一步的向着梦想的方向奔跑。对我来说不也是一样的么?若把目标比做靶子,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而我,不能堕落。钱学森曾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我需要一步一步坚定执着地走下去!就像柴静一样,领导曾经在柴静低落时告诉她“扶不起来就不扶了”但她没有放弃,她始终坚持,她有目标,她从不屈服!而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挺住,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勇气。我每天必须鼓足勇气面对每一件事,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作业,要将勤奋的习惯坚持下去才行。这又有什么难的!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新的一学期即将到来,我还将继续前行,我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柴静会一直引领我走过每一道坎坷。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只要勇敢地挺住,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5

在我眼中,书就是一位老师,是它教会我们ABC,是它教会我们把数学题举一反三,是它教会我们怎样酝酿出一篇好作文。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看的是一张又一张的识字卡。到了七八岁,便是看那一篇篇带拼音的文章,此刻长大了,看的就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记得第一次,妈妈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给我。我像捧着一块宝贝一样捧着它,欢欢喜喜跑进了房间。翻开了第一页,感觉像是要开始一段旅行。我慢慢地翻阅着,如同在一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行驶,享受着这快乐的时光。当然,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感到悲欢离合。我会为刘备失去了关羽和张飞感到悲痛,我会为关羽的单刀直入而感到敬佩,我会为张飞的大叫一声,吓退了曹军而感到震撼,我还会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

在街道喧闹的时候,拿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拿着《水浒传》翻着,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仿佛看到了武松在景阳冈上和老虎搏斗,我仿佛看到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我仿佛看到了高俅在陷害林冲。又仿佛看到了吴用智取生辰纲。书会让人废寝忘食,书就是一道永久吃不厌的菜使人回味无穷。你看!这就是书的魔力。

阅读经典书籍的心得 篇1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老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好,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